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刀配合腰椎间孔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2012-04-08覃勇樊继波李莎丁小刚

颈腰痛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直腿针刀进针

覃勇,樊继波,李莎,丁小刚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科,湖北 宜昌 44300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1],在我院康复科腰椎间盘突出症占门诊诊疗量的8%,住院患者占20%左右。我院康复科自2003年以来运用针刀配合腰椎间孔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确诊病例193例,均来自2003年-2008年我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患者。诊断标准[2]:①腰部疼痛伴一侧或双下肢疼痛;②有根性症状,如下肢感觉麻木,皮肤浅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力下降;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④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并排除肿瘤、结核、腰椎管狭窄。193例中,男96例,女97例,年龄21~73岁,病史3 d~26年。所有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针刀组)87例,B组(针刀配合腰椎间孔神经阻滞组)106例。A、B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针刀治疗 体位:俯卧位,腹下垫软枕。定点:病变椎间隙棘突间为A点,病变椎间隙中点患侧旁开1.5 cm为B点,另外根据病情可选取1~2个阿是穴为进针点。皮肤常规消毒铺巾。A点用汉章牌Ⅰ型4号针刀,经棘突间隙进针,松解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B点用汉章牌Ⅰ型3号针刀,刀口与人体纵轴平行,垂直进针,针刀抵达上下关节突骨面时行松解治疗,阿是穴也用汉章牌Ⅰ型3号针刀行松解治疗。针刀治疗结束后,立即进行连续提腿复位手法[3]: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屈曲90°,助手站在治疗床上,双手握住患者两踝关节,术者用拇指指腹按压椎旁压痛点,助手将患者小腿垂直提起,使髂前上棘离开床面,与此同时,术者用拇指下压椎旁压痛点,助手放下小腿,术者同时也缓慢松开拇指,如此反复15~20次。针刀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3次。

1.2.2 腰椎间孔神经阻滞[4]药物:2%利多卡因2 m l,曲安奈德40 mg,弥可保0.5 mg,生理盐水 6 ml,配成10 ml的混合液。患者俯卧,腹下垫软枕,病变椎间隙棘突间患侧旁开2.5 cm左右为进针点。皮肤常规消毒铺巾,在穿刺点处内斜10°左右进针,触及关节突后,退针至皮下,将针外斜10°进针,针尖触及椎体后缘,将针尖斜面向内,回吸无血液和脑脊液,可注入试验剂量麻醉药,观察无脊麻征象后,将上述混合液一次注入。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

1.3 疗效评估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改善、直腿抬高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疼痛改善程度采用视觉类比评分(VAS),设定 0~10 级疼痛标准,直腿抬高0°为0分,每增加5°为1分。两组患者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拟定:临床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支腿抬高85°以上,可恢复原工作。基本痊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功能恢复,直腿抬高75°以上,可恢复原工作。有效: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或减轻,但不能负重,可参加轻工作。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数据及治疗效果分别见表1~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s,分)

注:经统计学处理,t值为 3.18,P<0.01,两组在VAS评分上有显著性差异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直腿抬高评分(±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直腿抬高评分(±s,分)

注:经统计学处理,t值为 3.93,P<0.01,两组治疗前后直腿抬高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

表3 两组治疗结果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退变,进而使纤维环退变破裂,导致髓核向外突出,压迫神经而引起腰腿痛的临床症状。引起症状的原因有二:其一是机械压迫,其二是磷脂酶A2(PLA2)对神经根的炎性刺激所致。而通过针刀治疗可部分松解神经通路上的机械压迫,而曲安奈德、弥可保可起到抑制PLA2的活性、营养神经的作用。二者结合,对引起腰腿痛的两个原因可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从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1] 郭乐斌,卓小为,倪松.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23例报告[J].颈腰痛杂志,2011,32(1):32-33.

[2] 周茹建,卢立炳,沈新云.不同药物硬膜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2,14(11):15-16.

[3] 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42.

[4] 孟庆云,柳顺锁,刘志双.神经阻滞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42.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6.

猜你喜欢

直腿针刀进针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加强膝盖锻炼 提高耐寒能力
为什么医生让“直腿抬高”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直腿坐强腰肾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直腿抬高试验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
针刀针刺治疗中并发急性咽部出血死亡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