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教学的改革实践

2012-03-20杨植宗段永法周本元

物理通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以太光速基本原理

喻 莉 杨植宗 段永法 周本元

(空军预警学院基础部物理教研室 湖北 武汉 430019)

大学物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学生接触到的大多数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及枯燥的符号和公式,很容易失去兴趣.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该想办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大学物理的教学应该明显地与中学物理教学有所不同,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雄厚的物理知识基础,同时还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以物理知识为载体,让学生掌握一些必备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精神.为达到以上目的,笔者在“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物理情境、联系历史背景、回顾理想实验、突出科学精神等具体措施,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创设物理情境

好奇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物理情境,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其学习兴趣.

在讲解绝对时空观时,为说明力学规律在所有惯性系中都具有相同的形式,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实验情境,即如果将你和你的朋友关在一艘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封闭的船舱里,请你设计一个力学实验来判定船是静止还是在运动.将力学相对性原理这一抽象、枯燥的物理知识转变成了一个形象、具体的物理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增强其学习兴趣.

此外,为说明光速不变原理,笔者还创设了一种使矛盾激化,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即当对面有人迎面向你投球时,你应该是先看到投出去前的球还是投出去后的球?根据事实经验,学生肯定会回答先看到投出去前的球.此时,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如果从伽利略变换出发,应该是先看到哪个球呢?学生回答投出去后的球.结论与事实相矛盾!创设这一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 融入历史背景

物理学史作为物理科学发展的历史,包含着许多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理论产生的背景.对物理理论,追溯它们的形成背景和过程,探寻先辈物理学家在得出最终结论前所使用的科学方法,不仅能让学生体会科学创立的艰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掌握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的能力[1].

狭义相对论的历史背景:(1)19世纪末,随着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人们发现电磁学规律在伽利略变换下不具有协变性.由电磁理论,光速应该是一个与参考系无关的常量,这显然与伽利略速度变换式相矛盾.(2)为解决这一矛盾,人们提出了以太假说,假定光只有在以太中速度才为常量c,在其他惯性系中则将测出不同的速度.(3)为证明以太的存在,人们做了各种实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迈克尔孙-莫雷实验,但得到了意想不到的零结果.为解释实验零结果,人们还提出了拖曳说、微粒说、收缩说等,它们虽然都能够解释迈克尔孙-莫雷实验,但却要么与其他实验相矛盾,要么不能自圆其说,所以,最终这些学说都没有被人们所接受.爱因斯坦正是在此历史背景下,同时受到哲学家马赫的影响,最终才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

通过对相对论创建过程的历史考察,让学生深刻体会科学家探索真理过程的艰辛,认识到科学家正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最终找到了事物的本质,在这一历史背景的讲解中,科学家的工作思路和科学方法都清晰可见.这些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方法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 回顾理想实验

“理想实验”,又称为思想实验、假想实验等.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理想实验建立在真实实验基础之上,是以真实实验的逻辑法则为依据而开展的一种复杂的思维推理活动,是创造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2].理想实验作为一种特殊的实验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探究爱因斯坦是如何创造性地提出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时,就着重讲到了爱因斯坦16岁时对“追光悖论”这一理想实验的研究.实验是这样的:假想一个人以光速去追赶光波,那他将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呢?显然,如果伽利略变换依然正确,那么, 在以光速运动的参考系中,观察者将会看到自己和光的波峰和波谷一起运动,光的波动现象将完全消失,看到的仅是类似于凝固的海浪图样.

然而,爱因斯坦分析认为,根据电磁理论,凝固的“海浪”图样并不是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解,满足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解,应该总是以光速运动的波.所以,即便是在以光速运动的参考系中,所看到的一切还是应该和在地球上静止时所看到的一样,按照同样的定律进行[3].显然,在该理想实验中,就已经包含了狭义相对论的萌芽.

通过该理想实验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体会物理学家从提出问题,到构思实验方案,再到逻辑思维与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这一科学创新过程.同时,在物理教学中适时地引入理想实验,透彻地分析理想实验的理论依据、说明的问题等,在头脑中再现理想实验的进行过程,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突出科学精神

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只知道一味地接受、继承旧知识,而不敢对其进行质疑、批判和创新.在本次课中,笔者希望能够通过介绍在相对论诞生和发展过程中,科学的质疑和批判精神的重要性,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笔者在给出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前,先介绍,在爱因斯坦之前,洛伦兹就得出了在高速下长度收缩和时间延缓的结论,而彭加勒则早在1898年就猜测到了在真空中光速不变且各向同性.应该说洛伦兹和彭加勒已经走到了相对论的大门口,但却无法摆脱绝对时空观的束缚,最终没有迈入相对论的门槛.相反,爱因斯坦却从不迷信权威,他从伽利略变换与电磁理论之间的矛盾出发,对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产生了质疑,并最终抛开了“绝对静止”和“静止以太”的观点,创造性地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引起了人类时空观的巨大变革.通过讲解,让学生从中领悟质疑、批判和创新的重大意义.

此外,在此次课的结尾处,笔者又进一步强调了质疑、批判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到相对论自建立至今,就一直伴随着质疑和批判.就连用实验证实“以太”不存在的迈克尔孙至死还念念不忘可爱的“以太”,认为“相对论是个怪物”.并且爱因斯坦在1921年获诺贝尔奖也不是因为相对论,因为人们对相对论还存在太多的质疑,它应该接受严格的验证.最后,进一步列举在2011年9月的一则关于中微子超光速现象的新闻.让学生明白,相对论正是在不断地质疑和批判中才得以发展.同样,科学的发展也需要质疑、需要批判、需要创新.用物理学中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去唤起学生的意识情感,培养学生在质疑中变革,在批判中发展,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在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这一课中,笔者采用以上方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相信这些具体的措施在大学物理其他的章节教学中也有很强的参考、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玉峰.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5):137~139

2 文军.“理想实验”与物理教育.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9(2):78~81

3 许良英,范岱年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24

猜你喜欢

以太光速基本原理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车易链:做汽车业的“以太坊”
光速的测定
光速生发器
光速有多快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
光速有多快
A Study on the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谭嗣同之“仁本体论”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