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需要好老师

2012-04-02赵高峰

成才 2012年7期
关键词:白丁终生大师

■赵高峰

中学需要好老师

■赵高峰

胡锦涛总书记说:“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认为,教师素质近年来有下滑趋势,教育界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断层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但有些教师把责任全推在教育体制上,却从不自我反省。毋庸讳言,现行的教育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教育改革、课程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教师压力和负担还有待进一步减轻,但这不应该成为教师不读书、不进取、不刻苦、不钻研的借口。

庄子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让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作为教师,更应该以这两位先哲为榜样,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因为只有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引领出爱读书的学生;因为教育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受教育者素质的高低。

著名语言学家殷孟伦先生曾经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教书三年成白丁。”白丁,就是没有文化的人。殷先生的意思是,如果做教师的总教同一门课,但是对这门学问不做深入研究,陶醉于已取得的成绩,满足于已掌握的知识,那你这个教师,就完蛋了,就不可能有大造化了。想想这话,够让人汗颜的。我们教书多年,甚至从教终生,有没有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过自己呢?有没有觉得自己是“白丁”的时候呢?

其实,中学特别需要好老师。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大部分都在中学阶段形成,如果等到大学以后、成人以后再纠正或养成,往往已经来不及了。而这些,主要靠教师的熏陶和影响。遥想已经逝去的一代大师,如鲁迅、朱自清、叶圣陶、朱光潜、刘永济、张中行等,都曾经有过中学教学经历。这些人,在中学是好样的,到大学也是好样的。可惜,这样动人的风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现在的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甚至是特级教师),在中学可以,到大学也可以吗?能在教师和大师之间游刃有余吗?这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006年,《瞭望东方周刊》采访了著名哲学家、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当问到当代知识分子在专业知识和精神品格方面和冯友兰、陈寅恪等老一代知识分子有何不同时,任先生说:“当代的知识分子比较贫乏,营养不够,形成一个断层,没有接下来,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没有这种观念了,我管你呢,我只看房子装修怎么样了,新车买了没有。”这个分析太深刻了。

境界决定学识。仔细想想,我们是不是有这些问题:太在乎蝇头小利,太在乎得失荣辱,太喜欢斤斤计较,花在麻将桌上的时间太多,花在人事纠纷上的时间太多,花在物质享受上的时间太多……长此以往,精神境界当然高不起来,学识修养更无法提高。时代呼唤大师,我们准备好了吗?

其实,人生境界的高低,学术修养的高低,关键看你如何给自己定位。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冰心说:“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把自己定位在“教书匠”的位置,只追求把课教好,学生成绩考好,这当然不能说有什么不对,但离教育家、离大师的距离还很远。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大师,但如果我们以大师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把接近、成为大师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你的人生最终一定会大不一样。

“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出现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教育方法不对。鲁迅说‘救救孩子’,今天这个话并没有过时,真是应该救救孩子!”任继愈先生的话掷地有声。可我们更要意识到:救孩子之前,先救自己!

“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如果一辈子把这八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最终一定会有所成就。记得彼得·基·贝得勒曾经说过:“我当教师是因为我生活在那些开始呼吸的人们中间,我有时甚至能感受到他们的气息中也有我自己的气息。”为了让自己呼出的气息更有智慧,更有思想,更有吸引力,读书吧!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白丁终生大师
大师剪我也剪
白丁少年大学史
白丁少年大学史
白丁少年大学史
白丁少年大学史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最后一次
一次终生难忘的美国交通违章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
终生学习必须终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