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交水稻新组合内5优317引种示范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2-04-13王启华郜文军

四川农业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麻江香型杂交稻

□王启华 杨 玲 郜文军

一、品种来源

内5优3 1 7是四川省内江杂交稻科技开发中心用自育的优质香型不育系内香5 A与自育的抗病优质香型恢复系内恢3 3 1 7配制的优质全香型中迟熟杂交香稻新组合。于2 0 1 0年通过国家审定。

二、产量表现

1.试验结果 2 0 0 8年国家区试长江上游中籼迟熟D组初试,平均亩产6 1 1.0 5 k g,较对照Ⅱ优 8 3 8(C K)增产3.2 5%,达极显著水平;2 0 0 9年国家区试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合D组续试,平均亩产 5 8 1.6 7 k g,比Ⅱ优 8 3 8(C K)增产2.2 4%,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亩产 5 9 6.3 6 k g,比Ⅱ优 8 3 8(c k)增产2.7 1%,增产点比例6 3.3%;2 0 0 9年国家区试长江上游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 9 0.3 8 k g,比Ⅱ优 8 3 8(c k)增产 6.1 8%。

2.示范表现 2 0 1 1年从四川内江杂交稻科技开发中心引进,分别在海拔3 0 0~1 1 0 0 m之间的黔东南州凯里、榕江、锦屏、天柱、麻江、丹寨、雷山等1 6个县(市)示范种植,表现出稳产高产、抗稻瘟病、抗倒伏、耐旱等特点。在海拔8 0 0 m~1 1 0 0 m的丹寨、麻江、雷山县冷凉地区种植1 0 0 0亩,平均亩产5 8 0.6 k g;在锦屏县“种三产四”丰产示范工程项目1 0 0亩连片种植,由贵州省农科院主持,贵州省水稻研究所、黔东南州农科所、锦屏县农扶局共同实施,采用贵州省水稻研究1 2所总结出的五五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平均亩产8 4 3.4 4 k g,产量为参试7个品种中的第一位;全州示范种植5 0 0 0亩,平均亩产5 7 2.8 k g。

三、主要特征特性

1.农艺性状 株高 1 1 7.0 c m,穗粒数1 7 2.9粒,结实率7 9.7%,千粒重3 0.9 g。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叶片宽大直立,分蘖力较强,上林成穗率高,熟期落色好,再生力强。

2.生育期 内5优3 1 7属中迟熟杂交稻,生育期比Ⅱ优8 3 8(C K)迟熟1.2天,作中稻栽培4月上旬播种,9月中旬成熟,在长江上游全生育期1 5 9天,在黔东南地区栽培4月上旬播种,9月中上旬成熟,全生育期1 5 6天。

3.抗逆性鉴定 两年国家区试综合表现:稻瘟病综合指数2.7级,(对照Ⅱ优8 3 8为9级),穗瘟损失最高5级,(对照Ⅱ优8 3 8为9级),耐冷性强。在黔东南地区种植,田间表现抗稻瘟病,抗倒伏能力强。

4.品质检测 内5优3 1 7稻米品质优良,具粳稻食味,有浓郁的清香味。国家区试两年综合表现:糙米率8 0.5%,精米率7 2.1%,整米率 5 2.4%,长宽比 2 8,垩白粒2 5.0%,垩白度4.6%,透明度2级,碱消值6.5级,直链淀粉含量2 3.3%,达国家3级标准。

四、高产栽培技术

1.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作中稻栽培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稀植,两段育秧,秧龄3 0~3 5天。

2.施足基肥、面肥 每亩施农家肥10 0 0~15 0 0 k g,过磷酸钙 2 5 k g~4 0 k g,氯化钾1 5 k g,耙面肥亩施尿素1 0 k g。

3.合理密植 内5优3 1 7属大穗大粒型组合,在海拔1 1 0 0 m以下地区,亩栽1.3~1.5万穴,基本苗保证在9~1 0万左右,亩有效穗1 8~2 0万。为更好发挥本品种发挥大穗大粒品种优势,可实行宽行窄株栽培。

4.肥水管理 早施追肥,注重穗粒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切忌偏施氮肥。超高产栽培适当增施P、K肥。内5优3 1 7要求浅水灌溉,薄水插秧,寸水返青,够苗晒田,有水打苞,干湿壮籽。

5.防治病虫害 根据当地病虫害预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在分蘖前期可用丁眯尿、吡虫啉等混合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在分蘖中后期用井冈霉素,多菌灵防治纹枯病;在孕穗至始穗期用三环唑加多菌灵防治穗颈瘟;用艾米防治稻曲病。

五、适时收割

田间9 0%谷黄,主穗全部变黄,分蘖穗上部变黄时抢晴天收割。过青或过熟收获将降低稻米产量和品质。

猜你喜欢

麻江香型杂交稻
本期卷首
中国白酒香型概念的提出及演化发展
黔东南大山中读研
麻江蓝莓的“播种机”
新常态下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古代含砷麻江型铜鼓研究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石门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陈香型铁观音国家标准有望2015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