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考试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12-03-20胡俊丽张旭峰刘兴来崔文丽王建邦

物理通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大题大学物理题型

胡俊丽 张旭峰 刘兴来 崔文丽 王建邦

(中北大学理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作为大学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学生成绩的评价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课程结束后衡量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传统考试方式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在许多高校,内容局限、题型呆板、方式单一的期末闭卷考试仍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唯成绩论优劣的现象严重.因此,提出一种新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考试模式是整个人才培养当务之急的问题.

教育部颁布的《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大学物理考核要避免应试教育的倾向,积极探索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模式[1,2].由于考试方式与教学方法互相依赖、互相制约,我们在进行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改革中,注意到了对相应考试方法的同步改革,现对此做一简要介绍.

1 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并重

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是一切学习围着考试转,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怎么考就怎么学,因此,学生逐渐失去了主动思考、自由思考的兴趣与能力,甚至许多学生把小学和中学阶段的一些学习方式和习惯带进了大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立足过程、强调发展,因此,我们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更强调平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状态的评价与考核,主要包括学生课堂提问、阶段学习小结、小论文、平时作业与笔记、课后答疑等,这一过程考核成绩占全学期成绩的50%.

1.1 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情况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探索、研究问题的习惯与能力,组织学生课堂提问是我们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推出的新教学环节.具体做法是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堂课给每位学生发一张A4纸(提问纸),每次下课前给学生预留10~20 min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整理笔记、相互讨论,并将存疑的问题写到纸上交给教师,下一次上课时,教师把对每位学生所提问题的简答返还给学生,如此循环直至期末.教师针对每位学生每次所提问题的层次以及一学期所提问题的数量进行评价与考核,此项考核按20%计入学期成绩.如在学习相对论时,有一位学生在提问纸上问:“在相对论中,(运动)长度相对缩短,速度c不变,时间膨胀之间矛盾吗?”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高质量问题,应记高分.

1.2 考核学生期中及期末书写的小结或心得

每学期期中和期末, 都以开卷形式要求学生写课程小结(或读书报告、小论文、学习小结等),题目可由学生自选,教师根据书写字数、格式、质量等评分.此项考核按10%计入学生学期成绩.例如,一位学生针对“学生课堂提问”教学环节写下一篇小论文,经整理之后被《中国校外教育》期刊录用,她的小论文就记以高分.

这种考核可以实现几个目的,一是学生可以反思学习状态、收获,以利再战;二是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三是学习写作论文的基本过程,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或后续深造打下基础;四是培养创新意识,如曾有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发电地板的电路,写出了完整的小论文.

1.3 批阅平时作业

以平时作业为例,通过批阅发现有学生抄袭作业,我们会不断地教育学生要独立完成作业,不要怕犯错,做错了经教师指出,在作业本上改正;通过批阅还发现常有学生解题思路不清楚,缺图短公式,为此,要求学生按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完整做题,该画图时一定画图,没有画图时一经指出下次要补画.平时作业占期末成绩的20%.

1.4 检查学生课堂笔记

课堂教学中总有一部分学生能听取教师的意见,坚持写课堂笔记,并且认为这一环节很有好处.为了鼓励、支持与指导,我们不定期收检学生课堂笔记,以工整、完整、特色作为平时考核的依据,在平时成绩中加分,对以其他方式听课的学生不扣分.

1.5 考核参与答疑情况

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中,一定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如基本概念搞不清楚的问题;追求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的问题;探讨联系近代科技的问题;与个人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与个人思维方式、方法有关的问题;与个人学习方法有关的问题;与应用数学方法有障碍的问题等等.对以上各种问题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处理态度,例如,有学生会抓住各种机会向教师提问,师生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是他们习惯的学习方式.为了鼓励与提倡参与答疑,我们在平时答疑或期末考试前答疑,都实行登记学生姓名的方法(称答疑实名制),按学生参与次数在平时成绩中加分.实践表明,当学生感到有多种机会获得好成绩时,他们都会积极参与.

以上几个环节的考核占期末成绩的50%.

2 改革闭卷考试题型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50%,考试范围主要以教学基本要求为主, 为避免学生考前死记硬背公式,而将重点放在基本理论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上,我们将期末闭卷考试试题分为4种题型.题型分别是:(1)概念填空题10道,每题3分,共30分;(2)分析与计算题5道,每道10分,共50分;(3)设计应用题1道,10分;(4)综述讨论题1道,10分.

除第一、第二道题为常规题型外,第三大题(设计应用题)选材灵活,紧密联系物理原理的应用.例如,有一次在经典物理部分的考卷中第三大题是如何用杨氏干涉法测透明薄膜厚度,要求: (1)画出光路图;(2)简述基本原理(含相关公式);(3)写出薄膜厚度的计算公式.又如,在一次近代物理部分的期末试卷中第三大题是激光谐振腔的功能,要求:(1)画谐振腔的结构示意图;(2)简介谐振腔的主要功能;(3)谐振腔实现光放大必须满足的物理条件 (腔中已有增益介质).此类型题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情况很有效,可一定程度上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意识到平时学习的目的应不仅仅限于会做题,而是渐渐转向掌握、应用的更高层次.

除应用题外,试卷中第四大题是综述讨论题.这类题有时涉及物理学方法论,考核学生对物理方法的掌握情况.我们所使用的教材[3],每一章后都有一节物理学方法简介,适时提倡学生阅读,结合该章教学内容,加深对相应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一次在经典物理部分的考卷中,第四大题是:(1)简介“模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2)理想流体模型忽略了哪些次要因素.有时这类题还选自学生平时所提问题,如在2009~2010年第二学期近代物理期末考试中,第四大题是天然放射性衰变的现象、规律与描述:(1)简介3种天然放射性衰变;(2)3种衰变满足指数衰变规律的数学形式;(3)描述放射性衰变的4个物理量;(4)如何防御核辐射,此题第4问就来自学生平时的提问.

3 结束语

改革考核方式,采用平时开卷考核与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法,正在改变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态度.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注重物理思维的形成及物理方法的掌握,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一探索虽不完善,但我们会继续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 单亚拿,王月华,王逊. 大学物理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9,11(3):382~384

2 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物理与工程,2006,16(5):1~8

3 王建邦,张旭峰,杨军,等.大学物理学(第三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大题大学物理题型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科学备考新方向——数列大题之“数列求和”篇
科学备考新方向——三角大题之“解三角形”篇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七)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八)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构建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育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