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全力保障海河流域粮食生产用水安全

2012-04-10任宪韶

海河水利 2012年2期
关键词:灌溉面积海河农田水利

任宪韶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天津 300170)

2012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五届 “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12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海河流域地处华北平原,是我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地区,也是我国粮食生产基地,中国半数以上的小麦及1/3的玉米都产自于华北平原。据统计,2008年海河流域耕地面积0.11亿hm2,当年稻谷、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0.12亿hm2,产量5 438万t;经济作物播种面积0.04亿hm2,产量2 129万 t,农作物复种指数为1.4。根据《全国新增1 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提出的粮食生产总体规模和布局,海河流域承担粮食增产任务的地区主要是河北省平原和豫北、鲁北平原。以流域粮食产量在全国所占份额不下降为控制目标,2020年的粮食产量应不低于5 600 万 t。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资源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但由于海河流域人多水少、水土资源分布不匹配,地下水超采严重,洪旱灾害频繁,加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严重挤占水土资源,近年来降水持续偏少,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所能提供的供水支撑已难以保证流域粮食安全的正常需要。为了保持海河流域农业稳定发展、保障流域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粮食生产提供更为坚实的供水安全保障。

1 海河流域农田水利设施现状

水利基础设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年,海河流域有效灌溉面积754万hm2、占全国灌溉面积的13%,有效灌溉面积上粮食作物产量4 436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9.4%,非灌区的粮食作物产量为1 001万t,灌溉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是未灌溉耕地的4倍多。从海河流域有效灌溉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历程来看,巩固和扩大灌溉面积是粮食稳定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为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方面开源成效突出,灌溉供水能力逐步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河流域兴建了大量蓄水、引水、提水工程。目前,全流域已建成蓄水工程1.94万座,引(提)水工程1.93万处,调水工程27处;大型灌排泵站21座,装机容量15万kW;中型灌排泵站约188座,装机容量25万kW。流域现有井灌区有效灌溉面积401万hm2,灌溉机电井144万眼,装机容量1 278万kW。海河流域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54万hm2,其中,万亩以上灌区48处,灌溉面积221万hm2;农田旱涝保收面积367万hm2,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72%;在301万hm2的易涝耕地中,除涝面积167万hm2,占全流域易涝面积的55%。另外,还发展盐碱地76万hm2、坡耕地 38 万hm2。

另一方面节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节水不断推进。2008年海河流域灌溉面积中按现行节水灌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改造的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365万hm2,占全部灌溉面积的50%。其中,喷灌、微灌、低压管灌面积占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的71%,是粮食主产区节水灌溉发展比较好的地区。目前,农田灌溉实灌面积655万hm2,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4,农业节水效果十分明显。

2 海河流域粮食生产用水面临的严峻形势

2.1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海河流域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

2008年,海河流域供用水总量为373.4亿m3,农田灌溉用水量达237.6亿m3,占64%。为了实现海河流域粮食增产要求,按照强化节水模式,2020年在多年平均情形下海河流域粮食作物灌溉需水量约159亿m3,比2008年粮食用水量增加11亿m3。根据《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在采取强化节水措施后,按地表水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控制,海河流域2020年仍缺水36亿m3,基本为农业缺水。

2.2 农业灌溉挤占生态用水

水资源短缺导致了农业灌溉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用水,亦成为海河流域水生态恶化的一大因素。据统计,2008年流域平原区24条主要河流平均干涸天数为166 d,平均断流天数达 257 d,干涸总长度1 834 km,占调查河长的47%。平均断流天数大于300 d的河流有15条,永定河、南拒马河等8条河流基本全年干涸。流域湿地功能退化比较严重,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海河流域湿地水面面积减少了72%,生物种类和生物量也呈锐减的态势。

2.3 农业灌溉取用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超采严重

农业灌溉取用地下水占农业用水总量60%以上,地下水成为粮食生产的主要水源。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全流域平原浅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已达4.6万km2,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并形成了唐山、保定、石家庄、邢台、安阳-鹤壁-濮阳、莘县-夏津等11个较大的地下水漏斗。深层承压水开采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平原,并形成了天津、廊坊、冀枣衡等7个较大的地下水漏斗。支撑海河流域粮食生产的主要地下水源已不具备可持续性。

2.4 大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

海河流域大型灌区是区域内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粮棉油等农产品生产基地,承担着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大型灌区具有集中管理和配套工程齐全的优势,粮食亩产明显高于流域平均水平,已逐步成为提高单位面积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载体。但大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84,远低于全流域平均值0.64,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作迫在眉睫。

3 海河流域农田水利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目标

3.1 水资源供给基本满足国家粮食安全生产的需要

2020年在多年平均情形下海河流域粮食作物灌溉需水量约159亿m3,比2008年粮食用水量增加11亿m3,为保证流域的粮食生产目标,通过采取适当超采地下水的措施,使流域的水资源供需达到基本平衡。

3.2 粮食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海河流域2020年粮食作物灌溉面积预计比2008年实际灌溉面积增加5万hm2,将达到477万hm2。

3.3 农业用水效率明显提高

到2020年,海河流域预计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05万hm2,节水灌溉率将达到78%,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将由现状的0.64提高到0.73。到2020年,通过灌区节水改造等工程节水措施,海河流域将形成18.8亿m3的农田灌溉节水能力。

4 海河流域农田水利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的重点任务

4.1 加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全面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和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突出抓好田间工程(末级渠系)配套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完善田间灌溉设施,注重田间高效节水增效,积极推广水稻控制灌溉、小麦节水灌溉和坐水种等节水技术,完善灌溉用水制度。通过对现有灌区进行改造及田间高效节水技术应用,提高灌区对水资源的调配能力,大幅提高骨干工程配套率、完好率,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同时利用节约的灌溉水量,为灌区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及提高灌溉保证率创造条件,提高粮食单产和增产能力。进一步推进灌区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尽快建立健全大中型灌区建设和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到2020年,对总干渠、干渠全部进行衬砌,支渠衬砌率达到50%。加强大中型灌区的渠道防渗建设,优化井渠结合的灌溉模式,减少地下水超采,高效利用雨洪资源,加快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2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加快以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和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支持粮食主产区的小型水源、渠道、泵站等设施的修复、新建、续建与改造,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微型蓄引提工程和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在有水无井、配套不健全的地方,进行井电配套、渠系延伸,扩大灌溉面积。整体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补助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专项资金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调动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展开。

4.3 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

积极有效地推进农业高效节水,因地制宜发展田间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在适宜规模化粮食种植区,统筹规划,集中投入、连片推进,实施区域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以大田节水技术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管道输水、喷微灌和膜下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加强渠系化和管网化建设,推广喷微灌和非充分灌溉等技术。井灌区力争全部发展为管道输水灌溉。到2020年,实现喷灌 28万 hm2、微灌 22万 hm2、管灌180 万 hm2。

通过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到2020年,大型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 0.55~0.75。

4.4 建设水源工程,发展新灌区

合理配置水资源,适度兴建蓄引提水工程,增加灌溉供水量,为保障粮食增产提供水源保障;在水土资源条件匹配较好地区,适度扩大灌溉面积或新建灌区,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调整种植结构,适度扩大粮食主要产区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灌溉面积。

4.5 加强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完善综合防洪除涝减灾体系

针对大中型灌溉和排涝泵站老化失修问题,加大更新改造力度,提高灌溉排涝设施能力,提高灌溉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标准。不断完善流域和区域综合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全面提高农业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提高农田的防洪除涝标准,增加防洪除涝保护面积范围,减少洪涝灾害粮食损失。加强河流中下游、平原洼地防洪治涝工程建设,保障粮食增产。加强中小河流重点治理,提高沿河两岸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防洪除涝标准。

4.6 加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及抗旱减灾能力建设

加大污水处理回用灌溉工程建设;在灌溉条件较差、灌溉水源不足的地区,建设农业抗旱应急水源,增加临时抗旱灌溉面积;在河南、山东、山西等有条件的区域,适当兴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在平原地区,适当加大微咸水利用。抗旱应急备用水源通过采取小型抗旱工程建设、配备小型应急抗旱机具等措施,扩大抗旱坐水种面积。按照“先挖潜、后配套,先改建、后新建”的次序,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实施水系联网,多库串联,地表水与地下水、外调水与当地水联调等工程,形成主要覆盖易旱地区的农田抗旱应急工程体系。

4.7 加强坡耕地水土保持和农田蓄水保墒体系建设

积极实施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搞好水土资源整治和保护,加大坡改梯工程建设力度。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实施坡改梯和田面水系配套工程,以5~15°为重点, 适当兼顾 15~25°, 优化配置水土资源,在适宜区域实施综合治理,对大于25°的陡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

到2020年,通过实施坡改梯改造,配套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使坡耕地粮食增产19 132万kg,稳定解决山丘区农民的粮食和生计问题,使土壤流失明显减少,扩大经济作物、经果林、牧草的种植面积,促进山丘区多种经济的发展,改单一农业生产为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结构得到合理调整。

5 建立农业用水开发利用与保护长效机制

5.1 建立稳定增长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属于国家公共投资领域,建议国家和地方完善投资体系,加大投资力度和扩大财政补贴规模。加强水利和财政、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等部门之间的配合,加快相关激励、扶持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的研究制订和落实。应当从政策上切实保证直接关系粮食稳产增产的重点水利工程投入的稳定增长,建议中央财政资金逐年增加,带动地方财政及社会各方资金加大对水利的投入。

5.2 加快建立和完善农田水利法规体系

实行严格的灌溉水源、灌排设施、灌溉农田面积保护制度,明确政府的保护责任,强化政府的监管制度。制订灾后农田水利设施恢复能力建设的应急补偿办法及农田水利建设和节水灌溉直补办法,鼓励农田水利建设和节水灌溉积极性。

5.3 全面推进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完善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有关政策,大力推进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完善农业用水价格政策,建立农业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财政补贴机制,降低农业用水成本。

5.4 加强以农业节水和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的水资源综合管理

一要加强对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当地水和外调水统一调配,增加农田防洪除涝抗旱能力,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二要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加强农业灌溉计量设施建设,采用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等经济杠杆,提高用水效率和水平。三要统筹水资源开发与粮食生产关系,重视对地下水超采、面源污染等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治理,加强地下水压采管理,引导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着力推进绿色有机种植方式,控制和减少污染物入河量,提高水利对粮食生产的保障能力。

5.5 加强能力建设和水利科技支撑作用

流域各地应整合科研院所力量,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试验站等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加强关键技术科技攻关,提高节水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水平。加快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过大规模的示范项目建设,普及推广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尽快提高节水灌溉建设与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灌溉面积海河农田水利
《海河水利》2021年总目次
一种临近海河的超深地下室新型防水体系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节水灌溉面积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灌溉面积
破冰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