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杨浦区高校武术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简析

2012-03-30席饼嗣

武术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公共课武术体育

席饼嗣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1 前言

武术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当前我国武术教育开展的现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相关调查表明:“全国近70.3%的中小学没有开设武术课,甚至部分学校已经削减武术课而增设跆拳道,学生对武术的认知模糊,学生心中武术与现实存在错位”,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我国武术教育方式。本文主要通过对四大高校进行调查,通过对武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为研究对象,根据调查研究的需要,主要调查对象为参与武术普修课的在校大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相关期刊上关于学校武术发展的文献资料50余篇,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向四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共计200份,回收194份,其中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为93%。

2.2.3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应用Excel对问卷获得的数据和调查结果进行频数分析和表格制作。

3 分析与讨论

3.1 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分析

3.1.1 学生对武术公共课喜好程度的分析

从表1、表2可以看出,现如今大学生基本都喜欢武术课,占到46.2%,但是也有43.5%的学生不喜欢武术课,究其原因可以得出:首先是因为武术学习的动作太过于复杂,对于一般没有武术基础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以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渐消。我们可知,建国以来,我国为了适应国际化发展,将武术趋向于“高”“难”“美”“新”的发展方向中去,与传统武术技术动作简单实用,攻防含义明确大相径庭。并且武术的学习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是坚持不懈的过程,对于现在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来说,确实是有一定困难的。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能力没有多少提高时,就自然会对武术减少热情。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宁愿去外面拳馆健身练习,也不会在学校学习,是由于他们认为学校老师教的都是“花架子”,和自己心里的武术不相平衡。若这种趋势长此以往,那么必然会不利于我国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表1 学生对武术课喜好程度调查表

表2 学生不喜欢武术课原因调查表

3.1.2 大学生认知武术的渠道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了解武术主要是通过影视等传媒,还有25.3%的同学是通过阅读小说才对武术具有一定认知的。通过调查,发现很少是因为通过武术课程来了解武术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影视和小说对武术传播方面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它们是把双刃剑,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学生们对武术产生误解,造成阻碍武术的传播。从表3中还可以看出,看武术表演比赛的人少之又少,可以从两方面来说:第一,举办的次数太少;第二,学生对这些比赛不是太感兴趣。几乎很少有人去跟老拳师学习武术,更不用说看武术书籍了。

表3 了解武术的途径的调查统计表

3.1.3 大学生习武动机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习武主要还是为了强身健体和防身自卫,现如今已不再像过去,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更加注重养生。其次,是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学习我国传承下来珍贵的武术文化。在当今个人主义为主的时代,为了社会需求来学习的比例明显少得可怜。

表4 习武动机情况统计表

3.2 武术公共课教学现状分析

3.2.1 武术公共理论知识现状分析

无论是专业院校还是普通高校,重“武”轻“文”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通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对于体育教学的错误认识:认为技术教学是体育教学的根本之所在,而忽视了文化课或者理论课教学对于技术课教学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理论与技术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理论课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项目和掌握运动技能,而技术课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但是现实告诉我们,理论课教学已经成为技术课教学的副产品,而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融入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仅仅是一招一式的技术教学很难担当传承文化的重任!

表5 武术公共课理论知识教学现状调查表

3.2.2 对武术公共课教学评价分析

从表6中可以看出,目前普通高校武术教师的自身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获得了广大学生较高的认同,学生对教师的技术水平、教学能力基本上持肯定态度,说明我们的专任教师目前基本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但是在教学内容上不甚乐观,主要是因为国家教材只换版本不换内容,缺少创新,长久以来,一直在延续以前的套路,显得陈旧,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表6 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的满意情况调查表

3.2.3 对武术公共课考核方法的调查分析

通过表7可以看出,现阶段高校武术课考核依然侧重于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上,一直沿用着竞技武术的评判方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由于武术动作的复杂性,使得学生要学好武术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协调性,但对于非专业高校学生来讲,事实并非如此,以仅仅侧重于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而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程度,会打消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难以对武术产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所以更不利于我们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表7 武术公共课考核方法调查表

3.3 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重技术,轻理论

现如今,大多数高校只开设了武术技术教学课,很少甚至根本不上武术理论课程。一学期结束,学生除了能学到一两个套路之外,其余的技击含义、对练基本都学不到。只注重外形,那也只是个“架子”,一个人如果没有内涵,他是绝对不可能有气场的!另外,还有在武术中最重要的“武德”,“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这是我们武术人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这是个标志,我们不能丢!所以,片面的认为体育教学就是锻炼身体素质,教会学生体育技能,其实是很不合理的。武术教学不同于一般体育课教学,学生学习武术不但是学习武术技术、技术理论,更重要的是学习、继承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才得以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武术的实践性、术科性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重视,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武术的这些特性也使我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学科特征,被它的表象所迷惑。武术是一门学科,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武术形成了一整套方法学体系,但它主要潜伏于各家各派的拳法里,没有形成一种自觉的、显现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3.3.2 被“舶来品”打压,疲惫不堪

邱丕相先生在《叹中国武术之衰落,盼武术教育之改革》一文中也说道:“听说成都计划将跆拳道列入小学必修课程,一直为学校武术教育奔走呼吁的我实在无法接受。作为一个武术工作者我备感忧心,同时也感到传统武术教育任重道远。……中国武术不应一味陶醉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应将学校武术回归到继承传统、发展创新、面向大众、服务教育的轨道上来,而不是沿袭少体校的那一套竞技武术训练模式。否则,利用学校武术教育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维护文化安全都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跆拳道真正成为小学必修课,那将是中国武术和中国文化莫大的悲哀!”这是一代武术家强烈的嘶喊,振兴国术!所以,我们必须改变现今的教学方式,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

3.4 对高校武术教育的对策研究

3.4.1 深化武术教学改革,激发学生习武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武术产生兴趣,才能激发习武的动力。在武术教学中一定要加强“练打结合”的思想意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习武的兴趣,我们传承下来的东西也不会丢!武德不仅要在理论课上灌输,而且要真正的实践起来,使外在的礼仪,内在的武德,达到内外兼修的境界。

3.4.2 文化教育,重中之重

日本的一位社会人士20多年前来中国时曾说“十年后,太极拳的中心可能不在中国”此话并非随口而出,的确,在日本习练太极拳的人非常多,而且人们对待太极拳的态度也非常认真、严谨,水平也较高。近些年来,日本也开始派太极拳教练去国外教学,但是大都不提太极拳的发源地是中国,不提太极拳是从中国教师那里学来的。久而久之人们就会以讹传讹,忘却了它的真正发源地———中国。正如刘三元先生所云:“弘扬民族文化的误区,最核心、最根本的在于我们不是缺少优秀传统文化,而是缺少优秀文化的教育。”所以说,文化教育,是重中之重,我们要学会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也要学会传播我们的文化。

4 结论

教师教学态度、敬业精神在当今高校中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一个学校能否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工作能力相关,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实现关键还在于教师的水平。”同样,我们认为学校武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也在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我们要在不断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政府部门和领导对武术教学的重视程度,这样武术课程才能在高校迎来美好的发展前景。

[1]王 岗,邱丕相.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拳种意识”[J].体育学刊,2010(4):95.

[2]秦子来.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1116.

[3]朱 雄,汪 琼.对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6):7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7.

[5]吴灿阳.学校武术教学的改革与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08(6):228.

[6]卢元稹.中国体育文化忧思录[J].体育科学研究,2005(12):1.

[7]邱丕相,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6(3):77.

[8]骆红斌.论当前学校武术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搏击·武术科学,2005(12):53.

[9]王岗,吴松.中国武术发展的当代抉择:“求同”乎?“求异”乎?[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4):37.

[10]昌 沧.武术进中小学难在哪[J].体育文化导刊,2003(1):22.

猜你喜欢

公共课武术体育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武术
实践应用取向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与应用
高职院校公共课分类分项教学安排的实施与探讨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