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朝洪江“庆元丰”油号创始人刘岐山

2012-04-02王贤辉

产权导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元丰岐山洪江

□ 王贤辉

洪江“庆元丰”油号是当年洪江洪油产销的龙头企业,影响极为深远,它的兴衰史就是洪江洪油产业的兴衰史,也是洪江商帮兴衰的主要成因。

洪江“庆元丰”油号创始人刘岐山,出身贫寒,生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江西新干县荷浦乡刘家坑。清同治四年(1865年)在太平军当兵,在一次战役中离队,向农民家买了一只木脚盆,划过长江。过江后向一中药店讨得四元光洋,才回到家里。母亲见儿子平安归来,赶忙给他娶了个媳妇,并生下一子,后来其妻因病无钱医治身亡,儿子因年幼失去母亲,也夭折了。

为了生存,刘岐山奉母命到湖南常德找父亲,但父亲因帮工处无门路,只得要他到洪江找堂姐夫的“高灿顺”油号去当学徒。

刘岐山在“高灿顺”油号从学徒到总管,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学到了油号的全部业务。由于他精明能干,油号的经营管理和人事任免等大权均集于他一身。高家四老板忌其权大,故设障碍,阻其行使职权,刘岐山因此辞职。

清末,时局动荡,油价大跌,洪江各油号都不敢买油,唯刘岐山独具慧眼并敢担风险。他看准行情后果断将其手中财力大量收购洪油。民国元年(1911年),孙中山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刘岐山立即将洪油运到镇江出售,大赚二十万两银子。此时,他创立“庆元丰”油号。从此,他雄踞镇江油市。高峰时期,“庆元丰”洪油年销量达数万桶。

“庆元丰”洪油远销海内外,在上海、镇江、汉口等地设庄兼营江兑,运出洪油,运回布匹、百货,又经洪江转运黔、桂、川。同时又在当地收购桐籽,开榨坊,就地开榨,每百斤桐籽可榨油30斤左右,运到洪江可节约运费70%;同时,他还把住洪油质量关,并在用人上实行优胜劣汰并且待遇优厚。对忠于职守有突出贡献者重奖。如,对大管事刘瑞昌和著名炼油师黄昌元,不惜重金为他们在洪江和江西老家各修建一座坚实宽敞的窨子屋。对全体员工也论功行赏,年终分红。从而使员工终身不易其主,为其效劳。洪油产销由于周期长,消耗大,大批经营资金必须拆借融资。为此,他在洪江开设“新大隆”钱庄。由于他坚守信誉第一、诚信为本的原则,因而可吸收大量社会游资存款和预售期货,把有限资金用活;为了扩大生产,他在洪江周边农村集镇发动农民栽种桐树,这样既可为他的榨坊源源不断地提供原料,又绿化了山水,为上万农民创收,并带动了一批洪江手工艺发展。如,包装所需的篦篓、油桶、裱糊等附属工厂,使数千人找到生活出路,还给造船、航运业带来巨大商机。

李岐山致富后不忘记社会责任。他乐善好施,修桥铺路、助学、捐“育婴堂”(孤儿院)和洪江十字会等社会福利事业、捐助灾民、捐建会馆、祠堂等,捐资都在五十万银元以上。

李岐山娶过三个妻子,育有五子,人丁兴旺。故在洪江建窨子屋五十余幢,并建有留园、萃园、吉园三座大花园,还有木板房建筑群百余间,供家属员工分居及仓储、榨坊之用。其中,留园最大,由四座窨子屋组成,前后花园、亭阁、鱼池、书院共占地约6000余平米,造价十万银元,非常豪华壮观。解放初期,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时,曾在此设临时司令部。此外,他在洪江周边的黔城、托口、清溪、波洲一带还有榨坊、仓库,在汉口、镇江、苏州、上海均设有庄号。他仅在洪江的不动产就值百万银元以上,成为洪江之最。后来,湘西草寇陈汉章都说,“我是搭帮‘庆元丰’起家的”。因为陈汉章正是靠从刘岐山那里弄得的两千光洋买枪支弹药扩充队伍才当上师长的。由此可见,当年刘岐山在洪江的实力和影响。

民国九年(1920年),刘岐山病逝。油号由二子刘雪琼传承经营。

猜你喜欢

元丰岐山洪江
“一碗面”里装了多少“经济学”?——岐山VS化隆:产业效益取决于产业“烹饪”
被拐20年凭4岁照片找到家
洪江 诗人应为新时代鼓与唱
王天然
因水而兴的商城
研究成果发布 宋代广西造币技术世界领先
元丰五年宋朝进筑横山杂考——兼论《种太尉传》中的一些问题
岐山哨子面
揭阳·黄岐山
洪江区:上好新生一年级交通安全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