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成为流动的学校文化

2012-04-02亓殿强陈培瑞

当代教育科学 2012年14期
关键词:校本实验学校

● 亓殿强 陈培瑞

让学生成为流动的学校文化

● 亓殿强 陈培瑞

青岛市实验初中“人本立校,快乐育才”,把培育学生文化作为“立校之本”。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价值取向;思维习惯;行为方式

时下,许多人谈论学校文化,往往聚焦于学校的环境、课程、管理、教师等层面,而忽略了学生这个最值得关注的层面。其实,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文化意蕴才是学校文化的真实体现。因为学生是学校所有文化建设的最终着力点,是真正的内隐和外显之所在。学校文化因学生文化而精彩,学生没“文化”,学校的所谓文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青岛市实验初级中学在以“人本立校,快乐育才”为主旋律的学校文化建设中,特别把关注点、着力点聚焦于学生身上。颇具眼光和深谙文化真谛的马林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中,始终把学生文化建设作为“立校”之本。他认为,内隐和外显于学生身上的意境高远的价值取向、条理灵动的思维习惯、理性智慧的行为方式、乐观自信的精神,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看点和精彩之处。马林将此概括为“快乐自主,阳光自信”八个字,紧扣这个主旋律培养学生文化。

一、通过“生态化”教学过程的整体建构和学生学习优势的发挥,着力培养学生条理灵动的思维习惯

实验初中是一所有着80多年历史的老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敬业、爱校、刻苦、规范的优秀办学传统。历年中考均取得骄人的成绩。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马校长提出这样一个带有反思性的问题:教学究竟是为什么而教?教学过程是一种时间的重复和机械的劳作吗?是训练学生回答出标准答案吗?马校长提出的问题引起了教师的反思:我们常常以把学生训练得能回答出完美的标准答案,让学生获得满分而自豪。老师们天天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写出标准答案。知识不再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教学过程变成长时间的重复和大量机械训练,趋同的学习方式和高分数、高升学率并不标志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和办学水平高。相反,传授、训练式的教学方式只能禁锢学生的思维,成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大障碍。教育过程应是开发心智、培养能力的过程。学生的能力多种多样,其中最根本的能力是思维能力。

反思催生创新。实验初中的各种教学由“传授”、“训练”为基本特征的教学范式逐步转型为发挥学生学习优势、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为重点的教学范式。语文课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数学课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其他学科也把重点放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探索出了几十种课型。如化学组的“小试卷快反馈”、语文组的“授法以课内,得益于课外”、政治组的“以话题教学创设问题情景”、物理组的“学案加教案,以教促学”、数学组的“课前交流集备-课中随学现备-课后说评补备”、英语组的“跨年级互动式大集备”。这些课型共同的神韵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创造良好的课堂生态,将教学内容尽可能的转换为“话题”、“问题”,不断生成“认知冲突”,让每个生命个体在冲突中释放各自的能量,耳朵会听,眼睛会看,双手会做,脑子会转。

初三年级十二班班主任徐凤翥是化学的学科带头人,在徐凤翥的课堂上,要解释一种物质反应,总会制造生活中一个情境,引导学生解释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其实,这种情境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徐凤翥说,比如讲酸和碱的性质,课本上选了几种物质进行实验,如果孩子只知道这几种物质,在她看来就是教学的一种失败。老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课本上单单挑选了这几种物质。学生刚开始肯定是一头雾水,但她会在做实验过程中,不断深化这个问题,最后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是每类物质选取一个代表来进行实验,“不要小看这点领悟,如果学生们下回再碰到此类实验,不用老师再讲,学生就会知道怎么做实验。”

“有一次,在课上讲到两艘船向同一个方向行驶,如果行驶速度过快,两艘船就会撞到一起,可同学们很难理解其中的原因。于是,我就拿着两个瓶子盖放在水面上,让一名学生拿一个吸管使劲的吹气,结果两个瓶子盖就撞在了一起,这下同学们眼睁睁看到了水流速度越大、压强越小,从而会使两个物体相碰的事实。”初一一班物理老师孙梅说,有些孩子为什么上课爱犯困,为什么会厌学,甚至逃学,主要是因为老师讲课没有看点,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实验初中的课堂上,老师们的教学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引领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想尽办法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通过创设特色课程拓宽学习空间,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马林认为:特定时间(45分钟)、特定任务(主要实施国家课程)、特定组织形式(编班授课制)的课堂教学,在班额较大的情况下,其功能是十分有限的。许多人赋予课堂教学过高的期望值,追加了过多的附加值,教与学都难承其重。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共性需求。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必须通过另辟蹊径予以满足。

早在2001年9月,学校就制订了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提出 “将一个多彩的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以“选修课和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为基本思路,立足学校实际,先后开设了《我喜欢研究的问题》、《回归学校生活,研究学生问题》、《认识海洋》、《校史与校友鼓舞我们前进》、《陶艺欣赏与制作》、《心理健康指南》、《劳动技术与操作》等20多门课程,供学生们自由选择,自主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大多与学科没有直接联系,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看,无论是兴趣的发展,还是责任感的培养,都有密切的关联,包括对少部分将来从事职业技术工作的学生发现潜能、提供专业选择指导。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始终坚持“四个关注”:既“关注个性”,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尊重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选择和学习中得到个性发展;“关注能力”,校本课程开发强调了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关注发现”,校本课程要使学生在众多的课程选择和学习中发现自己潜在能力的火花,特别是让不同智能发展类型的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关注生命”,校本课程开发关注学生学习经验和个性品质的改造,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选择和学习中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更好地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学习。

每个星期二的下午,青岛实验初中的学生都会特别开心。自2007年起,青岛实验初中就在校本课程中加入了选修模块,迅速在学生中引爆了一场选课热潮。生物标本制作、迷你影院、动漫话剧社……20门选修课包罗万象,只要是学生感兴趣、老师觉得有益处的课程,学校总会毫不犹豫地开设起来。每个周二下午初一、初二这两个级部的同学就会采取“选修课走班制”的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学校的生态园里,学生们亲手种植麦子、黄瓜、西红柿,用心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在交际与口才的课上,学生感受挥斥方遒雄辩天下的激情时刻;气象观测课上,学生们用自己的眼睛见证天气的变化,体味知识的魅力……“走班制”不再将学生固定在同一个教室里,而是由教师在教室里等着学生,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还能接触到更多的同学,认识到更多的人和事。

“艺术”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丰富学生生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岛实验初中在发展学生的艺术文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陶艺是一门有着古老历史和文化情趣的艺术,是一门与生活现实有紧密联系的艺术。早在2000年,学校就投资5万元购进全套陶艺设备,建立了陶艺教室,将陶艺课程列入校本课程,聘请教师,定期上课,通过陶艺文化教育,不仅使学生了解我国陶瓷文化的历史和成就,培养爱国热情,而且使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感悟艺术的真谛,开阔艺术视野,提高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学校把器乐训练作为校本课程,满足了具有器乐特长学生的需求,也为学校乃至青岛争得了荣誉。2004年11月管乐团初次亮相每年一届的青岛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就获得了青岛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器乐演奏一等奖。2005年1月,应北京有关方面的邀请,学校管乐团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的器乐演奏交流,获得了全场最高奖项“最佳演奏奖”。2006年暑假,学校管乐团参加了奥地利维也纳青年艺术节的演出交流活动。除了乐队外,学校还成立了舞蹈队、合唱团、书画社、美术组等,使学生在欣赏和享受艺术之美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陶冶,人格素养得到了提升,活动能力得到了培养,学校处处呈现出艺术之美。

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感悟,习得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在构建学生文化过程中,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校进行了“自我教育主题化”、“自我教育生活化”、“自我教育多样化”、“自我教育经常化”的“四化建设”活动。2007年,学校立足本校实际,在学生中全面开展学习标准,实践标准,做优秀育才学生的活动,鼓励学生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自励自强,全面发展。全面实施《学生标准》,开展了“学生标准标兵”评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马林校长感慨地说:“教育不仅是对学生未来生活的准备,而且要关注学生眼下的生活,没有当前生活的健康和幸福,就不可能有将来生活的成功。而当前生活的健康和幸福与否,其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看学生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具有自主性。从这一点上看,青岛实验初中的学生是幸运的。”

青岛实验初中位于美丽的海滨之畔,迷人的风景、适宜的气候是学校的优势,然而也像许多学校一样有自身的局限性:学校区域活动面积小,活动场地无法满足全校学生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学校因地制宜,构思出一个极具岛城特色的体育活动:“跑大坝”。“大坝”是学校外沿海岸线修筑的防海大坝,数公里之长,正好可以当做学生跑步锻炼的场地。“跑大坝”一经推广便受到全校师生的欢迎,因为在锻炼的同时既能呼吸到海边的新鲜空气,又能欣赏到迷人的海滨景色。如今,“跑大坝”已经成为一道岛城亮丽的风景线。

青岛实验初中从实际出发,成立了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游泳队等多个训练队,制定了针对体育特长生的招生制度,探索了体育特长生训练、管理、评价和奖励有效办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体育人才。学校在重视竞技体育项目的同时,重视做好普及性的体育活动,经常结合学校特点组织校园健身活动,开展武术操和课间舞比赛,使学生在顽强拼搏的运动竞赛中,磨练意志,培养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品质。2006年,育才中学获得中国奥组委颁发的“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和青岛市奥帆委与青岛市体育局颁发的“帆船运动特色学校”的荣誉称号。

2005年学校被中国棋院、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实验总课题组指定为首批“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基地”,进行棋类教学促进青少年道德修养提高的研究,课题研究依托国际象棋课程,探索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新路子,逐步形成“国象天地”的象棋文化。2007年学校成立了国际象棋俱乐部,连续4届获得全国国际象棋冠军,并在2008年和2010年先后两次晋升甲级队。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卜祥志在青岛实验初中就读期间就表现出了卓越的职业素养,加上学校的良好氛围,使天才少年顺利完成职业高手的成长之路。国际大师王帅在学校就读时聪明早慧,在坚持提高棋艺的同时,勤奋学习,作为特长生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多年来,青岛实验初中鼓励学生既发展特长爱好,也鼓励学生边下棋边学习,为中学教育进行多样人才培养提供了成功模式。

每年,学校都要进行一次“校园形象大使”海选活动。每位学生都有成为学校形象大使的参赛资格,也有资格为心目中的形象大使投出自己宝贵的一张选票。活动的策划和组织由学生全权负责,一轮一轮的复试评比后,大家选出最阳光、最自信、最有气度的学生作为学校形象的代表。

马林认为,每所学校都应该形成自己的学生文化。“学生文化并不需要我们面面俱到地去搞研究,也不需要我们泛泛而谈地去讲学术,学生文化是需要学生自主参与,真正能体现学生的特点并让他们感到快乐的文化。”

亓殿强 陈培瑞/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北 辰)

猜你喜欢

校本实验学校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做个怪怪长实验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学校推介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