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院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反思*

2012-04-02肖少北袁晓琳

当代教育科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研究性课题评价

● 肖少北 袁晓琳

师范院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反思*

● 肖少北 袁晓琳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或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被认为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表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而且对于高师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师范院校;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反思

十年来,我们尝试着在师范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探索一条培养高等师范院校乃至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理解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对课题进行主动探究,并在此过程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特点是探究性、主动性、过程性、学术性、主体性、开放性、创新性等。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或学习理念,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它的重心是“学习”而不是“研究”。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概念的学习,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二是规则的学习,懂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三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主要是第三层次的学习。如果说,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有什么有价值的知识发现或问题解决策略提出的话,那也只是学习过程的“副产品”,而不是或不应是研究性学习所要刻意追求的主要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性学习是重在过程,而不是重在结果;重在学生从过程中学习或领悟到了什么,而不是重在以最终的结果向社会贡献了什么。当然,由于培养目标不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不同,与中学的研究性学习相比,高校的研究性学习的学术性和创新性应该更强。

其次,从学生角度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与研究相类似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过程来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应用以前所学知识,与以前所学的知识相联系,达到更深一层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能够得到培养。因此,研究性学习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重学科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缺陷。

二、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和必要性

(一)研究性学习能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更好地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使师范生不仅能够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同时又能成为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使他们有机会亲身体验研究性学习,在自己的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提高实施中小学研究性教学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把师范生培养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需要的研究型教师。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有着科学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新知识时,是通过个体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把知识转变成自己的内部表述,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生活背景下,借助于学习过程中其他(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理论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也符合研究性学习的主张。

(三)研究性学习是高师生适应学习化社会的最优化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它反映和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高师生创新意识、解决问题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有利于他们适应学习化社会。

(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体现了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要求

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两大任务。研究性学习的广泛开展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而且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五)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改革

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评价体系、完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设置、新课程的开发、改变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等等。

(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

由于我们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而且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因此,通过研究性学习,增强了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协调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根据高校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我们采用了课题研究模式。在课程学习开始就做思想动员,要求学生成立课题组,每组成员1-3名。由于以前没有相关的经验与体验,学生普遍产生畏难情绪,不知道怎样着手。因此,一开始我们就跟学生讲解研究性学习的性质与特点、意义与目标、过程与方法等,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以消除或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和焦虑。

课题组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时间从学期初开始到学期末课程教学任务结束前。集中安排12个学时,主要用于课题指导和答辩。课题研究的实施程序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确定课题

课题要求与所学课程内容相关,由学生自己选题,指导教师提供帮助。但是我们发现,许多小组在选题过程中,不知如何选题或所选题目过大、过难等。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就跟学生讲解选题原则与方法等,特别指出要“小题大做”等,引导学生确定研究的范围和主题。譬如有个小组初步选题为“大学生性行为调查”,教师指出这个课题的实施难度较大,较难得到真实结果,经过几番修改,最终改成“大学生对性行为的态度调查”。

(二)文献综述

每个课题组必须对前人研究及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同时必须对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创新性、可行性等进行陈述与论证。但是,许多小组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认为可以在做完研究后再进行文献综述,还有的小组认为是把以往研究文献资料摘抄过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跟学生详细讲解了文献综述的意义,并以专业刊物上发表的研究报告为例子,说明如何进行文献综述。

(三)制订研究方案

由课题组成员讨论,共同制定研究方案。方案一般包括:研究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现状、方法(包括被试的选择、研究步骤和程序的安排、研究工具与材料的选定等)、成员的任务分工、研究时间的进度安排、研究的预期结果等。在此环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许多小组的研究计划或方案过于简单。对此我们以具体的事例来帮助学生制定完整、详细的方案。譬如有一个小组进行“高中生手机上网与情绪的相关研究”,开始设计方案时只是设计了学生是否手机上网这个问题,过于简单,在教师指导下,增加了手机上网的内容、时间长短、所在场合等不同维度的题目,从而可以更加深入探讨高中生手机上网不同方面与情绪的关系。

(四)实施研究方案

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和完善研究方案。在这一阶段主要问题在于研究条件的准备和完善及相关单位的配合问题。由于一些研究条件限制或相关单位不配合,造成研究方案和计划无法顺利完成。例如有一个小组在设计好方案,复印好问卷后就直接去某中学发放问卷,结果遇到了突发情况,由于该学校近段时间适逢临近校庆,学生大多都要进行演出排练,所以无法进行施测,经过多番周折,这个小组才想办法联系到了另外一个学校,最后因为耽搁了时间差点不能完成研究报告。经过这次事件,该小组认识到在安排施测前一定要事先多和对方单位沟通,及时了解情况,以免出现意外情况,弥补起来为时较晚。

(五)撰写研究报告

每个小组将课题的研究结果撰写成研究报告。根据国内外专业刊物的要求与标准,我们详细给学生讲解了研究报告撰写的格式,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范来撰写。研究报告的格式一般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内容。在这个阶段主要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数据表里直接照搬统计软件结果,不懂得根据论文内容和精简原则恰当呈现数据,二是学生在讨论部分往往只顾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懂得利用心理学理论、相关研究来支持自己的结论,使得讨论部分显得不够丰富、缺乏深度。所以教师特别针对这两个问题专门找了一篇心理学研究的范文呈现给学生,同时进行详细地解读。

(六)答辩交流

组织研究成果报告会。每个小组向全班同学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并答辩他人的提问与质疑。为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以学生提问为主,教师在学生没有发现重大问题或冷场时适当提问。小组成员答辩完,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各小组报告时间为10分钟,提问与答辩时间大约为15分钟。每小组答辩交流总时间大约为25分钟。答辩结束后,学生修改完善研究报告并提交。在这个阶段学生积极性很高,因为能展现自己付出辛苦劳动的研究成果,同时对其他研究小组的成果有了更好地学习,也学会了如何针对研究报告进行提问。

(七)总结评价

在做总结评价时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既有教师也有学生;评价内容涉及学生的态度、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等多方面,并且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和评价的激励性,以促使学生学会反思,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其中尤以学生的自我评价更为重要,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有利于自我反馈、自我调节和自我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们主动接受和正确对待别的评价主体对他们的评价。评价的最终结果记入每个小组成员课程的平时成绩。

四、对师范院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反思

(一)教师教育观念需要转变

高校教师一般都有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以往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已很难满足知识涉猎广泛的大学生的要求,甚至学生选择的是教师了解甚少或者一无所知的课题,教师由此感受到了压力与挑战,教师已不再是权威。如果不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自己,就很难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二)教学与科研统一

研究性学习,集研究与学习于一体化,然而,缺乏中间教学的嫁接和支撑,研究性学习也就无从谈起。教学与科研这种难以处理的关系,再加上教师投入教学的动力不足,都将使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为此,如何维持科研与教学的平衡,做到两者相互促进,真正实现科研—教学—学习连接体的统一,调动教师对教学的热情,这是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教师方面不得不认真反思的一个问题。

(三)创设研究性学习的高效学习环境

研究性学习环境可以从现实生活环境和网络学习环境两方面入手。现实生活环境包括课堂、生活、社会等。网络学习环境(虚拟环境)主要是指通过网络给学习者营造一个深入学习、协作研究、成果发布的理想场所。建设的关键在于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这包括学习资料资源和人际资源两大部分,譬如某一课题的共同兴趣者,合作研究者,在这里学生能更大程度上得到指导、交流和合作。

(四)注重研究过程

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专家的研究,只关注研究结果,以科学化与学术性研究为特征的专家化研究使得“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异化,学生为得奖而研究,为追逐名利而急功近利;教师为使学生的成果获奖或发表,捉刀代笔,包办代替;学校为图一时之功,并不追求研究性学习的长远设置。这种以外在动机为主导,而不去挖掘学生内在动机的专家化研究,会使学生感到进行研究性学习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当然,研究性学习并不必然与学术化相抵触,研究性学习方式也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的获得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大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也会不断提高学术水平,甚至能达到专家化研究水平,但要以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为重点。

[1]许采娟.试论高校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3).

[2]庞维国.论研究性学习[J].山东教育科研,2003,(3).

[3]霍益萍.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J].课程·教材·教法,2000,(11).

[4]刘智 王君.大学课堂与研究性学习[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

[5]商艳芝.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3,(10).

[6]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67.

本文系海南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基于制度与质量观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研究(Hjsk2011-46)”与海南省省级精品课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肖少北/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袁晓琳/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心理学硕士

(责任编辑:刘吉林)

猜你喜欢

研究性课题评价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