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下腰椎结核

2012-03-19周铁军

微创医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钉棒后路前路

彭 硕 周铁军

(1广西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南宁市 530003;2广西南宁市中医院骨科,南宁市 530012)

在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约3%~6%的人伴发骨与关节结核,而脊柱结核约占骨与关节结核的48%,当脊柱结核发生在承重的下腰椎时,造成了脊柱失稳、脊髓神经损伤,是导致生活、劳动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脊柱结核的发病人数随肺结核的再燃有了增长的趋势。在手术治疗的选择上,适当入路及内固定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尤其重要,对下腰椎稳定性的恢复起到关键影响[1]。我院2006年8月至2012年1月收治下腰椎结核患者28例,均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同时进行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8例患者,男20例,女8例;年龄17~65岁,平均38岁;病程4~31个月,平均9个月。临床表现为腰痛、乏力、贫血、潮热、盗汗,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根受压症状。病变节段均为腰3~腰5下腰段,其中累及2个椎体21例,3个椎体7例。脊髓损害按Frankel分级,B级18例,C级9例,D级1例。辅助检查血沉46~127 mm/h,平均62 mm/h;无创的影像学检查如MRI已经基本上替代了有创的脊髓造影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脊柱失稳,如腰椎滑脱或脊柱生理曲度丧失,椎间隙狭窄或消失,病变椎体骨质虫蚀样破坏、椎体终板破坏或消失、椎体高度丢失及死骨形成。患者入院后术前均卧床休息、避免脊柱负重及神经损害的加重,常规抗结核治疗2~3周,根据病程长短可采用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三联抗结核,或采用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四联抗结核。抗结核治疗期间应观察结核中毒症状、血沉和肝肾功能的改变,以中毒症状减轻、血沉下降至60 mm/h时为最佳手术时机[2]。

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先取俯卧位,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根据C型臂X线机侧位透视,确定病椎后,常规消毒铺巾,以病椎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常规显露。在结核病灶上下相邻正常椎体各植入2枚椎弓根螺钉及纵杆,通过去旋转技术以矫正后凸畸形,恢复腰椎的生理前突,撑开器撑开,以适当恢复椎体间正常高度。内固定结束后放置乳胶引流管,缝合腰部切口后,换取仰卧位,双膝下垫枕屈髋30度,选择脓肿较大、椎体破坏较多的一侧进入,手术切口采用下腹部倒“八”字切口腹膜外入路。侧腹壁钝性分离即进入腹膜后间隙,将腹膜连同腹腔内脏器牵向中线,显露腰大肌及位于中线的腹主动脉,将腹主动脉牵向内侧,腰大肌内侧缘游离后牵向外侧即可显露病变的椎体、椎间盘及前纵韧带。C型臂X线机定位椎间隙后进行各种腰椎前路手术操作,术中充分暴露病灶区域,清除病椎周围的脓性及干酪样坏死组织、椎体中的死骨和坏死椎间盘,对于感染骨质用刮匙或高速磨钻处理直至骨面有鲜血渗出;取三面皮质自体髂骨,植入椎体间隙并适当压紧,反复冲洗后局部放入链霉素1 g,放置乳胶引流管,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给予患者抗感染、抗结核、对症支持治疗。术后48 h、引流量<50 mL时可拔除腰部及腹部引流管,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腰椎CT,了解病灶清除情况及内固定装置的位置。前方腹部切口术后8~10 d拆线,后正中切口术后12 d拆线。术后应当卧床休息,避免脊柱负重12周,直到植骨块愈合;佩戴外固定支具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抗结核共需持续9~12个月,注意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1.4 植骨融合标准 经过CT检查提示骨小梁通过融合区域或有明显外骨痂形成,植骨块与椎体完全融合。

2 结果

本组患者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耗时平均60~90 min,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耗时平均100~150 min,手术平均耗时198 min,出血量500~800 mL,平均656 mL。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脊柱结核。患者术中均无输尿管或生殖动脉损伤,术后无神经损伤致截瘫或大小便障碍的表现,亦无大血管损伤致休克等严重并发症。28例患者术后皆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1个月,平均19个月。本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为93.5%;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脱出或断裂、腰椎前突丢失及后突复发的病例。主观临床症状改善满意者26例,满意率为92.8%。

3 讨论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在脊柱结核中椎体结核又占到了99%。下腰椎为人体脊柱的主要承重部位,并且活动量很大,易劳损。所以在发生结核后极为容易发生病椎的塌陷及脊柱的后突畸形,当因压迫脊髓神经伴有神经损伤时,会引起大小便失禁、瘫痪等并发症[3]。针对上述病情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显得尤其重要,在治疗中又以医生对于脊柱结核的积极手术介入最为关键。腰椎结核手术前和手术后都必须进行常规的抗结核化疗,主要原因是必须控制结核病菌的播散,减少结核病菌的毒性影响。

脊柱结核主要侵犯脊柱的前、中柱负重区,同时破坏椎体的椎间盘而致后凸畸形,而坏死组织通过椎间盘或破坏的椎体后壁侵入椎管,引起的神经症状主要是与脊髓前方受压迫有关。所以无论是从病灶清除、神经减压、前路植骨角度来看,前路手术是最佳入路[4],但在前路病灶清除后,由于下腰椎手术部位血管的特殊解剖,意图通过前路切口同时行内固定恢复下腰椎的稳定性显得非常困难,大出血风险明显增加。血管损伤一般见于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干髂腰静脉等大血管,或脊髓节段血管或根血管损伤。腹主动脉的终点和下腔静脉的起源处均为“Y”形的分叉,腹主动脉分叉通常位于L4椎体的前方,位置固定,下腰椎右侧为下腔静脉掩盖,左侧与腹主动脉外缘相邻,动脉搏动明显,不易损伤;但L5椎体侧面的髂腰血管的腰支有时会很粗,其前外侧还有更大的髂总动静脉。因此,腰5椎体的显露是比较困难的,大血管损伤事故也多发生在此。血管损伤的原因大多数与解剖不清、组织粘连、血管变异、长时间的牵拉及操作粗暴有关,尤其是静脉血管壁薄,弹性差,牵拉时更为容易破裂而导致大出血[5]。

针对上述的下腰椎结核疾病的特点,我院选用了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前路自体髂骨植骨的方法治疗下腰椎结核,其优点如下:①进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能始终保持下腰椎的稳定性,避免了一开始就选择前路病灶清除术,若前路内固定困难时,再想通过更换体位行一期或二期后路内固定下腰椎,但下腰椎稳定性已经严重丧失,任何的体位改变均可能对神经造成严重的损害[6];②进行的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可以对已经后突畸形的下腰椎进行矫形,通过去旋转技术,尽可能恢复腰椎的生理前突,然后进行的前路植骨支撑将更有助于腰椎生理曲度恢复,可以避免前路内固定中难以克服的下腰椎后突矫形问题,同时避免了内固定物直接由前路置入病灶原位时,因为局部血运差,抗生素及化疗药物在局部的浓度不高,有可能面临较高的结核复发风险[7];③由于腰椎后突畸形的矫正,再行前路病灶清除时可以获得更清楚的显露和更开阔的操作空间,有助于病灶的彻底清除和植骨床的建立;④后路内固定术与前路病灶清除术分开进行,避免了结核病菌对后路内固定装置的交叉感染,有利于切口愈合及降低感染复发率。前路病灶清除可以拥有更好的术野清除病灶,增加融合率,降低结核复发率[9]。

植骨材料的选择上,下腰椎椎体结核直接取髂前上棘三面皮质骨块,自体取骨有最好的骨生长能力及最小的排斥反应,同时三面皮质骨块也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骨量充足的前提下方能保证植骨的成功。另外,植骨操作中还应注意彻底清理上下椎体终板软骨,方能促进植骨愈合。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是一种成熟的脊柱内固定方法,安全有效的同时还可使腰椎手术节段即刻获得足够的稳定性。大量的临床应用也证明了该内固定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之,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一期取自体髂骨植骨治疗下腰椎结核的效果确切,该技术可以即刻和持续的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有效矫正后凸及侧突畸形,彻底的显露及清除病灶,有利于植骨愈合,提高融合率,防止术后复发。

[1] Lee JS,Moon IO',Kim SJ,et al.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in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lumbar tuberculous spondylitis[J].Bone Joint Surg(Br),2007,89(2):210-214.

[2] 张宏其,龙文荣,邓展生,等.一期前后方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高胸段多椎体结核[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2):86-88.

[3] Kapoor SK,Gar Gv,Dhaon BK,et al.Tuberculosis of the posterior vertebral elements:a rare cause of compression of the cauda equina.A case report[J].Bone Joint Surg(Am),2005,87(2):391-394.

[4] Park DW,Sohn JW,Kim EH,et al.Outcome and management of spinal tuberculosis according to the severity of disease: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37 adult patients at Korean teaching hospitals[J].Spine,2007,32(4):130-135.

[5] 许建中,张泽华,周 强,等.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12):897-900.

[6] 金大地,陈建庭,张 浩,等.一期前路椎体间植骨并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J].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2):900-902.

[7] 许天明,陈建明,张成程,等.一期后路内同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下腰椎结核[J].颈腰痛杂志,2008,29(1):85-86.

[8] Mukhtar AM,Farghaly MM,Ahmed SH.Surgical treatment of thoracic and lumbar tuberculosis by anterior interbody fusion and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J].Med Princ Pract,2003,12(2):92-96.

[9] Mnghmden A,Alavi-Naini R,Rahimi-Movaghar V.Tuberculous myelopathy:current aspects of neurologic,sequels in the southeast of lran[J].Acta Neurol Scand,2006,13(4):267-272.

猜你喜欢

钉棒后路前路
局部冷热敷序贯治疗在颈椎后路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探析
浅论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逐梦记·马
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测试
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瘫的疗效分析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