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肛局部切除治疗低位直肠肿瘤48例

2012-04-09鲍峰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经肛低位腺瘤

鲍峰

(射阳县中医院,江苏 射阳 224300)

经肛局部切除治疗低位直肠肿瘤48例

鲍峰

(射阳县中医院,江苏 射阳 224300)

目的 探讨经肛局部切除治疗低位直肠良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肛局部切除低位直肠良恶性肿瘤48例。结果全组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结果: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37例,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4例,炎症性息肉3例,增生性息肉2例,类癌1例,直肠早期腺癌1例。46例得定期随访,2例失访,每半年复查一次,无术后出血、肛门狭窄、肠瘘等并发症,随访2年,均无复发。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经肛局部切除低位直肠良恶性肿瘤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经肛局部切除术/治疗应用;肿瘤/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和工作压力增大,大肠肿瘤呈上升趋势[1],低位直肠肿瘤经肛局部切除术是外科治疗的手术之一。回顾我院2005年~2010年间48例低位直肠肿瘤经肛局部切除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直肠肿瘤患者48例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53.3岁。直肠指检均可触及肿块,肿瘤距肛缘为2~8cm,其中>5cm者13例,≤5cm者35例。肿瘤最小的约0.5cm×0.5cm,最大约6cm×4cm。所有病例肿瘤基底小于肠壁周经的40%。有蒂33例,亚蒂或无蒂广基15例。45例患者术前活检,病理诊断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37例,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4例,增生性息肉2例,炎症性息肉1例,直肠早期腺癌1例,其余3例直接行经肛直肠肿瘤切除。

1.2 手术方法 根据肿瘤情况,选择局麻、骶麻或腰麻。手术体位:侧卧位或俯卧式折刀位。待麻醉成功后充分扩肛至4指,(可用PPH用扩张器),维持2min,暴露病灶:1)单纯缝扎切除术:适合带蒂者,距肛缘近的肿瘤可用手指将肿瘤勾出肛门外,距肛门较远的肿瘤,可用卵圆钳夹住肿瘤牵至肛缘,再用血管钳夹住肿瘤基底部(尽管夹带部分直肠黏膜),以7号丝线贯穿缝扎,切除肿瘤及部分直肠黏膜。常规送病理。2)局部扩大切除术:适合亚蒂或无蒂广基者,在肿瘤上、下、左、右方1~2cm黏膜处各缝一针,牵拉提起肿瘤,确定手术范围;以1:400000肾上腺素溶液在肿瘤基底部黏膜下层注射,使其隆起,可减少术中渗血;用电刀距肿瘤1cm(如疑恶变应达2cm)切开正常组织,沿直肠纵轴作全层的盘性切除,将肿瘤及其周围肠壁完整切除;在手术切除的同时,用可吸收的缝线间断横形缝合肠壁组织,当整个肿瘤完整切除后,创面也随之缝合完毕。检查标本是否完整,常规送快速病理切片。

2 结果

48 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常规送病理。3例直接行经肛直肠肿瘤切除者术后病理:炎症性息肉2例,类癌1例,其余45例术前活检病理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5例恶性肿瘤术后病理提示仅局限于粘膜层和黏膜下层,术后辅以放疗。全部标本切缘均为阴性。本组46例得定期随访,2例失访,每半年复查一次,无术后出血、肛门狭窄、肠瘘等并发症,随访2年,均无复发。

3 讨论

目前,直肠肿瘤局部切除的术式大致有如下几种[2]:1)经括约肌手术(Mason手术)。2)经骶尾部途径(Kraske手术)。3)经肛门内镜下显微手术(TEM)。4)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其中以经肛门局部切除术为临床最为常用的手术方式,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恢复快等优点。严格、合理掌握该术式的手术指征,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前提。综合文献报道[2-3]及我们的临床经验,认为手术适应证为:1)良性肿瘤:(1)带蒂肿瘤距肛缘≤8cm,亚蒂或无蒂广基者肿瘤距肛缘≤5cm。(2)瘤体直径≤4cm。(3)肿瘤占据肠管周径<40%。2)恶性肿瘤:(1)肿瘤距肛缘距离小于7cm,直肠指诊可触及,活动度良好。(2)瘤体直径小于3明cm,占肠壁周径<30%。(3)肿瘤活动度良好,属隆起型或浅表溃疡型。(4)病变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5)组织学分类为高、中分化腺癌。(6)术前判断肿瘤无淋巴结转移或血管及神经浸润。(7)高龄或身体状况不能耐受经腹手术者。

手术注意事项及术后随访:1)术前准备:对于带蒂良性肿瘤,仅需术前灌肠两次,不必清洁灌肠;对于亚蒂或无蒂患者,恶变可能性大,即使术前活检为良性,由于癌变常起自腺瘤某一部分,活组织检查时可因未取到癌变部分组织而呈阴性结果,并不能完全排除癌变的可能。惟有当整个腺瘤取下作连续切片,病理检查时,才能最后确定有无癌变[1]。故术前准备要充分,备经腹根治性直肠切除术。2)根据肿瘤所在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体位,如侧卧位或俯卧折刀位。3)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因为经肛局部切除术术野较小,故操作前充分的扩肛是非常必要的,以往常使用肛门拉钩,近年来,笔者使用PPH用肛管扩张器,效果更佳。4)单纯缝扎切除术:钳夹肿瘤基底部时要夹带部分正常直肠黏膜,并兜底缝合,不留间隙,以防术后基底部出血。单纯切除缝扎手术容易不彻底,易残留、复发[2]。所以临床工作中要减少单纯缝扎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5)采用局部扩大切除术时:(1)应沿直肠纵轴作全层盘形切除肿瘤,横形缝合,即纵切横缝,避免术后直肠肛管狭窄;同时边切边缝,以防切除后肠壁回缩,难以缝合。(2)缝合应严密但无张力,以保证切口愈合。6)低位早期直肠癌手术中,应注重无瘤操作技术,避免损伤及挤压肿瘤,缝合前冲洗创面,以防创面肿瘤细胞种植和术后复发[4]。7)必须强调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的重要性:(1)术前活检可能与术后整个肿瘤标本病理结果不一致[1]。本组有一例术前活检为管状腺瘤,仅作单纯缝扎,术后病理结果为腺瘤中度异型增生,立即作扩大切除术。(2)了解病灶的边缘和基底情况,若切缘阳性需扩大切除或改为经腹直肠癌根治术,以及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和判断预后。8)术后应严格遵守复查制度,及时发现复发或远处转移,以便合理选择再次局部切除或其他根治性手术[5]。

经肛局部切除是治疗低位直肠良恶性肿瘤的一种常用的手术方式,且该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患者生活质量高、恢复快等优点。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1]赵宝明.大肠肛门病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362-364.

[2]陈邑歧,何雯玉,邵万金,等.低位直肠肿瘤经肛门局部的体会[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6,12(2):118-119.

[3]杨斌,陈双,赖东明,等.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疗效分析[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7,12(6):567.

[4]徐克银,范静丽,李秋艳,等.低位早期直肠癌经肛切除术的疗效评价[J].腹部外科,2009,22(2):107.

[5]王荣华,李希路.经肛局部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症[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6,29(3):179.

R735.37

A

1008-4118(2012)03-0033-02

10.3969/j.issn.1008-4118.2012.03.21

2012-09-01

猜你喜欢

经肛低位腺瘤
预计2020年油价将低位震荡
枣树低位截干萌枝嫁接新技术
上半年磷复肥市场低位运行
利好不足下半年尿素市场仍将低位震荡
腹腔镜与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比较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经肛移除标本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9例回顾性分析
经肛拖出式腹腔镜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附视频)
姜兆俊治疗甲状腺腺瘤经验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