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竞技体育发展非均衡性研究

2012-04-12张建华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竞技运动员体育

张 健,张建华,赵 鑫

(西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兰州 730070)

19世纪末,顾拜旦与12个国家的79名代表决定成立国际奥委会,此举开创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先河。自1896年举办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至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现代奥运会已走过了百年历史,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它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初具形态、发展与危机和改革与创新四个阶段[1]。然而我国首次参加奥运会是在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并且建国以前参加的历届奥运会中我国体育健儿并没有创造世界纪录。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积极参加奥运会,但在1956年的墨尔本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在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赛的同时,又公然邀请台湾代表团以中国的名义参赛。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奥林匹克运动的神圣性,我国拒绝参赛,并在1958年主动宣布退出国际奥委会。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多方努力,国际奥委会于1979年11月26日正式宣布经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通讯表决的 “名古屋”决议,这一决议恢复了我国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使我国重新回到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1984年我国首次组团参加在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夏季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我国奥运健儿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在这枚奥运首金的基础上,经过短短6个奥运周期的备战,我国在2008年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以金牌总数第一、奖牌总数第二的成绩圆满完成 “超俄赶美”目标。然而在看到我国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也应深度思考我国竞技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找到制约我国竞技体育现在乃至未来发展的各种因素,才能使我国竞技体育持续、健康、均衡发展。

1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现状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一项重要活动,这项活动是由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围绕训练目标开展的一系列训练工作、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组成。

在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男子手枪60发慢射运动员许海峰为我国获得首枚奥运金牌,经过短短二十年,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就以32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二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更是以51枚金牌跃居金牌榜首。从最近几届奥运会奖牌数目可以看出,我国的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在不断攀升,这得益于我国特定历史时期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建国前,我国运动员共参加过三次奥运会,但均未收获奖牌。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于特殊原因遗憾地退出国际奥委会,直到70年代末国际奥委会才宣布恢复我国的合法席位。随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在1990年成功地举办北京亚运会之后,便开始申奥旅程,自1992年以来历经9年、两次申办的艰辛努力,北京最终获得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再次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果,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崭新形象,同时也加深了世界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增进了民族友谊。

北京奥运会,我国金牌数量上首次超过美国,跃居金牌榜首位,国家整体竞技实力有了大幅提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有一批核心优势竞技项目,这是历届奥运会的主要得分点。同时我国科研人员、教练员深入地研究了我国潜优势项目的专项特征,运用科学的训练理念指导具体的训练方法、手段,使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不断接近比赛项目的专项要求,并对运动员参赛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提前制定应对策略,做到在比赛过程中将来自不同方面的干扰降到最低限度[3],竞技体育的这一套研训结合的保障体系对于我国优势、潜优势项目的发展以及奥运夺金项目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奥运金牌的取得同样离不开拥有先进管理理念且具有高水平执教能力的教练员队伍,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处于教的主导地位,是训练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我国竞技体育经过短短二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竞技体育赛事管理体制;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也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逐渐向市场化运作方式转化;北京奥运会的圆满举办,表明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安保、志愿者培训系统基本成熟。

2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非均衡性

2.1 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发展的非均衡性

非奥运项目是指未被国际奥委会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的项目,它是我国当前所开展的体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体育活动,再加上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人们把更多的精力自觉地投向全民健身这一热潮中。胡锦涛总书记在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极大激发了亿万人民的体育热情,极大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4]根据这一讲话精神,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将主题确定为 “发展体育科技,建设体育强国”,具体选题包括了城乡之间、区域间体育协调发展研究,民间体育组织与俱乐部研究,体育文化多样性研究,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及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研究等部分。从胡总书记的讲话和这次大会的选题中可以看到,国家相关部门及学术界已经将群众体育的发展、研究提上议事日程,今后我国群众体育将在政府政策和各项方针的指引下,在顺应社会宏观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积极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平台,不断加快社区体育建设的步伐,努力开拓群众体育发展的新路子,大力推进群众体育中非奥运项目的社会化、生活化、品牌化进程,使我国的非奥运项目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另外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以期逐步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这一宏伟目标。

不论是成功举办大型运动会的实践活动,还是现阶段出台的国家体育发展指导方针都为我国非奥运项目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但其发展目前仍面临着政策引导不力、经费不足、社会重视不够等问题。”[5]我国具有一定影响而又没有列入奥运会的项目很多,由于历史和国家政策的原因,我国实施的奥运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我国拥有的一批优势项目巩固了我国在世界竞技舞台上的核心地位,但在奥运争光战略的影响下,我国很多群众喜闻乐见的非奥运体育项目发展受到忽视[6]。对非奥运项目的发展重视不够,而且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项目发展体系,这严重制约了我国非奥运项目的普及、发展和提高。从国际竞技体育项目发展的历程来看,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之间的区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过去的非奥运项目现在变成了奥运项目;当然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传媒的造势以及产业链的延伸,一部分项目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可能会失去观赏性,导致以其为经营对象的市场组织经济效益下滑,最终这部分奥运项目将会淡出奥运会竞技场,变成非奥运项目。因此,如何使现有非奥运体育项目健康、持续发展,是摆在当前体育政府部门和民间体育组织、协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的奥运项目比非奥运项目在发展速度、规模和经费来源方面都显著领先,这首先反映出国家对竞技体育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显示了竞技体育在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民族认同感,增强人们之间的感情纽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经过短短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自己的奥运优势项目群,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运动员,使我国的优势项目群在历届奥运会比赛中都能发挥出很好的竞技水平,这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支持以及我们优秀教练员的指导和运动员的艰苦训练。目前还有一批潜优势项目,这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奥运会潜在得分点,如果教练员对这批潜优势项目的专项特征把握到位,在训练过程中运用正确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潜优势项目就会变为优势项目,成为奥运会上我国竞技体育项目新的得分点。我国潜优势项目和劣势项目长期落后的原因须在我们的训练理念上寻找答案,也就是说要分析解决训练方向上的问题,只有在不断总结与反思中,训练方法才会改进,训练理念才会有所突破与创新。

我国奥运项目和非奥运项目在资金投入方面相差悬殊,我国目前有二百多所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这些训练基地都是国家财政资助,从训练经费到运动员伙食补贴等各项开销主要靠国家拨款[7]。鲍明晓经过研究计算得出一名运动员自进入省级培训网至以国家奥运选手身份结束运动生涯,期间国家财政投入450万人民币[8]。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共有639人参赛,粗略估算国家为北京奥运会参赛运动员支付的培养成本为287 550万元人民币。而为了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的专项资金拨款就已经达到了40亿元[9-10]。另外以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奥运金牌产出量 (32块金牌)为对象,经过计算可以得出一块奥运金牌的培养成本为6.2-7亿人民币[11]。从我国竞技体育的投入可以看出,国家在北京奥运会以前对奥运项目的发展所给予的支持力度要远远大于非奥运项目。因此要使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以及民间体育组织,必须高度重视非奥运项目,应当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扩大媒体宣传面,不断增加非奥运项目赛事活动,并运用政策引导、激励机制、市场运作和自主调节功能大力普及非奥运项目,不断扩展非奥运项目开展范围,争取早日实现我国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的均衡发展。

2.2 竞技体育项目分布的非均衡性

现阶段虽然我国竞技体育总体实力排在世界前列,但是不同地区、不同省份之间竞技体育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地区间竞技实力差异明显,具体表现为奥运项目在东西部省份分布严重不均衡。分析其原因,有地域、地貌和环境等原因限制了一些竞技体育项目分布在一定省份,例如滑雪、滑冰项目大部分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这些项目如果在其他地区设立训练基地,则可能要投入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训练经费,这一设想已不适应当前国内乃至世界各国所倡导的节俭办奥运、绿色奥运的理念,会造成巨大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浪费,所以这一部分项目只能严格限定在某些省份或地域进行训练。

不同国家、地区的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致的。对竞技体育项目分布不均衡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发现我国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其总体竞技实力也相对较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内呈现出奥运竞技实力东部>中部>西部的趋势,即我国奥运项目中的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同时我国的优势奥运项目在纬度上也呈现出一定的特征,表现出中低纬度地区优势项群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湖北、湖南;而高纬地区优势项群以北京和辽宁两个地区最突出。例如,表现难美性的项目 (体操、跳水)主要分布在广东、湖南、湖北、四川、江苏等低纬度地区[12]。这一现象可以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家地位不断上升,同时我国的竞技体育实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一事实中得到解释。也就是说,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地区经济发展条件的改变以及不同省份居民体育意识的差异是造成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2.3 奥运项目内部发展的非均衡性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攀升,以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这些都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构建了坚强的思想制度基础、经济基础和资源基础,顺利实现了我国竞技体育从 “东亚病夫”到世界体育大国的跨越式发展[13]。我国竞技体育总体竞技实力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大环境下,连续三届夏季奥运会跻身奖牌榜前三名,并8届蝉联亚运会金牌、奖牌总数之首。有研究表明,我国奥运参赛项目中的6大优势项目分别为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射击、举重、体操,优势项目所得金牌占奥运会金牌总数的82%[14]。从目前金牌项目来看,由于我国奥运项目内部发展失衡,在未来的奥运会金牌争夺上,优势项目运动员竞技实力提升空间进一步缩小,进一步扩充夺金点难度加大;潜优势项目面临技战术难以突破,训练理念难以创新;弱势项目短时间内很难出现夺金点,并受 “缩短路线,保证重点”思想路线的影响,发展速度极其缓慢。这种大力发展优势项目,积极发展潜优势项目,弱化或一般化发展弱势项目的金牌战略曾一度使我国的总体竞技实力在短时间内不断攀升,但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这一奥运金牌战略不利于我国竞技体育总体实力的超强持续稳定。

田径、游泳、水上项目作为奥运会参赛项目中的三个基础大项,占奥运会301个小项中的119个,比重占到39.53%。然而在29届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田径项目并没有取得金牌,游泳项目也仅仅取得1枚金牌。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田径属于弱势项目,一直没有在金牌数量上有所突破。从古代到近代的历届奥运会上,田径项目无论是在奖牌设置数量上还是在观赏性上都排在其他大项的前面。然而我国的田径项目成绩一直上不去,到底是因为人种、生活地域或生理原因,还是训练理念的落后,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假如说人种和生活环境原因导致我国短跑运动员肌纤维中白肌和红肌的比例不适合从事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运动项目,那么我国优秀110m跨栏运动员刘翔的成功,是特例或者说刘翔本人肌肉内肌纤维比例符合西方国家田径运动员的标准,还是孙海平教练已经掌握了110m栏专项特征,利用先进的训练理念,对刘翔的训练实施了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或许我们还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但刘翔无疑给广大国人点燃了希望。我国要想成为竞技体育的强国,要想在奥运会金牌榜上领先,必须继续加大三个基础大项的发展力度。

另外,深受我国群众喜爱的篮球、排球和足球和国外相比也发展滞后。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篮球之所以深受大众欢迎,首先归功于篮球项目在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中的普及率高。其次,美国NBA篮球赛采取市场运作,完全靠市场来调节,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最大规模地利用资源,获取最大收益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目标,因此即使是每一场NBA常规赛,观众席也常常是座无虚席,再加上传媒引起的马太效应,所有这一切都促使篮球产业以及这个项目的快速发展。回顾2008年北京奥运会篮球赛,我国男子篮球队在姚明、易建联、王治郅以及孙悦等一批NBA球员的带领下,经过男子团体赛预赛晋级八强,在四分之一决赛中遇到立陶宛队,以69比94告负,最终与奖牌失之交臂。究其原因,首先是场上队员的竞技能力水平不在同一层次上,只有个别运动员参加过NBA正式比赛,同时实战中缺少默契配合,当然这只是表面原因;最主要的、深层次的原因是技术和体能方面与对手存在较大差距。为什么我国的篮球队员参加NBA篮球赛,出现伤病的几率要远远大于欧美国家的篮球队员?这一现象可以从运动训练学理论中的 “一元训练理论”中得到解释,该理论认为 “运动能力是体能与技术的统一体”。因而,训练工作必须 “专项化”,“体能”与 “技术”是同一本质的不同侧面。讲 “体能”,离不开 “技术”;讲“技术”,离不开 “体能”。”[15]也就是说体能是技术的基础,要想有超凡的技术必须有坚实的体能基础。我国篮球运动普及率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我国奥运金牌战略指导方针,为了能出成绩,教练员急功近利地大负荷、高强度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殊不知用这种方法训练出来的运动员,其体能和技术基础不牢,面对NBA这种高强度的比赛,那些体能弱的运动员受伤是不可避免的。2002年米卢带领国家男足首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圆了国人40多年的梦想,虽然最终战绩不佳,但是国足能进入世界杯决赛圈,可以作为我国男足运动员训练成绩和米卢教练执教能力的见证。为什么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足球成绩一直上不去,米卢执教后却冲进了世界杯决赛圈,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米卢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连续4届带领不同国家的国家队打入世界杯16强的主教练,可以说他拥有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法,但是由于文化的不同,在指导运动员训练时提出的方案可能会存在与我们国家运动员的思维方式相冲突的情况;同时在语言交流方面存在障碍,我们也不会全面理解、领会米卢教练的真实意图。从米卢的成功执教经历中可以看出,一个项目长期发展所积攒的文化底蕴以及良好的群众基础对这个竞技项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竞技体育大项内各个小项目也呈现出不均衡发展态势,如体能主导类项群的举重和田径项目发展极不平衡。在29届奥运会上我国举重运动员共获得8枚金牌,我们的劣势项目田径并没有获得金牌。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反常的失衡:越是项目普及率低、群众基础差的举重项目越是发展超前;同样射击项目作为我国的奥运会优势项目,其普及率极低,且缺少群众基础。竞技体育项目发展失衡对一个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奥运会项目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在积极发展优势项目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潜优势项目,并积极带动劣势项目的发展,使我国奥运项目的发展协调一致[16]。

2.4 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学校体育发展的非均衡性

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作为我国体育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关系[17],是一个和谐发展的统一体。改革开放后,为了确保竞技体育实现赶超发展,竞技体育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中心任务,各种资源都流向竞技体育,而大众体育、学校体育则受制于资金、政策的缺失而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发展滞后,极易动摇竞技体育的社会根基;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得好,才能为竞技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若有一方偏废,将会导致我国竞技体育总体实力下滑。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已经进入 “后奥运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所营造的体育氛围,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工作,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使三者协调发展,本着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把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作为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要普及和推广科学的大众体育健身知识,不断推进我国体育社会化、社区化和生活化。

3 我国竞技体育非均衡性发展评价

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恢复奥委会合法席位至今,我国竞技体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总体竞技实力已经排在世界前列,这一成绩的取得是与建国后,在发展竞技体育过程中所实行的各项政策、合理的项目布局规划分不开的,在这些政策、布局中收效比较显著的有上世纪80年代的奥运项目重点布局计划和90年代的奥运争光计划,这些计划的提出和实施对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的总体实力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为了在短时间内发展一批优势项目,提升我国体育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实行了 “赶超”战略,其中 “举国体制”“缩短战线,保证重点”“适度超前发展”“奥运战略”等都是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这一战略的成功实施,为我国发展了一批核心优势项目即所谓的 “拳头”项目,使其成为我国历届奥运会参赛项目的夺金点。通过这些 “拳头”项目的贡献,我国在近三届奥运会奖牌榜上金牌总数一直位列前三甲,而且北京奥运会上我国首次以51枚金牌位列金牌榜首位,顺利完成 “赶超”任务,在为我国竞技体育取得的成绩骄傲自豪的同时,理应看到光环照耀下的我国体育系统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的滞后。在“体育大国”向 “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以及 “后奥运时期”的大背景下,如何确保我国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在未来奥运会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显著下滑的基础上,顺利实现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体育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

4 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要求与发展建议

4.1 体育强国视角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与要求

在后奥运时代,如何对我国未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进行定位,并对其发展进行设想和规划,引起了国内学者和有关政府体育部门的强烈关注。北京奥运会上的成功 “赶超”,使我国竞技体育在奥运会金牌榜上呈现出一枝独秀的态势,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政府和人民容易产生一种失去奋斗目标的迷茫,此时,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了变 “体育大国”为 “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一体育发展战略的提出,能及时克服我国体育发展过程中的缺点与不足。同时,这一战略也是在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体育发展实践,借鉴国外体育发展经验,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提出来的。它是与我国 “十二五”时期国家体育发展基本要求以及所要达成的最终目标相一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战略。

4.2 我国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要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实现我国奥运项目的均衡发展,即加大潜优势项目的开发力度,重点培育新的奥运夺金点,对于弱势项目要不断归纳项目的专项特征,有针对性地培养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并对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进行科学监控,防止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的早衰,对训练前后运动员的表现,教练员应做到及时归纳总结,从训练实践中提炼出符合该项目发展的合理训练方法、手段以及适宜的运动负荷。教练员应积极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训练理念,用于指导我国因训练理念落后而长期停滞不前的劣势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奥运会参赛项目竞技实力得到均衡发展。其次,根据我国竞技体育项目的特点和具体开展条件,尝试性地在我国西部地区建立一批训练基地,逐步缩小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分布的地区差异。最后要协调好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发展的同步性。非奥运项目作为我国体育的一部分,同时也作为我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整体发展水平。另外,群众体育作为我国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途径之一,关乎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和民族复兴大业,因此在群众体育发展方面国家应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引导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同步发展。总之,在实现由 “体育大国”向 “体育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我国的总体竞技成绩可能会暂时性下滑,但是“阵痛”是暂时的也是在所难免的,只有经过 “阵痛”的历练,才能实现 “体育强国”这一战略目标,我国的竞技体育才能最终得以持续、健康、均衡发展。

[1]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82.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

[3]张健,刘玉娥,刘玉燕,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评估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6):80-82.

[4]胡锦涛在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EB/OL].(2008-09-29)[2010-01-13].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08/09-29/1399098.shtml.

[5]邓万先.非奥运项目与我国群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J].体育学刊,2007,17(12):19-23.

[6]王乐.论发展非奥运项目的必要性[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25(6):38-41.

[7]张春合,翟奕轩.对我国竞技体育投入现状的反思[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3):34-39.

[8]鲍明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

[9]邹月辉,于文谦.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非均衡现象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12):13.

[10]王大超.中国奥运金牌成本的经济学研究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0.

[11]林思云.奥运金牌的陷阱 [EB/OL].(2010-12-05)[2011-02-23].http://www.china-review.com/laf.asp?id=2626.

[12]龙家勇,梁建平,田逢盛,等.中国奥运会优势项目区域分布特点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3):60-64.

[13]何强.“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7):16-20.

[14]冉清泉,易学,何强.竞技体育“缩短战线,保证重点”发展战略的历史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30(11):1551-1554.

[15]茅鹏,严政,程志理.一元训练理论——端正体育训练根本原则体系的一整套理论表述[J].体育与科学,2008,29(6):28-32,23.

[16]巩东超,王杰.江苏省竞技体育强盛原因解读——以第十、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为例[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5):30.

[17]刘旭光,刘圣文.对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山东体育科技,2011,33(6):33-35.

猜你喜欢

竞技运动员体育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竞技精神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