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篇零翻译:名与实*

2012-03-19石春让覃成强

外语学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语篇译者语言

石春让 覃成强

(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 710061; 广西大学, 南宁 530004)

语篇零翻译:名与实*

石春让 覃成强

(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 710061; 广西大学, 南宁 530004)

本文首次提出语篇零翻译的概念。语篇零翻译是译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采取的翻译措施,既是具体的翻译方法,也是实用的翻译策略。语篇零翻译具有哲学方法层面的理据,也有实践层面的印证。语篇零翻译的具体模式有3种:(1)移译语篇结构;(2)省略语篇内容;(3)移译语篇中的多个词语。

语篇零翻译;范畴;理据

1 引言

关于零翻译的讨论主要集中在零翻译的界定、方法等方面,也有人从文化的角度讨论零翻译,认为零翻译是英语对汉语的文化侵略,会实现英语的文化霸权(龚晓斌 2008)。但是,这些讨论都仅限于词语的零翻译。

语篇与翻译密不可分。李运兴(2003)、张美芳(2001)、刘庆元(2005)等从语篇功能、翻译效果等视角论述语篇翻译。语篇翻译吸收语篇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不再局限于语言形式,而是把视野扩大到语篇的情景因素,为翻译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拟提出语篇零翻译的存在问题,并探讨它的名与实。

2 语篇零翻译的概念和功能

2.1 概念的提出

零翻译的概念是邱懋如教授在《中国翻译》2001年第1期发表的《可译性及零翻译》一文中首次提出的。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证明一切都可以翻译。零翻译就是不用目的语中现成的词语译出源语中的词语。这包含两层意思:(1)故意不译源语中词汇的意思;(2)不用目的语中现成的词语来翻译源语中的词语(邱懋如 2001)。简言之,零翻译就是一种不译之译的翻译活动,也是一种可译却故意不译的翻译技巧。零翻译的功能是,对源语信息意义故意零处理,从而造成该信息在目的语中形式上的陌生化或者意义上的空缺。

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它应有一个论题结构或逻辑结构,句子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它具有句法上的组织性和交际上的独立性(黄国文 1988)。也就是说,语篇是考虑语境的语义结构。

从语篇角度看,翻译是由源语语篇引发的目的语语篇生成过程。语篇结构是在特定的文化中组句成篇的方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往往有着不同的组句成篇方式。因此,语篇翻译过程不仅仅涉及语言符号的转换,也涉及文化逻辑关系的转换。

在实际翻译中,已有不少人把语篇当作翻译的基本单位。目前人们对语篇的定义有两种。“形式/结构”(formal/structural)派认为,语篇是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语篇由句子组成。“功能”派认为,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它不是一个比句子大的语法单位,它与句子不属于同一类型,它们之间不是“大”与“小”的关系;而是“体现”(rea-lization)关系,即语篇由句子体现,或者说句子(形式)体现语篇(语义)(司显柱 2001)。显然,两种观点分别侧重于形式和功能。对语篇而言,形式和功能同样重要。在翻译过程中,有时译者不得不做出选择:一是放弃与语境息息相关的交际价值而保持形式上的等值;二是放弃与语境无关的纯语义等值而保持交际功能等值。事实上往往表现为选择哪种具体的翻译策略的问题,即是选择“直译”还是“意译”。直译的译文虽然在形式上忠实于原文,却有可能让目的语读者感觉“生硬、晦涩、难懂”;意译的译文虽然通顺易懂,却又可能被指责为“不准确、不忠实”。 有时候,无论译者做出哪种选择,源语中的一些信息往往在形式和功能上都无法在目的语中完全地、和谐地转换出来。实际上,译者在权衡各种因素后,往往会做出如下选择:(1)如果源语语篇的形式和功能都能用直译转换成目的语语篇,则首先采用直译;(2)如果不能直译,则对源语语篇的形式进行改变,以保留其功能;(3)如果源语语篇的形式已进行最大程度的改变,而其功能还是不能转换出来,则对源语的功能尽可能多地给予保留。

但是,还存在着另一种情况,即原原本本地保留源语语篇的形式,也能转换出源语语篇的功能。说到底,这是把组成语篇的符号直接从源语语篇搬移到目的语语篇。这是语篇最直接、最简捷的直译方法,因为它根本就没有改变源语语篇形式,也未使语篇的功能有任何丢失。各种公共场合的图示标志,如“禁止吸烟”(圆圈内一支燃烧的香烟图案被一条粗线截断)、“禁止停车”(圆圈内一辆汽车图案上覆盖一条粗线)的标志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果说“禁止吸烟”、“禁止停车”的标志仅仅是单纯的符号形态语篇,缺少真正文字意义的符号语篇的话,那么源语语篇中的全部或多个语言符号不是用目的语中现成的文字符号译出,而是直接从源语文字符号移译成目的语文字符号,但目的语的语篇功能却较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可以将这样的语篇翻译称为语篇零翻译。

从根本上说,上述转换是一种思维转换过程的描述。译者在考虑两种语言构成的语篇的转换时,首先应当考虑的是目的语民族深层次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这要求译者在翻译中对源语语篇的结构、信息排列、意义层次、语篇连贯及逻辑修辞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合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提高目的语语篇的可接受性,实现目的语语篇功能与源语语篇功能上的对等。如果译者认为整个语篇翻译的思维过程都可以采用零处理的方式来完成,当然愿意采用此方式,所完成的转换就是语篇零翻译。语篇零翻译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语篇零翻译是指为了实现目的语语篇的形式和功能,故意不用目的语中现成的词语、词语排列方式、语篇连贯及逻辑修辞等元素,而是移译源语语篇中的相应元素。

2.2 语篇零翻译的功能

Halliday(1994)的系统功能理论提出,语言具有3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Ideational metafunction)[包括经验功能(Experiential metafunction)和逻辑功能(Logical meta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 metafunction)。语篇功能指使用语言来组织语篇的信息,使这些信息有条不紊地表达出来的功能。语篇功能包括3个子系统,即主位-述位系统、已知信息-新信息系统和衔接系统。

语篇翻译是从语篇视角来考察翻译。译者不仅要考虑语篇中各部分的意思,还要把各部分组织在一起而形成的语篇意思翻译出来。源语语篇的意思和功能应该全部在目的语语篇中体现出来。哈蒂姆在《语篇与译者》中指出,“语篇结构的用途是要适应特定的修辞意图,因此,在实现翻译对等的过程中,译者首先要通过对语篇结构进行相应的修正,来再现这种意图”。(Hatim 1994:164)我国学者郭建中(2006)也认为,重构(改写)这一理念和方法贯穿翻译过程,需要在每一个语言层次上加以实施。如果译者采用零处理的方式重构源语信息,说明译者认为零处理是最佳选择。

从语篇角度来看,零翻译的语篇从形式和内容上都会产生一些新的信息和功能,语篇零翻译的价值应该由目的语语篇的信息和功能来判断。无论译者出于何种目的对语篇采用零翻译,都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权衡各种因素以后采用的最佳翻译方法。也就是说,语篇零翻译是具体的翻译方法,也是实用的翻译策略。

从翻译的功能来看,翻译研究中提出的特定概念只有纳入到翻译研究的各个层面才能显现其内涵。对源语语篇的故意零处理,很可能造成语篇信息在目的语中形式上或是意义上的空缺。如果译文读者容易理解这些空缺,并产生新鲜感,则是成功的语篇零翻译。如果译文读者按照惯常的思维方式不易或无法理解这些空缺,就会产生陌生感,从而产生不成功的语篇零翻译。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零翻译可以凸显文化差异,丰富译语文化内容。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有时对于不同社会的人,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往往具有不同的意义,而且有时还会造成语义空缺的现象。翻译是弥补语义空缺、跨越文化障碍的桥梁。在初始阶段,零翻译可能是译者无奈的选择,会造成目的语的语义空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起到弥补文化空缺的作用,最终扩大目的语文化内容。

人们能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原因之一就是不同语言之间的共同点多于不同点,而且不同语言之间及语言背后隐藏的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实际上,语篇零翻译既是一种有效的语言及文化交际策略,也是省力的具体交际方法。但是语篇零翻译的应用范围很有限,不可能对目的语语言及文化产生整体性的破坏,可以给目的语语言和文化带来新的词汇、句法、篇章结构,也会给目的语文化带来新事物、新思想,促进目的语的语言文化与世界接轨。

3 语篇零翻译的理据

3.1 哲学理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世界上没有不可认知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知的事物。语篇零翻译也是人们对翻译不断探索的结果。Eugene Nida指出:“尽管人与人之间的绝对沟通是不可能的,但是不管在同一语言区域或是不同语言区域,人们之间高度有效的沟通还是可能的,因为人们的思路、身体反应、文化历程和对别人行为方式做出调节的能力都是相似的”。(Eugene Nida 2002:55)Peter Newmark指出:“任何事物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可译的,但往往都伴随着许多困难”。(Peter Newmark 1988:72)两位翻译研究专家的观点都说明,语言之间的翻译是可能的,但存在困难。也就是说,人们已达成共识:翻译是交际,译事存差异。没有不可译,只有尚未译。对于尚未译,可以探索译。探索译是采用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翻译难点。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往往有着不同的组句成篇方式,语篇翻译是由源语语篇引发的目的语语篇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涉及组成语篇的所有符号的转换,同时也涉及逻辑关系的转换和连贯结构重构的过程。语篇零翻译是人们探索出的一种便捷而有效的方法,是一座桥梁,沟通源语和目的语。

语篇零翻译也得到翻译研究方法论层面的支撑。张美芳(2000)认为,从研究方法来看,语篇翻译有如下特点:研究对象不仅包括语言系统和言内因素,而且还包括言外因素(如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研究重点是整个语篇,意义通过语言结构来体现,而翻译对等建立在语篇和交际层面上。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建构一个可接受的目的语语篇,不仅要转移源语语篇的意义,还要转移源语语篇的交际价值。这不仅仅是一个词(包括词义、语音、词性、词形等多方面信息)的转换,也不仅仅是一个句子(包括语言结构、语言系统、语言单元、语言类别、语言外部环境等多方面信息)的简单转换,也就是说,不是简单的表层结构的转换,而是从语篇的深层结构进行的复杂转换,是自上而下地、有目的地选择语言资源,对整个语篇进行重写。在重写过程中,译者有权选择不同的语篇转换方式,语篇零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有效的策略和技巧,可以成为译者选择的转换方式之一。

3.2 实践理据

时代发展催生语篇零翻译。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文化、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中外文化迎面相撞的机会日益增多。中外文化需要从对立、陌生走向融合,翻译承担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桥梁作用。零翻译的词汇( 如KFC,IP,GPS,3G,BBS,MP3,Windows XP等)因为可以使人们的交流更便捷,经历了陌生-接受-频繁使用的过程。词汇的发展也影响语篇的发展。世界上大多数信息都用英语传播,零翻译的英语词汇可以快捷、有效地交流信息,因而能强势地进入其他语篇环境(目的语语篇环境),使得目的语语篇的形态、功能产生新的变化,从而催生语篇零翻译。语篇零翻译在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目的语语篇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史上的一些翻译实践也证明语篇零翻译具有深远影响。鲁迅坚持“直译”、“硬译”、“宁信而不顺”、“力求其解、保存风姿”等译论,他的译文“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这样的译文“在借鉴西方先进思想的同时,又创造性地引进新的表现方式,以弥补早期白话汉语在思维与表达方面不甚精确的缺陷”。(郭著章 1999:7-8)不言而喻,在翻译实践中,鲁迅有意识地探索语篇零翻译,成为翻译史上一抹亮丽的色彩。在西方,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美国翻译理论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韦努蒂,曾提出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她认为,异化就是“抵抗式翻译”(resistant translation),故意使译文冲破目的语常规,保留源语中的异国情调。“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Venuti 2004:19-21)。如果从语篇的角度来看异化策略,那么,一些用异化策略翻译完成的语篇就是零翻译语篇。

4 语篇零翻译的具体形态

4.1 移译语篇结构

在历史长河中,英语语篇和汉语语篇的类型、格式都在不断变化。例如,汉语语篇中原本没有“专利”这样的文本类型,但是现在每天都有大量的汉语专利文本产生,其语篇结构与英语专利的语篇结构完全相同。显然,汉语专利的语篇类型是在翻译英语专利文本的过程中形成的。汉语专利的语篇格式是套用英语专利语篇结构而形成的,是语篇零翻译。

英文长篇小说的每一章节的开头大多标注第几章。传统的汉语长篇小说是章回体,每一回开头有对偶体的回目,概述本章主要内容,结尾有“欲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等固定套语。如今,译者在译英语长篇小说时,都是按英语长篇小说的篇章结构,直接译出,而无需再在开头和结尾加上套语,也就是说,翻译时直接移植英语长篇小说的结构模式。从传统汉语长篇小说的语篇模式来看,这是对英语语篇结构的零处理,造成了英语语篇信息在汉语语篇中意义的空缺。现在我们似乎对此习焉不察,见怪不惊,但是清末民初,林纾等人的翻译则一定要按汉语长篇小说的语篇要求,补足每章开头的回目内容以及结尾的套语。可以说,今人的小说译法是一种语篇结构的零翻译。

4.2 省略语篇内容

为了实现目的语语篇的简洁、精练,或某些特定功能,对源语语篇中一些段落、段落中的一些句子、词语省略不译。我们认为,黄忠廉(2002)描述的用摘译、节译等变译方法完成的语篇即是语篇零翻译的一种模式。如今这类语篇零翻译在新闻、科普文本等实用翻译中应用得很广泛。

4.3 移译篇章中多个词汇

对篇章中的多个词语或表达法进行移译。篇章中的一些词采用移译的方法,更利于目的语读者。这种译法在科技语篇中较为常见。如:

But regardless of its features, Gmail Chat faces a considerable challenge if it hopes to lure users away from established instant-messaging programs like those of AOL, Yahoo and MSN, with tens of millions of users in total.

译文:虽然Gmail Chat 特色多多,但是如果希望吸引用户舍弃已有的即时通讯程序,如“美国在线”、“雅虎”、MSN而选择 Gmail Chat,它所面临的挑战颇大。毕竟,“美国在线”“雅虎”和 MSN的用户总线已达到几千万。(《科技英语学习》2007(4))

译文中,出现了Gmail Chat 和MSN这样的“字母词”,也出现了“雅虎”这样的音译词,还出现了“美国在线”这样的 “意义被硬译出来,但可能对汉语读者造成语义空缺的意译词”。这些词都是零翻译的词语,在目的语语篇中都表达着关键性的信息。这段文字最适宜的读者应该是经常使用计算机,并对计算机知识较熟知的人。如果这些词全都意译成中文,对目的语读者来说,语篇信息便不能准确、便捷地转换出来。

5 结束语

本文将零翻译的适用范畴从词汇扩大到语篇,界定了语篇零翻译,并分析了语篇零翻译的理据和具体形态。语篇零翻译的提出在理论上可以解决一些翻译现象的归属问题,在实践上有助于解决因语言表达差异、文化差异以及源语快速发展、不断创新给翻译带来的各种难题,极大地提高了各种语料的可译性,对指导日趋增多的翻译实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

邱懋如. 可译性及零翻译[J]. 中国翻译, 2001(1).

李运兴. 英汉语篇翻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黄忠廉. 变译理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刘庆元. 语篇层面的改编翻译研究[J]. 外语学刊, 2005(2).

张美芳.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J]. 现代外语, 2001(1).

龚晓斌.“零翻译”的文化反思[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5).

司显柱. 对近二十年中国译学界对翻译单位命题研究的述评[J].外语学刊, 2001(1).

郭建中.汉英/英汉翻译:理论与方法[J].上海翻译, 2006(1).

郭著章. 翻译名家研究[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

Hatim,Marson.DiscourseandtheTranslator[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

Lawrence Venuti.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AHistoryofTranslation[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Nida, E.A.LanguageandCulture[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Peter Newmark.ATextbookofTranslation[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责任编辑孙 颖】

OntheNameandNatureofTextZeroTranslation

Shi Chun-rang Qin Cheng-qiang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Xi’an 710061, China;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text zero translation which is not only a practical technique, but also a specific strategy. Text zero translation includes three models:(1) transference of the original text format;(2) omitting the words, sentences, paragraphs of the original text;(3) transference of a few words of the original text.

text zero translation; nature; rationale

H315.9

A

1000-0100(2012)05-0109-4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用预设的认知语用研究”(08BYY074)、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学研究项目“英汉科技小品文中的隐喻:对比与翻译”(12JK0269)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基金项目 “零翻译的范畴和理据” (09XWC05)的阶段性成果。

2011-12-03

猜你喜欢

语篇译者语言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语言是刀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