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与专业化建设的思考

2012-04-01刘长华叶

关键词:专业化队伍稳定性

刘长华叶 青

(1.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系,湖北荆州434023;2.长江大学国际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与专业化建设的思考

刘长华1叶 青2

(1.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系,湖北荆州434023;2.长江大学国际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辅导员队伍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结构与素质亟需提高,队伍流动性大,稳定性需要加强。走专业化道路,是解决辅导员队伍流动性确保稳定性的最佳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独立学院辅导员;稳定性;专业化

按照新机制新模式迅速发展起来的独立学院,因其在办学模式和层次、人事制度以及学生特点等方面的原因,辅导员队伍还存在稳定性不够的问题。本研究主要从专业化建设的角度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队伍稳定性进行初步探讨。

一、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现状及问题

(一)辅导员结构与素质需要优化

以湖北省为例,笔者在2011年湖北省学生工作研究会年会上得到的数据表明,2011年湖北省辅导员队伍中,年龄在20到30岁之间的超过60%,从事辅导员工作4年以下的占52%,工作5~10年的占37%,工作10年以上的不足10%;职称职务方面,初级职称占59%,副科级19%,正科13%。这组数据是全省普通高校的情况,而担任独立学院辅导员的大都是从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其人才结构层次会更低。

(二)辅导员职业认同感需要强化

全国独立学院基本上都是实行人事代理制,这种制度下的辅导员队伍流动性极大,队伍的稳定性差,其主要原因是对辅导员缺少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个人价值迷茫。独立学院辅导员劳动合同中,辅导员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并且辅导员基本不任课,职业上想发展成为专职教师基本无望,他们工资待遇一直较低,所以辅导员职业前途渺茫。在以教学和研究为主旋律的大学校园里,辅导员对自身身份没有自信、缺少认同感,从而对其自身工作的价值感迷茫,甚至产生怀疑,从而没有热情和耐性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是职业声望不高。目前体制下,独立学院真正因为热爱学生工作而选择辅导员这个职业的人很少,不少人仅仅把辅导员工作岗位作为跳板。一方面这些人中大都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对思政、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知识知之甚少,理论水平确实不高;另一方面辅导员的工作重心是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在高校教师、行政人员甚至学生看来,“辅导员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工作”,并非“专业化、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甚至和“高尚的灵魂工程师”相差甚远。面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人群,辅导员不得不进行严格的管理,反而使得学生心生反感。这些都导致了独立学院辅导员的职业声望和成就感非常有限。

(三)辅导员高流动性低稳定性亟须改善

通过对湖北省2所独立学院的辅导员队伍流动情况调查,发现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流动性非常大,稳定性亟须加强。例如,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从2004年建校初期的8名辅导员规模,发展到2010年的52名辅导员,成立初期在岗的辅导员,到现在还在岗的0人,最初8位辅导员还在华夏学院工作的仅2人,且已经不在辅导员岗位,2004至2010年间,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辅导员更换了130余人次[1]。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04年学校成立初期招聘的辅导员5人,至今在该校工作岗位上的仅1人,且已经不在辅导员岗位。发展到2011年12月专职辅导员规模达到46人,但仅2011年辅导员离岗就达到10人,新招聘12人,年人员流动率达到47.8%。

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基础,但是目前很多独立学院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不够,使得辅导员队伍出现高流动性和低稳定性的特点,这支队伍的不稳定性将严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二、辅导员专业化是解决稳定性问题的最佳途径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可以理解为辅导员在某一领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任务,并以此为终身追求的职业。

(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基础

严把辅导员入口关,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基础。辅导员应该具备的相应专业背景、基本技能、学历和社会阅历等条件,从知识背景讲辅导员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专业人才中选拔。而目前我国不少独立学院在招聘辅导员中,会优先选择与所带学生专业相近的做法,这不仅导致辅导员队伍理论知识的缺乏,还大大增加辅导员转岗和离职的几率。

(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

确定专业化发展方向。每一名辅导员都应该确定一个专业方向,实现辅导员“专业化”逐步向“专家型”发展,成为学生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专家。独立学院辅导员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实际需要,能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与政策、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教学,大学生职业规划理论教学等教学和相关科研工作。这样不仅提高了独立学院辅导员的理论水平,还为其职称评定、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稳定专职,长期发展。改变独立学院辅导员短期专职的现状。长期以来,独立学院辅导员一般都是短期专职,未能像专职教师一样成为能够长期从事的终身职业,从而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作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因此必须实现短期专职向职业化、终身制的转变。独立学院要从领导层开始消除“人人都能做好辅导员”的观念,肯定和鼓励辅导员立足岗位长期发展。

学习培训,发展提高。辅导员专业化需要辅导员教育培训的专门化,需要有专业的培训基地作为依托。目前,教育部在全国建设的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就是积极的探索。湖北省在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设立的辅导员培训基地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为独立学院也应该建立自己的培训体系,应该建立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岗位锻炼和交流提高相结合的“三个结合”模式,坚定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导向,拓宽辅导员的视野和思路,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保障

一是独立学院应该为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要把辅导员从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自身专业化发展。中国地质大学开创的学生一站式服务大厅,就是解放辅导员的很好途径。

二是在职称评定和待遇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目前的独立学院大都在举办高校评定职称,由于日常繁杂的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专业没有得到提高,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和学术水平不足,因此职称一般只能评到讲师,评副高基本上没有希望。而由于职称较低、职务也得不到晋升,导致待遇停滞不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是建立符合辅导员岗位特点的职称评定体系,综合考量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理论教学、学术水平、工作年限等指标,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为主,评定辅导员职称,并在副高、正高职称上给予辅导员岗位适度倾斜,并保证相应职称的相应待遇,使辅导员岗位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从而吸引更多人长期从事该工作。

[1]张华清.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以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为例[D].武汉理工大学,2010.

责任编辑袁丽华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G641

A

1673-1395(2012)06-0127-02

2012-05-04

刘长华(1981—),男,河南商丘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工商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专业化队伍稳定性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非线性中立型变延迟微分方程的长时间稳定性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一类离散非线性切换系统的稳定性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