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国际合作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师资培养*

2012-04-02赵金瑞李大伟

当代教育科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院所高水平师资队伍

● 赵金瑞 李大伟

刍议国际合作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师资培养*

● 赵金瑞 李大伟

针对地方高校教师国际培训效果不理想的现状,要从国际合作的视角,转变地方高校国际交流追求大而全的传统合作观念,探寻平常对话、互惠互利的突破口,以点带面,带动师资培养质量与层次,实现地方院校与国际知名院所在合作中促进师资队伍全面发展的目标。

国际合作;地方高校;师资培养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国内有关教育国际化最早的表述。《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由此可见,我国教育未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点将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和能力,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

国际化人才需求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更加突出。经济要发展,对内需要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对外需要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及主动参与、影响国际经济活动。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依赖前所未有的紧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要求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不单要具备“引进”能力,还要有对外影响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加强对国外市场的争夺,逐步扩大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与此相适应,通晓国际规则,了解国际形势和国际事务,具备国际商事谈判能力的人才资源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是关键。大力加强高校教师国际化培养,提升教师国际化素质,不但是实现教育“三个面向”,落实规划纲要的根本保证,也是依据当前经济形势,主动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新需求的有力举措。

一、地方高校通过国际化培养高水平师资的重要性

(一)地方高校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根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论,应当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首要位置,并把教师队伍的开发利用作为推动高等学校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把教师队伍优势作为最需培育、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随着教育发展,高校教师建设与发展不再是数量问题,也不是简单的结构问题,而是转向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与层次的新要求。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思维、能够快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掌握现代前沿知识并能够引领学术潮流的教师队伍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主旋律。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国际合作方式培养教师,有利于拓展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有利于教师了解、学习和掌握国际最先进、最前沿的学术动态,有利于基于学术碰撞带动教师自身学术水平快速提高,有利于增强对世界不同文化理解,实现课程设置、教师方法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对于师资队伍上层次、上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内涵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地方高校,尤其是工科类院校,通过国际化合作,切实提高师资的总体水平,实现后发赶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二)培养高水平师资的重要途径

梅贻琦校长有句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扩招所带来的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学、科研水平低,学科带头人严重不足,学术梯队断档等问题,在地方高校中尤显突出。要解决这些突出矛盾,提升地方高等教育质量,必须要加大高水平师资的培养。通过国际化培养师资是一种有效方式。据有关数据表明,目前国内高校知名专家、学者中,70%以上都不同程度接受过国外的教育。他们引入了大量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吸收了国际前沿的科研水平,迅速带动了学科建设和学术梯队的建设。在部分学科前沿领域,地方高校通过国际化教师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双方互动平台的优势,在国内学科专业发展的话语权逐步提升。由此可见,通过国际化培养师资,是地方高校培养高水平师资的一种重要途径,这种途径在地方高校快速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三)高校教育适应国际化要求,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需要

目前,世界正处于经济一体化时期,基于自身职能定位,地方高校既要培养满足地方城市功能定位,培养区域发展要求的人才,也要站在国际视野下,开发与国际前沿领域相接的国际化人才。大力开展教师国际化培训,使教师掌握国外的前沿知识、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等,吸收、借鉴并有选择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以加强学生了解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改进不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经过实践证明,通过国际化的方式加强教师的培养,对于培养具有国际意识,满足学生对国际前沿知识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满足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寻求高水平合作伙伴很难,无法形成校际合作框架下的师资培养合作

地方高校基于自身定位、历史发展、国家投入及教育资源布局等方面原因,在规模、大师储备及人才培养方面较985、211院校有较大的差距。基于后者在国际已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在与国外知名院所的合作中,处于主动地位的状况,地方高校要想与国际知名院所建立校际合作框架下的师资培养可能性很小。目前,北京市的地方高校主要合作伙伴,在国外一般处于二、三流水平,这种合作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地方高校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师国际化水平的要求,但与实现建设一支接轨学术前沿,掌握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尽显后发优势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目标相去甚远。寻找国际高水平院所并与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地方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无法形成平等交流合作的培养格局

国外知名院校基于其在国际学术前沿引领地位,在办学资金、社会声誉、留学生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历史和现实的优势,这种优势使得双方在师资培养合作中并非完全对等。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很多国家对教育投入有所下降,国外高校为争取科研经费以存续学科的发展而降低姿态,但其在选择合作伙伴的问题上仍“再三斟酌”。地方高校在与国内名牌大学的角逐中处于严重劣势,在整体建设方面与国外知名院所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建立全面合作的培养格局很不现实,即使建立一定合作关系,但往往享受不平等待遇。地方高校要打破僵局,就必须转变观念,另辟蹊径,在寻找双方可接受且能够实现互惠互利的点位上做文章。

(三)外方提供的培养内容及方式与地方高校需求不一致

在现有国际层面的校际合作中,外方提供教师培训合作往往根据其自定的培训内容、培训周期进行,这种培训主要包括学历培训与访问学者项目。就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与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而言,加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的建设,加强应用学科前沿、高端科学研究的参与,培养一批具有引领相应学科发展的国际或国家级大师是地方高校今后努力的方向。因此,一般性的学历培训或访问学者项目已不是地方高校所急需,当然,这并非否定学历培训或访问学者的积极意义,这两项培训是目前开展教师国外培训的两大主要途径,也是需继续保持和发展的主要培训渠道。但需说明的是,基于时代发展和教师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地方高校一方面对个体学历培训需求不再成为必须,另一方面,外方公式化的培训并不能满足提高素质培养的需求。这种教师培养需求与供给的不对称造成多数教师归国后并没有达到培训的预期。地方高校在投入与产出上失衡,培训效果不理想。

三、对策与建议

面对国际校际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地方高校应转变观念,重新认识,认真审视自身实际,找出与国际知名院所合作的可能性,树立信心,深入发掘合作基础,从而实现在国际合作的框架下快速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目标。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定地方高校也能够办成高水平大学的信念

在思想上要克服妄自菲薄的思想,要有办成高水平大学的信心和勇气。虽然地方高校始终定位于服务地方、为地方发展建设提供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但地方高校很多学科的研究位于国内领先水平,有的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地方高校承担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人才培养层次,但也可以办成该层次高水平大学。这正如小学、中学、高职院校、研究型大学都会有本层次的高水平代表者。《教育发展中长期发展和规划纲要 (2010-2020)》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因此,我们不能受学校自身在办学规模和办学类型的局限,对地方高校可以办成高水平的大学要有信心、有勇气。同时,地方高校办成高水平大学也具有特定的优势,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包括区域经济)紧密联系,地方(及行业)特色和优势明显,这些特色和优势是国际合作的资源。比如北京印刷学院在印刷技术,北京服装学院在服装设计等方面都具有国内领先的学术地位,这种强势学科将成为学校建设成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

(二)引入市场观念,以“互利、互惠、双赢”原则推进地方高校与国际知名院所开展师资培养

目前,国际师资培养合作中,由于办学层次和水平有较大差距,与国外知名院所全面合作几乎不可能。外国知名高校没有义务扶贫,没有利益驱动,就缺乏了合作的原动力。因此,地方高校在国际合作中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关注国外知名院所需求,将利益双赢作为地方高校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的落脚点和突破口。今后,在师资的国际化合作培养中,要抓住欧美知名院校在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教育投入减少,急于寻求合作伙伴的大好时机,从博弈、双赢的视角中推动与知名高校的合作,从而实现后发优势并做大做强的目标,带动自身师资队伍培养工作的长足发展。当然,盲目追求与国外知名院所合作也并不可取,关键是要找到能够适合地方院校发展实际,切实提高教师的国际化视野、素养和学术水平有效途径。

(三)加强内涵建设,凝练学科特色,以学科点“强强”合作带动学科面合作基础上,推进师资队伍培养

互惠、互利和双赢必须建立在平等基础上,这就要求地方高校要做强做大,不断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加快学科、专业建设,尤其是传统优势特色学科要在国际、国内达到领先水平。要不断发挥学术带头人对学科引领、团队建设规划、学科梯队科学建设的作用。在拥有学科引领优势、人员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富有活力并具有核心竞争力团队的基础上,以优势学科与国外知名院所的优势学科实现对接。以此为突破口,开展各种科研合作,实现双方包括师资等各方面资源共享,在合作中开拓教师视野,锻炼队伍则不失为加强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培养的新模式。但要注意,双方的合作要体现组织战略,并非教师个体行为,要形成组织合作氛围。要实现此愿景,必须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由点开始,在不断扩大更多合作的点的基础上形成面的合作,从而实现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目标。

(四)明确职责,注重加强配套制度建设,提高国际合作可操作性

在积极推进与国际知名院所合作实践中,要继续巩固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原有国际合作渠道,要注重双方合作平台的建设,如成立双方共同建立的研究中心等,着力解决人员编制、职责分工、经费保证等基础性问题,切实加强项目运行思路、总体目标和阶段任务、具体实施方法的研究,增强项目合作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在预期方面,要有长远的目标,即在点合作基础上推动面的全面合作;同时,又要有清醒认识,即使没有实现全面合作,通过双方资源共享,也是对师资队伍的切实锻炼,对培养高水平师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国际合作形式推动地方高校教师培养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不断挖掘与国外知名院所合作的契合点,打开地方高校与国外知名院所合作的突破口,建立双方科研合作平台以获取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并开拓科研成果转化的两个市场,以点的合作为基础,带动面的延伸,进而实现师资的全面培养。随着国际交流合作的深入发展,这种意义上的合作将在推动地方高校内涵发展、快速发展,提高办学层次和水平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梁裕楷,袁兆亿.人才资源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21.

[2]黄泰岩.高校师资管理(第十集)[A].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65-73.323-338.420-438.

[3]孔寒冰,陈劲等.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89-345.

[4]马作宽.组织合作与竞争[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40-70.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 “管理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市属市管高校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赵金瑞/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校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 李大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校办公室科长,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吉林)

猜你喜欢

院所高水平师资队伍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国内外科技巨头人才保留政策对航天院所的启示
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的航天院所科技委智库运行机制探讨
军工院所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智慧院所类咨询报告如何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