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音乐教学调适*

2012-04-02龚方圆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音乐课新课程音乐

龚方圆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音乐教学调适*

龚方圆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音乐教育处于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其教学中应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中学音乐教学;调适

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们必须承认,我国目前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也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包括:适当降低教材难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意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与基础性,提倡学用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调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在实践中感悟,在探索中提高,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探索与合作分享。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人文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中学音乐课教学,也必须破旧立新,全面调整,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传统课教学理念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和对立

1.新课程的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本位,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传统的教学观则主张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师道尊严,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与主体,学生围着教师转,绝对的服从教师。在新课堂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师生是平等的、民主的。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开展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者,引路人。课堂不再是被教师独占的“一分二亩地”,教师也不再是“满堂灌”的知识传送带,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了很大的空间。

2.新课程教学注重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地探索,开放学生思维。传统观念支配下的课堂教学,在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强调守成性,即固守于某种思维模式,甚至解题技巧,而这又往往表现为教师个体的思维习惯,教学运行方式,这样就必然制约学生的思维,束缚了他们想象的翅膀。

3.新课程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教学不只局限于某一单一的学科,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不再受课堂与教材的限制。学科课程标准更灵活,给教师的教学空间更开放,更广阔。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教学内容只局限于单一学科,课堂与教学范围没有学科的交叉与联系。始终固守于前人的经验与“相传”的知识。强调课堂学习的纯接受性,知识的传承性。教学内容远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习惯于注入式,讲授式的教学,注重同一知识的不断重复训练,强化学生的“死记硬背”,认为只有强制刺激才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4.新课程理念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和谐统一与自然达成。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学生适度张扬个性的外显性课堂,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传统的教学观单纯而过分的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忽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最终让课堂失去生机与活力。

综上所述,新课堂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前者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后者的核心是以知识的传输为本位。

二、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基础教育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音乐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并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是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从现代教育论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教育理论基本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在一部分音乐教师的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繁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对作品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以中小学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过“中学不如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学了九年的音乐课,有些学生的音乐知识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革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

如何加强中学音乐教育的自身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和紧迫的问题。每个音乐教师都要进行心态的调整,进行理念更新,都要成为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教师。所以,以下几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转换教学角色,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要树立主体地位,首先要转化教师角色,把原来课堂上以教师为主转化成以学生为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才能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例如在学习《卡门序曲》时,教师在放音乐之前,先不要给学生讲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讲讲他们知道的有关歌剧《卡门》的内容,比比谁的故事更精彩,然后对评选出的几个故事分组由学生为《序曲》配乐,比比哪一组配得最好。最后教师在完整的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卡门序曲》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故事,配乐有哪些异同。这样就能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

传统的音乐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存在教师本位现象:重视教师自我的感受,而轻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自我说教,轻学生的体验;重教学的成果,轻学生的感受。结果造成很多同学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在二期课改新概念的指导下,教师也在逐渐改变与学生的关系,力求让学生能在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知识,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准,在情感、操作、认知三个领域确定评价指标,以学生的态度与情感的投入为评价的第一指标。如在一次名为《非洲之旅》的公开课上,教师没有以教师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而是以一名导游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像旅游一样把同学们带入美丽的非洲,每到一个地方都由一名同学担任当地的导游,向同学们介绍当地的各种风俗,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各种打击乐。让同学门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既学到了音乐知识,还丰富了课外知识,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教学内容,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偏差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容易出现以下三个问题

(1)“捡芝麻丢西瓜”现象:片面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肤浅的理解和突出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性、愉悦性、情感性原则,过于追求综合而偏离本体,音乐含量过低,忽略了一切兴趣和活动形式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音乐,把握音乐,导致捡了兴趣与娱乐的“芝麻”,丢了音乐本位这个“西瓜”。

(2)音乐教育中的“错位”现象:音乐课的审美教育离不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教育,但课程标准中有提出“音乐课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很多教师不能将其二者综合,仅用纯粹的双基教学来来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

(3)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选择失衡;主要体现在教材定位过死,忽视学生课外音乐的指导;教师对教材中“拓展”内容的设计与操作较难把握,或体现教材内容选定上单一,要么一节课欣赏到底,要么就只教唱一首歌,这种做法激化了课时减少而内容增多的矛盾。

2.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寻求一种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法

首先,应该正确且全面的理解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真正含义,要把学生的兴趣和音乐的本位紧密相连,在教学中全面贯彻综合原则。什么是“综合”?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音乐课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实践证明,中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接受音乐教育的广度与深度,较大的影响着其他素养的提高与音乐能力的发展。

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上,应该灵活多样,尽可能的丰富教学内容。中学音乐教育内容很多,主要为声乐 (歌唱)、器乐、欣赏,音乐常识与基础训练。作为普及的学校音乐教学,“综合”是他的主体。学生天生爱表演,也善于表演,尤其是中小学生。当学生在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时,教师应试着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用身段、手势、表情、眼神自我表演,边唱边舞。学生自由发挥,教师择优鼓励。或者,在教完一首歌曲时,让学生担当相应的角色,可以是童话角色,也可以是现实中的角色。如,在学生学会歌曲《银杯》后,留下15分钟,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心里对草原的概念和歌中的情绪和意境。然后让学生自己讲述一下画中的内容,并进行评比。这种新式的教学,突破了以往内容的单一,使学生更快,更理解记住歌词,而且对音乐的情绪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总之,只要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形式,都可以引入课堂。

三、要更新观念,探索和建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这就与以往的成绩考核有重大的区别。新课标的评价是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等的评价。

以往的中学音乐课测验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评分,有的教师甚至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殊不知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全面的,这会让学生对音乐产生错误印象,认为音乐就是学唱几首歌,不必学习其他知识。教师也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反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好坏不能正确的评估,从而就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们应该跟上改革的步伐,对教学实施全面客观的评价,从中获得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信息,从而更加贴近学生,搞好教学。

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应把握好全面性、科学性和发展性。

第一、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成绩的评价应该把握全面性。主要应包括认知水平,艺术实践及情感三个方面:

1.认知水平的检测和评价

音乐学科中学生的认知范围包括识谱知识,音乐形式要素、音乐常识等。其认知水平分为了解、记住、理解和运用四个层次,认知水平的检测和评价,原则上不要求背诵知识概念,而重点测评其运用音乐的形式要素于艺术实践的综合能力,即通过听音、识谱、演唱、演奏、唱游、欣赏、创作等艺术等实践活动进行。

2.实践能力的检测和评价

艺术实践能力,指音乐学科中的演唱、演奏、唱游、欣赏、视唱、听音等艺术实践能力,检测和评价的重点是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音乐欣赏与鉴赏能力。

(1)声乐能力的评价

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表演艺术学科,它以语言,声乐为主要手段来表现作品内容,塑造人物形象。声乐测评时让学生选一首课本上学到的自己最喜欢的、唱得最好的歌曲进行演唱,将教师的讲台作为舞台,学生自己上台报幕,在教师伴奏下演唱,其他同学既当观众又当评委。从音色、音准、吐字、演唱技巧及表演等方面进行评分。

(2)演奏能力评价

器乐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活动。不但丰富了学习内容,而且增加音乐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器乐测评可让学生从所学的器乐曲中拿出一曲登台演奏,形式不限,可独奏、合奏、齐奏等。教师根据乐曲的难度,及其演奏时的音准、节奏、难度以及对乐曲的艺术处理,给予评判。

(3)乐理能力评价

由于乐理知识比较抽象,有些是靠学生记忆的,所以乐理测评可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口试的内容有视唱、练耳、节奏训练;笔试则将所学的各种记号的表示法和用法,以及旋律、填空等出试卷让学生笔答。

3.审美情感与学习情感评价

(1)音乐审美情感的检测和测评,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和学习习惯进行测评。

(2)音乐审美情感的检测和评价,主要是以丰富的情感体验为前提,评价学生对中外不同体裁、题材、风格、形式的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力。

通过以上几种评价方式,学生的音乐素养会有明显的提高,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对音乐教师教学的评价应把握科学性。主要应考察评价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知识素养等,主要是教育思想、业务素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业绩等的评价。教师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是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对教师的评价中应十分注意。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常常是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音乐教学评价最常用的方式。

第三、对课程的评价,主要应关注开拓性、创新性,要立足于内容新、方法新、效果好这一标准,对课程的建设、管理及教学作出全面的分析评价。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于管理者的评价,要注意测评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学校的艺术氛围、音乐课的开设、音乐教师和音乐教学设施的配备、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等。

四、重视加强音乐教师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音乐教育的新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也不能仅有音乐专业知识,必须朝着具有综合的教育能力和良好的艺术素养方向努力,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师。

音乐课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而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在《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已明确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系。由于课程内容涉及多门学科和各方面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教师。教师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广泛的学习兴趣,经常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并善于把自己的学习与对学生的教育结合起来,善于将新知识吸收到教学中,用新的科学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音乐教师要精通专业知识,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底蕴。一节音乐课除了与音乐有关的知识外,往往还涉及到文学、历史、美术等方面的知识。因此,仅靠读书时学过的知识是不够的,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广泛涉猎有关方面的书籍,博闻强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学、艺术修养,并熟练运用到其教学实践中去,丰富教学内涵,提高教学层次。彻底改变音乐课就是教歌课、就是乐理课的模式,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美的感悟鉴赏能力。音乐教师应有多种艺术才能。如声乐、器乐、舞蹈、朗诵等的表演以及对相关作品的创造与改编。扎实的音乐基本功是音乐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保持这种素质,就要做到“曲不离口,琴不离手”,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使自己在保持原有的音乐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书本学、向社会学,汲取一切有益的养分来丰富提高自己。

[1]袁善琦.音乐教学技能 [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 [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2.

[3]罗然.让新课程走进课堂 [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3.

[4]刘志军.走向理解的课程评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刘宏武.新课程的教学艺术指导[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6]钟启泉,崔允瀛.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高师教材编写组.中学音乐教学论教程 [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Middle School Music Teaching Adjustment

GONG Fang-yuan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Chuxiong 675000,China)

Music education is not only a compone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but the important means of quality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as well.Middle school music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stage in the whole music education,thu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it is important to reform the traditional ideas,renew the teaching concept and maximize the creativity and initiative of students.

new curriculum reform;middle school music education;adjustment

G633.951

A

1671-7406(2012)07-0099-05

2012-04-25

龚方圆 (1983—),女,云南楚雄人,楚雄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责任编辑 陈 兰)

猜你喜欢

音乐课新课程音乐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音乐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