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领域:与海洋产业的结合

2012-03-31姜达洋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

姜达洋

(天津商业大学 经济学院, 天津 300134)

2011年3月,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颁布,明确了我国经济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思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现象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本次规划中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尽管在十二五规划中只把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定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制造业,然而,如果通篇细细研究十二五规划的各章内容,我们其实可以在其他产业的规划中也看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内容。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实并不仅仅限于规划所明确规定的七大产业,它已经融入我国未来的国民经济的多个方面,而海洋经济恰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发展战略性新兴海洋经济也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结构调整,提升我国经济整体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方面。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的提出

2009年初,为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我国政府制订了10大产业振兴计划,陆续颁布了物流业、钢铁产业、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纺织工业、有色金属产业、装备制造业、轻工业、石化产业和船舶产业10大产业的调整与振兴规划,希望通过这些关键产业的优先发展,带动起整体经济结构的调节,从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更为稳健的增长。事实上,本次产业振兴计划所选择的10大产业,也实际上成为政府规划中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更大战略影响作用的产业部门,这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思想最早的雏形。

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布《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通过科技创新,应对危机的冲击,并提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用,大力支持新能源、生物、新材料、信息等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创意、动漫、游戏、应用软件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战略性产业、新兴产业等概念第一次正式见诸于政府公文,从而拉开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战略的序幕。

2009年5月,李克强副总理出席财政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增长、扩内需与调结构、上水平有机结合起来,把握世界产业技术革命的新趋势,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遇到的新问题,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的第一次正式提出。

2009年9月,温家宝总理三次召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着手全面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先发展,抢占世界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实现国民经济更为健康、稳定的发展。

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人士发表了《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他指出战略决策、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产业化这四个方面的储备决定着未来。我国将通过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目标,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方向,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这些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安排,体现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我国科技发展战略方针。

在报告中,温家宝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他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产品要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这也成为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依据。同时提出把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通信七大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颁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一次正式被纳入我国经济发展规划,这也标志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先发展,将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节经济结构,推动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正是在中央一系列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下,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等机构相继出台规划,要在抑制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基础上,重新调整资金需求,优化信贷结构,引导资金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信贷手段,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先发展。

然而,正如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方案是随着中央政府的政策决策的不断完善才应运而生的,无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还是扶持的政策手段,都经历了多次的磋商和修改,才最终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应该运用动态的眼光、创新的视角,结合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应需适时地进行发展。而在这其中,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海洋产业相结合,发展战略性海洋产业,也将成为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二、战略性新兴海洋经济概念的引入

传统的海洋经济往往是指人们利用海洋空间,开发海洋资源而进行的各种生产活动以及与开发海洋资源与空间紧密相关的各种服务性产业,通常包括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海洋油气开发、滨海旅游等。按照我们传统的三次产业划分标准,上述各海洋产业又应该分别被归入农业、采掘业以及服务业,这也使得海洋产业并非像传统其他产业部门那样仅仅隶属于单一的产业领域,而成为一种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开发产业。也正由于不同海洋产业分处不同的产业部门,归属不同的政府部门实行监管,其整体产业的发展往往难以进行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其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资源在相关部门之间的配置,也成为困扰很多沿海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难题。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海域广阔,各种海洋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很多东部沿海地区,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直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海洋经济在我国更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2008年,我国的海洋生产总值达29 662亿元,占全国 GDP 的9.87%,占沿海地区 GDP 的15.8%。[1]而在其中,产值最大的三个产业分别为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渔业。然而在现代产业体系中,上述这些产业更多着眼于对海洋资源的基础性开发与利用,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并不紧密,尽管能够创造出较大的产值,但是资源利用效率与产业增加值并不显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产业更多的应该被归结为传统的海洋产业,却无法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在海洋经济中的应用,更无法代表现代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国家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从海洋中获取海洋食物或者通过发展旅游、海洋运输等简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方式创造价值。海洋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生物、能源以及海洋开发利用中所需要投入的机器设备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1年初颁布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它其实明确了在未来的海洋经济发展中除了要继续做大做强传统的海洋产业,还必须强调一些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的技术创新成果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突出科学创新对于海洋开发利用效率的促进,增强海洋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规划中所明确指出的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其实就是现代科技与海洋经济的紧密结合的新兴产业,也就是我国当前所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体现。与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传统海洋产业相比,这些新兴产业更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代表这个国家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水平,也必将成为现代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它们其实也就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

事实上,本文所提出的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就是指把代表着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些最新成果应用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过程中,通过提升产业层次延长产业价值链,以创新成果为行业门槛,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深化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实现海洋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其实就是我国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优先发展对于我国未来的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层次的提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笔者将就能够代表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的海洋新能源产业、海洋高端制造业、海洋生物材料产业等产业,分别对其在我国未来产业体系中的地位进行分析。

三、海洋新能源产业

在现代全球能源市场中,海洋能源始终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通常意义上的海洋能源,一般是指开采自海上平台的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如英国的北海油田、我国的南海油田都成为一个国家石油供应的重要产地。事实上,这些海洋传统能源的开发更多反映陆地能源供应的紧张,迫使人们在更加容易开采的陆地能源之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各种最新成果,实现对于海洋中的大陆架地壳内的一些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海洋能源事实上仍然是普遍的化石类能源,其只是产生环境与开采条件与常见的陆地能源不同,而成为解决现代全球能源危机的重要策略。

这些海上的传统能源的开采通常对资金、技术、设备的要求极高,而且这些资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果不经过严密的规划、科学的开发,传统的粗放式的开采反而会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路。而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传统的海洋能源的开发往往具有特殊的难度,如果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甚至引发严重的生态灾难。2010年4月21日,英国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的油井发生严重的原油泄露,就一度引发了全球的环境灾难,给英国石油公司、美国的渔业,甚至全球的海洋生态环境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与之相似,2011年,康菲石油在渤海的钻井平台发生渗油事故,也给渤海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一方面向我们揭示了海洋石油开采的复杂性,迫使我们开发更加安全、更有保障的海上石油开采设备;另一方面,也迫使我们在传统的海洋能源开采的基础上,寻求更为环保、更加可持续的新能源。

我国经济长达3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给资源与能源的供给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依赖于要素的大规模投入与大规模生产的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没有彻底转变的现实下,如何保证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能源与资源的充裕供应,已经成为保证我国未来经济能否续写奇迹的关键。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资源走向枯竭,全球性能源危机日益严重之际,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也解释了新能源产业为什么能够列入我国当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名单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当今世界的新能源开发通常更为关注核能的民用开发。核能以其在生产过程中对于资源的需求较小,在可控的生产过程中对于周边环境的破坏较少等优势,一度成为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能源开发的重中之重。然而,2011年3月日本地震所暴露出来的自然灾难所引发的核电开发过程中的核污染问题充分展露了核能开发过程中的风险,全球的核能开发的步伐也由此放慢。而海洋能源,以其清洁环保的优点,吸引了更多国家开发新能源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全球经济中的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表现为如何最为经济地从海洋中索取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能源,现代新能源产业与海洋经济之间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交集——海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何发挥海洋在新能源开发与利用中的优势,从海洋中开发新型能源,也将成为世界各国在开发新能源中的重要选择。

海洋往往蕴藏着丰富的能量,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都是海洋为人类供应的源源不断的能源形式。事实上,在一些欧美国家,潮汐能的开发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只是开发的规模仍然相对偏低,潮汐能提供的电力在这些国家的整体的电力供应中的比重仍然相对偏少,其对于经济的应用价值也就由此大打折扣了。而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等其他新型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尽管已经在实验室中获得成功,却仍然没有在经济中得到大规模的利用。如果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对于这些海洋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必将对于缓解当前的能源危机,摆脱经济建设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海洋能源拥有比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核能、风能等其他新能源更大的优势,而且由于其往往是来源于太阳辐射或万有引力,其能源的开发过程将更加清洁环保,其源源不断的能源供应规模更是打破了传统的资源禀赋占有对经济发展的束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更为可靠的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目前面临严峻的电荒、煤荒等能源危机的东部省份恰恰是拥有海洋能源规模最大的地区,大规模地开发利用海洋新能源必将能够最大限度地缓解这些地区能源不足的困境,保证这些地区经济更为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东部沿海地区拥有着开发海洋能源的客观的自然优势与现实的市场需求,也成为推动它们发展海洋能源的巨大推动力。

当然,作为最清洁、最环保、可再生的海洋能源,由于其能量的分散和能源供应的不稳定,开发成本居高不下,开发难度较大,这也是其长期以来一直没能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的重要原因。然而,伴随着传统能源走向枯竭,石油、煤炭价格的持续走高以及核能安全性引发争议,海洋新能源必将成为更多的国家解决能源困惑的重要选择。

必须指出的是,在《十二五规划》对于未来能源发展的规划中,传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仍然是能源利用的重点,而新能源过多地关注于核能与水力发力。然而日本的核危机与三峡水电工程带来的环境争议告诉我们,转变能源思维,向海洋索取新能源,也许才是我国开发新能源、缓解能源和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压力的重要选择。如果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对海洋能源开发与利用的科研投入,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海洋能源的开发,促进分散的海洋能源供应,特别是实现民营资本开发的海洋能源与国家电网之间的无缝衔接,将是未来我国海洋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四、海洋高端制造业

作为当今世界的制造业大国,我国正在努力迈向世界制造业强国,而促成这一转变的关键就在于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也正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优化生产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推动重要产业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实现装备产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从而发展高端制造业,实现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极大提升。

《十二五规划》列出了未来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设备、智能制造装备。事实上,除了上述领域,伴随着现代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也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一般而言,海洋高端制造业是指为航运业、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综合性制造产业,这些产业往往建立在钢铁、石化、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传统制造业产业基础之上,依赖于这些传统产业的发展基础,同时又通过科学创新与需求引导对传统产业实现改造。正由于以上的产业特征,海洋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往往会对相关其他制造业部门的发展和扩大出口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一般意义上,我们所说的海洋高端制造业包括船舶制造业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经历2000年以来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已经占据全球船舶市场总额的三成以上,在上海长兴岛、辽宁大连已经形成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船舶制造企业,而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沿海各省也都把船舶制造列为本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借助于欧美国家造船产业深受危机影响的机遇,中国的船舶产业更是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2010年我国造船完工6 56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7 523万载重吨,手持订单19 590万载重吨,分别占世界市场的43%、54%、41%,均居世界第一。[2]

然而,造船大国并不代表造船强国,事实上,我国目前通行的“分段制造模式”与“分道制造模式”仅仅相当于日韩等造船强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特别是在组织与运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生产效率、船舶配套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与日韩还具有明显的差距。这也导致我国的船舶产业在国际竞争中仍然依赖于廉价劳动力而推行价格竞争,并导致中国船舶产业的利润水平相对偏低。近年人民币的大幅升值更对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国船舶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这也注定了中国的船舶产业并不能简单依靠价格竞争,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海洋高端制造业也将成为我国未来船舶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伴随着我国海洋油气的开采力度的加大,我国对于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海底管线、工程船只等海洋工程装备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十一五”期间,中国用于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投入达到1 200亿元,预计“十二五”期间,这笔投入将提升到2 500亿至3 000亿元,这也成为推动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2009年,在危机对中国船舶产业形成冲击的时候,我国颁布了《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注]本规划是10大产业振兴计划的一部分,而10大产业振兴计划恰恰是现代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思想的雏形,这在很大程度上正好反映了船舶工业在我国的高端制造业中的地位,也反映其作为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的定位。然而,遗憾的是,船舶工业最终却并未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过,船舶产业也可以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出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等目标任务、《十二五规划》在制造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船舶行业要适应国际造船新标准,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配套设备”。这都表明我国政府在海洋高端制造业方面的态度,利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我国的海洋高端制造业水平,也将成为决定未来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事实上,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协同发展的关系。海洋经济的开发为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也通过需求导向引导着海洋配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与此同时,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又为海洋经济的开发创造了更为良好的条件,保障未来经济能够从海洋中汲取更多的财富。因此,在现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必须坚持大力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

五、海洋生物材料产业

《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重点发展的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产业,而新材料产业则包括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事实上,尽管生物与新材料代表着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通过生物工程改良生物品种,提升产量与质量,并从生物研究中提凝出有益于人类的药物或营养物质;通过物理研究与化工研究,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改进现有材料的构成结构,创造出在特定方面比传统材料更具特色的新型材料。然而,新的生物品种、新药物、新材料都是基于现有的生物品种或材料物资基础之上,通过应用特定的专业知识获得,而海洋恰恰可以供给最为多样化的生物品种与材料物资,发展海洋生物材料产业也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目前世界上所有的生物类型中,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是远远超过陆地生物的,在一些海洋深处还生活着很多人类尚未认识的生物品种,而在目前人类所认识的海洋生物中,它们所含有的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数量是远远超过陆地生物与禽类的,其对于现代药业与生物学的发展意义也更为重要。正由于此,加强对于海洋生物的研究力度,探索各种未知的海洋生物的特殊功能,研究从中提炼出对人体有益的各种物资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生物研究的热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洋为现代生物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对象,也将为现代生物工程业发展提供无穷无尽的研究资源。

发展现代海洋养殖,实现对现代海洋渔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与信息化改造,提升海洋产品的附加价值,也是现代生物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海洋生物由于其自身特点,往往难以人工养殖,即使部分品种已经可以实现人工养殖,在很多情况下往往也仅仅通过渔民的分散化、粗放型的养殖活动实现。通过生物科技的发展,把海洋养殖从目前的单一养殖品种、简单箱式放养转向品种更为丰富的立体化养殖,养殖对象的选择也从目前低附加值的常见海洋产品转向更具营养价值和地方特色的高附加值特色品种,同时,通过延伸海洋养殖的产品价值链,实现对养殖品种的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实现我国渔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新材料与海洋产业都是现代新兴产业的重要代表,实际上,把海洋工程与新材料相结合的海洋新材料产业更是二者结合的重要部门,它也代表着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一方面伴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海洋认识的深化,人们可以从海洋中获得更多的材料物资;而另一方面,人们开发利用海洋,征服海洋的过程,往往也会在水利工程、海洋工程、船舶制造等方面对新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推动着海洋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事实上,目前在国内从海洋中提取的用于船舶制造的海洋防腐涂料、现代化业普遍使用的合成橡胶材料、用于海洋污染治理的清污材料以及军事上广泛应用的隐形材料都已经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步,在这些海洋新材料产业中,已经涌现出一些具有重要市场影响力的中国企业。伴随着人类对于海洋认识的深入,海洋新材料产业必将成为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六、结束语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经济已经取得了非常重要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然处于相对低级阶段,开发的效率仍显低下,而且开发过程中甚至会伴随着对海洋环境与海洋资源的巨大破坏,这种粗放式的开发利用海洋的方式极大地限制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

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节经济结构的伟大构想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思想。《十二五规划》更是明确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宏伟计划,然而,代表着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引领我们经济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却绝不仅仅限于《十二五规划》中明确限定的几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一个新兴产业,其发达水平也成为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海洋高端制造业、海洋生物材料产业以及海洋经济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的其他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利用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引领我国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这恰恰是提升我国海洋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推动我国海洋经济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选择,我国各沿海地区正好可以借助政策的东风,针对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选择,加大海洋经济的科技投入,增加对于海洋企业的金融支持,推动新兴海洋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把其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从而最终引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结构的调整,保证我国经济的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长江,刘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概况及发展对策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9(9).

[2] 陆雅楠.中国船舶工业造船总量跃居世界第一[N].人民日报,2011-5-8.

[3] 张耀光,胡新华,高辛萍.我国海洋经济高新技术的“瓶颈”制约及对策[J].人文地理,2002(6).

[4] 张向前,欧阳钦芬.试析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J].亚太经济,2001(5).

[5] 姜达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理论与实践溯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1(3).

[6] CHANG HA-JOON. Kicking Away the Ladder: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M]. London. Anthem.2002.

[7] HEIBRONER,et al.The Crisis of Vision in Modern Economic Thought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8] RICHARD D B. Industrial Policy American Style[M]. Sharpe, New York. 1997.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回望“十二五”:中国的战略性转换与评估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