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古城资源,发展“会馆经济”

2012-03-23王芙蓉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会馆资源

王芙蓉

摘要:古城扬州的大街小巷中保存着众多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会馆和各类经典民居。由于年代久远,大多数的会馆和经典民居都面临着破损严重、保护修缮资金缺乏、居住人口密集、基础设施不配套等问题。古城扬州正积极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古城会馆和经典民居可持续保护的新途径,使得既能保护古城风貌,又能对古城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高效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以发挥其最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既能实现历史资源向现代产业的跨越式转型发展,又能保持古城特质,凸现古城的个性。

关键词:会馆;古城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会馆经济

中图分类号:G623.41

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出现的一种地方性的同乡利益整合组织。它以地缘为纽带,是旅居他乡的同籍人自愿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种社会团体。最初创立会馆的初衷是“敦乡宜,叙桑梓”,是一种既非权力机构,又非经济实体的边缘性民间自治组织的活动场所。[[1] 中国会馆志编纂委员会.中国会馆志[Z].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2-3][1]会馆从明初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到清末民国时期始趋衰弱,传承至今600多年,依然在海外华人中沿袭、演化,且勃兴不衰。

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作为明清时期中国著名的工商城市,有“东南第一商埠”之称,在盛清时代更有被列入世界十大城市之美誉。由于濒临古运河,扬州古城曾是商旅辐辏,会馆林立。扬州古城现今保留着众多的工商会馆,如山陕会馆、湖南会馆、湖北会馆和众多经典名居(名人故居)等历史建筑,这是古城最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大多数会馆和名居都面临着居住破损严重、人口密度大,使用单位和个人不够重视或无力修缮等问题,有些会馆和民居建筑又是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也面临着不能轻易开发,缺少维护修缮基金等问题。

保护这些历史遗存,也是对古城历史文化信息的保存,对城市历史记忆的保存。任何历史文化资源,如果不能被人们所感知、所体验、所消费,它的财产化属性就没有表现出来,就不能成为有形的、可度量的文化财富。扬州市政府提出了古城“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的古城保护理念方针,“保护是前提,保护是为了利用,合理利用是最大的保护”[[2] 季建业.扬州古城保护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7):30-33][2]。如何既能维护古城特色,保护古城风貌,又能够高效合理地对古城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发挥其最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如何既能实现历史资源向现代产业的跨越式转型发展,又能保持古城特质,凸现古城个性。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古城会馆和经典古民居建筑的可持续保护新途径,让历史文化资源成为真正的文化财产,全面展示其大众性、公共性和社会性,发展符合扬州实际的会馆(所)经济当是古城保护措施中对古建筑的维护与利用的一次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尝试。

扬州发展会馆(所)经济的资源优势

“扬州为南北通都大邑,商贾辐辏,俗本繁华。”[[3] 碑刻:《建立岭南会馆碑记》,现存于扬州仓巷小学][3]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盛清时代的扬州成为中国中部各省食盐供应基地和南北漕运咽喉,扬州达到了当时中国城市经济与文化的巅峰。交通的便利,经济文化的发达和昌盛,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里留下了太多的资源禀赋。这也为发展现代会馆(所)经济提供了诸多的资源和便利。

1.坐落在古城大量的会馆和经典民居建筑

明清时期,扬州最大的商业是两项:一是盐业,二是南北货。当时由于交通的便利和国家盐业政策,来自陕西、山西、安徽、湖广、江西等地的商人,纷纷来扬经营盐业和南北货,应运而生的同乡利益组织——会馆,为他们商业交往互通声气、联络乡谊发挥了功能作用。当时分布于城内的主要會馆有湖南会馆、江西会馆、湖北会馆、安徽会馆、岭南会馆、浙绍会馆、嘉兴会馆、山陕会馆和安徽旌德会馆以及各类专业会馆等。据笔者初步统计,目前,有文献资料可查的各类会馆和公所约有近50处,有历史遗存可查的约有近30处。

提到扬州的住宅建筑,唐人姚合有诗“园林多是宅”,意即扬州历来有造园的传统,使得扬州“城中宅畔,皆设园林”。据《扬州行宫名胜全图》的统计,在扬富商共建栋廊5154间、亭台196座,[[4] 吴建坤.老房子——民居[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前言)][4]以致清人刘大观评论“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的美誉。当年的扬州富商们所造的宅园如今已成为中国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有的成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古城东南沿古运河一带,即今南河下、北河下、东关街附近,“殷商巨族,高楼宅第,道衢夹道,阛阓市桥”鳞次栉比。更有扬州历史上人文荟萃,古城街巷中也散落着众多的历史名人故居。

这些众多的会馆、公所、园林、名人故居等古建筑,如颗颗蒙尘的珍珠,散落在扬州古城的街巷之中。其中有些已经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如今被老城的居民分割而居,房屋的状况令人担忧。保护这些历史建筑,延续古城特色,改善古城人居环境,使这些蒙尘的珍珠在新的历史时期重发熠熠光彩,也是摆在古城人面前的一个巨大的课题和挑战。

2.浪漫消费休闲城市的流韵

自古以来,扬州就是中国东南地区重要的商业城市,具有发达的消费文化。唐时发展成为东南地区的一大都会,是闻名全国的商业城市,时有“扬一益二”之说。入清以后,由于占据“盐、漕、河”三大利,商业更加繁荣,时人孔尚任言“天下五大都会,为士大夫必游之地:曰燕强、曰金陵、曰维扬、曰吴门、曰武林”,扬州为其中之一。当时扬州市内是“四方舟车,商贾之所萃”。[[5] 王逢源,修.李保泰,篡.嘉庆江都县续志:卷3(城池),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539][5]当时,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商人云集扬州,扬州城内百业兴旺,店铺林立,满足了社会各个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商业的兴盛,促进了扬州休闲娱乐产业的发达。扬州城郊“居人率以艺花为业”,所产芍药与菊非常有名,扬州园艺业中的盆景莳养也具盛名。清代,扬州饮食服务行业,遍布在城内外各处,扬州茶肆“甲于天下,多有以此为业者,出金建造花园,或鬻故家大宅废园为之。(茶肆内)楼台亭舍,花木竹石,杯盘匙筯,无不精美”[[6] 李斗.扬州画舫录:卷3[M].北京:中华书局,2001:26-27][6]。大的茶肆,是新建的花园,或买大宅园改建而成。扬州的酒楼也遍布四郊,其他饮食店多附于面馆。此外,扬州的沐浴业历史上也很发达,清代前期,扬州城内外有数以百计的浴室(又称澡堂)。

由此可见,历史上的扬州由于数度经济的繁华,促进了消费休闲产业的兴盛,深深地打上了消费城市的烙印。这也是扬州浪漫休闲文化城市之特质、特色所在。扬州人浪漫的生活情趣,精致的生活方式,都是现代扬州发展会馆(所)经济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

扬州发展会馆(所)经济的设想

扬州有着发展现代会馆(所)经济诸多的资源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扬州市广陵区政

府提出了对这些可资利用的闲置的会馆和经典名居建筑进行保护性开发,在不破坏房屋结构、不影响原住居民生活的前提之下,投资兴办会所产业,发展会所经济。本文提出的“会馆经济”是专指投资者利用保存完好但又处于闲置状态的明清会馆和经典古民居,在不破坏房屋原结构、不影响原街区居民生活的前提下,从事保护性开发,投资兴办现代会所产业,主要指独立运营的商务、餐饮、休闲、娱乐等私人会所,所以又称“会所经济”。为此,笔者认为,以这些散落在古城街巷中闲置的房屋为载体,通过招纳社会资金,在文物、规划等部门的指导下,开拓性地发展符合扬州古城个性特色的会所产业,一方面可以探索扬州古建筑、古民居保护的多元投入机制,缓解政府财政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探索一条符合扬州实际的变文化资源为文化财富、变静态保护为动态保护之路,以达到永续保护目的的文物古迹可持续保护之路。为此,在古城中开辟文化会所、商务会所、淮扬菜体验会所、特色街区会所以及特色民居会所等,当会大有作为。

文化会所

文化内涵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一个城市核心价值所在。相比于周边的城

市,古城范围内拥有众多的历史遗存,如千年叠加的隋—宋扬州城遗址、清末民初风格建筑群、历代名人故居、各类专业博物馆、多种私人陈列室、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众多的以扬州冠名的学派、画派、琴派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古城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运用并极力整合这些文化资源,为扬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打造具有扬州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各种形式的文化会所,当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积极举措。

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历史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吸引部分文艺界的名人名家,设立若干的文化会所,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如可设立文物鉴赏拍卖会所、音乐美术创作会所、影视动漫会所、琴筝会所、各类手工业大师工作室、扬剧大舞台、类似于冶春诗社的当代“冶春新社”会所等等。设立这样一些文化会所,一方面可以充分运用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历史文脉,传承创新扬州文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会所这种形式,探索多渠道的资金获得方式、会所场地(可以利用上述会馆和经典民居)租赁方式以及对会所场地的修缮、装修、保护方式。这样,既延续了古城的文脉,又保护保存和利用了古城大量的古建筑,维护了古城的肌理,更重要的是,又激活了扬州的文化产业,如果运作成功,当是多赢之快事。

商务会所

当前,扬州市委市政府,正致力于产业和经济的跨越式转型,大力发展“三新一网一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扬州正在成为吸引现代高端人才和新兴产业的磁场高地,这样为扬州利用古城资源,发展现代商务会所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正在成为大批的新兴产业投资商和高端人才聚焦的投资目的地和自己未来人生诗意栖居的理想场所,在商海搏战之余,他们更需要一个环境优雅、私密性强的会所与同业同行交流,也让自己身心放松。扬州可以通过整修利用现代的老会馆和经典名居,打造商业会所业态形式,使得各类商务人士,能够在古朴优雅的老房子里,充分享受现代商务会所提供的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这一高端平台。从而可以让更多的中外投资创业人士充分感受扬州不仅是“创业之都”,还是“生活品质之都”。

淮扬菜体验会所

历史上,扬州在强盛商贸经济的推动下,催生了灿烂辉煌的扬州饮食文化。“万商日落

船交尾,一市寿风并酒垆。”作为发端于扬州,流行于江淮的淮扬菜系在清代日趋成熟,清康熙《扬州府志》记载:“涉江以北,宴会珍错之盛,扬州为最。”淮扬菜以其独特鲜明的风味特征和精细工艺水平得到世人的赞誉。淮扬菜的用料、刀工、调味、火候等方面的显著特色,使其当之无愧地列入中国四大菜系的组列。

现如今,扬州美食亦成为扬州旅游名片中重要的内容。利用古城资源打造淮扬菜体验会所,既是当今餐饮市场细分的必然结果,差异化经营,以满足不同人士的口味追求,也是延续扬州传统文化,使得淮扬餐饮文化推陈出新的必然要求。现今,扬州先期打造的几家会所已在做淮扬精细饮食方面的尝试,并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如康山街卢氏盐商的淮扬菜博物馆内的老宅淮扬菜、古运河南门遗址附近的顾家厨房·荀和等。在历史建筑内开设各类以淮扬餐饮文化为主题的各类体验会所,可以达到全面充分展示扬州文化、保持古城特质的目的。

特色街区会所

打造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是古城扬州追求目标。在有限的古城空间,充分保留古城街区的肌理和脉络,将一些经典或普通民居在不改变外部古朴风格和外立面的前提之下,内部做现代装修,进行设施配套,建立特色街区会所也是发展会所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

扬州康山文化园的1912街区做出了成功的尝试。在这里,游客可以轻松畅游一整天。1912街区会所的成功打造,也为扬州其他特色街区会所的打造提供了现实的蓝本,特色街区会所在扬州会大有作为。

特色民居会所

扬州古城内还保留有大量的历史建筑近170多处,一些被列入扬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的已经被修缮保护,有的正在整修之中,还有些面临保护修缮资金不到位,或未落实的情况。合理利用就是最积极的可持续的保护。在最低干预的原则之下,扬州可以通过多种资金渠道,加以整理修缮,再合理地加以利用,对有灵魂的历史建筑注入生活的气息。但是,在利用过程中应当坚持“最低干预”和“合理利用”之原则。

扬州在这方面已有长乐客栈和壶园的历史街区内“精品酒店”实践在先,对修复好的民居合理利用,在保留原有古建筑特点的基础上,酒店能够满足高标准的商务、会务、餐饮、住宿之需求。它们成功实践能够引领各类民间资本充分利用扬州古城历史建筑大力发展会所经济。

此外,各类行业会所,消费会所等其他形式的会所也可以在植根于扬州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其发展的空间。

扬州发展会馆(所)经济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政府应当科学决策,谨慎开发

作为政府部门,在先期决策时应当科学谨慎。政府在规划审批、资源掌控和信息发布的时候要严格把关。在民间资本取得保护利用古建筑的资格后,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使用单位在整治、修缮、装修和使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其整理修缮的草图和方案,政府和相关文物部门也应当严格把关,整修过程应当在文物、文化和规划部门专家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设计施工上要精工细作,尽可能多地保留历史信息。对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建筑要按原样维修、整饰,对其中经过后人不恰当改动的部分可以恢复其原貌,对构件已遭损害的,即使落架重修,也要维护原来外观风貌;对已遭改动的,有悖于历史风貌的建筑,应予适当改造,恢复历史原貌或原来的风格。[[7] 王景慧.历史街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层次[M].《瞭望》新闻周刊,1997( 51):31-32][7]严格禁止使用单位不恰当的开发和使用,以保持历史真实性。

各类会馆(所)的打造应当纳入古城保护的体系

从会馆(所)经济的定义中,可以清楚看出,会所所用的房屋,是保存相对完好,且是处于闲置状态的会馆和各类经典民居,而对这类历史建筑的开发是保护性的开发,是以保护为前提的利用和开发,因此,会馆(所)的打造应当纳入扬州古城保护体系。所有历史城区内各类会所的开发和利用,应当在全面征求市古城办公室、文化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共同意见,按照《扬州市扬州古城保护与管理条例》的要求,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督机制,敦促使用单位以敬畏历史,“小心翼翼”保护古城的心态整治、修缮历史建筑,使其成果不仅有利于历史建筑的利用,更成为古城保护与复兴的成功手笔。

对于市级以上的各类文物保护单位的开发,应当慎之又慎。对这类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合理使用应当遵循“尽可能按照其原来功能使用”的原则,最好是公益的非营利性质的,目的是通过这些非营利的经营达到自养和永续保存的目的。对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会馆建筑和经典名居等历史建筑的保护性开发,可以参照《内罗毕建议》中提出的“在保护和修缮的同时,要采取恢复生命力的行动。”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应和更好地恢复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生命力相结合。[[8] 阮义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2009:41

][8]對文物建筑既要保存历史信息又赋予新的用途,做起来很不容易,需有高度的专业技巧。古城保护走在前列的西欧许多国家的做法是:保存外观,允许改造内部,保存整体风貌。外观上坚持“整旧如旧”的原则,内部装修和装饰可以用现代风格,增加现代化设施。同时应当保留原历史街区内居民生活的延续性,只有做到民居+居民,才能真正保持其“原汁原味”和“恢复生命力”。

各类会所应当差异化经营,经营过程中注意和谐性与亲民性

社会差别的存在,这是一个客观现实,承认差别,实行错位发展,才能实现共赢。在扬州发展会馆(所)经济还应当注意差异化经营,不能搞同质化一窝蜂似的经营。所谓差异化,不仅指经营内容上的差异化,还要档次和标准上的差异化。会所占用的资源(房屋和街区的文化)是古城的公共集体空间的延伸,并不专属于高端和权贵,会所内部的经营应当与街区内共同生存的普通居民一起,和谐地生活,以其和谐性和与普通大众的亲近性共同铸成属于古城扬州的独特的风景。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丰富,而经济欠发达的古城扬州来说,真正需要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当是如何在平衡古城风貌保护、民生改善的同时谋求城市的发展。作为古城,其城市公共空间既承载着历史人文价值(包括其中的建筑和环境),又是具有经济价值的城市资产(主要是土地价值),两者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探索一个兼顾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居民幸福指数提高和高质量城市化发展的“次优解”,,发展会所经济当是值得尝试之举。

[1] 中国会馆志编纂委员会.中国会馆志[Z].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2-3

[2] 季建业.扬州古城保护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7):30-33

[3] 碑刻:《建立岭南会馆碑记》,现存于扬州仓巷小学

[4] 吴建坤.老房子——民居[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前言)

[5] 王逢源,修.李保泰,篡.嘉庆江都县续志:卷3(城池),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539

[6] 李斗.扬州画舫录:卷3[M].北京:中华书局,2001:26-27

[7] 王景慧.历史街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层次[M].《瞭望》新闻周刊,1997( 51):31-32

[8] 阮义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2009:41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会馆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
“乡土之链”话会馆
美法院判决“中华总会馆”撤旗案
人在他乡为异客北京会馆游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遍布全国的山西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