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雏鸡大肠杆菌病的防制

2012-04-13李志鹏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2622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2年4期
关键词:雏鸡鸡舍消毒

李志鹏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2200)

育雏是家禽养殖中的关键,因此雏鸡疾病预防极为重要。大肠杆菌病是家禽养殖中的常见疾病,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不同品种和各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发病,幼雏和中雏对本病最易感。正由于大肠杆菌普遍存在于畜禽的消化道和饲养场的环境中,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是非致病菌,而未能够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雏鸡的大肠杆菌病的报道越来越多,对该病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加强。

1 流行特点

大肠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多见,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鸡,多发生于雏鸡,特别是周龄内的雏鸡最易感。传播方式为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种:污染过的饲料、饮水、垫料、空气、尘土等为该病的主要传染媒介,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创伤等途径引起水平传播;交配也可引起该病的传播鸡大肠杆菌病为一种条件性疾病。舍内的温湿度条件,饲养密度、通风条件、空气中的粉尘以及疫苗注射等各种应激因素都有可能诱发雏鸡的大肠杆菌病。

2 临床症状

雏鸡的大肠杆菌病临床症状以脐炎型为主,主要发生在1~7日龄的雏鸡,病鸡多在出壳后3~5d死亡。初生雏鸡脐炎,俗称“大肚脐”,可有脐环闭合不全 脐孔周围红肿,并常有皮肤破损、发硬,呈黄色,时间较长者脐孔周围发红或呈紫黑色,后腹部肿大皮薄而发红或呈紫青色,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极为腥臭,并将肛门周围羽毛粘连,多数与大肠杆菌有关。病雏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腹部大,多在1星期内死亡或淘汰。下痢病鸡,除精神、食欲差,可见排出泥土样粪便,病雏1~2d内死亡,死亡不见明显高峰。

在育雏期间,肉用仔鸡的大肠杆菌病,原发感染比较少见,多是由于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所致,尤其当雏鸡阶段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过程中,或因饲养管理不当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时,常有本病发生,病鸡食欲下降,精神沉郁,羽毛松乱,腹泻,同时兼有其他疾病的症状。

3 鉴别诊断

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往往会在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下发病,同时伴有多种混合感染。因此,除了临床症状的检查,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也是确证的重要依据。因大肠杆菌病致死的雏鸡,剖检均可见到卵黄没有吸收或吸收不良,卵囊充血、出血,卵囊内卵黄液粘稠或稀薄,多呈黄绿色;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肝脏肿大,有时见到散在的淡黄色坏死灶,肝包膜略有增厚;在肝表面形成的这种纤维素性膜有的呈局部发生,严重的整个肝表面被此膜包裹,此膜剥脱后肝呈紫褐色;心包炎,心包增厚不透明,心包积有淡黄色液体;气囊炎也是常见的变化,胸、腹等气囊囊壁增厚呈灰黄色,囊腔内有数量不等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或如同蛋黄的干酪样物。

实验室检查,肝、心血涂片镜检可见有大量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两端钝圆、周身鞭毛的短杆菌;用腹水涂片经瑞氏染色和美兰染色,镜检可见多量的杆菌。细菌分离培养,病死鸡的心血和脾接种在鲜血琼脂上可长出灰白色、湿润、微隆起、边缘整齐、不溶血的微隆起菌落;肝组织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圆形、光滑、隆起、中央凹陷的红色菌落;菌落涂片,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环境控制 环境是影响雏鸡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1)控制温湿度。温度不适宜会降低鸡只的成活率,影响生长和诱发鸡病。应保持鸡舍内相对湿度为60%~70%。湿度过高时,能促进某些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繁殖;湿度过低时,鸡舍内的空气干燥,粉尘飞扬,易刺激呼吸道黏膜发干、抵抗力减弱,病原菌随粉尘飞扬而被雏鸡吸入,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和大肠杆菌病。(2)保持良好的通风。通风不良会导致鸡舍内缺氧以及有害气体浓度过高。(3)控制舍内的有害气体。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时,刺激鸡的呼吸道黏膜发生炎症,对鸡的第一道免疫屏障造成损伤;舍内缺氧易诱发肉仔鸡腹水症、猝死症等。

4.2 改善饲养管理 饲料营养缺乏或不平衡会直接导致鸡群生长发育受阻、生产性能下降、免疫机能下降,因此必须严把饲料和饮水的质量关和卫生关,根据不同品种不同饲养阶段的饲养标准配制饲料,保证饲料全价营养,特别是保证维生素和硒的含量,增强机体抵抗力。饲养密度对肉鸡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影响。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饲养密度过大的问题,密度过大容易造成舍内空气污染,雏鸡生长缓慢,还容易感染大肠杆菌病、球虫病、支原体病等疾病和发生啄癖。应采取全进全出的生产制度,不同日龄的鸡严禁在同一鸡舍中饲养,有利于最大限度消灭场内的各种病原体,能防止各种传染病的循环感染,能使免疫接种的鸡群获得较为一致的免疫力。

4.3 加强卫生管理 对鸡舍、场地、饮水和用具要定期消毒,粪便及时清扫,病死鸡及时深埋。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降低鸡舍氨气、灰尘含量。对供料、供水的饲料时可引起腹泻。

设施及器具定期消毒,经常带鸡饮水消毒和喷雾消毒。对鸡舍及用具要进行彻底消毒,并空闲一段时间再进雏。定期杀虫、灭鼠、控制飞鸟、消灭疫病的传播媒介。

4.4 防止其他疾病的暴发 很多疾病导致大肠杆菌病的继发或混合感染。尽可能防止其他疾病的发生,这样也可间接的起到预防和减少了大肠杆菌病的发生。非生产人员和外来车辆决不允许进入生产区,饲养员不能随意到本职以外的鸡舍,禁止串换借用饲养用具等,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4.5 减少一切应激因素 应激是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的直接诱因,因此雏鸡应尽量避免由于冷热、饲养密度、疫苗接种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应激。

猜你喜欢

雏鸡鸡舍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鸡舍
优选雏鸡四法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