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渗透公民教育的探索

2012-03-19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0期
关键词:礼仪职业道德公民

谢 纬

(南京卫生学校,江苏 南京 210038)

1 什么是公民教育及公民教育的目标

公民教育一般指的是培养公民精神造就良好公民的教育,是一种协调公民与国家、公民与政府、公民与社会、公民之间相互关系的教育,其宗旨在于实现公民的政治社会化、经济社会化、法律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1]。

2 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

根据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当代我国公民教育的内容为:一是公民意识、公民法制等方面的知识。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文明意识,其立足点是公民。增强公民意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公民意识所唤起的自主、平等精神,能使公民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激发其参与国家事务的积极性。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人治”走向“法治”社会的起步阶段,这就离不开公民意识作用的发挥。公民意识的核心是法律意识,公民意识普遍觉醒,就能形成普遍的“法治”观念,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真正落到实处,使法治理念、法律制度转化为人们生活中的信念和准则,从而有利于建立起普遍有效的法治秩序。二是公民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思想教育在于使人们掌握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力求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表现出方法论的特征;政治教育是统治阶级运用上层建筑的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的灌输功能,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教育,其目的是使社会成员认同和服从该社会制度,表现出强制性的特征;道德教育则是社会使其所倡导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内化为社会成员的德性、转化为其德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社会成员去恶扬善,具有自觉性的特征;法律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关于法律知识方面的教育;环境教育则是教育者利用环境所进行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关注人们的心理发展及其良好与否的状况,从心理角度所进行的教育。三是公民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标准要求自己,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四是不但要有公民义务意识,而且要有公民权利意识。尤其是要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使公民具有参与国家与社会事务的意识与能力。五是公民要培养自己的平等、自由、民主意识,人人平等是自由、民主的前提,民主又给平等以保证。所以,不但要有自由、平等的意识,还要有民主的意识[2]。

3 在职校德育课教学中开展公民教育的必要性

3.1 德育课与公民教育的关系

《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德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3]。从内涵上看,德育与公民教育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纵观世界公民教育,通常都采用公民教育课程化的模式。公民教育课程化主要有3种形式,即设置独立分科的公民教育课程、开设综合的公民教育课程和进行渗透式的公民教育。独立分科的公民教育课程,是指以专门的一门学科系统地传授公民知识,进行公民教育;综合的公民教育课程,是指以公民教育来统整纷杂的课程内容,通过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等社会学科来传递公民教育内涵;渗透式的公民教育,是指将公民知识渗透到相关课程和活动中,以推动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关注和积极参与。作为一名德育课教师,笔者主要以本学科为视角,思考与探索渗透式公民教育的途径。

3.2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渗透公民教育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4]。而这与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相吻合的。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常识,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这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在德育中渗透公民教育的途径之一。

4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开展公民教育的途径

4.1 导入具有公民教育效果的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

案例教学法是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较多采用的教学方法,精选教学案例对于提高法律课堂的实效性具有关键的作用。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渗透公民教育,可以通过导入具有公民教育效果的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例如,笔者在给护理专业学生上“恪守职业道德”这一节课时,当时正好在网上有一则新闻,内容是:一名护士在微博上发博文让病人“等我下班后再死”,引发了社会热议。笔者在教学中引用这个案例,学生纷纷发表评论,谴责该护士的行为。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准护士,我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对于从业人员及服务对象来说,具有什么重要意义?针对这些问题,学生结合自己专业展开了热烈讨论。通过这次讨论,学生意识到,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护理工作的岗位需要,同时,作为一名护士,身上也承载着崇高的社会责任,应集中体现“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应当着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为将来入职打好基础。

4.2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材第一单元从“习礼仪,讲文明”入手,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中的基本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是未来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必备要求,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关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是公民教育的内容之一。

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依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在仪表礼仪、形体礼仪、言语礼仪、电话礼仪、网络礼仪和做客待客礼仪这几个任务中选取一个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并准备进行成果汇报。笔者事前告知学生,要依据各自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因为与平时成绩“挂钩”,学生在思想上普遍比较重视,并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查找有关礼仪知识的图文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成果展示精彩纷呈。不仅援引了理论,而且善于发掘身边的礼仪现象。有的小组还将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抓拍图片,做成课件,在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警示和自我教育作用。

课下,有的班级还利用班会课时间,开展了“展礼仪风采,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礼仪知识竞赛和情景剧表演活动,并向全校发出《讲礼仪倡议书》。借助一系列的文明礼仪主题活动,笔者发现,大家的文明礼仪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懂得去珍惜并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课堂是公民教育的主阵地,而良好的个人修养是公民道德行为养成的基础。通过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开展自主探究,可以锻炼学生明辨事非的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稳定的价值观。

4.3 改进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与其他课程相比,德育课程有其特殊性。德育课教学效果不会立刻显现,也不会因一学期教学结束而全面反映出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德育课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的显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学生日常生活、工作行为过程中逐渐显现的。所以,对于德育课程学业效果的评价也应当是动态、长期的。

从目前的考核机制看,德育课程重在对学生道德知识的考核,而对学生情感态度、技能运用方面的考核则比较少。学生通过考试拿到高分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在情感上真正认同并内化这些价值观,也不意识着他们能够实际运用这些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发生学生在道德领域知、行背离的现象。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德育教师应当努力探索与推进学业评价方式的改革,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具体来说,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列入平时成绩并提高其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在考核方式上,可以采用开放式命题,如对社会事件的观点、评论,召开主题班会,现场演讲与辩论,情景模拟等,都可以作为考试方式之一;考核涉及内容应包括学习应掌握的知识、原理,也包括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尤其是思想觉悟、品德方面的变化等,力求以全面、客观的指标来综合考查学生德育课学习效果。

目前,我们在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评价中,把模拟就业面试活动引入考核中,让学生在模拟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考核学生掌握的知识要点,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也为学生以后真正就业面试做好准备。

4.4 校园力量的整合

学校是学生日常学习与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进行公民实践的重要土壤。学生通过将课堂上习得的公民知识与技能,在学校环境中加以实践和训练,从而增进公民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养成一定的公民自主行为。因此,德育课教师可以借助学校各部门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训练学生的公民行为。

德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礼仪规范的宣传与教育的主渠道,而要将礼仪知识落实到行动层面,则要依靠学生在各种实践中不断培养。学校是践行礼仪规范的重要场所之一,对学生礼仪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德育教师可以联合学校其他部门,开展一系列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例如:在学习第一单元“习礼仪讲文明”时,在学校学生科的组织与配合下,全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活动项目包括:学习培训、宣传引导、专题讨论、演讲竞赛、专项行动、总结表彰等。活动以“关注身边的文明现象,争做文明学生”为主题,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观看文明礼仪光碟,引导学生理解遵守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并自觉践行文明礼仪行为。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营造了“学文化、知礼仪、树新风”的良好校园氛围,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素养。

德育教师应当与学校各部门紧密配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学生公民行为的养成施加综合影响。例如,与学生科、后勤保卫部开展合作,邀请我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工作人员到学校给学生开设法制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与学生科、团委合作,举办校园文明风采大赛,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强化其公民意识。

由此可见,除了传统的德育课堂外,学校也应当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场所,对学生公民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的德育知识需要经过生活实践的检验与强化,才能做到德育与知、行的统一。

[1]王东虓.论民族精神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6-9.

[2]杨丽敏.当代我国公民教育实施的思考[D].长春:吉林大学,2007.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R].2005-04-20.

[4]教育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R].2008-12-26.

[5]穆伟山.学校公民教育:传统学校教育的转型—学校公民教育的内容、目标、途径和保障[EB/OL].http//www.cpce.gov.hk/civiceducation.hk/pdf/e44.pdf,2008-02-01.

[6]李洁珍.论伦理秩序、法制秩序与公民意识[J].求实,2007(5):53-58.

[7]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9(4):1-6.

猜你喜欢

礼仪职业道德公民
论公民美育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十二公民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