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兽药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012-04-13杨海峰

四川畜牧兽医 2012年4期
关键词:兽药监管生产

杨海峰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1 我国兽药行业的发展

1.1 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兽药行业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生产企业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十余家扩大至现在的1500余家,产值从几千万元猛增至现在的近300亿元,经营单位由八十年代初的不足5000家猛增至现在的50000余家,全国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

1.2 行业管理日趋规范 一是行业监管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建立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内的较为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出台了《兽药管理条例》、《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国家规范性法规,兽药监管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二是监管队伍不断壮大。兽药行业监管部门作为独立的部门出现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现在已发展为涵盖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技术监管各环节,覆盖省、市、县各级,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的监管网络体系。三是监管水平不断提高。

1.3 兽药生产条件逐步提高上世纪七十年代,全国兽药生产企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规模小,厂房简陋,设备落后,生产多以手工操作为主。随着《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颁布实施,各生产企业加快了技术改造和兽药GMP建设的步伐。目前的生产企业已全部通过兽药GMP验收,完全改变了兽药生产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取而代之以现代化的厂房设施和生产模式,规范化的经营管理,从根本上提升了行业素质和形象。

1.4 兽药产品结构逐步优化随着养殖结构的变化,兽药产品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畜禽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带动了畜禽用生物制品和化学药品以及一些新型抗菌促生长制剂的开发和应用。兽药剂型在原剂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粉剂、预混剂、口服溶液剂、乳剂、搽剂、颗粒剂、缓释剂、微生态制剂等。兽药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为兽药行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1.5 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兽药管理条例》和《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生产企业产品意识的加强,许多兽药生产企业分别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大了对原、辅料的质量控制和对生产过程的质量监督,为兽药产品的质量提高奠定了基础。

2 兽药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兽药生产企业规模小、产值低,产能过剩 截至2008年底,我国通过兽药GMP验收的兽药企业有1500余家,绝大部分为仅建有粉剂、预混剂等两三条生产线的中小企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据估计,我国兽药生产企业的产能在1000亿元以上,远超过目前国内300亿元的市场需求,造成了同品种兽药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及价格战,这些恶性竞争阻碍了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2.2 企业分布、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全国通过兽药GMP验收的企业,基本上是以生产兽药制剂为主的兽药原料药生产企业。兽用原料药供应不足,会严重制约兽药生产企业的发展。在生产企业布局上,存在严重的密度悬殊,这也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2.3 产品同质化严重,研发能力不足 长期以来,大多数兽药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全国具备新兽药研发能力的生产企业不足10%,大多数兽药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雷同、品种单一、原料利用率低、重复报批、重复生产、恶性竞争现象普遍,新产品比例很少。大部分兽药生产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及专职人员,也无投入专项资金开发新产品。因此,我国的兽药研发主要局限于生产工艺,真正从事产品创新研究的微乎其微。

2.4 管理不规范,人员流动大,职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很多兽药企业缺乏长远规划,重销售、轻管理的思想普遍存在,文化建设、战略规划、制度建设等方面严重滞后,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不足,难以建立忠诚的职业化团队。企业人员年流动率高达50%以上,其中尤以销售、技术人员的流动最为突出,原因在于很多企业只追求短期效果,不肯真正从人力资源培育的角度去开发、培育、使用人才。

2.5 国际兽药巨头对中国高端市场的冲击和影响凸显 目前高端市场、种畜禽市场、大规模养殖场使用的兽药产品,尤其是生物制品多以国外企业产品为主,数目众多的国内兽药企业只能在日趋薄利的中低端市场“搏杀”。

2.6 兽药监管仍需进一步加强一是监管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对生产、经营环节还缺乏有效的动态监管。二是监管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极个别监管部门存在乱收费、乱罚款等执法不规范现象,极个别人员在监管中存在执法不公现象。三是技术监管水平有待提高。随着行业的发展,出现了随意改变产品处方、在中药中添加化学药品等高科技造假现象,给兽药的技术监管提出了新的问题。

3 我国兽药行业发展趋势

3.1 兽药行业日趋规范化,兽药企业数量将减少 兽药GMP验收将进一步规范兽药生产,而兽药GSP管理办法的出台也将逐步规范兽药经营市场,同时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兽药采购和使用登记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养殖企业对兽药的选购会更加挑剔,今后以预防、保健、促增长为主的低残留或无残留用药将成为一种趋势,假冒伪劣产品将逐渐被挤出市场。兽药市场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未来企业在行业严管、外企冲击和自身发展障碍的多重压力下,数量必将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兽药行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以常规同质化产品创造企业规模效益;二是走专业技术化道路,以研发创新创效益。

3.2 科技创新,研发新产品 产品多元化策略和新产品研发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产品概念的炒作、花样翻新的促销已失去了意义,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谁能在研发方面取得先机,谁就会在兽药行业中率先突围。

3.2.1 加强兽药研究开发队伍建设。通过利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兽药企业的资金优势,培养一支从事化学合成、微生物发酵、药理学、毒理学、药剂学以及药物分析等方面的专门人才队伍,联合进行新兽药和新制剂开发。

3.2.2 大力开发兽药新制剂,通过加强药剂学的基础研究,借鉴国外同行业成功的经验,研究开发出适合我国养殖需求的兽用新制剂,提高原料药利用率。

3.2.3 大力开发中草药原料及其复方制剂。注重利用现代技术分离提取有效成分,弄清其结构和理化性质,最后达到人工合成的目的。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行之有效的方剂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索各组分在复方中所起作用,并进行优化配比,创造出功效更全面、副作用更小的新型中药。

3.2.4 开发动物专用原料药。动物专用原料药的开发应以兽用抗感染药物、抗寄生虫药物为主。兽用抗生素的研究应走半合成化道路。在化学合成抗菌药方面,合成新型结构抗菌药,或对原有的抗菌药进行结构改造。

3.2.5 开发新型预防用生物药品。在利用新技术开发预防用兽用生物药品方面,国外已获得了很大成功,基因工程疫苗和人工合成动物生长激素等产品相继被开发上市。

3.3 兽药技术营销模式将成为市场营销的有效途径 随着集约化养殖的推进,所谓“兽药技术营销模式”是指兽药生产厂家招聘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要求他们在掌握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特别熟悉本公司产品的特性及使用方法,以经销网点作为媒介,在兽药经销商的配合下,通过对养殖户的生产管理、疫病防治、信息反馈等进行全方位的服务,进而推销本公司产品。目前,市场要求生产经营企业不仅要提供好的兽药产品,更要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技术服务水平将成为与产品质量同等重要的竞争项目。

猜你喜欢

兽药监管生产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中兽药在家禽养殖中的作用与应用
监管
兽药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