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鸡场球虫病的防制

2012-04-13刘纪方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畜牧兽医局276034

山东畜牧兽医 2012年4期
关键词:抗药性球虫病球虫

刘纪方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畜牧兽医局 276034)

鸡球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集约化养禽业的肠道原虫病。本病分布广泛,几乎只要有养鸡的地方就有球虫病,特别是在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禽的今天,球虫病对家禽的影响已经相当突出。每年对全世界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若不能有效防制,一旦发病,鸡死亡率可达2%~30%,严重时达80%以上。在鸡场中球虫病的发病率最高,占1/6~1/5。本文就球虫病的防制阐述如下:

1 加强饲养管理

1.1 搞好环境卫生,建立良好的饲养空间 饲养密度过大、运动场潮湿、舍内外清洁卫生差以及各种应激因素,均可导致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从而易感染球虫而发病,特别是育雏阶段室内温度较高,垫料湿度大时,就形成了球虫卵囊发育成孢子化卵囊的最佳条件。如果通风不良、空气污浊,使舍内氨气、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就会刺激球虫病的发生,有时甚至是发病的直接原因。因此要严格搞好饲料、饮水卫生管理,防止粪便污染。及时清除粪便,堆积发酵杀死卵囊,清洗笼具、饲槽、水具等,对地面进行定期清刷、消毒,保持鸡舍干燥、空气流通,注意光照强度、时间的调整和把握,减少、减轻人为因素,尽量避免自然因素对鸡只造成的应激反应。养殖户之间应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保持周边环境的良好卫生,减少疾病传播。

1.2 科学饲喂 饲喂全价料,保证鸡群健康。合理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K、维生素C要充足。

2 科学免疫

由于鸡球虫病药物的长期使用,带来了抗药虫株的不断产生,增加了养鸡风险,同时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危害,以及研发新药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等原因,使用球虫疫苗将成为今后防制鸡球虫病的主要手段,其中球虫弱毒疫苗有遗传稳定性好、致病力弱、潜隐期短、免疫效果佳等优点,已得到养鸡业的广泛使用。随着适合中国养鸡国情的球虫病弱毒疫苗的研制成功,相信鸡球虫病的免疫预防将取代化学药品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可以彻底解决球虫抗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为养鸡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鸡球虫疫苗免疫原理是球虫在低水平感染时不会使鸡发病,但球虫卵囊能循环地在鸡体内繁殖,并排出新的卵囊于垫料中,鸡从垫料中通过自然感染可获得再次免疫。经过数次生活史循环,鸡逐渐形成坚强的保护性免疫力。所以鸡球虫病免疫也为“带虫免疫”;其免疫的特点是:鸡球虫免疫具有严格的种间特异性,一种球虫激发的免疫力,对其他种球虫的攻击没交叉保护性,寄生部位相同的球虫具有部分免疫力,但这种交叉保护力很小,有时局限于某些发育阶段,保护力为零。死的球虫卵囊不能诱发保护性反应,因此一种通用的球虫苗应该是含有多种球虫的活孢子化卵囊的多价活苗。在球虫疫苗的使用方面,无论是强毒株疫苗还是弱毒株疫苗,免疫都应尽早进行。有较强的免度力活疫苗主要有强毒苗和弱毒苗两类。

2.1 强毒苗 球虫强毒活苗是直接从自然发病的病鸡体内或粪便中收集混合球虫卵囊,然后采用单卵囊分离技术分离并纯化单个球虫种,再按一定比例混合,并配以适当的稳定剂,即组成强毒活虫苗。Edgar(1952)通过饮水或拌料给4~10日龄鸡接种含8种鸡球虫的混合孢子化卵囊(即世界上第一种商品化球虫苗(coccivac),取得理想的兔疫保护效果,强毒苗的免疫效果取决于接种孢子化卵囊的数量和接种方式,每天给鸡投服l~20个卵囊所产生的免疫力超过一次投服较人量卵囊或每周投服中等剂量卵囊所获得的免度力。涓滴免疫与相同数量卵囊的二次免疫相比,诱发的免疫明显要强。E.tenella活苗经滴鼻免疫与二次免疫取得效果几乎一致,均可使机体获得较高保护力,Dallforth等(1998)报道,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美国生产的强毒菌Coccivac和加拿人的活苗Immucox都会对种鸡、后备蛋鸡和肉鸡、仔鸡提供较强的免疫保护。最近兰州兽研所也研制出了类似于Coccivac和Immucox的球虫活苗一LCV,实验研究表明,LCV安全性高、兔疫保护效果显著。

2.2 弱毒苗 由于强毒虫苗未经致弱,如果免疫量不准确或因免疫接种经鸡传代后卵囊的数量越来越多,有可能导致球虫病的爆发,因此,自从上世纪纪70年代起人们开始了对致弱虫苗的研究,获得一了系列致弱球虫株,例如鸡胚传代致弱、冷热等理化致弱、早熟选育弱毒苗等。

2.3 免疫方法 球虫疫苗口服效果好,常用的有饮水法、拌料法、直接滴口法。

2.4 免疫注意事项 球虫疫苗接种后,一般不会引起鸡球虫病的发生,但如果鸡摄食子代孢子化卵囊超过疫苗的安全用量,就会产生一定的致病作用,鸡群出现球虫病的症状,严重的引起血便。免疫后2周禁用抗球虫药物,饲料中不可添加抗球虫药,而且这期间选择的治疗其他病的药物也不应有抗球虫的作用。用疫苗后2周内不要更换垫料,因接种球虫疫苗后,疫苗在体内经繁殖后将球虫卵囊排出体外,鸡再吃进去在体内再繁殖,即鸡需要重复感染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如果更换了垫料,就失去了二次感染的机会,免疫效果就会受影响。

3 药物预防与治疗

自20世纪60年代引入“以饲料厂为中心的球虫病药物防治”体系以来,球虫病的控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30年来集约化养鸡业的健康,迅速发展几乎完全得益于抗球虫药的保护,时至今日,控制球虫病的主导手段仍然是药物防治,但抗药性的迅速产生,使这一局面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鸡球虫对迄今己商品化使用过的任何一种抗球虫药物都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且球虫产生抗药性的速度惊人,药物开发速度远不及抗药的产生速度。在养鸡生产中,几乎所有雏鸡饲料中都必须加入抗球虫药物,我国每年投入预防本病的药物费用平均为每只鸡0.2~0.3元,每年用于防治鸡球虫病的药费达数亿元人民币,占鸡病全部防治费用的近1/3。自科学家发现磺胺类药物具有抗球虫作用以来,己先后有50多种药物投入临床应用,为养鸡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球虫抗药性问题日趋普遍和严重,多重耐药性或交叉抗药性的产生大大缩短了药物的使用年限。虽然人们对鸡球虫病的免疫预防进行了一些研究,但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药物防治仍是控制鸡球虫病的主要手段。己报道的抗球虫药达50余种,其中一些药物由于毒性太大或疗效不佳而被淘汰。目前仍在应用的抗球虫药有20余种,大致可分为3大类。

3.1 化学合成的抗球虫药 化学合成类抗球虫药主要有氯苯呱、尼卡巴嗪、地克珠利、常山酮、呋喃唑酮(球痢灵)等。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较复杂,其中有些药物如尼卡巴嗪己被列入了出口禽肉禁用的药物。(1)氯苯呱:按33×10-6~66×10-6混匀于饲料中使用,对于肉鸡应有5d的休药期,同时在肉鸡饲料中添加本药时,其浓度应低于66×10-6,否则会使鸡肉带有胍臭味。(2)尼卡巴嗪:可按125×10-6的浓度混于饲料中使用,但当前生产中多用25%的尼卡巴嗪加上1.6%的乙氧酰氨苯甲酯制成预混剂,在按每吨添加500g的用量混匀使用。(3)地克珠利:可按1~1.3×10-5的浓度混于饲料中进行饲喂,但对蛋鸡应有5d的休药期。(4)常山酮:混饲,本品每瓶100g拌料100kg,集中1次/d饲喂,连用3~5d,重症遵医嘱,预防减半。(5)呋喃唑酮(球痢灵):本品100g兑水100~150kg,根据全天饮水量计算出全天用药量,2次/d集中饮用,连用3~5d,重症病例酌情加量。(6)癸氧喹酯:饲料加27.2g/t(以癸氧喹酯计),连用7~14d。与目前中国允许使用的兽药饲料添加剂无任何配伍禁忌。

3.2 离子载体类抗球虫药 离子载体类抗球虫药主要有莫能霉素、盐霉素、拉沙里菌素、马杜拉霉素以及山杜霉素等。这类药物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能与碱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促进虫体细胞膜两边的离子转运,导致生物膜两侧K+,Na+,Ca+,Mg+等阳离子梯度的变化,引起虫体细胞膜功能失调而起抗虫作用。该类药物不仅抗球虫谱广,而且具有毒性低、耐药性产生慢并能促进鸡增重的特点,所以,一般作为球虫病的预防药,在鸡从小到大的饲养过程中,连续地添加到饲料中喂饲,以防止球虫病的发生。盐霉素混饲,饲料加药60g/t,感染后第2d用药,休药期为5d。莫能菌素混饲,饲料加药10~20g/t,感染后第2d用药,休药期为5d。拉沙洛菌素混饲,饲料加药75~125g/t,感染后第2d用药,休药期为5d。马杜霉素混饲,饲料加药5g/t,感染后第2天用药,休药期为5d。山杜霉素混饲,饲料加药25g/t,感染后第2天用药,休药期为5d。

3.3 中草药 中药可直接杀死虫体或抑制虫体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力,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中草药配方的抗柔嫩艾美耳球虫的作用被证实,中草药制剂对鸡球虫病具有明显的疗效。但对中草药抗球虫机理的探讨只是刚刚起步,尚未进行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只停留在现场试验以及与西药的对比试验,关于中草药抗球虫制剂的耐药性、毒性、药物残留问题等的报道还比较少。中草药毒副作用小,也仅是相对化学合成药而言,有报道指常山用量过大或治疗量连续用药l周以上,鸡会发生中毒,且中草药与化学合成药组成复方制剂才有较好的疗效。

3.4 抗球虫药物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各种抗球虫药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合理使用抗球虫药可以减缓耐药性的产生,延长抗球虫药物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防治效果。(1)选择合适的抗球虫药和最佳使用时机。根据药物活性峰期来选择所使用的药物和使用药物的时机,抗球虫峰期在感染后第1~2d选用的药物(如喹啉类、氯羟吡啶、离子载体类)多用于预防和早期治疗;作用峰期在感染后3~4d选用的药物(氨丙啉、百球清、三字球虫粉、尼卡巴嗪、球痢灵、磺胺类)多用于治疗。在用药时,一般先用作用于第一代裂殖体的药物,再用作用于第二代裂殖体的药物。(2)通过合理的用药程序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延缓抗药性产生的有效方法是不同作用类型抗球虫药有规律的交替使用。选择药物的类型和用药程序取决于下列因素:不同抗球虫药的使用历史、过去获得的结果、抗药性的普遍程度,以及要充分考虑到球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抗药虫株存在的实际情况。实践证明,联合用药、穿梭用药、轮换用药等方法确实起到了减弱或延缓抗药性产生的作用。

4 抗球虫药与球虫病疫苗的联合应用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任何一种疫苗的有效保护力均达不到100%,如鸡场卫生消毒措施不力、传染病并发病及饲养管理欠缺等均可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在某些饲养管理较差的重疫区,将球虫苗与球虫药配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达到全面控制球虫病的目的。试验表明,对那些球虫苗免疫后的鸡群,一旦发病,连用2d药物即可控制病情。这可能由于使用疫苗后,药物敏感性虫株取代了耐药虫株,从而相对提高了药物的有效性。因此,在生产实践中联合应用抗球虫药与球虫疫苗有可能成为最有效的防治策略。特别是对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地区,应大力提倡应用球虫苗,以使疫苗株取代耐药株,而这些疫苗株对药物是敏感的,当忽然暴发球虫病时,就可利用现有药物有效地控制病情。

猜你喜欢

抗药性球虫病球虫
渝西地区兔球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及虫种鉴定
肉鸡球虫疾病药物防治效果的分析
澳大利亚谷物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加的原因和管理
莘县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研究
植物有害生物抗药性及治理对策
鸡球虫病及其防治
3种消毒药对猪球虫的体外抑杀效果观察
鸡球虫病的诊治
鸡球虫病的诊断与治疗措施
杂草抗药性及其治理策略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