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性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河南省为例

2012-03-30单凤霞

武术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河南省旅游资源

单凤霞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1 前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的旅游需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过去以静态观光为主的旅游方式,而是对体验刺激、参与挑战式的旅游方式情有独钟,体育旅游正好迎合了人们的这一需求特点,于是体育旅游受到了大多旅游者的青睐。体育旅游这一新兴产业虽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发展的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匮乏。虽然我国已有不少高校开设了体育旅游专业,但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很好的满足体育旅游市场需求。因此,本文就地域性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究,以培养具有地域针对性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依据本项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通过图书馆、资料室及网上查询,详细查阅了有关旅游、体育产业及体育旅游等方面的书籍和相关文章。

2.2.2 访问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走访了河南省体育、旅游领域的专家以及体育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2.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了Excel对本文所调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体育旅游开展现状

3.1.1 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现状

2003年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结果表明:河南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共有39800余个旅游资源单体,其中,人文资源单体25300余个,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级别上,都充分巩固了文化旅游大省的地位,自然资源单体14400余个,一大批地文、水域、生物、天象景观被发现,与人文资源交相辉映[1]。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开展体育旅游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分布在西部、西北及豫鄂边界的110座山峰、4.4万平方公里的山地面积是开辟大众登山、专业登山、攀岩、蹦极、滑翔、探险、汽车拉力赛和开展军事体育活动的天然场所,目前被体育旅游开发利用的只有10余座,如表1所示。自20世纪80年代末河南省利用山体资源曾举办过全国攀岩赛、中国电视吉尼斯蹦天梯比赛、滑道比赛、石人山摩托车登山赛、中岳嵩山登山赛、蹦天梯挑战赛、安阳国际滑翔节等。我省还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上体育旅游资源,境内大小河流共1500余条、水库2430座、泉、瀑布40余处,雪场6处,是开发龙舟、皮划艇、摩托艇、划船、滑水、漂流、跳水等体育活动的理想场所,如表2所示。河南还堪称是中国功夫的故乡,嵩山少林寺是博大精深的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温县陈家沟是中华太极拳之根——陈氏太极拳的故乡,我省每年举办的郑州国际武术节和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都吸引了无数运动员和游客的到来。河南省的古文化遗址分布密集,如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商周文化[2],可开展表演观赏、乐舞表演、古战场打斗、古代游戏、古代体育(汉代的角抵戏、宋代的蹴鞠)等体育旅游活动。另外,濮阳的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焦作和新乡的少年乒乓球训练基地、郑州市的少年篮球训练基地、河南建业足球训练基地、南阳白河A级赛船场、信阳南湾湖水上训练基地等,都是体育爱好者的仰慕之地。但目前我省体育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程度还比较低。

3.1.2 河南省体育旅游人才培养现状

体育旅游专门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对体育旅游人才的要求不同于传统旅游人才。由于一些体育旅游项目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要求体育旅游的组织者、服务提供者只有经过相应的专业训练才能上岗工作,所以这就要求体育旅游的从业人员不但具有旅游的基本常识,而且还要有体育的基本素质。其中体育导游的业务素质应包括:具备水上救生员资格、野外活动指导资格、红十字紧急救护员资格及登山保护员资格,以确保旅游者在体育旅游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不受威胁;还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知识背景,精通并指导各类户外活动。目前,河南省体育旅游组织者多为非专业人员,在体育旅游营销、资源开发和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非常短缺。虽然已有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二十多所高校和专门的旅游学院设置了旅游专业,每年为我省输送了大量的旅游人才。但在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只有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一所学校从2004年设置体育旅游专业并开始招生,目前虽有毕业生100多名,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完善及就业渠道的多样化,仍不能缓解我省体育旅游人才匮乏的局面。

3.2 河南省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体育旅游市场需要具备体育旅游素质的专门人才,进而需要体育旅游人才培养的专门模式。

3.2.1 体育旅游人才培养目标

体育旅游人才培养目标是体育旅游人才培养要达到的目标要求。体育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首先,要考虑体育旅游学科的学科性[3]。体育旅游学是体育与旅游横向融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人文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文化学、管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市场学、心理学等是构成体育学的“母学科”,也是与旅游学相联系的交叉学科,因此可构成体育旅游学科的基础关联学科;另外人体生物学科、运动技术学科等是体育学科基础学科,同样也是体育旅游学科的基础关联学科。其次,体育旅游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还要考虑体育旅游专业的自身特点。体育旅游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专业,因此在高等院校设置体育旅游专业不仅要注重学科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具有体育旅游业务操作能力、所需知识结构和职业素质的专门人才。体育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既要适应体育旅游市场发展需要,又要突出各校的地域特色,找准培养定位。

体育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旅游体育专项技能及各类户外活动的指导能力,并精通各类紧急救护常识,具备处理紧急事件能力。可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各级体育部门和户外运动俱乐部等从事体育旅游技能指导、经营管理、旅游市场开发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3.2.2 体育旅游人才培养规格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身心健康、懂礼仪、有修养。恪守行业法规,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高尚的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体育旅游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河南省人文地理、历史、旅游资源状况,具备从事旅游、体育及体育旅游工作所需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行业技能;具有终生学习、研究、创新的能力。

(3)取得导游资格证书,并具备水上救生员资格、野外活动指导资格、红十字紧急救护员资格及登山保护员资格之一。

(4)掌握一门外语(英语),取得CET-4级考试合格证书。

(5)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取得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2级考试合格证书。

(6)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取得普通话证书。

表1 河南地域性体育旅游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表

3.2.3 体育旅游人才基本培养方式

(1)实施“两段式教育”:随着办学专业(专业方向)增多,要合理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益,实施“两段式教育”是有利的选择。第一、二学年进行基础教育,第三、四学年再进行专业教育[4]。

(2)实施“学分制”:竞争的社会环境,需要各具特色、多样化的人才。实施学分制是实现人才培养多样化的制度前提[4]。

(3)实施“主、辅修制”:主、辅修制是扩宽体育旅游专业口径、扩展人才知识层面、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制度保障。

(4)“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的价值,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发现自身的知识不足。

3.2.4 体育旅游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根据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及人才需求状况,课程体系设计见表1。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河南省地处中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山地资源、水域资源和古遗址资源是开发体育旅游的天然场所,但目前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2)影响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匮乏,因此培养河南地域性体育旅游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

(3)构建地域性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能培养出符合当地体育旅游市场需求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4.2 建议

(1)在实施地域性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优势来开展体育旅游技能课程,学校也应该在实践课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如保证实践课教学时间、支持实践基地的创办等。

(2)在实施地域性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应充分考虑本校的教学资源优势来进行选修和必修课的开设。

(3)在实施地域性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应充分考虑体育旅游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来培养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具备专业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1]周岩森. 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结束 [N]. 河南日报,2003-12-22.

[2]陈蔚德,王玉宝.河南旅游基础[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3]万怀玉等.论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旅游学刊,2004(4):131-134.

[4]韩 丁. 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计[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3):9-11.

猜你喜欢

河南省旅游资源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