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杜甫独自走在夜幕低垂的弥敦道上

2012-04-09薛伟华

台港文学选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夜校

薛伟华

前言:全文多处引用唐朝诗人杜甫作品,旨在借古讽今,盛世唐朝固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看今日香港歌舞升平,内里何尝不是一样贫富悬殊。尤以旺角、油麻地一带为最,一边是低收入阶层人士,居住在破铁皮旧屋;一边是灯火巍峨的新型商铺,供应着有钱人的消费玩意。古去,今来,苦的还是老百姓。引用旧诗只是借古讽今,并非故作戏言,或有意颠倒原文真意,更不敢有辱诗圣原著神髓,也不敢掠美。

我是一个中文中史科老师,日间在新界某中学任教,到了晚上便赶搭车出来九龙,接上另一份夜校工作来帮补生计。弥敦道对我来说是一条相当熟悉的街道,因为夜间工作的地方就在附近。

我姓杜,学生给我改了个英文名字,在课堂也常“专称”我这个英文名,挺时髦的,叫Jimmy。我很喜欢中文中史,在学年代,年年全级考第一,但当上了老师后,二十多年下来每每教到司马迁的《太史公报任安书》,就有种戚戚然的感觉,很像自己也被人阉割了似的,特别当我独自走在夜幕低垂的弥敦道上。

我喜欢作诗自娱,无论日校夜校,当我在监视学生考试时,实在百无聊赖,便会独自坐在几尺高的讲台上望着天花板细细吟哦,有次诗兴发起,想到了“为人性僻耽佳句”,太过高兴说溜了嘴,便被学生掷我粉刷,说我骚扰他们考模拟试。是的,放在眼前的考试对他们来说是何等切身重要,千年前的家国历史盛衰或民生疾苦与他们又有何相干。

自此以后,我惟有在诗海中独自游逛。特别当完成了夜校授课后独自走在回家途中,是作诗的好时机,因为偶尔在街上也见到一些人,虽则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独自一面走一面也像我一样在吟吟哦哦的,也许他们也在作诗,总算是找到同道中人,而且在这弥敦道上,特别容易找到灵感。自夜校走往车站,有段长长的路途,在侷闷的课室内呆了一整天,讲的都是残留在千年废墟中的灰苍历史,在下课后很想吹吹冷风,好呼吸一点属于现代市廛七彩缤纷的空气,便故意拐弯抹角,看看这五光十色的繁华,相信自是不同。

看看小街上有一档卖报纸的,在莹黄的街灯照射下,杂志报纸封面更显色彩斑斓,琳琅满目地挂在墙上,摊书解满床一般,想起在我脑海经常浮现的白纸黑字毛笔诗句,相对而言原来真是有吸引力得多。不只是图片颜色,某杂志今天的标题是“新剧改自大长今”,又有一本是“乳不惊人死不休”,放在最当眼处最近身边的自然是这些。唏,这是一份什么内容的报纸?看上去才只几页,套红封面标题是“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原来是一份教人按图索骥寻花问柳的小报。

唉,是的,按我的经验在报摊要拿文学杂志,身体通常都要倾前四十五度角,还要伸出如长臂猿的手,才能触及最高的一层书格,但撞到摊贩肩膊的机会更大,有次还被他狠狠地白了一眼。想到我的学生每天经过街头,看到这么多的书籍报纸,肯定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唏,看来今天咱的诗兴不错,果是作诗的好日子。

算了且再向前禺行,瞥见陋巷深处,有一佝偻老翁双手在使力地拖曳着一叠挤压得沉甸甸的旧纸皮,他的身上虽穿了一件厚厚的外衣,但一条粗粗的麻绳仍可以深深下陷在右肩膀上。他住在哪里?他可有老伴一起相随,过其孤独晚年吗?回家后会否见到一幕“终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的情景,又或是“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猜是没用的,就跟着他走。

只见他将旧纸皮箱拉往路边的小推车去,而上面亦早已装满了一叠叠的旧纸皮,放好后便使劲地将笨重的手推车拉出马路边。弥敦道上的交通还是繁忙如故,他的残旧小推车摇摇晃晃地跟着一整列排在灯光下发亮的名贵私家车辆后面,除了险象环生外,只是一幕“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场景。我轻叹了口气,我这个酸秀才又如何?还不是“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在年纪上,我和那古稀老翁无疑还有一段距离,但想是“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而已。

转过几条小街,来到油麻地,到处灯火通明,街头欢场杂混着俚语新词,莺声燕语在卖弄风情,“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日间怕是淡扫娥眉的洋行文员,到了晚上也变成庸脂俗粉。对了,那个老伯终于停在一列檐篷下,靠着剥落的墙垣在喘息,一口口热气伴着冷风随着嘴角唏嘘而出,在黑魆魆的天宇下绕缭上升。他的头顶处是一片枯黄的远年檐篷与残破布幕,还承着隔夜的雨水与积泉。出奇地想到他的家会否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想起自己数十年前,少时避难南来,就曾住宿在一个有四十多伙笼屋的单元内,想不到今夜恍然重踏故地,“少壮几时奈老何,向来哀乐何其多”是真实的心情写照,不知当年一众朋辈现今晚景如何,真想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回想过去的生活,一到晚上大伙儿工作回来,自然人声鼎沸,我嘛都是“尝困于衣食”,日常都是“野果充糇粮,卑枝成屋橡”,没有要求也没有希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是独居老者的悲情心态。“唏,阿甫,回来了吗?”“是的,我找到了一份教书的工作,学校在新界,今夜要搬走了。”言犹在耳,恍若隔世,转眼之间已是数十年,“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藜”,一介寒酸书生,自己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都只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数十年过去了,这地跟当初原没有分别。

步出陋巷走了两条街,抬头望上天际,一幢幢新式的华丽高尚大楼就在不远处,大厦底部还会射出七彩光芒,灯光璀璨,闪烁非常,不远处还好像听到“普世欢腾”的天外佳音。“哎哟”,被两三个年轻人推撞了几下,眼也没望你便嘻嘻哈哈地走了,只留下:“……那个好像是教中史的JimmyTao……”

今夜可能走多了路,向高高的行人天桥攀援而上的时候,两腿竟有点儿发麻,且要扶着楼梯的把手。或许是作诗太多,被寒风吹坏了头,脑袋涨涨的不舒服,呆呆望向那邊厢枯竭的旧居,再回望身后明光发亮的新型大厦,以为自己刚好是站在地球的两极中央,煞是“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冷不防身旁蹲了一个露宿行乞者,我从口袋中捞出几个钱给他,心中立然来了些安慰;或许其实是安慰自己?脑中忽来一句:“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选自《香港文学》2011年3月号)

猜你喜欢

夜校
小心那些上夜校的年轻人
柯桥成校创新+品牌培育“共富夜校”发展核
四川省盐源县:星光下的农民夜校
积分管理全面提升农民夜校活力
建设“指尖微课堂” 促进农牧民夜校教育上台阶
合江县:精准施策“农民夜校”助力脱贫攻坚
青神县:“345”模式办好“农民夜校”
贫困户为啥上夜校
夜校灯火
下乡锻炼日记选登/带着阶级感情办夜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