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利用校园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04-07朱德新

关键词:校园政治思想

朱德新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肇庆 526020)

有效利用校园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朱德新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肇庆 526020)

校园网络与大学生、高校、社会、互联网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高校校园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必要。校园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多元和主流、自律和他律、虚拟和现实、开放和控制等原则,采取通识教育与主旋律教育、自我教育与外部教育、虚拟校园与现实社会、网络民主与网络监管、基础建设与队伍建设结合等措施,最大发挥校园网络的成效。

校园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原则;教育措施

一、利用校园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校园网络与大学生联系紧密

校园网络是大学生上网的重要渠道和社会活动空间。校园网络与互联网相通,使用方便,花费很少,甚至免费,校园网络更容易成为大学生上网的重要渠道。校园网络也是大学生重要的社会活动空间。大学生通过校园网络,进行信息传递与沟通,参与社会活动;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参与学校各项教学教育和管理活动;利用各种网站和软件,进行个人交往、工作和娱乐等活动,校园网络已经深入大学生社会生活各方面。

大学生是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正在提高,人格个性正在完善的阶段。校园网络和互联网中充斥着各种信息,这些信息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道德情感、行为习惯、个体心理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校园网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校园网络对高校社会和互联网发展产生影响

校园网络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对高校、社会和互联网都产生重要影响。首先,校园网络影响高校活动的开展。大学生通过校园网络对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表达自己的心声,维护自身利益;通过高校各职能部门网站对高校教学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促进高校改进;通过QQ群、BBS论坛和网络社区对高校进行各方面评价,影响高校生存与发展。

其次,校园网络影响社会发展。社会中各种信息通过校园网络进入高校,校园网络成为大学生与社会互动的重要管道,它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校园网络还具有高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互通功能,传达时代和社会要求。校园网络的发展影响着当前社会的进步发展。校园网络的发展也影响互联网和校园网络自身发展。互联网具有无中心性、开放性和匿名性等特点,部分高校没有足够重视校园网络建设,或者放任校园网络的发展,这些导致校园网络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效果,甚至成为互联网与校园网络长远发展的消极因素。

(三)校园网络需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网络中逐渐形成一个虚拟社会,开展各种网上活动,同样校园网络也形成一个虚拟的校园网络社会,有着各种特殊的网络活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关注现实社会空间,也要关注虚拟的网络社会,研究规律,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校园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紧密。校园网络与现实社会频繁互动,各种信息纷呈复杂,成为大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显示器,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这个特殊教育空间和环境;校园网络社会中各种内容丰富多彩,既有社会的也有个人的,有现实的也有虚拟的,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注重教育理念与内容的创新;校园网络也是一种新技术、新媒体,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教育手段方法和途径;校园网络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已超出现实社会中固有角色,现实与虚拟多种角色混合,因此必须研究各自特点,科学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校园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利用校园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思想认识上不重视,未能认识到校园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价值,相关教育工作开展很少;教育理念落后,没有科学掌握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育工作成效不大;教育手段和内容方面单一,互动性差、与实践脱节;教育管理脱节松散,各自为战,没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效果;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差,各种网络互联互通质量不高,网络设备缺乏;网络教育管理方面人才缺乏,很少配备专门人才负责教育管理,相关人员相关素质和专业技能不高。这些问题反映了很多高校在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和硬件建设方面不足,最终导致相关教育很难推行,成效不大。

二、利用校园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多元性和主流性原则

互联网的无中心性特点决定了任何人、群体或组织都可以是信息的发送者、接受者,是各种信息的互动参与者,很难有信息的权威者或控制者;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不同,国家民族观念、社会形态意识在网络社会中控制较弱;网络社会中各种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多样;人们的需求和生活方式不同,个性突出;网络社会紧跟时代变化,与时俱进,这些都反映出,由互联网所构成的网络社会的重要特点是内容呈现多元化。

校园网络作为互联网组成部分,也要体现互联网的多元性特征,否则容易窒息自身发展。但是校园网络因为其特殊的教育目标,它还具有主流性特征。校园网络要为特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服务,它必须要大力宣传特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宣传特定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观,批判对立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因此校园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发挥校园网络的多元化教育,满足大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又要开展主流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1]

(二)自律性和他律性原则

网络社会具有开放性、无中心性、虚拟性等特点,网络使用者可以匿名,这容易使网络使用者摆脱熟人社会和现实社会的约束,把自己内心中一些不良东西显现出来,利用网络有目的地攻击他人和社会,或利用网络为自己谋取不当得利等;网络社会呈现高度自由,部分网络使用者缺乏较强自我控制能力;现实社会对网络社会管理的滞后性,如政策滞后、法律滞后、技术滞后,使得网络容易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发源地。这些问题要求网络使用者多自律,同时也需要外部力量进行干预。

校园网络同样要讲自律和他律,这既是网络社会一般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特殊性决定的。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虽然文化程度较高,但是他们是正在成长的群体,他们一方面要加强自我要求,要自律,同时也要有较强的外部力量进行干涉和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校园网络在运用他律时,要尊重大学生成长的正常需求,注意方式和方法,使得校园网络真正体现其积极作用。

(三)虚拟性和现实性原则

互联网及网络社会是光电的产物,它是数字化的存在,其内容都是虚拟的,可以是角色情境虚拟、活动内容虚拟,情感体验虚拟。网络社会的虚拟性给人无限想象和体验空间,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实现自我超越与发展,但是也容易使人混淆虚拟与现实的区别,迷失于虚幻世界,对人和社会发展不利。但是网络社会不是虚幻的,其本质上还是现实社会的再现和反映,它是现实社会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和发展。因此网络社会必须要与现实社会结合,才能正确认识其虚拟性。[2]

校园网络是校园社会与互联网结合的特殊体,它具有校园社会和网络社会双重教育任务。校园网络本身具有虚拟性,它是高校各项活动数字化,根据教育管理要求,校园网络还可以设置专门虚拟课程或活动,开展特定虚拟教育。但是校园网络更多与现实结合起来,为校园社会和现实社会服务,同时现实性也比较突出,比如校园网络使用者特定,较多关注与高校相关内容,行为与后果是真实的。

(四)开放性和控制性原则

互联网基本理念是建立一个开放式系统,无中心节点控制,网络中每个节点互通互联。这种设计理念要求网络社会是一个完全开放和自由的世界,谁也不能真正控制整个网络社会。正因为互联网具备这种理念和特点,互联网自从诞生后得到迅速发展,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种领域,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校园网络是互联网与高校发展结合的产物,它既应该具有一般互联网开放性特点,又需要适度的控制,因为它要为社会、高校和大学生发展服务。校园网络的控制性,主要表现在具有特定的教育目的,同时要注意控制的适度,不能违背互联网的一般发展规律。校园网络本身具有可控制的条件,比较容易做到监管。如网络服务接入控制、使用者身份控制、网络内容控制和网络行为控制等等。

三、利用校园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通识教育与主旋律教育结合

校园网络要开展通识教育,进行社会人文、天文地理、科学技术等多学科教育,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将思想政治教育隐含在通识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以及辩证思维方法。校园网络要特别加强信息素质、网络素质以及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正确认识网络,规范网络行为。通识教育可以全面培养大学生素质,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这必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校园网络还要旗帜鲜明地开展主旋律教育。所谓主旋律教育就是指在校园网络中进行科学理论教育,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和道德观。同时对错误的思想理论、信念道德和现象行为进行批判。校园网络应该成为培养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阵地。

(二)自主教育与外部教育结合

校园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大学生自主教育。首先强化自我教育意识,利用校园网络中丰富内容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约束;通过参与校园网络教育管理实践,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践行;在校园网络上建立博客、社区论坛、精神家园等,进行自助学习;组建网络学习小组,开展同伴教育,共同提高。

自主教育离不开外界的帮助,利用校园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外部教育。高校外部教育主要内容:一是加强专门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主题网站或某些专题网站,进行正确理论宣传与和教育;二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合,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为影响;三是与高校管理活动结合,高校利用校园网络进行管理,发挥管理的教育作用;四是要发挥校园网络的服务功能,提供多种网络服务内容,满足大学生多种需求,在服务中发挥教育效果。

(三)虚拟校园与现实社会结合

校园网络是以互联网络为基础,以校园网站为主体,包括校园生活网络、教学教育管理网络与网络社会服务等内容组成的有机整体,构建成一个虚拟校园。目前一般校园网络基本上是高校在网络上的简单再现,难以发挥教育应有功能。高校应组建虚拟校园,实现校园三维化、教学教育管理数字化、学习生活工作网络化、实践活动虚拟化、网络学习学分化,形成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3]

虚拟校园要发挥自身网络教育功能,要加强与互联网中其他网站合作,还必须要与现实社会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虚拟校园与现实社会结合,首先要将虚拟教育转化为现实教育,虚实互相转化;其次加强与学校各项日常教学教育和管理活动结合,形成网上网下教育互动;最后加强与现实社会中各单位、团体组织合作,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发挥最大实践教育效果。

(四)网络民主与网络监管结合

校园网络在管理中要充分发挥网络民主,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互联网信息不能轻易封锁屏蔽,允许各种思想文化互相交锋,让大学生正确分辨、选择;充分听取广大学生心声,制定网络规章制度,共同管理校园网络,校园网络要真正为大学生服务,为教学教育管理服务,为社会服务,而不是监视或干涉大学生的特殊工具。

校园网络民主也不是绝对的,它需要高校必要的监管。由于校园网络具有特定教育目的和任务,以及互联网本身具有两面性,因此校园网络必须要加强监管,科学管理。校园网络监管要在高校党委和相关部门的领导下进行,要成立专门校园网络教育管理部门,加强网络内容和网络技术的监管,反对校园网络放任自流或管得过死。

(五)基础建设与队伍建设结合

校园网络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铺设好各种高性能的光纤和网线,配备齐全各种网络终端设备;加强内外网络互联互通,提高外界互联网与校园内网的通信效果;加强师生宿舍区网络、学校教学教育管理网络、图书馆网络的互联互通;加大校园有线,特别是无线上网连接功能;购买或研发各种校园网络教育管理软件等等。

校园网络教育离不开高校广大教育管理者,因此要加强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一是要建立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队伍,包括教师队伍和先进学生队伍;二是加强教育管理队伍素质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网络使用技能;三是建立社会教育团队,聘请校外其他单位或个人共同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陈怡,王军.校园网络文化语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7):60.

[2]张久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革——基于网络思维特征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59.

[3]陈丽春,谢安俊.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教育信息化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8):92.

Effective Use of Campus Network to Provid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ZHU De-xin

(ZhaoQing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Guangdong Zhaoqing 526020,China)

There is a close contact between campus network and college students,universities,social,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Internet.So,it is necessary to use campus network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which must b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education principles of setting a proper point between multiple thoughts and the mainstream,self-discipline and heteronomy,virtual and real,open and control.We should integrate education and thematic education,self-education and external education,virtual campusand real society,InternetdemocracyandInternet supervision,infrastructureand teamconstruction to achieve its biggest effect.

the campus network;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ducation principles; education measures

G641

A

1674-7356(2012)02-0057-05

2012-03-23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一般科研课题(1011GK37)

朱德新(1976-),安徽巢湖人。法学硕士,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校园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