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困生学习扶助策略研究

2012-04-07王自华孙素梅柴智魏亚文

关键词:困难学困生学生

王自华,孙素梅,柴智,魏亚文

(1.河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天津 300401;2.河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天津 300401;3.河北工业大学工会,天津 300401)

高校学困生学习扶助策略研究

王自华1,孙素梅2,柴智3,魏亚文1

(1.河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天津 300401;2.河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天津 300401;3.河北工业大学工会,天津 300401)

高校学困生普遍具有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恰当、厌学等特点,这些学习困难生的形成,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受到了学校管理和教育、家庭成长、社会风气等因素的影响,为了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有必要结合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心理健康;学习策略;扶助策略;学困生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高校学生人数日益增加,学习困难学生的数量也渐渐增大,并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高等院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了解这些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制定科学有效的援助战略,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高校学困生及其特点

所谓高校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厌学情绪,不能适应高校的学习生活,学习成绩不能达到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学生。

高校学习困难生的群体特征:

1.不重视大学的学习。一些学困生自视甚高,在心理上轻敌,放松了学习,变得散漫,致使很多功课不能及时掌握。

2.无明确的学习目标。一些学困生到大学后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没能及时确定新的学习目标,丧失学习动力。

3.学习方法不当。一些学困生不能根据大学的学习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原来的学习方法,课上跟不上老师授课节奏,课下不知如何复习,作业应付了事。

4.学习信心不足。一些学困生经过多次考试的失败,其学习信心严重受挫,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再加上补考、留降级又会给家庭增加不小的经济负担,处于矛盾之中的学生由“怕学”到“厌学”。

5.学习偏科严重。一些学困生仅凭个人的喜好学习,喜欢的学科就认真学,不喜欢的科目就不愿学习,造成偏科倾向。还有些学困生在某些课程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低于同年级的同学,如有些学生,其英语、数学等主要课程的基础较差,造成进入大学后学习吃力,效果不佳。

6.学习自制力较差。一些学困生缺乏自制力,学习没有计划,不能自主地学习和做作业,没人督促就不去上课、不交作业,沉溺于玩游戏、看小说,谈恋爱之中。[1]

二、高校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导致高校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多,主要可以从学生自身因素、学校教育管理、家庭、社会风气以及一些其他因素来分析。

(一)学困生自身因素

1.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态度作为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且还影响着学习成绩。一些学困生深受某些不正之风的影响,认为“学好学坏一个样”,因此学习态度松懈消极,动力不足。

2.学习兴趣缺乏。一些学困生缺乏主动、兴奋的情感参与及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惰性较重,再加上入大学前对所报专业缺乏了解,内心对专业抱有很高的期望,入校后发现所选专业并不是自己的最爱,导致对专业和学习的厌烦。

3.学习能力较低。一些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并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在知识阅读、逻辑推理、问题分析等能力方面较差,不能有效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

4.意志薄弱。一些学困生意志脆弱,不能坚持上课,即使上课也难以集中注意力,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不预习,不复习,不认真完成作业,不能主动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抵制外界环境的不良诱惑,从而荒废学业。

5.情绪情感消极。一些学困生经历多次学习失败之后,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从而导致情绪低落,陷于悲观、烦躁、绝望等情绪之中难以自拔,这些负面情绪又会阻碍他们继续学习,形成恶性循环,失去战胜学习困难的勇气。

6.人际交往狭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社交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虽然一些学困生内心有强烈的与周围的人交往的愿望,但因为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采取自我封闭的态度,回避与同学交流,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当学习中出现问题,又羞于向老师和同学询问,这样日积月累学习问题越来越多,学习困难越来越大。

(二)学校管理不善

1.教学管理方面。随着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许多高校只好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这样任课教师难以准确掌握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给学困生逃课、旷课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有些学校的学籍变动工作有些滞后,开学一两个月后才办理完成,留级及跟班试读的学生不能及时地融入到新的班级,难以跟上新班级的学习进度。

2.教师的教学。调查表明,品德高尚、知识渊博、和蔼可亲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学生们也会把对老师的喜爱投射到老师所教授的课程上,取得好的学习成效。相反,如果教师理论水平较低、教学方法枯燥,管理学生简单粗暴,不能及时给予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指导和帮助,就会造成这部分学生对学习心灰意冷。

3.考试模式不合理。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考试都集中在期末考试周,一两周内考试7-8门课程,一般学生都会紧张,学困生压力更大;另外,不及格科目的补考,要等到下一学年之后,间隔时间太长,对于自控力很差的学困生来讲,经常弄错补考时间,或者忘记补考的报名,结果不及格科目越积越多。

4.辅导员管理不细。由于高校连年的扩招,很多高校学生管理人员极其缺乏,不能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要求,很多班级没有班主任,每个年级只设一位辅导员,因此,学生管理只能是粗线条的,很难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等到发现问题,有时已经很难挽回。

5.课余生活枯燥。随着学生人数的剧增,高校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等硬件条件的难以满足众多学生的需求,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枯燥无味,不能及时缓解学习压力。

(三)家庭因素

1.家庭教育的失当。目前,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承载着家庭的全部希望,当其表现与家长的期望不相称的时候,得到的是家长的责备和训斥,学生和家长难以良好沟通。孩子进入大学以后,很多家长除了按时给予生活费外,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状况。当孩子出现学习困难时,又不能冷静地对待,唉声叹气、悲观绝望甚至断绝经济供给,这些都严重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从此一蹶不振,走向学习困难。

2.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间关系。一些成长在单亲家庭或是家庭成员间关系极不和谐的学生,长期处于无助、孤独和迷茫,缺乏安全感的状态,这样的心理既不利于其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更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

3.家庭经济状况。个别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与生活条件优裕的学生相比反差较大,容易产生自卑、厌学情绪;一些学生想帮助父母分担家庭经济负担,打工过多,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学习成绩自然就差;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认为家里什么都有,丧失斗志,不思进取,不愿读书、不刻苦学习。

(四)社会因素

一些学困生被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特别新的“读书无用论”、“大学生就业难”等思潮的影响,不再把学好科学知识作为首要任务。部分在学习中找不到的满足感的学生一头扎进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求慰藉和所谓的自我实现,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彻夜不归,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

三、高校对学困生的帮扶策略

(一)学困生学习方面的扶助对策

学困生的学业状况偏差,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恰当,因此,学习策略方面的帮扶对学困生来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良好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自觉排除内外干扰,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容易产生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因此,增强学困生学习动力,引发他们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是解决大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手段。

2.培养学困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根据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分层教学,以增加他们在学习中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出强烈的学习热情。

3.培养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正如19世纪俄国教育家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值,而存放者一生中都享受着它的利息。”[2]因此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特别重要。针对他们经常表现出浮躁、懒散、敷衍、抄袭等不良的学习行为,要求他们上课前做好预习,上课时专心听讲,与老师积极互动,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等,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帮助学困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指学生掌握、理解和学习知识、支配调控学习过程所采用的方式。主要包括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听课技术以及读书、记忆、思维、复习、应试等内容。高校要根据学困生的特征,采取有效策略帮助他们他们掌握预习、听课、查阅资料等基本技巧,学会观察、记忆、思维等基本方法,处理好学习、生活、工作、娱乐之间的关系,使学困生逐渐寻找到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二)高校的扶助策略

1.创设“人人关爱学困生”的氛围。现代教育家夏丏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了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3]爱能陶冶情操,更能给人勇气和自信。学困生更渴望受人尊重,更希望得到师长和同学的赏识,如果高校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对学困生耐心真诚地帮助,挖掘学困生身上的特点和长处,就会使学困生重拾学习的自信。

2.做好新生入学教育。高校要开展全面的、有特色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使每一位新生不仅知晓学校的历史和发展状况,更要深入了解所学的专业、课程设置特点、大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师授课方式与中学的区别等,使他们及时调整心态,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4]

3.构建学习困难预警机制。高校要建立一套学生学业预测、评价和处理机制,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及时提醒学困生本人及其家长,并会同教学、辅导员、学困生及其家长,共同拟定详尽、可行的学习计划,形成共同关心学习困难学生学业进展的良好机制。

4.创新学分认定机制。对于由于某一项能力的欠缺,学习某一类型课程(如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困难重重,而学习专业课程却很好的学生,教务部门课可以通过修读其他课程来替代,使这类学习困难的学生顺利修满学分。[5]

5.发挥同学的帮扶作用。实践证明,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特别是同年级(班)学习优秀的同学对学困生的“一对一”的帮扶,对改进学困生学习方法有着很好的效果。由于与学困生零距离的接触,同年级(班)学习优秀的同学能比较准确地了解其学习问题之所在,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学困生也能从他们那里汲取经验,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同时感受到周围同学以及班集体的关心,加速学困生融入集体的过程,增加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6]

6.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困生虽然不擅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但可能有文体方面的一些优势,因此,高校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气息的课外活动,使他们在发挥特长的同时,锻炼意志,扩大社交范围,陶冶情操,形成开朗乐观的心态,逐渐把在其他领域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帮扶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要运用好心理科学这个武器,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成绩。通个别心理辅导,倾听学困生心声,了解和把握其心理问题的形成背景和表现形式,帮助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团体辅导,创造适宜的情境,开展心理训练活动,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增进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促进他们的人格成长。[7]

(四)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

教育从来就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需要学生家庭的积极配合,形成家校合力。学困生的扶助工作,更是学生家庭的大事,必须取得学困生家长大力支持。高校要主动与学困生家长联系,详细告知其子女的学习成绩与在校表现。家长要对子女充满信心,对他们出现的学习困难,要从关心理解的角度去看待,帮助孩子冷静分析成因,积极寻求措施,热情鼓励,给孩子以战胜学习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1]朱志伟.学困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20):192-194.

[2]陈卫东.良好习惯是有效的道德资本——乌申斯基论习惯[J].少年儿童研究,2002(8):46-47.

[3]夏丏尊.夏丏尊文集·平屋之辑[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42.

[4]刘思明.高校学习困难生群体特征及教育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28):143-144.

[5]张青玉.浅谈高校实行学分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9):91-92.

[6]贺恩格,王雅倩.高校学困生的教育研究[J].成功(教育),2011(3):150-151.

[7]李玉环.高校学困生:现状、成因与对策[J].教学研究,2008,1(31):41-44.

OntheReliefStrategies for College Students withLearning Difficulties

WANG Zi-hua1,SUN Su-mei2,CHAI Zhi3,WEI Ya-wen1
(1.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2.Institute of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3.Federation of Labor,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

Colleges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usually have undefined learning goals,inappropriate learning method and are weary of studying,and so on.It is not only due to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but also to the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of college,family environment and the social atmosphere.In order to make colleg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get all-round development,guide students form good learning habits and study methods, set up the confidence of learning,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the strength of society,school and family's strength.

mental health;learning strategies;relief strategy;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G645

A

1674-7356(2012)02-0044-05

2012-02-27

本文为2011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及部分成果,课题编号(HB11JYO58)

王自华(1965-),女,河北易县人。教育学硕士,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困难学困生学生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赶不走的学生
选择困难症
学生写话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