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中心锐意改革为松辽水利事业提供坚强组织人才保障

2012-03-30松辽委人事处

东北水利水电 2012年9期
关键词:松辽水利部水利

松辽委人事处

作者:李 明,王振宝

人事管理是流域水利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工作。松辽委成立30年来,在松辽委党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人事部门紧密围绕流域水利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勇于开拓创新,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松辽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

1 组织机构沿革

198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水利电力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在长春成立,属事业单位,地师级,与水利电力部东北勘测设计院合署办公,内设24个处室,职工总数2 353人。

1990年5月,水利部水办〔1990〕21号文,批复松辽水利委员会内设22个机关处室,8个事业单位;事业编制2 959名,其中,机关编制250名,事业单位编制2709名。

1994年3月,水利部办秘〔1994〕25号文,批复松辽水利委员会内设17个机关处室,9个事业单位;事业编制 2 860名,其中,机关编制210名,事业单位编制2 650名。

1995年6月,水利部水人教〔1995〕223号文,根据国务院关于勘察设计单位改革的有关精神,决定松辽委与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分设。松辽水利委员会内设15个机关处室,7个事业单位;事业编制719名,其中,机关编制210名,事业单位编制509名。同年,中共吉林省委组织部决定撤销中共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党委,成立中共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党组。

2002年8月,水利部水人教〔2002〕329号文,依据中央编办发〔2002〕39号文精神,批复松辽水利委员会内设13个机关处室,1个单列机构,7个事业单位;事业编制795名,其中,行政执行人员编制280名,公益事业人员编制515名。

2004年8月,水利部水人教〔2004〕66号文,批复松辽水利委员会各级机关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

2009年12月,水利部水人事〔2009〕647号文,批复松辽水利委员会内设15个机关处室,1个单列机构,8个事业单位;事业编制795名,其中,行政执行人员编制280名,公益事业人员编制515名。

2012年4月,根据水利部《关于松辽水利委员会设立农村水利机构有关事项的通知》(水人事〔2012〕145号),成立农村水利处(正处级),至此,机关内设机构变为16个,事业编制未变。

2 主要发展成就

2.1 坚持改革发展,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自1982年成立以来,按照国家机构改革的要求,根据水利部历次批复的“三定”规定,不断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机构建设。1995年6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勘察设计单位改革的有关精神,松辽委与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分设。2002年新水法颁布实施,松辽委为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先后成立松辽委水政监察总队办公室及水政监察支队。2004年8月,松辽委各级机关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召开,松辽委作为流域管理机构职能有所增强,地位更为突显。

委属事业单位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不断激发单位活力,保障事业健康发展。2006年,察尔森水库管理局作为水利部直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全面完成了体制改革。2008年,松辽委水文局(信息中心)提格为副局级单位。2012年,全面完成水利部批复松辽委水保局“新三定”方案贯彻实施。根据国家《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现已完成岗位设置方案即将下发执行。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目前已提出了机构整合、撤销和编制核减等清理规范意见,为下一步分类改革奠定了基础。

2.2 坚持与时俱进,人才队伍建设适应水利改革发展需求

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党组提出的科教兴水战略和《关于深入实施水利人才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以及全国水利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人才兴委战略”,及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统筹综合管理、专业技术、职业技能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基本建成了结构合理、优势明显、充满活力的水利人才队伍。目前,松辽委机关和事业单位在岗人员共612人,综合管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203人,专业技术人员287人(高级职称124人,中级职称98人,初级职称65人),工勤技能人员118人。在岗人员中综合管理人员占33%,专业技术人员占48%,工勤技能人员占19%。

通过30年流域管理实践,在流域管理各领域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高素质人才,涌现出了“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和吉林省“高级专家”等方面人才。全委干部职工团结治水,求实奉献,建成了尼尔基、石佛寺等一批流域控制性骨干工程,全面战胜1998年松花江嫩江、2010年第二松花江特大洪水,成功应对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妥善处置省界水事纠纷,有效实施扎龙湿地、向海湿地应急补水,积极开展水权制度探索并走在全国前列,推动流域水利事业不断取得辉煌成就,弘扬了“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

2.3 坚持提高能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持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选准配强一把手,班子成员从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乃至性格构成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初步形成合理搭配、优势互补、梯次年龄结合,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领导班子建设首位,以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依法行政、总揽全局能力为重点,加强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组织协调、开拓创新等科学发展能力的培养。严格执行松辽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积极选派干部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延安、浦东、井冈山等干部学院学习,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牢记“两个务必”,不断加强作风建设。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严格程序,不断加大干部选拔交流力度,不断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以专业能力建设和综合素质提高为重点,着力在调整干部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上下功夫,基本形成了专业知识齐全、流域管理经验丰富、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为主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目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141人,其中厅局级领导干部14人,委机关处级干部64人,单列机构及事业单位处级干部63人,处级干部平均年龄47岁。副处级以上干部中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占16.3%,本科学历占76.6%,专科学历占7.1%。注重干部实践锻炼,积极选派干部扶贫、援藏、援疆以及参加尼尔基水利枢纽建设、嫩江右岸省界堤防工程建设和亚行贷款项目管理等,加快干部成长。

2.4 坚持科学民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职务聘任制度,增强干部的竞争意识,激发人才活力。2002年机构改革,实施了机关处级岗位全员公开竞聘上岗。2005年成功组织实施了直属事业单位一个副处级岗位面向社会公开竞聘。特别是2008年以来,组织开展3次共9名副处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一些优秀的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进一步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健康发展,及时修订了干部选拔任用、干部管理、挂职交流、年度考核等管理办法。

加强对参公人员的管理,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分类管理体制,逐步完善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体系分类管理。2002年,作为水利部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试点,制定实施了聘任管理办法,有效推动完成了职称改革。不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事业单位进人公开招聘制度,扩大选人视野,保证进人质量,使专业技术人才学历层次和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坚持考、评、学相结合,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的学术素养和工作能力,各类人才的学历得到了较大提高。

2.5 坚持资源开发,人才培养力度和成效显著

不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积极参加水利部组织的司局级干部培训,每年选派5~6名处级干部参加水利部党校和吉林省委党校学习,举办井冈山处级干部培训,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强化全员知识更新培训,先后举办任职培训、理论培训、业务培训、继续教育等各类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注重学历层次和国际化教育,与河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举办在职工程硕士学位班,并积极参加水利部与荷兰德尔夫特学院联合举办的工程硕士班,还结合水利项目参加国外的相关培训。

大力加强青年人才培养。按照人才队伍建设总体部署,制定《松辽委青年论坛实施方案》,举办青年讲坛(4届)、讲座(4期)、演讲(1次)等活动,为青年人才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实行带培制、手把手、压担子等方式,使其逐步走上岗位骨干位置。选派年轻干部到水利部有关司局和委内重要岗位学习、锻炼,丰富工作阅历和实践经验,还在河海大学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全面提高青年人才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2.6 坚持科学发展,人事管理能力不断加强

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有关政策,强化劳资管理,职工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明显提高。努力解决各项改革中涉及职工利益的遗留问题,切实维护好职工的正当权益。认真落实职工休假制度,精心组织水利专家和劳动模范的休养,及时组织职工健康体检,保障了职工的身心健康。

及时修订制定了干部选拔任用、干部考核、干部管理、公开招聘、聘用制度、职务聘任等制度和办法,人事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有效,形成了“用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管理机制。加强了人事档案管理,规范了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聘任和工人技能鉴定工作。建设完成人事劳动教育系统,人事、劳动、教育、工资统计工作水平明显提升,人事管理各项工作已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2006年、2011年等多次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人事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3 主要工作经验

3.1 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水利事业发展,关键靠人才。30年来,紧密围绕流域水利中心工作,服务和支撑流域水利改革发展大局,不断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为流域管理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3.2 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面对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艰巨繁重的流域管理工作任务,不断深化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3.3 始终坚持突出重点,以人为本

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流域水利发展规划,把干部职工素质和能力提高放在突出位置,根据水利事业发展需求有计划地开展教育培训、岗位交流、实践锻炼等能力建设,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健康,关注职工成长,增强职工收入,解决职工困难,使广大职工以饱满的热情、激昂的斗志推动水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3.4 始终坚持基本原则,强化监督

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行党委(党组)目标责任制,坚持选拔任用标准,严格程序,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全面做好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全面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领导干部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不断推动全委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3.5 始终坚持完善制度,提高能力

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这一基本准则,及时修订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完善运行机制,提升工作效能。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鼓励人事干部更新知识、用好政策、破解难题、创新管理,多次举办人事干部培训,不断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提高能力。

当前,在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松辽流域水利事业已步入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人事管理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顺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担当水利改革发展重任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松辽流域水利改革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实现新跨越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松辽水利部水利
松辽分水岭隆起带近30年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一生追梦色粉笔画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内蒙古自治区2017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河南省水权试点顺利通过水利部 省政府联合验收
水利部召开加快水利前期工作推进会 进一步部署安排2015年水利前期工作
水利部将启动一批重大水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