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词在新世纪发展道路的思考*

2012-04-12梁建邦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词牌曲谱词学

梁建邦

(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陕西 渭南 714000)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两宋,跟音乐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

词有不少别称,又称为“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倚声”、“曲”、“曲子”、“乐章”、“歌曲”、“琴曲”、“笛谱”、“今曲子”、“曲词”、“歌词”、“琵琶词”、“近体乐府”等等。称词为“乐府”、“曲子”、“倚声”、“曲”、“乐章”、“歌曲”、“琴曲”、“笛谱”、“今曲子”等,是从词能够和乐而唱的音乐特点出发的;称其为“曲子词”、“曲词”、“歌词”、“琵琶词”等,是从词相对于曲谱的文字特点出发的;称其为“长短句”,是从词的字、句特点出发的;称其为“近体乐府”,是从词讲究格律有别于古乐府诗出发的;称其为“诗余”,是从词同诗的地位比较出发的。词的这些不同的名称,正好体现了词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某些特点,也可以作为我们思考词在新世纪如何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论根据。

鉴于词的发展历史和体材特点,振兴新世纪词坛,应该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首先,扩大词的题材,用词反映新时代、新生活。

词在发展初期,多出自民间,表现的内容比较宽泛,没有什么比较集中的题材。从敦煌曲子词中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要比文人词早几十年。后来,词的内容题材狭窄起来,多集中反映爱情、相思、忧愁一类“艳科”题材。因此,在文人眼里词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词被称为“诗余”,足见其地位没有诗高。即使这样,词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依然以顽强的生命力在不断发展,更多的文人加入到词的创作队伍里,更多的作家、作品,更多的词调不断涌现,使词最终成为了可以与诗抗衡一种文学体裁。特别是柳永大量创制慢词,扩大了词的容量,增强了词的表现力,还有苏轼、辛弃疾等诗词大家以诗为词,将词的题材进一步扩大,出现了与传统的婉约词派大相径庭的豪放词派。苏轼的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入”,他提出诗词“自是一家”的主张,借诗在社会上的崇高地位来提高词的社会地位和文学地位。而李清照则强调词“别是一家”,主张严分诗词疆界,确立词的独特个性,从而达到提高词地位的目的。他们及众多的词家以自己杰出的创作成就,为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当今社会,虽然没有谁再为词和诗的地位高低而争论了,但当电视剧、电影、小品、小说、歌舞、戏曲等强势文学样式占据文坛,市场经济充斥人们头脑、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判断的情况下,依然有一些人存在着填词没有出息的看法,对词不屑一顾。其实,在人们越发强调自主意识、社会多元协调发展的时候,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依然存在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空间,存在着喜爱它的庞大的社会群体,词的作者群相当可观,作家作品不断涌现,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可喜局面。词篇幅短小,句式参差不齐,字句声韵优美,格式稳定,易于记忆传播,很适合于抒发性灵和直接表达感情。因此,在新世纪里,词依然要打破藩篱,不能在题材上给自己定框子,设置表现范围,而要紧密结合社会现实,扩大表现内容,反映新时期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生活,表达人们的各种感情,以新事物、新词语入词,做到无意不可以入词,无事不可以入词。这样,词才能满足反映社会生活和抒发作家感情的需要,具有强大旺盛的生命力,永远立于世界文学之林。

其次,依谱填词,遵守词的格律特点。

《旧唐书·音乐志》说:“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所谓“胡夷”之曲与“里巷”之曲,指的就是当时外来的西域音乐与中原汉族传统的音乐,两种音乐的相融合,便是当时一种很盛行的音乐。在演奏或表演演唱时,优伶乐师根据内容表达、音乐拍节配合与唱词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句子长短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这时候,作者是依照曲谱或者创制曲谱来编写曲词的,作为词曲文字的曲词是同作为词的音乐词曲合为一体的,是不能分离的。

中唐以后,词的创作逐渐定型。作者在创作一首词时,必须先创制或选用一个词谱 (即歌谱),然后按照它对声韵的要求去配词,这样创作出来的歌词才能协合音律,才可以歌唱。所以把写词又叫做“填词”,或叫做“倚声”。

宋代以降,那些与词相配的曲谱逐步亡佚,后人作词就不能再按曲谱填词了,而是按唐宋人词的字数多少、平仄、用韵、内容、风格等来填词。也就是说,把词作为跟音乐完全脱离的一种旧体格律诗来看待,把词律化了,成为文人的案头文字作品。这样,词律与诗律一样,只涉及到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对仗等。文人填词也只是顾及词在字数、句数、字的平仄、用韵、对仗等格律方面及内容风格方面的要求。

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今人填词也一定要依照词谱填词,不能不要章法,随意而为,把词随意化、宽泛化。其实,词谱规定了一首词总字数和每一句字数的多少,规定了全词句数、阕数的多少,规定了每一个字的平仄,规定了用韵的具体位置和用韵类型,也还规定了在对仗、领字、叠字、内容、风格等方面的要求。要把词谱看作是一种声律科学,自觉遵守词谱要求,保持词的节奏感和声韵美。我十分推崇词学家、大词人月人先生的治词主张,坚持“词有定体,体有定式,式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依谱填词,从而做到“合词谱,协音律,美声情,寓意境”。只有这样,词才能保持自己的特点,不失之为词,才能不断地健康发展。

再次,大力提倡运用新声新韵填词,增强词的声韵美。

词的用韵和诗的用韵有所不同。唐代没有关于词的韵书。宋代有《菉斐轩词韵》,明代有胡文焕《文会堂词韵》,但都流传不广。清人根据宋词用韵重编词韵,大体分为三派。一派是沈谦的《词韵略》、仲恒的《词韵》、戈载的《词林正韵》;一派是吴烺等人的《学宋斋词韵》、叶申芗的《天赖词韵》;一派是朴隐子的《诗词通韵》、李渔的《笠翁词韵》。三派意见并不完全一致,其中戈载的《词林正韵》流传较广。《词林正韵》将格律诗“平水韵”的106韵加以重新编排组合,仍保持106个韵目,共分为19部,前14部包括平声和仄声两部分,第15部至19部为入声韵。古代格律诗词的用韵,是随着人们语言的变法而变化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正好表现了古人在为了保持和追求诗词的声韵美方面所持的与时俱进的积极态度。那么,在汉语言消失了入声字并且一些字音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如果一味地主张依然要采用唐宋人或明清人的诗词用韵,那只能把诗词创作引入歧途,给作者带来更多的束缚,使诗词失去本身所具有的声韵美。所以,在填词方面也应该大力提倡运用现代汉语四声和音韵,以阴平、阳平声调的字作平声字,以上声、去声声调的字作为仄声字,以普通话相谐的韵母作为同一韵部,分多少个韵部和如何分韵部可以讨论而定,既要约定俗成,有规矩可循,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也要符合现代汉语音韵实际,从而使诗词更好地发挥其声韵谐和的特点和音乐美,给作者特别是给年轻作者以更大的创作自由。无庸置疑,这应当是诗词在用韵方面的根本出路和前途所在。而对于那些已经熟悉《词林正韵》的作者,填词用韵则可以另当别论,用《词林正韵》亦可。

第四,创制新谱,丰富词谱数量,扩大词的表现力,发挥词的音乐特点。

在词和音乐结合为一体的阶段,每首词都会有一个曲调,这个曲调就是所谓的词调,也称为词牌。词调或词牌的名称,表明了某种词调 (或词牌)的词要用某种词调 (或词牌)的曲谱来演唱。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的,如《六州歌头》等;一是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命名的,如《西江月》等;一是根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取名的,如《念奴娇》等;一是词家自制的,如宋代柳永、周邦彦、姜夔等人集中多有自度曲,姜夔的《惜衣红》、《长亭怨慢》,周密的《采绿吟》等,都是词人创制的自度曲;一是词人的翻新曲,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牌,各择部分句式重新组合为新的词牌。古代词人留下的词牌数量是非常多的。清初万树《词律》共收词1180多体。徐本立《词律拾遗》又对其增加了495体,共1675体。《钦定词谱》收词调826种,共有2306体。近人潘慎主编《词律辞典》,共收词调1242个,有词体3412个。

既然有了这么多的词牌和词的别体,那么今人还有没有必要,还能不能再创制一些新的词牌呢?回答是肯定的。古人尚且能不断创造和接受新的词牌词谱,今人又为什么不能呢?创制新的词牌词谱,其实是词本身发展的一种需要,也是词人用词反映新的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发挥词和乐歌唱特点的需要。今人创制新词谱的具体方法大致有三,一是精通音律的词人,可以采用自度曲来创制;二是可以通过翻新来创制新的词谱,即将前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牌,各择部分句式重新组合为新的词牌;三是依据当代人们耳能熟详、流传甚广、影响巨大的经典歌曲曲谱来创制词谱,使新制词谱能用所依据的经典歌曲的曲谱来歌唱。

在创制新的词牌词谱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四点,一是词谱的字句平仄要符合古代词谱的一般规律,要能充分表现出字句平仄变化、语言流畅和谐及音韵的美感,杜绝呆板生硬别扭的句式;二是创制新词谱一定要慎重,不能太随意,新词牌名和词谱都要相对稳定,最好是由具有比较高的词学造诣的有一定影响的词人来创制,以避免创制新词牌词谱的随意化和泛滥化,从而保持词谱的相对稳定,杜绝因新词谱的泛滥而造成无章可循的适得其反结果的出现;三是创制倚声曲的词牌名,最好采用原曲的名称,以便于人们认知、记忆和传唱;四是用创制的新词牌填词,一定要注意词作的质量和数量,要有一定数量的上乘之作,这样才能使创制的新词牌产生影响并得到词界的承认及响应。

在这方面,月人先生做出了很好的尝试,他所创制的诸如《向阳花》、《绣金匾》、《南泥湾》、《东方红》、《南乡画堂春》、《长思陇月头》、《少年临江仙》、《眼儿媚阮郎》、《丑奴破阵子》、《无人怜》等词牌词谱,音韵和谐优美,已经得到了词学界同仁的肯定,出现了不少依照其所创制的新词谱填制的词作。

第五,发挥词合乐歌唱的传统,给词赋予音乐声情美,从而增强词的表现力和美学感受。

词本来是可以和乐歌唱的,乐谱失传后,便成了文人的案头文学样式,使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渲染气氛、表演传播、背诵流传等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为了尽可能地恢复词的吟唱传统,发挥词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和功能,就应该给词赋予相应的音乐曲谱。在这一方面,可以做的工作有两点,一是给古代和当代的一些优秀词作谱曲,通过音乐和曲词两种途径理解词作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去接受这些词所带给人们的美感和艺术魅力;二是创制新的自度曲和倚声曲词牌词谱填词,直接赋予词以与其相匹配的音乐,使词成为名副其实的能歌唱的“词”。

第六,普及词学知识,培养创作队伍,创作鉴赏并重。

在注重词创作的同时,一定要大力普及词学知识,出版一些介绍词学常识、诗词艺术的著作或教材,出版用来填词的诸如词谱、词韵等工具书。对中学生,特别是对大学生要开设词学讲座或有关词学的选修课,引导年轻人进行格律词创作,培养年轻人的词创作队伍。要做到创作和鉴赏并重,可以编辑出版古人的词作名篇选集,并对其进行注释和艺术鉴赏,挖掘其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也可以对当代词家的优秀作品出版选集并进行鉴赏,以扩大当代词创作的影响。可以给古人的词作名篇和今人的优秀词作谱曲,举行演唱会,推动词的和乐歌唱,从各方面去领略词的魅力。

以上几点,便是我对词在新世纪如何健康发展的一点思考。但愿词这种古老而富有顽强生命力的文学样式在新世纪进一步发扬光大,开放出绚丽的花朵,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永世长存,艺术之树长青,直到永远,永远……

[1]龙榆生.唐宋词格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月人.常用词谱正调 (修订本)[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

[3]月人.词学入门 (修订本)[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词牌曲谱词学
江顺诒《词学集成》的特点和意义
分春馆的词学传承
曲谱
词牌里的故事
赵倩作品赏析
夏日之恋
住进词牌里
住进词牌里
慨叹虞姬悲怆,遥望念奴倾城——细数历史烟云里的词牌故事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