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阳潜纳法治疗痤疮验案1例

2012-04-13李焕彬陈法桂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潜阳皂角刺诸药

李焕彬,陈法桂,陈 铿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2008级本科生,广东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08级本科生,广东广州 510405)

卢某,女,22岁,于2011年12月8日初诊。2个月前因熬夜致痤疮复发,经治好转,面部暗红结节,疮痕明显,月经提前2天,舌淡嫩红、苔薄润滑,脉细滑。西医诊断为结节性痤疮。中医诊断为痤疮。辨证为阳气不潜,寒瘀凝结。治以温阳潜纳。方用潜阳封髓丹加减。药用炮附片30g,砂仁15g(后下10min),龟甲10g,丹参45g(后下30min),浙贝母 15g,皂角刺10g,肉桂3g(米丸先吞),怀牛膝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炙甘草30g。加冷水800mL,文火煮取300mL,分2次中、晚饭前温服。每日1剂。服1剂后结节减轻,服5剂后疮痕基本消失。

按:痤疮由毛囊及皮脂腺阻塞所致。治疗痤疮多不离清热之法,然阳虚阴盛、虚阳上浮也可发为痤疮,治当以温阳为主。阴寒于下,阳气不潜,上浮面部,郁而化热,故色暗红。阳气推动无力,局部血行不畅,寒瘀凝结,郁于面部,发为结节性痤疮。潜阳封髓丹加减方中附子、肉桂温补命门真火、振阳散寒,砂仁化湿行气,龟甲敛阴以潜阳,龙骨、牡蛎潜阳软坚散结,牛膝引阳归源,丹参、浙贝母清热活血、化瘀散结,皂角刺消肿排脓,炙甘草温中健脾、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温阳潜纳、化瘀散结之功,故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潜阳皂角刺诸药
皂角刺侧柏膏治斑秃
皂角刺侧柏膏
韩景波运用潜阳入寐汤治疗不寐经验总结
慢支咳嗽足浴有方
诸药所生,皆有境界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皂角刺挥发油成分
生地黄和大豆黄卷泡茶能退烧
潜阳丹加半夏汤对无创通气的AECOPD伴呼衰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的研究
皂角刺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大枣与甘草的认识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