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极航行历险记——访“雪龙”号船长沈权

2012-03-19吴长荣

航海 2012年3期
关键词:长城站中山站雪龙

特约记者 吴长荣

1895年,挪威探险家博尔赫格列文格,成为登上南极洲罗斯海入口处岬角第一人。这些远去的探险故事,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作为中国当代科考船“雪龙”号的年轻船长,沈权为我们谱写了令人称奇的南北极航海新故事。

沈船长曾经13次参加南极考察,两次参加北极考察,最高航行到北纬 88度 26分,后来他坐飞机到达北极点,手捧着GPS,在北极点随意跨出几步,均跨越了几个时区,可见北极经度的实际距离很短,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沈权,1967年1月出生于崇明港西村,1982年考入宁波海洋学校驾驶班。1986年毕业后在“向阳红 16”轮任三副。1993年5月1日,该轮在太平洋调查锰矿途中,清晨5时被某外轮船首鼻撞中机舱,由于外轮快速倒车退出,大量海水涌入,沉没在即。惊慌的船员奔向救生艇,竟找不到艇底塞,又奔到他房间叫他,沈三副奔到救生艇上,熟门熟路找到了艇底塞,并立即安装就位,及时施放,施放中,救生艇因大船倾斜而突然搁了一下,沈权着实被抛到大海里去,他连忙拉牢艇舷才稳住身子。救生艇施放后,船员获得了救援。沈三副与他人开着救生艇,到沉船地区搜寻,救起了脱险的大管轮。这位船员还真命大,撞击中,他被破钢板包饺子,后来海水涌入,才把他氽出海面获救。

沈权船长

由于“雪龙”号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独生子”,所以 2005年沈权被提拔到船长岗位前,已修炼多年。他身体结实,国字脸显露着刚毅与坚强,处事果断,今年4月10日在百忙中接受了本刊的采访。“雪龙”号原系乌克兰1993年建造的北冰洋货轮,几乎是平底,与海轮结构上的差异,使它在航行中摇摆激烈;驾驶台很宽敞,四面可瞭望,助航设备先进,对安全航行很给力,航速15海里。

根据国家海洋局批准的“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总体工作方案”,“雪龙”号于2011年11月3日从天津出发,承载着科考人员和船员共计一百几十人前往南极,全部航程约28000海里,历时163天。

这次科考项目涉及六大领域,主要有冰川、高空物理、固体潮、地磁、GPS及气象常规观察等,还有后勤保障等其他任务。

沈船长告诉我们,航行中最危险的是穿越西风带,这条风暴的环流位于南纬40-60度,一般浪高4~5米,狂风恶浪,最长要航行10天,一般也要4~5天。气压低,风险高,穿不过去,就会像卷入台风中心一样危险,恶劣的海况对船体及船内科研设备造成损伤。由于“雪龙”号的平底结构无防浪装置,在这种大风浪区航行,摇摆度极大,一般也会摇到 20~30度,这次最大摇到了 42度多,室内桌上的东西都滚落下地,简直是翻箱倒柜。

刚进入西风带不久,“雪龙”号正在昂首挺胸地与狂风恶浪搏斗,突然轮机长打来电话告急,主机四号缸缸头启动阀气漏,高温高压燃气串入空气管,如果倒串入空气瓶,会发生爆炸危险,要求停车抢修。沈船长见海况恶劣,问他要多长时间,轮机长说最快一个半小时,沈船长叫他们一切准备好了再行动。半个小时紧张准备后,停车抢修,车一停,“雪龙”号就受到恶浪的袭击,摇晃到几十度,船上的物品纷纷落地,很多船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以前的老船长这次随船工作,他穿着短裤,奔上驾驶台,看看发生了什么危险。经过 15分钟的抢修,主机恢复了正常运转,沈船长体会到这西风带的厉害,如果在这里发生舵机和主机故障,那真是可怕。

由于沈船长全心研究气象部门发出的天气预报,而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所以 4次穿越西风带都获得成功,胜利完成了中山站与澳大利亚及中山站与阿根廷之间的穿越任务。

把南极洲比喻成一只雄浑的胖狮子,中山站位于胖狮下嘴唇处,长城站设在翘起的狮尾巴梢,昆仑站设于中山站西部、南极洲中心地带。这是我国目前设于南极洲的三个科考站。

冰区航行是很困难的,一般南北极的冰层为陆缘冰,像丘陵一样有厚有薄,沈船长研究后决定“雪龙”号前进的方向,如果风浪太大,他在一片茫茫的大冰海里搜寻到有裂缝的冰层,并钻进冰层航行。例如,有一次在大风浪区,船摇摆得太厉害,便钻进冰层航行,里面风浪大减,相对平稳,但是有时遇到厚达 1.5米以上的厚冰层,开足马力也不一定冲得破,只得倒退出来,再开足马力冲上去,凭着船速猛烈地撞击冰层,真是轧钢机轧钢板——硬碰硬!有时事后发现主机大螺丝帽都撞松了,所以冰区航行对机舱设备损坏很严重。有时,航行了半天还得倒出来,另觅出路,真是不折不挠地前进!

借道航行也是沈船长走捷径的法宝。这次去中山站,该站设在印度科考站后面几海里处,由于印度站最近租了破冰船引领补给船航行过,沈船长抓紧机会,从去年12月某日开始沿着印度这条航线开进去,借道航行 25海里,大大提前了到达中山站的时间。在这过程中,也因旧航道结冰而变得狭窄,使得“雪龙”号多次被夹牢,只得往返拓宽再向前。

2005年,“雪龙”号到达中山站后,要为该站供燃油,这是全站的生命线,没有油就没有办法发电,全站取暖、伙食等生活无法进行。由于船离站还有相当距离,便从冰层上接油管长达4公里,再用“雪龙”号上的泵浦把油泵到中山站,一切供油行动正常进行,但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冰山崩裂,冰面突然开裂,那天早晨,领队下到冰层观察,发现情况危急,立即大叫停泵,冰层很快像钢化玻璃一样破碎严重,供油管都来不及撤离。幸亏领队早发现,使损失减少到最小。后来船长发现领队处境很危险,便用吊车把他吊上船来。

2008年,“雪龙”号大年三十到达中山站,一时无法卸货,沈船长与站领导联系好后,表示随叫随到,然后想找个锚地锚泊,让大家好好休息,过个新年。找到一个小弯地,三面为冰架,只有一面可以开进去,是一个天然的小锚地。“雪龙”号巨大的 2万多吨的身躯顺利开了进去,外面刮着 11级大风,里面风平浪静。太好了,大家便忙开了,半夜里,突然飘来一座巨大的二三百米长的冰山,把“雪龙”号船尾的通道堵得严严实实,还不断地向锚地内挤压着。沈船长大吃一惊,万一这时中山站要卸货,而“雪龙”号开不出去,岂不延误时机?这里的情况千变万化。正当沈船长愁眉不展,两三天后,冰山突然崩裂,船尾冰层裂开松动,沈船长立即起锚,对着冰层冲了出去,摆脱了险境。

在南极考察中,沈权遭遇过火灾。

1995年1月,“雪龙”号在长城站锚地发生火灾,因为发电机高压油管螺管在厂修中受到伤害,在锚泊中发生喷油管爆裂燃火,机舱浓烟滚滚。沈权奉命释放二氧化碳进行灭火,过后三四个小时,他又勇敢地与另外两三个人下到机舱进行探火,在烟雾腾腾的机舱里,发现辅机上还有明火,便用灭火器加以扑灭,又搜寻其他地方……

第28次南极考察,“雪龙”号执行了一船三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的科考任务,完成了昆仑站深冰芯钻探孔安装,并钻取了顶部120米的冰芯,使我国冰川学研究进入世界最前沿,并在该站设立了南极区最大的光学望远镜AST3-1,它的主镜口径达 68厘米,能有效地进行天文巡天研究。

在这次47项科考中,能顺利取得成绩,沈船长的积极协作配合起了很好的作用。如施放地震浮标与回收中,他根据考察要求积极参与收放行动,由于浮标体积小,收放不便,但他耐心配合,取得成功。

这次“雪龙”号在长城站的南极半岛进行专项调查中,缺少海图水深资料,电子海图与实际偏差很多,竟差两三海里,又要绕过岛屿,站位作业时间又长,又处于西风带,天气变坏,风浪大,困难重重,沈船长小心谨慎,勇担风险,来回航行了三次,协助这项科考任务圆满完成。

沈船长曾荣获三次三等功,是优秀科考队员。由于“雪龙”号为中国海洋科考做出了重大贡献,曾荣获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以及全国海洋先进集体、全国海洋安全先进集体、海关信得过船舶等称号。在这些荣誉中,沈船长的努力功不可没。

猜你喜欢

长城站中山站雪龙
“雪龙2”号过赤道,救下一船人!
雪龙2 号十成冰拖曳作业
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南极不再“难及”,长城站旅游申请开放
探访“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
南极洲——中山站
“雪龙”号搭载南极科考队抵达中山站
我们的南极长城站
南极洲的中国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