APP下载

论电视新闻标题的英汉汉英翻译

2012-04-13

关键词:译法新闻标题电视新闻

杨 娴 洁

(福建师范大学,福州 350007)

谈论电视新闻的翻译,首先要界定电视新闻的实质和定义。电视新闻的翻译实质是外宣翻译的一种。电视新闻的传播途径是受众的听觉,新闻内容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和传统的报刊媒体相比,电视新闻所用的英语句子结构简单,多为简单句;对词汇的要求也更高,要求词汇简洁、通俗、常用。从新闻的文体来看,电视新闻也可以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硬新闻是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1];软新闻则是那些人情味较浓、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1]。比如我们平时常见的社会新闻就可以归类到软新闻。

纽马克是当代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提倡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在翻译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将文本分类为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和劝诱型文本三类。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可以归类为表达型文本,对这类文本要采用语义翻译来传达文本的诗学特征。而信息型和劝诱型文本则包括广告、旅游指南、科技文献等,对于这类型的文本要采用交际翻译的方式。根据纽马克的文本类型论,电视新闻中的硬新闻属于信息型文本,而软新闻因为文本的娱乐性可以偏向于归类到表达型文本。

电视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同期声和播音或配音四个部分组成,本文旨在谈论电视新闻中标题的翻译。

1 英汉新闻标题翻译

英汉新闻标题翻译根据其文本的不同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翻译策略。

1.1 直译法

直译法多用于硬新闻标题翻译中,它可以被认为要求译文传达原文形式,在结构和词序上力求靠近原文的翻译策略。

例1:China Moves to Cooling Housing Market“中国采取行动给房地产降温”[2]这则新闻,是指的2006年5月,中国政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控制房价的持续增长。这是一则经济类的硬新闻。源语标题中用“China”来指代“中国政府”,这采用了提喻的修辞格,而“cooling Housing Market”用了“cool”来比喻房地产市场,采用借喻修辞格,既可以让受众在看到标题之后,对中国房价的飞涨心领神会,又可以从“cool”这个词中探知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力度是一种温和的态势。目的语文本翻译时,保留了原文中的修辞格,直译为“中国采取行动给房地产降温”。这就保证了源语文本中信息的传播。

1.2 套译法

套译法也可以称之为仿译法,指的是在新闻标题翻译中,套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文学作品名,以达到吸引受众注意力的目的。这种翻译策略常用于软新闻的翻译中。

例2:Stepping up to firing line“裁员难,难于上青天”[3]这则新闻是指2011年8月,欧洲经济危机之后,很多大公司必须通过裁员来缩减开支,但他们发现,公司想裁掉自己的员工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要面对劳动保护法、大笔的遣散费等多种问题。“step up to”在这里是“临近,步入”之意,“firing line”则巧妙地用了双关,fire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解雇,这也是文中的主题,二是指火线,比喻事情十万火急。翻译时,无法把fire的这两层能指意义都完整表达在中文新闻标题里,因此译者套用唐朝诗人李白《蜀道难》中的名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来作为源语双关修辞的一种补偿。但笔者认为,这一译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源语,但因为该新闻语料并不是想表达对于欧洲很多公司而言,裁员是不可能的,而是想在公司裁员方面给他们可行的建议和忠告,降低公司和员工之间关于失业这一话题的不和谐关系,所以试着将它的中文标题改译为“失业生死线”,这样保留了fire的两层含义,也同时套用了美国大片“狙击生死线”的影片名,同样达到了吸引受众观看新闻的目的。

1.3 创译法

创译法是指译者在源语标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对中文标题进行各种修改和翻译,以达到最佳商业效果。这一类翻译策略通常见于娱乐新闻或者生活信息类新闻的标题翻译中。

例3:Cruise’s Kid a Style Icon“阿汤哥小女儿成最小超模”[4]。这是2009年6月的一则英国娱乐新闻,著名英国影星汤姆·克鲁斯的3岁女儿苏瑞·克鲁斯的衣柜装满了名牌服装,顶尖设计师争相为她设计衣服,她可谓是“全世界最小的超级名模”。这则新闻的中文标题中用了“最小”和“超模”这两个词产生对比,并用阿汤哥这个亲切的称呼来指代汤姆·克鲁斯,达到了一定娱乐效果,但对源语标题中style icon一词处理还不够到位。笔者试着将这一标题改译为“巨星小女儿,时尚风向标”,用“巨”和“小”这两个词产生强烈的对比感,点明了汤姆·克鲁斯的身份和文中主人公的关系,而时尚风向标也点明了新闻要表述的主题,更为妥贴。

2 汉英新闻标题翻译

汉英新闻标题翻译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英语新闻标题表达的习惯。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况表达,要用最简练准确的文字表达文中最主要或者是最引人关注的内容。英语新闻标题是一个独立的主谓结构,但并非一成不变的以一个完整句子形式出现。概括起来,英语新闻标题有下面几个特点:省略助动词和系动词;省略冠词,特别是定冠词;多用一般现在时,对即将发生的事用不定式表达;大量使用缩略语;标点“,”用来表示并列关系以省略and,主语后跟标点“:”用来表达主语说的话或表达的意见。了解了这个之后,要处理汉语新闻的英译就有章可循了。

如福建电视台海峡频道有一档英语新闻,它承担的责任是将海西地区发生的时政新闻翻译成英文,进行英文播报,让在福建地区生活的懂英语的外籍人士有一个了解福建政府政策、社会变化的窗口,起着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

2010年6月习近平副主席来到福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研活动。海峡新闻频道英语新闻节目及时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新闻稿件标题为“习近平在福建调研”英译为“Xi Jinping made investigation tour in Fujian”。调研可以说是一个充满中国政治文化特色的一个词,很难在英文中找到一个完全对等词汇来表达,“investigation”一词,《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语词典》解释为“If someone, especially an official, investigates an event, situation, or claim, they try to find out what happened or what is the truth.”[5]指某人,尤其是官员,针对某一特定事件,情况或索赔,查明事实或者真相的一种行为。和习近平副主席来福建了解民情民生的目的并不一致,而且英语新闻的标题很少采用过去时态;作为中国人,了解习近平副主席的身份是极其自然的事情,可作为一个在福建旅居工作的外籍人士,不一定知道这条新闻的份量。因此,根据英语新闻的特点和信息交流的目的,笔者将这条新闻标题试改译为“Chinese Vice President Xi on a Visit to Fujian”点明了习近平副主席的身份,去掉了made这个过去时,使新闻的时效性更进一步地得到了体现。

另外该档英文节目2010年3月5日英语新闻“福建省委领导看望报道两会记者”英文标题为“Fujian Leaders visit journalists reporting at conferences”也存在着改译的空间。新闻实际上是说的福建省委领导在两会期间看望在北京报道两会新闻的福建记者们,英文的标题中journalists和conferences意义都不够明确。且英语新闻的特点就是大量的使用缩略语,两会完全可以用缩略语“NPC, CPPCC”来表达,因此,笔者将这一新闻标题试改译为“Fujian Leaders visit provincial press corps at NPC, CPPCC”。

电视新闻标题的英汉汉英翻译,应该从电视新闻的受众、时效性和文体特点出发,了解新闻标题的要求和特征之后,有效地采用多种翻译策略进行新闻标题双语的转换和处理。

参考文献:

[1]甘惜分.新闻学大词典[K].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11.

[2]美国之音视频新闻[Z].

[3]英国广播公司每日新闻[Z].

[4]中国日报视频新闻[Z].

[5]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874.

猜你喜欢

译法新闻标题电视新闻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正反译法及其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