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建设实证调研与启示
——以德州学院等4所高校为例

2012-04-01刘印房

关键词:德州应用型内涵

刘印房

(德州学院社科部,山东德州253023)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建设实证调研与启示
——以德州学院等4所高校为例

刘印房

(德州学院社科部,山东德州253023)

当前,地方应用型高校内涵建设的主要问题是其在应用型和学术型的定位上摇摆不定,突出应用型建设的幅度不够大,政府的指导力度不够强。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要着力创新办学理念,系统性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内涵建设。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调研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新一轮发展的重心已由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建设转向以质量提高为特征的内涵建设。作为全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大格局下,切实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着力加强内涵建设。本研究以近年来注重应用型办学特色的4所高校(山东省德州学院、安徽省铜陵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深入了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建设的情况,积极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内涵提升途径,努力为建设高水平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提供借鉴。

一、地方应用型高校内涵建设的主要成效

第一,确立了应用型的办学定位。4所高校都把其发展战略定位于建设应用性大学。如德州学院确立了应用型、地方性、综合类的办学定位,把建设地方性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作为办学目标;铜陵学院围绕“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办学定位,进一步明确了面向本地区科技与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企业技术生产一线的发展定位;重庆文理学院确定了建设教学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黑龙江工程学院提出了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办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

第二,实行了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所高校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把“培养基础知识比高职高专生深厚、实践能力比传统本科生强的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人才培养特色。如德州学院坚持“多向选择,分流培养”原则,实施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铜陵学院贯彻“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原则,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重庆文理学院坚持“先进、有用、有效”的原则,实施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公共课教学、考核方式、毕业论文(设计)五大改革,着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黑龙江工程学院树立了工程文化教育观,实施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构建了以培养专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三,建立了应用型的学科专业。4所高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上,都把着眼于为地方发展和行业发展服务作为立足点,努力为构建应用性教育体系提供学科专业支撑。如德州学院积极围绕山东省蓝黄战略,特别是德州市构建“10+3”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着力构建了全面对接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的能源与机械类等6个特色专业群;铜陵学院结合铜陵及皖江地区工业化程度和经济外向度高的产业结构特点,及时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设立了与区域社会经济紧密结合的金属材料工程等一批应用型专业;重庆文理学院面向服务地方经济主战场,贴近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进步方向,已经初步构建起了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黑龙江工程学院主动适应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需要,积极建设应用型学科专业,学校所办的专业具有鲜明的行业和地方特色。

第四,确立了服务地方的服务区域导向。4所高校都合理地确定了服务半径,科学选择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向,加大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力度。如德州学院出台了2期《德州学院服务德州行动计划》,与德州市所有县(市、区)都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不断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步伐,横向课题、行业科技项目经费占当年到账科研经费总数的61%,在新能源、纺织工程、生物技术利用等领域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成果;铜陵学院积极参加各类产学研项目对接会,与地方共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青铜文化数据库,设立了“中国青铜文化研究中心”,与铜陵有色、精达集团等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48个,仅2011年,就承担市委、市政府等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项目62项;重庆文理学院发挥“科技库”与“人才库”的作用,先后建成了大足石刻、江津四面山教学科研基地,建立和完善了重庆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成功培育出优质“速丰桉”,选育出了无性系“渝桉1号”优良品种,填补了西南地区无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种的空白,突破“四大家鱼”一年繁殖一次的技术局限,实现了“四大家鱼一年三次繁殖”的技术;黑龙江工程学院与行业企业建立了“地理信息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基地,面向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通过产学研结合大力开展数字化测绘技术、寒区路桥设计与施工技术等工程应用技术研究与基础研究,取得了一批应用性强的科技成果,部分成果已在交通、测绘等工程领域推广应用。

第五,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4所高校在引进高职称、高学历师资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建设一支实践教学能力强的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如德州学院每年组织博士、教授到县市区和企业考察调研,每年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做“访问工程师”,聘请相关企业和产业领域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特聘教授;铜陵学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增加应用型教师培训经费,选派百名教师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聘请百名相关行业、产业领域专家到学院兼职授课,将教师获得相关职业资格作为评先评优、职称申报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重庆文理学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暂行规定》,通过八项制度来保证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黑龙江工程学院在聘请企业中的能工巧匠来学校任教讲课的同时,还选派教师到国内外大学实验中心和大企业、大工程、大项目丰富工程经历,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使具有工程师等证书的教师达到工程类专业课教师总数的25%。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内涵建设的主要问题

第一,政府对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指导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国虽然出台了高校分类指导的原则,但还没有具体实施细则,而且有的建设应用型高校的指标还有太多的学术型高校的影子,还可能导致学术型高校争夺应用型高校的资源。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但在推进企业、行业联合培养学生方面,政府缺少优惠政策,使得一部分企业对人才重招用、轻培养,认为不合作也可以获得人才,把合作视为直接损失、间接利益、近期投入、远期效益,存在校方有积极性、企业无积极性,形成了不对等的需求对比。如果校企合作没有政府约束力,开展校企合作没有法律法规作保证,校企合作将长期处于随机性、不连续性、不稳定性的状态,将严重影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第二,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应用型和学术型的定位上还存在一定摇摆性。在办学实际中,由于专业学位的开办还主要面向具有学术型硕士、博士授权点的高校,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也只是选择了极个别的没有学术硕士点的本科高校,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而且该项目五年开展一次,对于绝大多数应用型高校而言,还是没有机会获得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换言之,只有具有学术型硕士、博士学位权的高校才有可能取得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安守本位很难获得高层次的办学资格,再加上受社会上重学轻术观念的影响,一些地方应用型高校一方面定位于应用型,另一方面也把争取学术型硕士学位作为办学目标。

第三,地方应用型高校突出应用型建设的幅度还需要加大。部分应用型大学虽然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距离办高质量应用型高校、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如在人才培养方面,沿用学术型高校通识教育的惯例较多,专业模块推进力度不够,实践教学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传统基础型学科专业投入较大,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不足;师资建设方面,注重引进博士、教授,而聘任实践教师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1]

三、加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建设的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指导。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着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同时,应用型大学建设容易成为被忽略的中间地带。加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内涵建设,需要政府更加有所作为。一是加大投入。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条件远远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投入,启动专项资金扶持计划,在办学经费、优惠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二是强化分类指导。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切实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注重引导高校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三是发挥主导作用。在加强产学研合作方面,政府要发挥积极作用,制订相关的政策,如减税、退税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办学,支持应用型大学的实践教学,或是通过允许企业优先选择和聘用毕业生的方式,参与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过程。[2]四是打通层次链条。对一些地方急需、学校办学水平较高的学科专业,可允许申办专业硕士学位,以避免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一味走学术性高校的路子。

第二,着力创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观念转变是前提。一是进一步明确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突出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突出应用型学科专业设置,突出开展应用性、开发性研究,突出增强服务区域发展能力。二是坚持开放办学的办学方针。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深入思考并积极应对如何利用地方优势,如何突出应用型特色,如何走出地方限制的深层次问题,要面向世界、面向兄弟院校、面向社会、面向校内实施开放办学,努力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坚持顶天立地的双轨制办学思路。按照现代大学的学术性要求,遵循本科高校的办学规律,少数优势学科瞄准高端,坚定不移地抓好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又充分考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立足地方,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帮助地方解决发展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3]

第三,系统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内涵建设。加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内涵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下手,发挥合力。按照“优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有用、可用、管用”的要求,深化课程内容改革;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与社会生产一线密切结合为着重点,强化实践教学;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构建应用型学科专业格局;突出系统培养,着力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面向宽厚、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大力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努力改变重学轻术的观念,不断加大应用型大学文化建设。

[1]刘印房.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的师资队伍建设刍议[J].成人教育,2012(2).

[2]蔡映辉.论政府在应用型大学建设中的主导作用[J].高等理科教育,2011(4).

[3]贺金玉.顶天立地:地方院校特色办学的有效途径[J].教育研究,2011(4).

责任编辑袁丽华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G640

A

1673-1395(2012)06-0151-03

猜你喜欢

德州应用型内涵
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德州鲁源货场信号联锁设备关键技术的应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挖掘习题的内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在德州,电力经纪人帮你选电!
德州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