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口保鲜湿面技术壁垒与风险管理研究

2012-04-12杨文友吴跃进秦智勇黄秋生王汝毅张玉萍

食品工业科技 2012年14期
关键词:保鲜淀粉风险管理

杨文友,吴跃进,秦智勇,黄秋生,王汝毅,张玉萍

(涪陵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重庆 408000)

出口保鲜湿面技术壁垒与风险管理研究

杨文友,吴跃进,秦智勇,黄秋生,王汝毅,张玉萍

(涪陵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重庆 408000)

保鲜湿面是以小麦粉、淀粉等为主要原料,经和面、碾压、切分、蒸煮、包装、密封和巴氏杀菌等主要工艺加工而成的新一代方便食品。基于欧美、日韩等国家对面类及相关产品的预警信息和出口安全检测数据开展风险分析。输出保鲜湿面存在技术性壁垒和高风险,原料中的农药残留和毒素残留,成品中的铝残留、色素非法添加、微生物污染等为高风险,不同国家具不同的风险。根据产品安全检测结果,提出风险管理措施,包括主要原料和辅料、食品包装,生产设施设备保障,生产过程控制,加工人员素质,检测质量等为风险管理要素。

保鲜湿面,技术壁垒,风险管理,出口

保鲜湿面源自于日本,称“乌东”(Udon),意“即食鲜面条”,也有称长寿面(Long life,LL)或第四代方便面。它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经真空和面,压延熟成,面线切出,蒸煮,浸酸,密封包装,高温杀菌而成[1]。在日本,保鲜湿面成为正餐主食,在台湾、香港和韩国等地区引为时尚食品,广泛为欧洲国家所接受和喜爱。该产品具高水分,富营养[2]。风险管理是保证出口食品安全及质量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但对出口食品开展风险管理研究不多见。以重庆市乐厨食品公司生产保鲜湿面为研究样本,全面收集近十年来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对面制品及淀粉和相关产品的预警信息,分析出口保鲜湿面面临的技术壁垒,应用风险管理技术制定并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初步开展产品安全项目风险检测与控制,为保鲜湿面持续安全出口提供技术支撑。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企业情况

保鲜湿面生产企业为重庆乐厨食品有限公司,属港资企业。2003年,从日本引进TOM公司制造的乌冬面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能力15.2t/班。企业获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企业建立和运行HACCP体系。

1.2 生产工艺

现场核查生产工艺并描述工艺流程图。

1.3 出口量及地区

核查企业出口生产数量,国别和地区。

1.4 风险预警分析

从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网搜集2003年至2011年6月主要国家对输入通报的面类食品及原料(小麦面粉及淀粉等)及食品包装的扣留数据[3],分析预警及技术性壁垒特点。

1.5 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国外对面、面粉、淀粉和小麦及其包装的风险预警,依风险管理技术基本要求[4],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

1.6 安全项目监测

基于风险分析结果,抽取保鲜湿面之原料、辅料及成品,依GB/T5009.12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11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T5009.17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T5009.15食品中镉的测定,GB/T23374食品中铝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T5009.26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SN0334出口水果和蔬菜中22种有机磷农药多残留量检验方法,GB/T5009.19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110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检测农药、防腐剂残留、微生物污染和重金属残留,评价风险管理效果与成品安全水平。

2 实验结果

2.1 出口量及地区

该企业2007年2月开始生产出口,当年出口16批次/297t/货值19.6万美元;2008年56批/1180t/货值100.82万美元;2009年71批/1479t/货值128.2万美元;2010年96批/1996t/160.9万美元。出口量逐年明显增加。2011年1~6月,47批/960t/货值83.1万美元,同期比,量稳值升。产品90%以上供港。

2.2 生产工艺及产品组分、特点

2.2.1 生产工艺 小麦粉+淀粉+辅料(海藻酸钠,脱氢乙酸钠,天然素)→过筛→真空和面(加工用水+盐,碳酸氢钠)→复合碾压→高湿熟成→波轮连续碾压→切丝计量→煮面→冷却水洗→浸酸 (乳酸)→自动包装 (植物油,内包装袋)封口→喷码→金属检测→蒸汽杀菌→冷却→贮藏→包装

2.2.2 组分 小麦面粉20%、淀粉19%,水分60%,盐0.85%。酸调节剂(乳酸、脱氢乙酸钠),增稠剂(海藻酸钠)和/或油脂等。

2.2.3特点 新鲜、营养、食味好。工艺特点:规模化机械化生产,保持期较长(可达12个月)。酸浸、密封包装、杀菌、即食。产品风险较高,因水分及营养丰富,极易发生腐败变质、霉菌污染,工艺过程控制要求高等[1,5]。无论从工艺和组分均不同传统意义上的面条,以及常见的方便面(油炸和非油炸),应作为淀粉制品分类管理。

2.2.4 执行标准 本产品属外来品。国内无产品安全标准。根据其组分,执行相关的标准,小麦粉原料执行《GB/T8883食用小麦淀粉》[6],《NY5301麦类及面粉》[7],《NY/T1309绿色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8],《SN/ T2478进出口面粉检疫操作规程》[9],《NY/T421绿色食品 小麦粉》[10],《LS/T3202面条用小麦粉》[11]。食品添加剂使用参考执行《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12]和进口国家相关标准[3]。产品安全标准参考执行《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13],农药残留参考其原料标准。加工企业卫生控制执行《GB13122面粉厂卫生规范》[14]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15]。

2.3 国外预警分析与技术性贸易壁垒

2.3.1 成品及原料

2.3.1.1 欧盟(2003.1~2011.6) a.扣留批数及食品类别:输入面制品及原料,包括淀粉共预警203批;成品153批,其中方便面36批;意大利面食30批;面条57批,其中鸡蛋面条4批;即速食面12批;面制品3批;冷冻面食3批;其它12批;小麦(面)粉26批,其中发酵面粉1批,淀粉4批;小麦20批。

b.不同国家扣留批数:共有36个国家被欧盟通报。其中中国57批,意大利40批,泰国16批,韩国和德国各10批,越南和比利时各5批,菲律宾、法国、斯洛文尼亚、俄罗斯和保加利亚各4批,荷兰、丹麦和尼日利亚各3批,西班牙、希腊、加纳、英国、斯洛伐克、匈牙利、阿根廷、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和加拿大各2批,尼泊尔、日本、新加坡、斯里兰卡、瑞士、印度尼西亚、突尼斯、克罗地亚、立陶宛、厄瓜多尔和波兰各1批。

c.扣留原因:183批面制品及原料和淀粉中,铝32批,残留量6~340mg/kg。色素32批,其中酒石黄25批,喹啉黄和亮蓝1批,酒石黄和柠檬黄1批,红曲(红曲霉)和栀子黄色素1批,胭脂红/胭脂虫红A1批,酒石黄和落日黄1批,柠檬黄2批。辐照20批。苏丹红16批。微生物污染13批,其中蜡状芽孢杆菌3批,其中芽孢杆菌含量太高,粪便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超标各1批,沙门氏菌6批,其中与葡萄球菌混合污染1批。毒素污染22批,其中伏马菌素5批,赫曲霉毒素7批,黄曲霉毒素2批,呕吐毒素2批。发霉4批,镰刀菌烯醇2批等。昆虫10批。未申报物质11批,如转基因、麸质、鸡蛋等。防腐剂3批,苯甲酸2批,山梨酸1批。重金属污染2批,铅1和迁移铬1批。农药残留3批,二嗪农及毒死蜱和鼠药各1批。异物4批。感官特性发生变化(非典型气味)和腐烂各1批。非法进口4批。包装缺陷4批。其它5批。包括标签不正确,异VC钠(D-异抗坏血酸钠),谷氨酸钠盐,温度控制不合格(冷链破坏)和二磷酸二钠各1批。

d.小麦扣留情况:20批,其中毒素残留12批,主要有赫曲霉毒素,镰刀霉菌和呕吐毒素等。镉残留1批,氯菊酯残留1批,不卫生5批(包括昆虫、老鼠存在),沙门氏菌污染1批。

e.主要国家扣留原因分析:中国被扣留57批中,铝29批,6~133mg/kg,占铝扣留的90.6%。色素8批,占25.0%。辐照7批,占35.0%。非法进口4批,均属中国。包装及标签4批,占4/5。苯甲酸2批,占2/3。沙门氏菌污染1,占微生物污染的7.1%,未经许可转基因大米1批。铬迁移1批。苏丹红和昆虫污染无。意大利被扣留的40批中,苏丹红14批,占87.5%。昆虫10批,均为意大利。霉菌污染及毒素10批,占20.8%。毒死蜱1批,占农药残留的1/4。变质1批,铅1批。未申报物质3批。泰国被扣留的16批中,添加色素12批,占37.5%。辐照2批,占1/10。未申报物质和异VC钠各1批。

2.3.1.2 日本(2006.11~2011.6) a.扣留批数及类别:面条、方便面和小麦(面)粉、淀粉等共28批。其中面条7批,方便面5批,淀粉类11批及面粉和小麦粉5批。

b.扣留原因:SO2残留9批,0.038~0.368g/kg,防腐剂3批(苯甲酸、山梨酸和丙酸),微生物污染2批,未经批准使用的添加剂3批、转基因大米1批,发霉1批。农药残留5批,过氧化苯甲酰2批。

c.不同国家扣留批数:中国11批,巴西5批,泰国3批,韩国2批,意大利2批,美国2批,新加坡2批,越南1批。

d.小麦扣留情况:102批,均以发霉、变质和腐败为扣留原因。美国61批,加拿大24批,澳大利亚14批,法国3批。

e.主要国家扣留原因分析:美国被扣留的63批中,小麦占61批,均为发霉、变质和腐败扣留原因。2批成品中以大肠杆菌和丙酸残存。中国被扣留的11批中,无小麦。成品以SO2残留6批,残留量0.043~0.445mg/kg。过氧化苯甲酰2批(0.2~1.2mg/kg),含转基因成份2批,山梨酸添加1批。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输入日本的均为小麦,无成品。巴西被扣留的5批中,均为甲胺磷残留0.03~0.22mg/kg和甲基虫螨磷残留2.8~4.5mg/kg。

2.3.1.3 韩国(2003.1~2011.6) a.扣留批数及类别:面条(1批)、方便面(2批)、淀粉类(4批)和面粉及小麦面粉(18)共25批。

b.扣留原因:SO2残留4批,残留量为0.044~0.99g/kg。添加防腐剂3批。色素、酸度超标和酸化防止剂各1批。微生物污染1批,标签不符合3批,灰分超标2批,沙分超标7批,异物和规格不符各1批。

c.不同国家扣留情况:土耳其输入10批,中国输入4批,泰国4批,美国2批,意大利2批,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各1批。

d.小麦扣留情况:无通报。

e.主要国家扣留原因分析:土耳其被扣留的10批中,沙分超标7批,标志不符合3批(生产日期涂改)。中国被扣留的4批中,酸度及酸化防止剂2批,真菌污染1批,规格成分不符1批。泰国被扣留的4批中,SO2残留超标(0.044~0.092mg/kg),防腐剂残留1批(0.24g/kg)。

2.3.1.4 美国(2003.1~2011.6) a.扣留批数及类别:64批,其中面条46批,方便面2批,淀粉3批,面粉6批和小麦粉7批。

b.扣留原因:腐烂变质29批,标签不符合要求的20批,有毒物质4批,沙门氏菌1批,不安全的色素1批,杀虫剂残留1批,制造商没有注册是低酸罐装食品或酸化食品生产商3批(有的批次包括多种不符合),无使用说明及添加物质未经批准2批。

c.不同国家扣留情况:中国52批,日本和印度各3批。海地、意大利、泰国、葡萄牙和墨西哥各1批。

d.小麦扣留情况:小麦1批,标签不合格。

e.主要国家扣留原因分析:中国被扣留的52批中,腐烂变质28批,标签不合格12批,其中腐烂+标签不符合的3批。不安全的添加剂和毒性物质残留13批,沙门氏菌污染1批,无使用说明1批。中国占扣留批次的81.2%,以腐烂变质、不安全添加剂和毒性物质残留为多,41批,占78.8%,占整个扣留原因的64.0%。

2.3.2 食品包装

2.3.2.1 欧盟 以塑料包装风险较多,9批食品塑料包装,以添加剂迁移较多,甲醛、异味也有存在。特别是中国输入较多,6批。DEHP迁移量达136.5mg/kg,超过限量1.5mg/kg近百倍。

2.3.2.2 日本 塑料包装均为中国,6批,安全项目不合格。

2.3.2.3 韩国 3批塑料包装检出塑化剂,甲醛。分别来自美国、中国和孟加拉国。

2.3.2.4 美国 2批来自中国的食品容器检出有毒有害物质。

2.4 主要技术壁垒特点

2.4.1 新的风险出现 铝残留6mg/kg被通报,最高达320mg/kg。是被欧盟扣留的主因,达32批。日本、韩国和美国尚未关注。铝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危害金属之一[16]。中国对其安全性研究鲜见报告,面及淀粉制品中的铝残留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苏丹红的残留在面制品中存在。

2.4.2 色素的风险依然存在 欧盟通报了10种色素用于面及相关产品,不允许添加未经批准的色素,与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差别差异明显。

2.4.3 微生物和毒素污染呈高比例 35批被通报,比例高达19.1%。包括的微生物种类多(5种),毒素种类也多(6种)。

2.4.4 产品中含未申报的物质被通报 包括转基因、过敏物质、动物成分等。

2.4.5 传统风险也占有比例 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异物、腐烂、防腐剂、SO2、过氧化苯甲酰等。防腐剂中的丙酸残留是近年来通报较多,但未重视的风险。过氧化苯甲酰被日本通报,我国从2011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中使用。

2.4.6 输美保鲜湿面被列入罐头食品管理 因未在FDA进行FCE注册而被通报。更加关注标签的符合性。2.4.7 食品包装的风险增多 输欧美日韩扣留因包装原因被扣留20批,主要有增塑剂,有毒有害物质迁移。

2.4.8 面粉之原料小麦存在安全风险 发生发霉腐败变质等不卫生。生物毒素包括赫曲霉毒素、镰刀霉菌和呕吐毒素残留。镉、氯菊酯、沙门氏菌污染等。

2.5 风险评估及管理

此类产品属于高水分食品(61%~63%),水分活度大,易发生微生物性腐败,导致保质期短,基于国外预警信息,实施风险管理显得十分必要[17]。尤其是台湾增塑剂事件发生,此类产品增加了新的风险[18]。

2.5.1 风险评估

2.5.1.1 风险评估资料 出口执行的标准;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类似产品、包装安全卫生质量规定及风险预警;主要原料检验结果;过程使用添加剂情况调查;出口生产加工、日常检测及出口检验检疫情况。特别是加工过程违禁添加物的监控情况。

2.5.1.2 风险评估对象的确定 a.确定农残对象:鉴于农药残留有预警通报,特别是二嗪农、甲胺磷、毒死蜱等。小麦及淀粉用植物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种类较多。如小麦白粉病,常用三唑酮或福星乳油。蚜虫病用氧化乐果。小麦锈病用三唑酮乳油。小麦纹枯病用农药井冈霉素等。小麦赤霉病用多菌灵、多霉威、甲霉灵。小麦蚜虫用蚍虫啉、氧化乐果、溴氰菊酯等。小麦吸浆虫用甲基异硫磷。小麦红蜘蛛用乐果粉、氧化乐、哒螨灵、三氯杀螨醇等防治。农药残留的风险较大,结合相关研究,对面粉和淀粉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监控及评估。

b.确定食品添加剂对象:根据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对相关食品规定的添加剂品种进行风险评估。

c.确定(重)金属对象:对铝、铅、镉和铬进行风险评估。

d.确定包装材料对象:直接接触食品的塑料包装中的双酚A、增塑剂、迁移物、重金属等。

e.确定微生物对象: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及致病菌和霉菌污染、毒素等项目。

2.5.1.3 风险分类 根据对保鲜面出口可能产生影响的程度,将风险评估对象使用风险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

2.5.1.4 判定依据及判定结果 a.出口欧盟:其一,在日常检测过程中未发现农药残留,国外通报农残超标不多,不确定为高风险项目,确定面粉及小麦粉中的甲胺磷、菊酯和毒死蜱等为中风险项目,作为一般监控项目。SO2无预警,但做为中风险项目控制:其二,根据通报的添加剂,确定化学防腐剂及铝,丙酸和色素为重点监控项目。硼砂曾作为添加剂应用,现列为非食用物质,加上食品自然残存硼酸,将其列为高风险项目重点监控;其三,根据预警,确定添加辣椒辅料中的苏丹红为重点监控项目。

b.出口美国:其一,确定吡虫啉、氰戊菊酯、多菌灵及杀虫剂残留为中风险项目,作为一般监控项目;其二,通报较多是标签不符合要求,没有提供有关杀菌程序和低酸罐头注册的资料,加强对输美的注册和标签技术要求的指导。椐通报较多的是腐烂变质,有毒物质残留,苏丹红的预警,确定为重点监控项目。

c.出口日本、韩国:其一,小麦种植过程中,吡虫啉、多菌灵、氰戊菊酯、氧化乐果等使用频率较高,输日产品中通报甲胺磷、甲基虫螨磷残留,确定为重点监控项目;其二,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或在日本有相关产品或原料被通报,确定SO2、山梨酸钠、苯甲酸、丙酸、过氧化苯甲酰等为重点监控项目;其三,未见铝残留预警,色素预警仅1批,列为中风险项目控制;其四,混入转基因大米,异物等可在采购原料中予以控制,列为低风险项目控制。

d.包装控制:包装在欧美预警较多,其它国家较少,对食品包装的安全项目进行监控。重点是附有调料包的包装安全检测。

2.5.2 风险管理

2.5.2.1 风险管理要素 出口风险管理的主要要素包括:主要原料—面粉和淀粉、主要辅料—盐、植物油、食品包装生产设施设备保障、生产过程控制、加工人员素质、检测质量等。

2.5.2.2 风险要素管理 a.原料管理:对采购的原料的安全性有效验证,包括核查合格报告,抽样检测等进行合格评定。

b.主要辅料管理:对辅料的安全性有效验证,包括核查合格报告、抽样检测等进行合格评定。

c.加工管理:制定和实施良好操作规范(GMP)。有效运行并完善HACCP体系。实施加工工艺备案管理,申明成品组分及添加物。不断完善进口国家备案和注册要求。不符合要求者或不按申报生产工艺生产时,安全项目检测或不予检验。

d.生产设施设备管理:实施备案管理,不持续保持备案条件时,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不符合备案要求的,取消出口备案资格。实施良好操作规范。

e.加工人员素质管理: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提升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安全保证能力和生产执行能力。

f.检测管理:对生产企业常规检测统一标准,操作判定和记录。不符合项统一标准处理。对检验检疫检测机构实施质量监管,确保检测结果反映保鲜面产品的实际水平。

2.5.2.3 风险级别管理 a.风险管理实施:高、中、低项目根据年度风险分析动态调整。高风险项目实行批批检测;中风险的项目作为年度残留物重点监控项目,分批分阶段进行监测,要求出口企业每个年度至少检测覆盖一次以上;低风险项目根据需要实施抽查。

b.风险级别调整:对列入高风险的重点检测项目连续实施检测30批后无检出,可转为重点监控项目控制;对重点监测项目连续监测发现5批后,需立即转为重点检测项目;低风险项目一旦发现其被国外检出或通报,可直接转为高风险项目进行控制。

对国外通报或进口国要求检测的,国内又无法检测的,实施必要的出口限制措施。建议检测技术部门收集国外检测方法,贮备技术能力。

2.6 安全项目确定与检测和评价

2.6.1 安全项目检测与数量 2007年~2011年6月,对乐厨食品企业生产的出口保鲜湿面开展防腐剂(苯甲酸和山梨酸)、重金属(铅、砷、汞、镉和铝)、农药残留(敌敌畏、甲胺磷、氧化乐果、毒死蜱、六六六、DDT和氯氰菊脂)、微生物(商业无菌)等15种95批的检测。

2.6.2 防腐剂 苯甲酸和山梨酸64批,未检出(<0.1mg/kg)。

2.6.3 金属 铅14批,3批残留阳性(0.14、0.1207、0.1308mg/kg),11批<0.1mg/kg。砷13批,1批次残留阳性(0.3347mg/kg),12批均<0.1mg/kg;汞2批,均小于检出限0.01mg/kg;镉2批,均小于检出限0.01mg/kg;铝10批,8批含量在2.4~9.07mg/kg,2批小于检出限1mg/kg。

2.6.4 商业无菌检验 5批符合商业无菌要求。

2.6.5 农药残留 甲胺磷、毒死蜱(0.04mg/kg),六六六、DDT(0.02mg/kg),氯氰菊酯(0.025mg/kg)各1批<检出限。

2.6.6 评价 基于风险分析,认为金属残留存在高风险,特别是铝、砷和铅等的残留。通过开展风险检测与管理,达到了确保出口安全的要求,近三年来出口数量逐年增加,证明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同时提示,生物毒素、色素等新的安全项目监控需要加强。

3 结论

本文以重庆市乐厨食品公司及其生产的保鲜湿面为研究样本,收集分析研究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对输入的面类及相关产品,原料包括小麦、麦粉和淀粉及辅料的风险预警信息。由此可以认为,输出保鲜湿面存在高技术壁垒和高风险,小麦、淀粉、面类和食品包装均存在微生物和化学等类别的不同风险。同时,不同国家存在明显不同的风险。据此,依风险管理技术要求,分析风险因素,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

[1]陆娅,陈慧.保鲜湿面研究[J].粮食与油脂,2006(3):1-4.

[2]李昌文,刘延奇.即食湿面条的保鲜研究[J].粮食加工,2008,33(2):67-68.

[3]中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受阻数据查询[OL]. q(2011-7-1).http://www.tbt.sps.gov/pages/home.Aspx.

[4]GB/T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S].

[5]黄斌,郑晓冬,王洪成.HACCP在出口保鲜湿面生产中的应用[J].粮油加工,2007(7):99-101.

[6]GB/T8883-2008食用小麦淀粉[S].

[7]NY5301-2005无公害食品麦类及面粉[S].

[8]NY/T1309-2006绿色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S].

[9]SN/T2478-2010进出口面粉检疫操作规程[S].

[10]NY/T421-2000绿色食品小麦粉[S].

[11]LS/T3202-1993面条用小麦粉[S].

[12]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S].

[13]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S].

[14]GB132122-1991面粉厂卫生规范[S].

[15]国家质检总局20号令.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S].2002.

[16]杨文友,张玉萍,王汝毅.铝害及动植物源性食品安全[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7(5):319-327.

[17]王海平,黄和升.保鲜剂对鲜湿面保鲜效果的影响[J].广西轻工业,2009(8):10-11.

[18]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台湾地区公布的受塑化剂污染的问题企业及其相关产品名单[EB/OL].[2011-7-18]. http://jckspaqj.aqsiq.gov.cn/rdgz/201106/t20110603_186489.htm.

Technicalbarrier and riskmanagement on fresh and wet noodles for export

YANG W en-you,WU Yue-jin,QIN Zhi-yong,HUANG Qiu-sheng,WANG Ru-yi,ZHANG Yu-ping
(Fuling Importand Expor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Chongqing 408000,China)

Fresh and wetnood les,which were the newest instant food,was made from wheat powder,starch and other ingredients which were p rogressed by dough making,roller com paction,automatic segmentation,cooking,package sealing and pasteurization.Risk analysis was made based on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of im porting food in Occident,Japan and Korea S.And test results of fresh and wet nood les from w riter.Technical barrier and high risk existed in export fresh and wet nood les.Main risk factors were ag riculture d rugs and toxin residue in wheat powder,Al,colourant,unlaw ful add itive residue and m icroorganism contam ination in nood les. There were d ifferent risks in d ifferent countries.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of fresh and wet nood les in safe and health,raw materials and other ing red ients,food package,maintenance of p roduc t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s,p rog ress control,worker performance and test quality are controlled in riskmanagements.

fresh and wetnood les;technicalbarrier;risk management;export

TS201.6

A

1002-0306(2012)14-0049-05

2011-08-22

杨文友(1964-),男,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进出境动植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与检测技术。

猜你喜欢

保鲜淀粉风险管理
从人工合成淀粉说开去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不聊天,感情怎么保鲜?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爱情保鲜术
如何保鲜一颗松茸?
MMT/淀粉-g-PAA的制备及其对铬(Ⅵ)的吸附
蕉藕淀粉与薯类淀粉特性对比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