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旧规则下散打技术运用的对比分析

2012-03-30陈新富

武术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腿法拳法成功率

陈新富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众所周知,规则是竞赛发展的指挥棒,是技术发展的指南;反之,技术的发展又促进规则的不断改善和发展,规则的判定和修改即要符合技术发展规律的要求,又要对技术的发展方向具有引导作用。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根据散打运动自身特点和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在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旧规则(2004版)进行增删修改,旨在促进我国散打运动的健康、快速、全面发展。新规则的修改和实施对我国现阶段散打技术究竟产生会什么样的影响?教练员和运动员又该怎样去安排训练和应对比赛?正是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探讨和分析新规则实施对我国散打技术运用状况的影响以及新规则下散打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竞赛规则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散打运动员有针对性的技术训练提供参考和依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 年全国散打锦标赛男子组 52kg、56kg、60kg、65kg、70kg共40场次,74局比赛;2011年全国锦标赛男子组52kg、56kg、60kg、65kg、70kg共计 53 场次,68 局比赛。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比较分析2004年与2011年补充规定关于《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精神实质的异同。

1.2.2 数理统计法

采用各种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并将原始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并将全部数据建立数据库,录入Spss17.0对所获数据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

1.2.3 对比分析法

将所获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对2010年和2011年全国散打锦标赛男子散打比赛各项技术进行对比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新规则下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的状况与分析

2.1.1 技术运用总体特点比较分析

表1 男子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总体特征对比分析统计(n=40场)

从表1可以看出,新规则下,从拳、腿、摔技术的使用率和每局平均使用次数来看,拳法运用率由40.9%增加45.7%,每局平均运用次数由16.6次增加至27.2次;腿法技术的运用率和每局平局使用次数均呈上升趋势,运用率由39.9%增加至46。6%;每局平局使用次数由每局平局16.2次增加至27.9次。新规则实施后,运动员运用摔法的频率大幅度下降,运用率由15%减少至6.2%,平均每局使用次数为0.9次。运动员下台技战术的运用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2011年新规则的实施,对男子运动员技术的运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拳法和腿法是运动员最主要的攻、防技术手段,其次是摔法,但运用率呈大幅度下降趋势。究其原因,第一,新规则鼓励运动员运用有效手段进行主动进攻和强攻,改变了旧规则中运动员得分相同时,体重轻者获胜的规定,得分相同时,比赛中运动员进攻、强攻占优势者获胜,为取得比赛的主动权和优势地位,双方运动员频繁的使用拳法、腿法以及拳腿组合进攻对方,使得拳腿使用次数大幅度增加。第二,为改变以往比赛中运动员“搂抱”次数过多局面,新规则取消了运动员先后倒地,后倒地者得1分的条款,重新规定运动员先后倒地互不得分,这一规定使得快摔技术中“贴身摔”技术的成功率大打折扣。

2.1.2 拳法技术比较分析

表2 男子散打运动员各类技术使用情况对比分析统计(n=40场)

结合表2我们可以看出,新规则实施后,冲拳和贯拳仍然是散打运动员主要的拳法技术。冲拳的运用率由29.5%减少至27.1%,局平均使用次数增加4.3次,运用状况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是,贯拳的运用率由10.8%增加至18.2%,局平均使用次数增加了5.6次,相对冲拳,贯拳的变化更加明显。新规则下要求运动员要积极主动进攻,加快比赛节奏,渲染比赛气氛,因此,双方运动员往往会选择比较简单、使用击打效果好的技法进行攻击。冲拳与西洋拳击中的直拳类似,出拳路线为直线轨道,具有速度快的特点,在比赛中具有较强的攻击能力,但是从武术散打“听声音,看位移,看防守”的评判原则来看,冲拳的击打效果并不明显。贯拳属于弧线拳法,利用腰部旋转带动手臂发力,具有较强的杀伤力,由于摆动幅度大,容易防守,因此贯拳经常与冲拳配合使用,利用冲拳的徐晃,再抓住时机用贯拳击头得分。新规则鼓励运动员积极主动进,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因此作为便于组织进攻的冲和贯拳的使用次数和运用率必然会得到很大提高。

2.1.3 腿法技术比较分析

由表2可知,鞭腿技术是运动员主要的进攻手段,其次是侧踹和正蹬。新规则实施后,鞭腿的运用率由34.6%增加至39.4%。鞭腿使用次数的增加主要是因为新规则降低了摔法运用的成功率,摔法得分效果下降,而相对拳法来讲,腿法无论是速度、力量、距离还是得分效果均明显优于拳法。因此,运动员运用鞭腿次数较多。在本次技术统计中发现,直线腿法和转身腿法运用次数和频率都较往年有所提高。侧踹腿技术的运用率由0.2%增加到1%,局平局使用次数由1次增加到2次;正蹬技术的运用率和局平局次数分别为0.1%和1.3次,较往年均有所增加;侧踹腿是武术散打直线腿法的一种,在比赛对攻中,虽动作幅度大,隐蔽性差,但防守反击情况下具有较强的击打能力,但一般不作为主动进攻的技术。新规则下,侧踹腿使用次数和运用率均较往年略有提高,作为中国武术散打的一种特色腿法,无疑将有利于武术散打技术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2.1.4 摔法技术比较分析

结合表2可知,实施新规则后,接腿摔技术的平均每局使用次数为2.8次,与旧规则下使用次数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是搂抱摔技术的平均每局使用次数较往年减少了1.4次,运用率降低了3.1%。分析原因:第一,新规则中规定运动员先后倒地互不得分,取消了旧规则中后倒地者得1分的规定,使运动员比较擅长的近身搂抱摔成功率大打折扣,得分次数减少,这种情况下,运动员会比较消极的使用贴身搂抱摔,从而使搂抱摔运用次数减少。第二,新规则中把消极进攻时间由8秒缩短为5秒,比赛节奏加快,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和鼓励运动员尽可能多的在比赛中使用拳腿技术进行攻击和反击,腿法运用次数的大幅度增多,客观上为接腿摔技术的使用提供了先天条件。

表3 男子散打运动员摔法技术运用统计(n=40场)

新规则下,运动员各项快摔技术在运用率和局平均使用次数上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下潜抱双腿摔的技术运用率由3%下降至1.3%,局平均使用次数由1.2次减少为0.8次;接腿下压的技术运用率由2.6%下降至1.4%。新规则规定“运动员先后倒地互不得分”,取消了旧规则中运动员先后倒地,后倒地者得1分的条款,促使运动员积极主动得使用拳腿进攻和反击,可能运动员和教练对新规则还没有完全适应,导致各种快摔技术的运用频率则大幅度降低。

综上所述,新规则实施后,从整体上来看,其技术运用手段特征体现了我国武术散打踢、打、摔的技术特点。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新规则下运动员进攻技术手段呈现单一化现象,还不能体现我国散打“远踢、近打、贴身摔”的技术风格。

2.2 新规则下我国男子运动员技术运用成功率及得分手段状况分析

2.2.1 散打技术成功率总体特征及得分手段变化分析

由表4可知,2011年全国锦标赛中摔法的成功率达到了45.8%,与拳法、腿法和下台技术的成功率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与2010年全国散打锦标赛摔法成功率相比,有较明显下趋势。新旧规则下,摔法成功率较高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普遍现象。主要是因为摔法的击打效果主要分为一方倒地,另一方站立、双方同时倒地和双方先后倒地。根据历年《武术散打竞赛规则》来看,运用摔法得分,动作简单,效果明显,易于判分。2011年《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取消了运动员双方先后倒地,后倒地者得一分的规定。从这一角度分析,新规则下摔法成功率大幅度下降也就不言而喻了。另一方面,从表4对各技术所占比重的情况分析,摔法所占比重较往年有所下降,仅占到了4.9%。新规则下,摔法虽仍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已不是最主要的得分手段。“唯摔法获胜”的局面已经被彻底打破了。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武术散打拳法和腿法的成功率均较往年有所提高,所占比重较往年也有大幅度提高,反映了拳法和腿法是新规则下武术散打最主要的得分手段。竞赛规则是技术发展的指南针,新规则一方面鼓励运动员积极主动进攻,另一方面对摔法的判罚得分进行了修改,运动员摔法的得分能力得到了限制,教练员和运动员为适应新规则的变化,无论是在战术安排上,还是技术训练上,会更有针对性,以取得最佳比赛效果。

表4 男子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成功率总体特征对比分析统计(n=40场)

2.2.2 拳法技术成功率及得分手段比较分析

表5 男子散打比赛各类技术成功率统计(n=40场)

从表5中我们可以看出,冲拳的使用次数虽有所增加,但占总是用次数的比重有明显的下降,成功率有明显的提高,反映出新规则下运动员冲拳的击打效果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贯拳技术的使用次数占总使用次数比重由13%增加至21%,成功率由14.2%增加至23.4%,可见,新规则下运动员更加注重贯拳技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究其原因,通过反复观看比赛录像发现,新规则下冲拳主要是多配合贯拳进攻,虽有一定的得分效果,但相比贯拳来讲,贯拳是弧线拳法,力量大,击打效果更好、更明显,裁判容易判分,新规则下教练员为获得更好的得分效果,在战术上更有针对性的安排进攻和反击。从抄拳和鞭拳的使用来看,新规则下其成功率和使用次数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还不能作为有效得分手段。

2.2.3 腿法技术成功率及得分手段变化比较分析

从表5中可以看出,新规则下,鞭腿是运动员运用次数最高的腿法技术。其次是侧踹和正蹬。新规则下,腿法技术的使用次数、占总使用次数比重和成功率均呈大幅度提高,鞭腿使用次数增加了570次,占总使用次数的比重由31%增加到41%,成功率由28.4%增加到35.6%,说明鞭腿技术不仅得到了很好的利用,而且技术有效性也得到了较大提高。2011年全国散打锦标赛中运动员在比赛中较多的运用鞭腿技术进行进攻和反击,进攻意识较为明确,具有较高的战术素养,且高频率使用低鞭腿和中鞭腿进行进攻和防守反击,技术的成功率较往年有了大幅度提高。难度腿法的使用,新规则下使用次数有所提高,但技术的有效性和成功率有所下降,说明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男子散打运动员高难度腿法的运用虽有所改进但还不够成熟。

2.2.4 摔法技术成功率比较分析

2011年出台新规则对武术散打的摔法技术结构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搂抱摔和接腿摔的成功率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搂抱摔由80.7%减少至47.9%,接腿摔由70.1%减少至52.3%(见表5)。由本次技术统计结果分析可得,无论是摔法的使用次数、占总使用次数的比重以及成功率呈大幅度的下降趋势。这一方面与新规则中“运动员先后倒地互不得分;消极进攻的时间缩短为5秒”的规定有关。另一方面,规则对技术导向具有滞后性,运动员在新规则实施的短时间内还不能完全适应规则,导致比赛中摔法技术的成功率和运用率下降。

散打的摔法技术源于中国的摔跤,由于比赛规则不同,表现出的特点和风格也有所不同“,无把”快摔是武术散打技术的标志性技术,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对抗性体育项目的标志。新规则实施后,摔法技术在运用次数和成功率上都明显减少,在比赛中得分的霸主地位已不复存在。这一方面反应了现阶段我国青少年散打运动员得分手段以拳腿为主,增加了比赛的激烈对抗性,使得比赛更具有观赏性,但另一方面,也使得散打运动项目渐渐失去了原有的技术特色和技术核心,不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特色,失去特色的散打也将永远走不出批判和质疑的泥潭。

3 结论与建议

(1)新规则下腿法成为武术散打比赛最主要的得分和进攻手段,拳法技术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另外,新规则有利于武术散打拳、腿、摔技术结构的协调统一,有利于武术散打拳腿摔的全面发展。比赛中,运动员使用拳腿技术主动进攻、强攻的意识增强,进攻节奏快,对抗强度大。加强关于拳法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一步提高拳法技术运用的有效性和成功率,突出重点,突出特色。

(2)拳法技术中,冲拳和贯拳是运动员主要进攻和得分技术手段,鞭拳和抄拳属边缘技术。腿法技术中,鞭腿是最主要的得分手段和进攻手段。新规则下,运动员运用直线腿法(侧踹、正蹬)次数增多,技术运用呈现多样化趋势。在运动员日常训练中应加强和鼓励高鞭腿、转身腿法、直线腿法的训练和使用。

(3)新规则的实施,对运动员搂抱摔在比赛中的应用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接腿摔技术使用次数的比重和成功率均有所降低。

[1]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2]蔡仲林,李建平.指导技术发展,规范竞赛行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4).

[3]朱瑞琪.规则把握散打运动大趋势[J].第一届散打世界专刊,2003(7).

[4]倪红莺,朱瑞琪,李俊峰等.武术散打新旧规则下技术运用状况的对比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

[5]于翠兰.十运会武术散打半决赛技术统计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12).

猜你喜欢

腿法拳法成功率
第十四届全运会空手道资格赛(第一站)男子组手
——67公斤级拳法技术趋势分析
跆拳道传统品势与新品势的腿部技术特点比较探究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论散打训练中腿法的正确应用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狗拳非遗难寻传
猜拳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论散打腿法技术及其实战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