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写作学若干近义概念辨惑

2012-04-12王泽龙

关键词:写作学文章

王泽龙

(河南教育学院 中文系,河南 郑州450046)

现代写作学若干近义概念辨惑

王泽龙

(河南教育学院 中文系,河南 郑州450046)

在现代写作学学科体系中,写作学和文章学、作者和写作主体、材料和写作客体、文章和写作载体、读者和写作受体、集材和感知、构思和运思、行文和表述、标题和题目、主题思想和中心思想、论点和论断、结构和布局、线索和脉络、文体和体裁、文风和风格等,都是含义相近容易引起混淆的概念,需要加以准确、清晰的辨惑,以有利于人们对写作原理和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并推动学科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更臻精审和圆融。

现代写作学;近义概念;辨惑

学习和了解一门学科,必须对其一系列基本概念加以准确、清晰的理解,才能真正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具体规律,并运用它们科学地阐释和有效地指导实践。现代写作学作为一门既具有悠久渊源又追求不断发展的庞大学科体系,既具有自己的专业独立性,又存在和其他学科多向交融的综合性,因而就有诸多近义易混的概念。这些概念,虽然人们大多习焉不察或者似可大而化之,但其实还需要我们加以准确、清晰的辨惑,才有利于学科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更臻精审和圆融。本文的研究,即以能够给人一些可靠的学理昭示为强烈期许。

一、写作学—文章学

写作学是以人类的写作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写作范畴的种种问题,探讨写作规律的一门学问。有时我们说的“写作”也是此种含义。“写作”既指一种“行为过程”,也可指一门“独立学科”。写作学包括三大组成部分:一、基础写作学。总的说来,人类的写作活动是要写出所有文章的,包括文学作品,也包括非文学作品。基础写作学就是从人类所有的写作活动中总结、抽象出来并且可以反过来阐释和指导所有写作活动的基本原理和共同规律,具有最显著的基础理论性,也具有最广泛的学理“普适性”。二、文章写作学。这里的“文章”是狭义的,不包括各种文学作品。因而文章写作学就是从狭义文章写作活动中总结、抽象出来并且可以反过来对其加以阐释和指导的学问。三、文学写作学。是从文学写作活动中总结、抽象出来并且可以反过来对其加以阐释和指导的学问。文章写作学和文学写作学都既有一定的理论性,而更多具有旨在阐释和指导各自具体文体写作活动的最鲜明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文章学是以狭义文章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源流发展、内部构造、外部呈现和本质特征,探讨阅读和写作狭义文章的规律的学问。作为其研究对象的文章,仅是各种文学作品以外的所有文章。关于其体系建构,时任中国文章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教授说:“现代文章学除了强化‘现代文章本体’(纸本文、电子文)研究之外,必须使‘实用文章写作学’和‘实用文章阅读学’比翼双飞。”[1]因此可以说,它能够和既研究文学创作也研究文学鉴赏、文学批评的文艺学构成并列或对应的关系。写作学不适合侧重研究文章(广义)本体,也不大着意研究文章(广义)的阅读,而文章学则一般不着力研究文章(广义)写作活动的基本原理和共同规律,更不研究文学作品的写作:二者研究的共同地带只是狭义文章的写作。所以写作学和文章学两者根本不可互相替代,但是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作者—写作主体

作者是写出所有文章或著作的人,另外也指一切创作出艺术作品的人。

写作主体指一切进入到了写作过程(主要为写作感知、写作运思、写作表述等三个阶段)中的人,是和写作客体相对的概念。

二者都要写作文章或著作。但是,作者还可以指文章和著作以外的乐曲、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并且主要适用于文章、著作和其他艺术作品产出以后,还可以含有显示著作权的意义。写作领域的作者,是一个让人们更容易和读者发生联想关系的概念。写作主体仅指文章或著作的写作者,而不指其他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并且主要适用于文章或著作写作的动态过程之中。写作主体和写作客体是一对相互依存的范畴,各以对方的成立作为自己成立的必要和充分的条件。

三、材料—写作客体

材料指所有可以用于文章写作的事物和事理。它既包括已经进入文章写作的事物和事理,也包括虽未进入但有进入文章写作条件和可能的所有事物和事理。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和界定,有素材、题材、资料等,它们又各有不同的含义。

写作客体是和写作主体相对的概念,指进入了写作主体认知视野并且可以作为写作加工对象的所有东西,它是写作生产必不可少的原料。

二者都有可能被写作生产所使用,经过精心和系统的加工而成为文章。但是,被称为题材、资料的材料则要么是现时已被文学创作加工使用了,要么是先前已经被文章使用过、现时又可能作为二次性材料再次使用,即都是实际已经被写作使用了的东西;写作客体则虽然有可能,却又是还没有进入文章中去的东西,它要在一定条件下才会成为构成文章的题材或资料,而它一旦成为题材或资料后就不再被称为写作客体了。还有,材料对写作者具有独立性,即只要它是客观存在的,就不管你是否注意到了它,都不能剥夺它作为材料的资格和名分;写作客体则一定是受到写作主体观照了的对象,否则就不能称其为写作客体:材料只强调存在,客体则既强调存在,也强调关系。

四、文章—写作载体

文章是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也泛指著作,既包括狭义文章,也包括书面文学作品。写作学最早就是着重从文章的材料、主题和结构、语言等四个基本要素入手进行研究的。

写作载体就是包含、承载写作内容的文章形体和传播媒介,由材料、主题等内质(内容要素)和结构、语言等外形(形式要素)共同构成,是写作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由此可见,二者的含义实际具有高度的重合性。不过,“文章”使用场合更为广泛,并且一般并没有着意强调其构成要素的意味。“写作载体”则明显带有写作学专业术语色彩,同时含有对其基本构成要素引导注意的意味。即可以说,对“文章”,人们尽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自由探讨;对“写作载体”,则通常要从内质、外形两大侧面四个基本要素上予以阐述。另外,文章可以有广义、狭义之分,写作载体不然。

五、读者—写作受体

读者就是文章的阅读者。

写作受体基本上可以解释为写作载体信息的接受者。

由此可见,二者都要依赖文章(或写作载体)的存在而成立,其含义也大同小异。不过,“读者”主要着意于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行为,而不太强调其对作者写作活动的反馈和影响。“写作受体”则含有对写作载体信息接受认可程度关注的意味,即强调了通过写作载体而和写作主体的适时交流及对后者写作活动的反馈和影响。另外,在人们的联想中,读者最容易和作者发生对应关系,而写作受体最容易和写作载体发生对应关系。

六、集材—感知

集材就是采集写作材料,也可以叫聚材、储材、采集等。集材是用材的基本前提,要为写作活动有材料可用提供必需的保障。

感知本为心理学概念,是感觉和知觉的合称。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对其个别属性的反映就是感觉,对其各种属性、各个部分所构成的整体的反映就是知觉。这里的感知实际是指写作感知,是写作主体在心理上感受和接纳写作材料的过程,要以占有充分和可靠的信息而为下一步大脑据此加工勾画(运思)出写作蓝图打下必需的基础。

二者肩负着大致相同的任务,可谓整个写作活动的起点。既然是要集材,总得由写作主体的心理感知而来;既然是写作感知,总会有主动的集材行为。只是“集材”含义较为明朗,似更多对操作行为的注重;“感知”意味较为丰富,似更多对心理活动的强调。

七、构思—运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将要写成的文章作品的构型和思考,是为写作动机所作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另外也指创作其他艺术作品时的谋划设计。

运思简单地说就是运用心思,就是想,是写作主体在心理上的谋划、设计和推敲。其实质不仅是人脑的特殊机能,而且是生活心灵化(即客体主体化)和心灵生活化(即主体客体化)的双向转化运动,是一种“物”“我”化一的心理运动过程,也是一种理清材料、升华认识、疏通思路和设计文章蓝图的精神劳动。

二者都以集材(或感知)为基础,为行文(或表述)创造条件,都可以是由已经占有的材料(或已经感知到的客体)到“外化”为文章成品(或写作载体)之间的相对独立的“内化”酝酿阶段。但是,构思的内容范围要小于运思,其具体内容侧重于选材炼意和构架谋篇,使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统一。关于运思,时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金长民教授说:“运思并不单指文章的具体构思过程,而是贯穿写作始终的主体思维活动。”[2]212它与感知、表述相互渗透、交错行进,包括了和渗透于写作主体思考的所有方面和全部过程,不能截然分开。即是说,构思主要着意于一个环节,是对“片”的筹划,动态性相对不甚显著;运思则需要用心于整个过程,是对“线”的推进,动态性较强。也可以说,如果将运思作狭义、广义之分,则狭义的运思即大致相当于构思,广义的运思则远超构思的内容范围。此外,构思则还可以指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园林、建筑等艺术作品的设计或造型的效果,运思一般则无此意义。

八、行文—表述

行文就是写作者为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而组织运用语言文字,是对运思成果的积极检索和外化定型,此外也指对一定的单位或个人发送公文。

表述在这里就是写作表述,也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对运思成果进行外化的行为,是由内部心理言语向外部书面言语实施定型的过程。

由此可见,二者的含义具有显著的交叉重合性,都强调是对运思成果进行的语言文字外化定型,其直接结果就是产出文本。不过,“行文”还是公文学的一个概念,“表述”则不然。表述则还可以是口头表述,不过在这里仅指书面表述。仅就写作学的意义而言,“表述”的外延比较宽泛,除了指对文本自身的书写,它还可以包括先行在书面上列出、修改提纲,记下未来文本中所需的重要字词、语句,或记下对书写正文时的某些提示等,“行文”则应仅指对文本系统本身的书写。

九、标题—题目

标题是标示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词句。

题目是概括诗文或演讲等内容的词句,也可以指练习或考试时要求解答的问题。

二者都可以指文章的名称。但是在叫法上,标题有时在一篇文章中会有大标题(一个)和小标题(文内标题,若干个)之分,并且存在统领和被统领的关系,甚至可以把小标题(文内标题)再分为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等不同的层级,题目则不然;标题还可以指乐曲、绘画、摄影、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的以文字标示的名字,题目亦不然;而题目还可以用于口头作品(如演讲、故事等),又可以用于让人练习或解答的各种问题,标题则不然;标题一定要用文字来呈现,题目有时则未必。

十、主题思想—中心思想

主题思想也叫主题,是文学艺术作品中通过全部具体的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也泛指一般文章、讲话等的中心思想、主要观点。

中心思想也可以叫主题或主题思想,指一般文章的主要思想、基本观点。

二者有着同一种地位和作用,是具有包含重合性的概念,即前者可以包容后者的含义,后者是前者含义的一部分。但是,“‘主题’一词源于德语them,原是一个音乐术语,指乐曲中最具特征并处于核心地位的那一旋律——即‘主旋律’。……后来借用到文学艺术创作中,日本把这个概念译为‘主题’。20世纪二十年代,我国学者直接从日本借用了过来。”[3]9-12“主题”含义的适应性较强,早已在所有的文章写作中使用开来。而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为了把狭义文章写作和文艺创作有所区别,而使用“中心思想”这一概念。中心思想“在记叙性文章中,是作者对所记述的人物和事件的基本看法。在议论性文章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基本观点。在说明性文章中,是作者对主要问题的科学的客观的解释”。[4]11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往往比较含蓄,狭义文章的中心思想需要比较明朗。

十一、论点—论断

论点是对所论述的问题表明的观点、主张。

论断的原意是通过论证作出判断,也指对事物的性质、规律作出的结论性判断。

二者都可以指议论性文章中作者明确表示的思想见解。但是,论点仅作名词使用,论断还可作动词使用,是一种推论判断的行为;论点通常还意味着应有或会有论据、论证的配合,论断则大多意味着已经是用论据论证了的,有着可以肯定的逻辑效果。

十二、结构—布局

结构本指把多种材料组合起来的建筑物构造形式,也泛指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及其搭配、组合的方式。写作学上的结构,就是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

布局本指棋类运动中一局棋在开始阶段棋手布设棋子,也泛指对事物的整体组合作出的规划、安排。写作学上的布局,就是对文章格局的布置与安排。

二者同样可以指承载着内容的文章基本框架,都包含了文章安排几个层次,划分多少段落,怎样开头,如何结尾,用什么做线索或脉络,怎么过渡和照应等等问题。只是在习惯上“结构”用得较多,又一般仅作名词使用,侧重指向文章成品;“布局”用得较少,而还可以作动词使用,更适用于文章写作过程当中。

十三、线索—脉络

线索是连接文章材料、展现文章思路的形态标志,是将文章连成一体的东西。

脉络是连接文章材料、展现文章思路的内部存在,也是将文章连成一体的东西。

二者都能够连接文章材料,展现文章思路。但是,线索在文章中相对明显、有迹可循,它可以昭示出作者行文的路线,成为读者“披文以入情”的路径,即是说,抓住了线索,就可以弄清文章的立意和结构了。线索往往是客观上存在的人、事、物等,因而外在性较强。脉络一般是主观上的气、情、意等,因而内在性较重,即有的是一种精神,是“气脉”;有的是一种情感,是“情脉”;有的是一种意念,是“意脉”;也有的是一种理性认识,是“理脉”,等等。例如一篇游记散文,就可能以游客登山的行踪为线索,同时又以登山过程中或兴奋或平静、或愉快或惆怅等的情绪变化为脉络。

十四、文体—体裁

文体在这里就是文章的体制、体式,有时也可以指文章的风格。

体裁通常指文学作品的样式、类别,有时也可以指文章的风格。

二者都适合指书面文学作品的形式类型,有时也都可以指文章的风格,二者在不少情况下可以互相通用。但是,就写作学意义而言,文体的外延可以包含体裁,即文体可以用于所有文章,体裁通常仅指向文学作品。文体只能针对书面语言作品,体裁有时还可以指向口头文学作品。文体还可以针对具体的文种,体裁通常仅是粗分的文学作品类型,如小说、诗歌、散文和剧本等。在指文章的风格时,文体既从中国古代文论而来,也多被西方文论所用,“指散文或韵文中的说话和表达方式,属修辞学范畴”[5]1657,体裁则仅为中国文论的概念。

十五、文风—风格

文风就是文章的作风,是文章内容和形式总体风貌的表现,也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群体的写作风气,是一种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文章现象。

风格在这里仅指在文学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

二者都适用于书面文学作品,也都不单单是语言、技巧的问题,还是思想内容的问题,是书面作品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的反映。但是,文风仅仅用于各种文章,风格还可以用于口头文学以及其他艺术作品。仅就写作学的意义来看,文风是一切文章都会有的,是人们思想作风的必然反映,并且有好坏优劣之别,风格则不太适用于狭义文章而通常更适用于文学作品,并且只是作者创作达到成熟境界的标志,是其一贯的创造性的表现,而各种风格都具有值得肯定的积极价值,当然不能再作臧否高下之分;文风一般适宜作略显粗泛的分野,并且同类型的文风中可以包含迥然有异的风格,风格在不同的作者、作品那里还常有细微的差异,并且同类型的风格中不会有大不相同的文风。

以上所辨概念,均属现代写作学的基本范畴。由于学科概念都会有一个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现代写作学作为一个既要继承也要创新、既有独立性也有综合性的庞大学科体系,更还会有不少近义易混的概念,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辨惑,以推动学科在一个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更臻精审和圆融。其实,即使仅从掌握写作的基本原理和具体规律,以运用其科学阐释和有效指导写作实践的动机出发,也需要我们对现代写作学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加以准确、清晰的理解。

[1]曾祥芹.写作学和文章学、阅读学的分工与合作[J].克山师专学报,2000(4).

[2]金长民.现代写作学基本原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3]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4]路德庆.中国写作学大辞典[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5]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音序)[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H05;I0

A

1004-941(2012)04-0137-04

2012-05-20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项目“文章发表研究”(项目编号:2011GWX030)。

王泽龙(1958-),男,河南驻马店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写作学研究。

责任编辑:毛正天

猜你喜欢

写作学文章
改革开放时代的写作学
——《当代写作学40年(1980—2020)》序
高校写作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路径
全媒体视野下高校基础写作课程现状研究
文章词不达意如何破
文章导读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文章学、写作学与文艺学的辨证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写作学”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