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

2012-03-12薛新东程翔宇

统计与决策 2012年23期
关键词:观测点主观状况

薛新东,程翔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3)

0 引言

幸福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近年来,湖北省经济迅猛发展,GDP保持年均10%以上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然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并没有成比例提高。如何使经济增长更多地带来城乡居民幸福感的提高,如何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加普遍地惠及各类群体,以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居民幸福感与GDP同步提升,是当前湖北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研究湖北省居民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各级政府部门形成“发展旨在提高国民幸福水平”的政绩观,通过幸福感评价衡量各项政策的社会效果,并进行针对性的改革与调整,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公信力。这对于促进民生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加居民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是个人对其生活状态的综合认知判断,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方面。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诸多因素中,首要因素是收入。财富的增加被认为是提高居民幸福感的最有效方式,收入对幸福感有正向的积极影响。但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逐渐减小(Easterlin,2001)。非经济因素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健康状况等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也有重要影响。Oswald(1997)通过研究发现,幸福感较高的人群具有以下特征:已婚、高收入、受过良好教育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卡尼曼(2004)认为,幸福的人生包括三个方面:美满的家庭生活、惬意的工作环境和愉悦的社会交往。基于OECD国家的研究显示,女性的幸福感高于男性,年龄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呈“U”型关系,已婚人群的幸福感高于未婚人群,教育水平与幸福感高度相关(OECD,2012)。

主观幸福感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孙凤(2007)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北京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认为GDP是影响幸福感最为重要的指标。吴启富(2007)等人认为身心健康、物质条件、家庭生活、社会幸福感和自我价值实现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吴静(2009)基于浙江省城乡居民幸福感调查的样本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发现健康生活、工作保障、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生活满意度和未来信心等6个因素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王华强(2010)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北京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形成因素及其变动情况,发现物质条件状况满意度的评价对幸福感的影响最大。

本文将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湖北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现阶段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客观反映各因素的内在联系及影响程度。

1 湖北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1.1 湖北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本文的研究目的,并遵循指标设计的全面性、可操作性及体现湖北特色的原则,我们对覆盖居民生活的指标进行综合和筛选,选取就业状况、社交关系、收入状况、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等五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包括若干三级指标。幸福感为1~5分,分别为非常不幸福、不太幸福、一般、比较幸福、非常幸福。具体内容如下:

(1)就业状况。包括就业地位、工作压力、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和工作稳定性等5个观测点。工作是个人获得收入、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对个人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2)社交关系。包括家人(夫妻)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领导、同事关系、社交时间和休闲时间等6个观测点。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任何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必须要与其他人产生交集。良好的社交关系可以有效提升个人的幸福感。

(3)收入状况。包括物价水平、房价水平、收入分配、贫富差距、保障体系和金融安全等6个观测点。收入可以使人们拥有他们想要的东西、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对自己的时间拥有更大的控制权。收入在个人幸福感提升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健康状况。包括锻炼时间、睡眠质量、饮食状况及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5个观测点。良好的健康状况使人们精神愉悦,工作更有效率,还可以免除为治病而付出的金钱成本。因此,健康状况也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5)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其中,自然环境包括生态环境质量、交通出行状况等2个观测点;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治安环境、社会诚信水平、社会公平程度、民主参与程度及政府工作效率等5个观测点。

1.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1年11月在湖北省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社会调查。本次调查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等特征,选取了武汉、宜都和神农架三个代表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和地区,随机抽取了1019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武汉居民506名,宜都居民328名,神农架居民185名。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002份,问卷有效率98.33%。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2 湖北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对数据的分析显示,数据的信度系数大于0.8,表明调查问卷的信度较高,数据质量可靠。从表2可以看出,调查居民中有13.57%的居民觉得自己生活得非常幸福,44.91%的居民觉得自己生活得比较幸福,36.52%的居民表示幸福程度一般,而只有3.89%的居民觉得自己生活得不太幸福、1.11%的居民觉得自己生活得非常不幸福。对数据的进一步测算表明,居民总体幸福感得分为73.20分,说明湖北居民的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在二级指标上,幸福感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社交关系满意度(72.18)、健康状况满意度(70.11)、就业状况满意度(66.91)、生活环境满意度(64.23)和收入状况满意度(58.45)。

表2 湖北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

我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整合了因子分析、路径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思想和方法,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和效率。结构方程模型在估计一组观察变量与其代表的潜变量关系的同时,分析各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其好处在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不受测量误差的影响。本文中,居民主观幸福感是潜变量,是不可观察的,但可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构方程可以用三个基本方程表达:

上式中,方程(1)为结构方程,是反映潜变量之间效应关系的方程。η=(η1,…,ηm)'代表相应的内生潜变量;ξ=(ξ1,…,ξm)'代表外源潜变量。其中,B代表某些内生潜变量对其他内生潜变量的效应,Γ代表外源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的效应,ζ代表回归残差。方程(2)和方程(3)是根据观察变量定义潜变量的测量模型,旨在求出观察指标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方程(2)表示内生标识变量Y与内生潜变量η之间的关系。方程(3)表示外生标识变量X与外生潜变量ξ之间的关系。ε,δ分别表示随机误差。我们把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设定为潜变量,分别用29个三级指标来测量。运用Mplus软件,按照设置好的因果关系路径,对数据进行分析。模型的拟合结果如表3所示。比较优度指数CFI(Comparative Fit Index)介于0—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拟合程度越高。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则越小越好。这里,CFI为0.833,RMSEA为0.065,在拟合良好(0.05-0.08)范围之内,说明结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表3 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指数

结构方程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如图1所示。这里,我们报告了标准化回归系数,以便比较某一变量的变动引起其他变量的变动程度。

2.1 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

图1 结构方程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从结果可以发现,社交关系和收入状况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最大,系数分别为0.573和0.57,表明社交关系和收入状况满意度提高1个百分点,将分别使居民主观幸福感提高0.573和0.57个百分点;健康状况次之,系数为0.479;生活环境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相对较小,系数为0.274;就业状况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小,系数仅为0.063。这说明,良好的社交关系、较高的收入水平和较好的健康状况容易使居民感到幸福,它们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2.2 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的关系分析

通过居民主观幸福感指标中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与二级潜变量关系重大的观测点因子,有助于进行各观察变量间的比较。

(1)就业状况与观测点因子之间的关系。工作压力与就业状况的关系最大(0.806),工作环境次之(0.394),接下来是工作时间(0.361)和工作稳定性(0.264),影响最小的是就业地位(0.076)。这说明,工作压力对居民就业状况满意度至关重要,是影响居民就业状况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合理的工作压力、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及恰当的工作时间比就业地位更容易使人们对就业状况觉得满意。经济波动引起的失业加剧、就业难状况,以及“强资本弱劳动”的格局,造成企业员工,尤其是民营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大、劳资关系紧张,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提高居民幸福感的有力措施。

(2)社交关系与观测点因子之间的关系。领导同事关系与社交关系幸福感的关系最大(0.876),其次是休闲时间(0.688)、社交时间(0.578)、家人关系(0.411)、邻里关系(0.264),关系最小的是朋友关系(0.185)。这说明,居民的社交关系满意度主要受同事关系的影响。良好的领导同事关系能够缓解工作压力、和谐工作环境,不但能提高居民社交关系满意度,还能间接提高居民就业状况满意度,最终提高居民幸福感。休闲时间和社交时间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也比较大。

(3)收入状况与观测点因子之间的关系。保障体系、贫富差距和金融安全是影响居民收入状况满意度的重要指标(系数分别为0.974、0.944和0.93),收入水平对居民收入状况满意度也较高,系数为0.596,相对来说,房价水平和物价水平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较小(系数分别为0.360和0.345)。这说明居民对社会保障体系、贫富差距和金融安全高度重视,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迫在眉睫。

(4)健康状况与观测点因子之间的关系。在健康状况中,五个观察点因子对满意度的影响系数都比较高,其中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的影响最大(系数分别为0.888和0.667),其次为饮食状况(0.63)、睡眠质量(0.57)和锻炼时间(0.554)。这与我国现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状况较差的现实是相一致的。说明对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状况的担忧极大地影响了居民的健康状况满意度,解决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隐患可以较好地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5)生活环境与观测点因子之间的关系。生活环境的七个观察点因子对居民生活环境满意度的影响都比较大。其中交通出行的系数最大(0.889),其次为政府效率(0.877)和生态质量(0.791),社会诚信、社会公平和社会治安对生活环境因子的影响也比较大,系数分别为0.778、0.77和0.687。说明,居民对交通出行、政府效率、生态质量、社会诚信比较不满,与其期望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也反映了居民对改善交通出行状况、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社会公平及保护环境方面的期盼,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给予高度关注。

3 政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幸福感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民生建设投入,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然而,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在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加大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Easterlin,R.A.Income and Happiness:towards a Unified Theory[J]. Economic Journal,2001,11(473).

[2]Oswald,A.J.Happines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Economic Journal,1997,107(445).

[3]孙凤.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方程模型[J].统计研究,2007,(2).

[4]吴启富,陈红梅,张晓波.基于结构方程的北京居民幸福指数因素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3).

[5]吴静.城乡居民幸福测量的结构方程模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4).

[6]王华强.北京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3).

[7](美)汤姆·拉思,吉姆·哈特.你的幸福可以测量[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8]王济川,王小倩,姜宝法.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观测点主观状况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扎龙湿地芦苇空气负离子浓度观测研究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洛阳市老城区西大街空间形态与热环境耦合关系实测研究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沉降观测在信阳市中乐百花酒店B座沉降观测中的应用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水泥企业运营水平评估体系观测点的构建与权重系数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