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葛解肌汤联合针刺耳穴治疗视疲劳疗效观察

2012-03-31爽,张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劳心三阳耳穴

梁 爽,张 静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视疲劳(asthenopia)是久视后出现双眼或单眼干涩、酸胀、畏光、流泪等自觉症状,并常伴有头痛、头晕、眼眶胀痛。它是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的综合征,属于心身医学范畴[1]。目前视疲劳在眼科临床上较为多见,它的产生与外界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昏暗的光线下近距离工作、工作物的背景反差不够、近距离精细工作均可导致视疲劳。另外,体质虚弱和劳累也可以引起视疲劳。2011年1月-2012年1月,笔者采用口服柴葛解肌汤联合针刺耳穴治疗视疲劳6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视疲劳患者,年龄16~55岁,男30例,女38例,共68例,16~25岁18例,26~35岁25例,36~45岁15例,46~55岁10例,病程7 d~5年。其中16~35岁患者占大多数,约为63.2%,多为学生和从事近距离工作的人。所入选病例均排除有青光眼、严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病史者。从中随机抽取34例设为对照组,剩余34例患者设为中药组。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中“视力疲劳症”有关内容制定:视疲劳的症状轻重不同,因时因人而异,典型主诉为近距离视物不能持久,眼部疲倦、暂时性视力减退,甚至复视。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眼眶胀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食欲减退等症状。

1.3 方药组成 柴胡6 g,葛根9 g,黄芩6 g,芍药6 g,甘草3 g,羌活3 g,白芷3 g,桔梗3 g,生姜3片,大枣2枚,石膏12 g。水煎温服,1剂/d,早晚分服。

1.4 方法 1)所有病例均进行屈光检查,其中正视眼12例,其余病例均矫正屈光不正,矫正视力均达到1.0或以上。2)所有病例均口服中药汤剂,对照组除口服中药汤剂外,另针刺耳穴(选穴:神门、眼、肝、目1、目2),每次取2~3穴,留针30 min,间歇运针,隔日1次。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疗效不佳,可重复行第2疗程。

1.5 疗效标准 依照参考文献[2]相关内容拟定标准。治愈:眼部及全身症状全部消失;有效:眼部及全身症状有所好转,偶有不适;无效:眼部及全身症状无明显好转。

2 结果

2.1 临床总疗程比较 最长6个疗程,其中治愈31例,有效2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8.2%。

2.2 2组疗效结果比较 治愈14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2.3%;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中药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有差异(P<0.05)。

3 讨论

中医对视疲劳的认识较早,汉《素问·金匮真言论》就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明《医学入门·杂病分类·眼》亦言:“读书针刺过度而目痛者,名曰肝劳”。中医认为目为肝窍,肝得血则能视,耗伤肝血,目窍失养而不耐久视。视疲劳的发生与劳心伤血也有关。《黄帝内经素问灵枢注证发微》中提到:“久视者必劳心,故伤血”。《审视瑶函·开导之后宜补论》亦指出:“夫目之有血,为养目之源,充和则有发生长养之功,而目不病。少有亏滞,目病生焉”。近代医家结合临床,提出视疲劳主要以肝、脾、肾虚为本,气血瘀滞为标,而过用目力、劳心伤神是其发病的诱因。其病因病机可归纳为:1)久视劳心伤神,耗气损血,目中经络涩滞所致;2)肝肾精血亏损不足,筋失所养,调节失司[3]。廖品正[4]将视疲劳分心血亏虚、气血两亏、肝肾不足3种证型,分别予以天王补心丹、八珍汤、杞菊地黄丸加减治疗。陈钢等[5]认为,视疲劳当分虚火上炎、心脾两虚、肝肾不足3型,分别予以加减知柏地黄丸、归脾汤、驻景丸治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4%。庞雅菊等[6]对77例患者针刺攒竹、睛明、丝竹空、百会、球后、内关等眼周、头面部及全身穴位后,有效率为62.34%,其中症状完全改善为16例,部分改善为30例。

柴葛解肌汤出自《伤寒六书》,主要通过调畅三阳经脉、解肌止痛治疗视疲劳。三阳经多气多血,足三阳经均起于眼或眼附近,手三阳经均有支脉止于眼或眼附近。三阳经循行于头面,供养气血,营养目窍。久视劳心伤神,耗气伤血,三阳经脉郁结闭阻,气血不充,诸脉不利,目窍失养,故视久疲劳,头目胀痛。因此,治疗视疲劳应注意疏通三阳经脉。三阳经经脉与经别都入耳中,或如耳前、耳上角,针刺耳穴可以辅助调畅三阳经,此法方便易行,提高中药治疗视疲劳的疗效。

随着手机、电脑的普及,视疲劳的发生率逐年提高。在临床上,西医治疗多应用手术、近点训练、棱镜矫正等方法,同时采用视神经营养剂、局部滴用β受体阻滞剂、人工泪液和眼用润滑剂来治疗视疲劳,取得一定疗效。而中医对该病认识较早,可以标本兼治,疗效持久,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但中医缺乏统一的客观指标,并且其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也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1]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652.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93.

[3]曾庆华.中医眼科学[M].北京:北京中医药出版社,2003:244.

[4]成都中医学院.中医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44.

[5]陈钢,陆瑾,钱小琴.中医辨证治疗视疲劳[J].江苏中医药,2010,42(6):39-40.

[6]庞雅菊,宋坤英,陈志生.针刺对集合功能不足性视疲劳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0,10(1):12.

猜你喜欢

劳心三阳耳穴
熊 轲
浅谈中华文明延续的“劳心”说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大土三阳书画作品
三阳发布新款索尼E卡口85mm F1.8 ED UMC CS镜头
黄帝内经:着至教论
课堂教学的劳心与劳力
《伤寒论》三阳三阴病证的证素辨证研究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