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西班牙语词汇的文化差异

2012-04-01

关键词:涵义西班牙语西班牙

王 琦

(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128)

汉语、西班牙语词汇的文化差异

王 琦

(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12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和西班牙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政治特点、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使用的词汇必然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对汉语和西班牙语中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能使西班牙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两国文化的异同,并了解文化学习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西班牙语;词汇;文化涵义;跨文化交际

关世杰指出:语言作为一个整体与文化发生关系,无论是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还是语言对文化的承载,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发生在语音、语义、词汇、语法、语用、文字等各个方面的。[1](P223~258)词汇作为构成句子、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与文化的关系最密切,反映最直接。汉语和西班牙语分属不同的语言体系,对其词汇文化涵义进行对比,不仅能加深我们对两种语言的学习和理解,更能反映出中国和西班牙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以促进跨文化交际。[2](P 234~249)

一、汉语、西班牙语词汇文化差异表现

(一)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

动物的形体特征和生活习性往往使人们产生对某些品质和特点的联想,因此动物词汇常常蕴含着与这些品质和特点有关的含义。[3](P139~217)比如蛇(víbora)是一种危险动物,有些蛇还有剧毒,因此这一词汇在中国和西班牙文化中均为贬义,有狠毒、危险的含义,如汉语中有蛇蝎心肠、蛇口蜂针、龙蛇混杂等诸多说法。《圣经》中夏娃在蛇的引诱下偷食了禁果,因此西班牙语中用víbora喻指阴险狡诈的人。羊羔(cordero)的特点是安静、驯服,因此汉语中有“温顺的羔羊”;西班牙语中则常说:Haztecorderoy te comerán los lobos(如果你百依百顺就会被人欺负)。

由于中、西两国人民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人们对同一动物的情感联想也有所区别,从而赋予了某些动物词汇不同的内涵。龙(dragón)在中国文化中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如东方巨龙、龙的传人,也是勇猛、吉祥的代名词,如龙腾虎跃、龙马精神、望子成龙等等。而在西班牙文化中,dragón却是一个会飞翔,擅吐火的怪兽,常被赋予贬义色彩。

Toro(公牛)是西班牙的代表性动物,常常使人联想到勇猛、健壮等含义,如:Ya estáhecho un toro(他已长成一个魁梧的人)。西班牙的斗牛文化历史悠久,与toro有关的短语或习语非常丰富,比如:

Toro corrido斗过的牛,喻指有经验,不会上当的人。

Agarrar el toro por los cuernos抓住公牛的角,喻指勇敢面对困难。

Ver los toros desde la barrera在围栏外看斗牛,喻指隔岸观火,袖手旁观。

而在中国更多见到的则是耕作犁地的黄牛或水牛,因此被赋予勤劳、憨厚的含义,如人们常用做牛做马比喻拼命干活等。[4](P2140)

(二)植物词汇的文化差异

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有时人们便选择植物词汇来表达情感,使这些词汇在本身的概念意义之外又增加了一层隐含意义。比如在中西两国,橄榄枝都是和平的象征,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装就是橄榄绿色,而西班牙则是世界上橄榄油生产的第一大国,西班牙人对橄榄树及橄榄油(aceite de oliva)有着特别的感情,如Aceite de oliva,todoel malquita(橄榄油除百病),Vino,amigo yaceite,cuantomás viejo más ferviente(红酒、朋友和橄榄油,越久越醇香)。玫瑰(rosa)象征爱情,在汉语、西班牙语两种语言中,有关的诗词、歌曲数不胜数。月桂树(laurel)则象征荣誉,汉语中称折桂、摘得桂冠,西语中也有Hasta queala metano llegues,no te pongas los laureles(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的说法。当形容一个人居功自满,躺在功劳簿上时,西班牙语则会说他“dormir sobre los laureles”。

许多植物词在中西两种文化中的涵义是不同的。中国的国花牡丹象征着富贵吉祥,而西班牙的国花石榴花(flor de granada)则是对西班牙人从摩尔人手中收复的最后一块失地格拉纳达的纪念。中国文化中百合象征着夫妻和睦、百年好合,在西班牙文化中却没特别的含义。松树(pino)由于四季常青,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志行高洁的君子,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西班牙人因松树傲岸挺拔,常用“ser uno como un pino de oro”形容英姿飒爽的男子。由于生命力顽强,在中国文化中,松树也是长寿的象征,中国人在祝寿时常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而在西班牙文化中便没有这个意思了。

(三)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

颜色是人们感知客观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各个语言中都含有大量的颜色词。颜色词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对汉语、西班牙语颜色词文化涵义进行对比,也是两种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方面。

红(rojo)的文化涵义非常丰富,是中、西两国的代表颜色。首先,红色在中国代表喜庆,无论是国庆节、春节等重要的节日,还是传统的结婚典礼、店铺开张等,中国人都以红色装饰。红色还有吉利、兴旺的意思,如新年要祈祷“走红运”,明星成名叫“红了”,日子要过得“红红火火”等。红色在中国还有丰富的政治含义,即指先进的、革命的,如“红军”、“红色政权”等。在西班牙,rojo象征着激情、热烈,无论是斗牛士手中的斗篷,还是弗拉门戈女郎的长裙,亦或拉里奥哈醇厚的葡萄酒,都是热烈的鲜红色,让人陶醉。

黄(amarillo)在中国封建社会是皇帝的象征,因此“黄袍”为皇帝专用,庶民禁用。皇帝的圣旨写在黄色的布帛上,“黄榜”则是皇帝发的文告。自从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后,黄色则成为色情、淫秽的代名词,并影响了汉语中“黄”的隐喻义,如黄色书籍、黄色电影等。但amarillo一词在西班牙文化中基本是褒义的,是西班牙国旗的颜色,也是太阳的颜色,象征着光明、温暖和喜悦的心情。

绿(verde)在中西文化中都是春天的颜色,象征着大自然、生命和希望,也象征着和平和安宁,但绿在两种文化中都含有贬义的隐喻义。在中国文化中,如果妻子和别的男人相好,那么丈夫便被戴了绿帽子。在西班牙文化中,verde象征淫秽、色情,类同我们的“黄色”,如chistes verdes(黄色笑话)、películas verdes(黄色电影)、unaviuda verde(风流寡妇)、unviejo verde(老色鬼)等等。

白(blanco)在中西文化中都有纯洁的含义,因此西班牙人结婚时,新娘会穿白色的礼服,而在汉语中也有“白玉无瑕”、“单纯得像一张白纸”等说法。此外,白在汉语中还有清楚、明白的意思,如明明白白、真相大白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常与死亡、丧葬相联系,所谓白喜事,这在西班牙是无法理解的,他们认为黑(negro)是悲哀、不幸或恐怖的颜色,因此在参加葬礼时要身着黑服。此外,黑在中西文化中都有违法、暴力、恐怖的意思,如mafianegra(黑帮)、mercadonegro(黑市)、listanegra(黑名单)等等。[5](P 1303,1716,2232)

二、汉语、西班牙语词汇文化差异原因

通过对汉语和西班牙语中动物词、植物词、颜色词等三类极具代表性的词汇文化涵义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汉西两种语言中存在许多文化涵义相同的词汇。然而,在汉语、西班牙语中,文化涵义不同的词汇则占据着相当的比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6]。

(一)地理环境

西班牙地处西欧的伊比利亚半岛,东、南濒临地中海,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西班牙的渔业、海运都非常发达,早在15世纪,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便享誉全球,因此西班牙语中许多词汇都与海产、海运有关,如rémora本是一种鲫鱼,长有吸盘,常吸附于大鱼的腹部或船舶的底部,古人认为这有碍船舶的行驶速度,于是便有了障碍的意思,“seruna rémora”便指“充当障碍、绊脚石”。中国以陆地为主,经济也是以农业为主的,因此许多谚语、俗语都与农业或者节气有关,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等等。

(二)历史典故

中国历经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统治阶级在语言和思想意识上禁锢人们,却也丰富了我们的语言,比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便是源自宋朝州官田登的典故。田登因忌讳百姓说“灯”(登)字,便把正月十五“放灯”的习俗改为“放火”,故而有了这个成语。西班牙语中也有许多与历史典故有关的短语,如“pasar lanocheen blanco”便是源自古代西班牙骑士团的典故。骑士在受封的前一夜必须穿白色长衣,守护自己的盔甲和武器过一夜,大多数人还要将自己的身体洗净,以表示他们将带着纯洁的肉体和灵魂加入骑士团,后人据此便用穿白色衣服过夜这句话来形容人一夜没睡。

(三)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不同也是汉语、西班牙语词汇文化涵义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比如西班牙数字文化便与天主教关系密切。中国文化中的禁忌数字“4”和“7”在西班牙文化中都是吉利的,分别象征着世界(世界有四方)和圆满(上帝用七天创造了世界)。而中国文化中认为非常吉利的“666”在西班牙文化中被认为是魔鬼的数字,要避免使用。此外“Dios”、“Diablo”、“Jesús”、“María”等宗教词汇更是西班牙语习语中的高频词汇,如“Dioslo harámejor”(还是听天由命吧),“Contreintamil diablos”(真是活见鬼),等等。汉语中有宗教色彩的词数不胜数,如三生有幸、六道轮回、无事不登三宝殿便是佛教用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则是道教用语。

(四)风俗习惯

汉语、西班牙语词汇文化差异的另一原因便是两国风俗习惯的迥然不同,如前文提到的中西两国婚丧嫁娶时的服饰颜色差异便是最好的例子。中国和西班牙有着不同的节日庆典,与此相关的词所蕴涵的意义也不同。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俗语道:“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形象地描述了中国人准备迎接新年的热闹场面。西班牙的复活节(Pascua)是非常重要的节日,“másalegre queunas pascuas”便是欢天喜地的意思。“échale guindas”则源自西班牙的圣体节(Corpus Christi)宗教游行时向巨龙像扔酸樱桃的传统,意为“真麻利”,用以表达惊叹别人做事干净利落的意思。[7](P31,126,208,248)

三、结语

汉语和西班牙语词汇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涵义。对两种语言词汇文化涵义的对比分析,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内涵,而且更能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和西班牙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某个词的理解和运用往往有很大差异。中国文化中普遍认可的言语行为可能在西班牙文化中不被承认,而西班牙文化中认为是文明的适宜的言语也许在中国文化中又被认为是落后的、无礼的。因此,文化学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部分。语言学习者要将自己置身于语言所属的文化氛围中,才能真正领会词汇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从而正确地使用语言以进行跨文化交际。[8](P8~50)

[1]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刘艳秋.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孙义桢.新时代西汉大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5]Real Academia Espaola.Diccionariodela Lengua Espaola[M].Madrid:Editorial Espasa Calpe,S.A.,Vigésima primeraedición,1992.

[6]杨红俊.英汉词汇中文化差异的比较[J].现代企业教育,2010(7).

[7]唐民权,陶玉平.西班牙语成语典故小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8]Oliveras Vilaseca,A.Haciala competencia interculturalen elaprendizajedeuna lengua extranjera-Estudiodel choque culturalylos malentendidos[M].Madrid:Editorial Edinumen,2000.

责任编辑韩玺吾E-mail:shekeban@163.com

H136

A

1673-1395(2012)06-0081-03

2012-05-20

王琦(1983-),女,黑龙江林口人,助教,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

猜你喜欢

涵义西班牙语西班牙
我的仙人掌
西班牙(三)
探究《说文》省形的真实涵义
西班牙语母语者汉语副词“就”的习得研究
满眼“怒”红西班牙奔牛节开跑
电力西班牙语在委内瑞拉输变电项目上的应用
我对国防教育的涵义的理解
财务失败涵义、原因
西班牙国庆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