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近发展区”理论与高效课堂构建实践

2012-04-02武汉市新洲区教学研究室雷友发

成才 2012年7期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教材水平

■武汉市新洲区教学研究室雷友发

“最近发展区”理论与高效课堂构建实践

■武汉市新洲区教学研究室雷友发

“最近发展区”被定义为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896-1934)提出来的。维果茨基认真分析评价了西方心理学界关于心理发展与教学关系的几种理论,比如皮亚杰的“儿童的发展过程不依赖于教学过程”的理论,詹姆斯“教学即发展”的理论,考夫卡的教学与发展的二元论等,认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并不是在学龄期才初次遇到的,而实际上从儿童出生的第一天便相互联系着。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即要以儿童一定的成熟水平作为基础,但是教学要推动发展,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儿童的明天。因此,他提出了要确定儿童心理发展的两种水平,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研究的结论,在今天高效课堂构建实践中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指导作用。

一、“两种水平”是高效课堂构建的起点和终点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发展随时存在着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是指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能达到的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第二种水平是指依靠他人(成人或同伴)的指导帮助所能达到的水平,也叫潜在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虽不能独立解决问题,但在他人指导帮助下,经过努力是可以解决问题,这种发展水平也就是最近发展区,它是一种正在形成和发展的状态。高效课堂构建要求教师首先要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现有的学习现状,即学生现有发展水平,这应该是高效课堂教学的起点;当教学处在“最近发展区”并成功有效地转化为最近发展水平时,此时即为高效课堂的终点。所以,在高效课堂构建中掌握学生现有发展水平是第一要务,它不仅是教学目标设定的依据,对于教学目标设定具有极其重要指导作用,而且是决定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

基于以上认识,在高效课堂构建中,教师首先是要准确把握学情,做到心中有数。学情是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依据,如果脱离学情,就会脱离甚至游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教学甚至高效教学就会大打折扣。把握学情,至少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要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包括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二是要了解班级的学习气氛,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等,还应包括好中差学生的大体比例,以利于教学难度和最近发展区的把握;三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还应该了解学生对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什么特殊的要求。教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学,由“学会”到“会学”是高效课堂的根本要求。

其次是把握教材,做到目标明确。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大凡高效的课堂都与教师深刻理解和恰当处理教材密切相关。把握教材应重点从五个方面把握:一是把握课程标准,课标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熟悉课程标准,才能胸怀全局、居高临下地钻研并驾驭教材;二是把握教材编排体系,教师要通过研读教材,真正弄懂教材体系的设计理念、编写意图、内在联系以及广度和深度,挖掘教材所潜藏的资源,结合实际对教材进行“再开发”与“再利用”,只有把握好了教材的内在联系,才能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要求对学生进行高效的教学。三是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也是能否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实现课堂教学由预设走向生成的关键;四是把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问题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有利于师生的交往与互动,要有利于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五是把握思维训练。课堂思维训练要有针对性,重点要突出,练习方法要体现多样性,题量适当,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感悟与发现,让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寻求真知,从而实现或超越最近发展区。

二、高效课堂所关注的是“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成三个区域间:学生能独立进行的、即使借助帮助也不能表现出来的、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借助他人帮助可以表现出来的。即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为“现有发展区”,形成状态为“最近发展区”,未知领域为“未来发展区”。从高效课堂构建的价值取向来看,现有发展区设定过低的教学是低效的;超越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则是无效的;教师要重点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甚至高效的。当然,随着课堂教学进程的推进,学生认知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扩大,未知领域也会逐渐演变成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成为教学所关注的领域。

因此,在高效课堂构建中,教师不仅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最近发展区,并且使其逐步转化成为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高效课堂特别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重要作用。从学习的主体上看,高效课堂从根本上把教学关注的重点引向了学生最近发展区,并且追求优质高效,动态生成。从目前已经成熟的高效课堂模式构建来看无不体现出这一点: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其核心体现在一个“动”字,即“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循环大课堂”把课堂分为两截,“35+10”,即“展示+预习”。其中的“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尤其是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和“主体”作用,不仅把学习权交给了学生,甚至连学习的管理权也交给了学生。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老师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这套模式自主是核心,而托起自主的是学生的自学和交流。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模式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核心是“展示教育”。通过“预习展示课”环节,先期让学生达到掌握70%~80%的目标,然后是“提升展示课”,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其次是“巩固展示课”,其目的是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

——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1”即整合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2”即自学课和验收课两种课型;“4”即四大教学操作环节:明确目标、指导自学、合作探究、训练验收。

——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将课堂划分为三个模块:预习、展示、测评。课堂三模块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为:15+25+5。课堂在操作上主要包含了四个模块:自学、交流、反馈、巩固拓展。

……

综合概括上述成型的高效课堂模式的定位和功能,无不体现出如下重要特征:一是突出个性差异,通过自学最大限度地巩固和扩大学习个体的现有发展区;二是突出学习主体在定位最近发展区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展示、交流等活动方式,实现每个学习个体将最近发展区转化成现有发展水平;三是突出同伴互助、师生合作的重要作用,通过创造最近发展区将其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现有发展水平。

三、高效课堂就是要不断创造“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所以,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和强化已经形成的“现有发展区”,而在于不断创生、激发、形成正处于成熟过程中而又未完全成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在高效课堂构建中,教师所设计的教学问题包括问题的难度、呈现方式、提问时机以及教学机智都要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何来判断我们所设计的教学问题的难度是否合适呢?有研究学者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H=1-P/W。其中,“H”代表“难度”,“P”代表能够回答问题的人数,“W”代表应该参加回答的人数。如果全体学生都能回答,难度即为“0”,这就说明难度太小,如果全班同学都不能回答,难度即为“1”,说明难度太大,显然超越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以研究学者得出的结论是:在最近发展区范围内,问题的难度一般应该在0.3至0.8之间。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与高效课堂的动态生成具有一致性和可变性。因此,高效课堂构建的过程,应该是不断创造最近发展区的过程,并且积极寻求有效策略支持的过程。

(1)合理定位策略。维果茨基提出的“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主要是指智力,其实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维度考虑教学目标,将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变为令人满意的现实,并充分考虑教学实施的深度、难度,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既不能过分降低教学实施的难度和水平,也不能过分拔高。因为高效课堂所追求的“高效”正是“最近发展区”的有效实现,离开了这个区域就是低效或无效的。与此同时,根据维果茨基“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的理论,随着课堂环节的推进最近发展区也随之不断转化为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因此,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也应该处在及时的调控之中。

(2)激活生命课堂策略。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各自的发展水平层次不同,要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转化为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必须依赖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全员参与。因此,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兴奋点,激活生命课堂,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自我构建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实现高效学习。

(3)搭建“支架”策略。最近发展区是一种形成状态,“跳一跳摘桃子”是一种通俗的说法,表明最近发展区离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存在的距离,但这种距离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借助搭建“支架”的策略,帮助学生有效跨越最近发展区。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切割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达到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4)鼓励探究合作策略。维果茨基认为,最近发展区是依靠他人(成人或同伴)的指导帮助所能达到的水平,也叫潜在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虽不能独立解决问题,但在他人指导帮助下,经过努力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它是一种正在形成和发展的状态。因此,在高效课堂构建中,必须充分发挥师生互动、同伴互助等共同探究合作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跨越最近发展区,实现课堂高效。

四、“最近发展区”理论对高效课堂评价的启示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的是儿童的个体,体现了其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他明确提出,教学就是人为的发展,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发展的方向、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以及发展的速度上,即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第一发展水平与第二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由此提出了如下假设:

如果把儿童个体的最近发展区设定成1,通过教学转化为现有发展区域看成X,即X/1;那么,当X趋近于1时,教学作用于个体效率是最高的。

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程的必然要求,它改变了人们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课程逐渐由静态走向动态、由预设走向生成、由关注结果走向关注过程、由追求共性走向寻求个性,因而给高效课堂留下了充分发挥的增值空间。高效课堂所关注的是学生主动发展,每一个学生都发展。所以,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可以对高效课堂的“高效”提出如下相应的假设:

如果我们把全班学生总数设定为1,通过教学跨越“最近发展区”的学生数看成Y,即Y/1;那么,当Y趋近于1时,课堂作用于群体效率是最高的。

如果我们把个体效率(X/1)与群体效率(Y/1)的乘积称作课堂教学的综合效益,当乘积趋近于1时,课堂教学的综合效率就是最高的,当且仅当,为高效课堂构建的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高效课堂构建不仅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实践研究价值。高效课堂是一种模式构建,任何一所学校,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都应该有适合学校实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而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又都不只是简单的程序、环节、步骤、方法的问题,而是某种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最近发展区理论无疑会对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起到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作用和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最近发展区教材水平
张水平作品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班级内分层教学研究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