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分析及办学建议
——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2-04-13

关键词:职业高职专业

康 明 福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 730070)

高等职业学校简称“高职”,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高校。社会对高职院校(专业)的价值诉求是: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基本素质,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如何摆脱“供需两旺,成交低迷”的尴尬局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观点不可忽视。本文以在高职酒店专业教育上有一定代表性的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探讨蓝本,以该院“2011年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分析”调研报告为探讨基础,以求深层次发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于专业、职业、行业的认知与评价并提出建议。

1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简介

酒店管理专业是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之一,两年学制。该专业自2007年开始招生至今,分别有2007级、2008级、2010级三届喜来登定向班(与虹桥喜来登上海太平洋大饭店签订),以及2008级、2009级、2010级、2011级四届蓝海定向班(山东蓝海酒店管理集团)。就该专业培养目标,按照学生基本理论—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发展轨迹,校企共同构建了“1.2+0.3+0.5”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1.2”指的是在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完成相应理论教学的时间,即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前7周,共计1年2个月时间;“0.3”指在企业(实训基地)完成英语、礼仪、前厅、客房、餐饮等课程实践教学任务的时间,即第三学期后10周,共计3个月时间;“0.5”指的是在企业完成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的第四学期,共计5个月时间。

这种做法不但考虑到了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形成的发展逻辑,也考虑到了酒店管理专业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能力要求多的特点,将学生的培养与工作实践、行业发展和社会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着力营造发挥学生个性和特长的环境和氛围,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 问卷调研

为深层次发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于“专业、职业、行业”的认知与评价,为教师教学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在酒店管理教育教学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范围,以该院酒店管理专业二年级在校生(已完成一学年的专业学习,即将赴企业/基地进行下一阶段学习)为样本进行问卷调研。该问卷由30道封闭性选题和2道开放性论述题构成,从学生专业填报环节起,全面涵盖学生对“专业、职业、行业”的看法,基本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 调研结果与分析

根据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分析”调研报告,结合当前高职酒店专业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列出以下几点与高职酒店专业教育同仁商榷。

3.1 专业选择方面

3.1.1 选择专业未能全面了解专业

根据调查分析,42%的学生在专业填报方面是根据招生简章宣传或熟识亲友介绍来进行的,未能对一个专业进行深入的、慎重的分析。

招生简章是使学生了解学校和专业并进行报考的重要依据,由于其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存有备案,所以是一种较为可信的信息来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招生简章篇幅有限,在文字表述的时候宣传意味不少,这些都可能会使志愿填报受到影响。

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亲友可以帮助收集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倾向性意见,但切忌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包括家长在内的亲友,对自己子女的性格、气质、兴趣、特长等应该了解得较多,但是未必对自己子女在学校学习成绩处于什么位置,哪个科目学得更好、兴趣更高等信息了解得足够全面。

3.1.2 选择专业未能全面了解自己

经过综合分析得知,近50%的学生承认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对自己的特点(优势)、缺点(不足)没有足够清晰准确认知。

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因而在选择专业时存在误区。选择专业方向需要综合考虑,如专业方向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和志向特长,毕业后就业前景如何,是不是与自己高考的优势科目相一致等。此外,还须考虑社会需求,了解所选专业的社会评价与社会需求是否平衡。

3.2 行业认知方面

3.2.1 就业趋向体现时代精神

根据调查显示,有40%的学生毕业后将工作目标定在酒店业发达的沿海地区,少数学生也表示如果有能力则自己创业。将沿海发达地区作为就业地的首选,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沿海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比内地多;

(2)沿海发达地区的工资要比内地高;

(3)沿海发达地区成熟的酒店经营管理模式更能锻炼人。

从这一点也看出学生认识观念的进步以及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这说明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把环境和发展潜力作为重要考虑因素。

3.2.2 行业认知有待继续深入

调查显示,在遭遇外界对酒店专业的不良非议时(如酒店行业吃的是青春饭,是伺候人的职业等),84%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过抵触情绪。这一数据足以说明,本专业学生对酒店行业的认知还有待矫正和深入。

在当前,不可否认还有很多人对酒店行业有误解或偏见,认为酒店行业是伺候人的活。要知道,酒店管理的就业面绝对不局限于餐饮和客房,同时还涉及到财会、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旅游观光、会展组织等。更重要的是,高等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初级管理人员或技术(技能)型员工。如果能清晰认识到酒店行业当前的发展速度、规模和趋势,并摆脱“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陈腐观念,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误解。

关于酒店行业吃的是青春饭这点也是很片面的看法。酒店的某些岗位的确对员工的年龄和外貌有相当的要求,比如前台,但是前台只是酒店的部门之一。懂行的人应该知道,酒店的管理阶层都是具有一定时间积累的人才能担任的。再者就是酒店的各个岗位都需要年龄梯队合理的团队。

3.3 职业规划方面

3.3.1 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欠缺与职业相关的各种素质

职业素质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所应当具备和体现出来的基本品质,是人的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1)调查显示,有54%的学生认为自己欠缺人际沟通交往方面的知识;

(2)调查显示,有4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心理素质方面有待提高;

(3)调查显示,有68%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组织管理素质。

虽然这些基本属于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但目前的欠缺,会影响学生的择业,也会影响学生在进入行业后所取得的预期成果,进而影响其职业生涯的规划。

3.3.2 由于缺少自我约束力,专业课学习态度不够积极

在学习过程中,有44%的学生承认缺乏学习欲望、存在自由散漫的学习状况;同时,少数学生也承认,面对以上问题,有自我意识但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改正行动。其中主要原因有三点:

(1)有48%的学生认为,一度没有改变初、高中应试教育的学习方法;

(2)部分学生对迅速提高能力进而成为合格职业人的问题认识不够,学习中自主性缺乏,生活中自我约束力缺乏;

(3)个别学生对教师教学形式存在不满,但不能与教师及时沟通。从而48%的同学认为教师能够完成授课任务,但没有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因为这点原因,导致一些学生学习热情不足。

3.3.3 职业信心不够坚定

(1)调查显示,如果实习或就业遭遇挫折时,60%的学生会考虑重新选择职业;

(2)调查显示,在毕业后有20%的学生认为自己会在酒店行业从业5年左右,以后有转行打算。有22%的学生尚无具体的职业发展规划,有在酒店行业走一步看一步的打算。

因此得出结论,部分学生在专业选择方面存在随意情况,对酒店管理专业最初的认识较为片面,对该行业没有一个合理的、深层次的认识,因而在遭遇专业挫折时,萌生退意。

4 教学建议

当前,酒店业进入门槛相对不高,如何给高职层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定位,使其免于浮躁,脚踏实地地学习与工作,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4.1 培养目标及其定位应当准确

我们要摆脱“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陈腐观念,但必须要强调的是,高等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初级管理人员或技术(技能)型员工。这一点,办学单位要向学生、学生家长乃至社会长期不懈地阐明。

4.2 专业介绍及其宣传应当客观

(1)在招生简章等资料中,有必要阐明酒店行业、酒店职业的特点,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知专业。

(2)入学后,一定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使其理顺在学校学习与在企业工作的发展轨迹,从而对培养模式、教育手段得以真心接受,在心理、知识、技能等方面做好由准职业人到职业人的过渡。

4.3 教学模式及其方法应当科学

(1)根据实际,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素质能力不但得以健全与提高,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职业氛围,在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驱动中提高自身能力。

(2)因为酒店行业(职业)多人际沟通的特点,以专业课教师为代表的教职员工,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使学生感觉受到尊重。

(3)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团队精神。最好使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与“生活中的行为习惯”高度协调乃至统一,最终使学习与生活二者呈互为促进的关系,而非互为削弱的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帮助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良好职业理念的引领下,在专业平台上迅速提高能力,最后顺利进入职场并获得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