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点让城市“自然成长”的耐心

2012-03-09秦德君

决策 2012年9期
关键词:意志文化

当我们施加太多的“意志”在城市发展上的时候,人的短视、偏好、浮浅和种种“美丽的愚蠢”,就会不可避免地、物型化地出现在城市形貌上,它不仅包围着今天人的生活,而且还会以物型存在的方式,去干预和影响今后人的生活。

■秦德君(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

最近连续发生的几个大事情,让人再次聚焦到城市建设问题上来。一是建成仅10个月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整体垮塌,造成多人死伤,记者在现场拍摄到混凝土内有木棍及编织袋等混合物;二是河南开封斥资千亿“重造汴京”的“大手笔”报道,令舆论哗然,而先前投资190亿美元建成的“郑州新区”,被认为是中国最大的“鬼城”(空城);三是河南驻马店梁祝镇“梁祝故里”建设难以为继,不得不半途而废……

城市建设上的大跃进,赶超式的“改天换地”,固然带来了城市物理面貌上的“日新月异”,但在另一面,它不仅隐藏着大量建设质量上的隐患,而且还造成大量先天性人文品质上的缺陷。

无疑,“打造”是今天我们城市生活的关键词。从“新城”、“故里”到文明、文化,一切均可以打造,都可以成为我们意志的副产品。这里涉及到城市文明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即城市建设究竟应当如何保持在一个科学、合理的“力度”上?

本质上,城市演绎的是“天道”而非“人道”,城市是历史风雨打磨的产物,而非意志打造的产物。我们总是缺乏让城市自然成长的耐心,巴不得一夜之间城市焕然一新,三天五天,就有一座“新城”出现在地平线上。

“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世界上几乎所有著名的、给人留下悠长印象的城市,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城市,无不是“自然”演进的结果。因为城市本质上是“自然的产物”(亚里士多德语),一个城市庞大的实体框架可以在短期内搭建起来,可以迅捷扩张,但是真正内蕴性的东西不是立马可以塑成的。一些地方“旧貌换新颜”,把城市文化根脉连根拔起,不仅超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而且造成大量雷同、平庸,患有先天性文化贫乏症的“新城”,造成积重难返的新城市病。这种宏大叙事的“大跃进”,说白了,是对城市文明特性的无知、漠视和亵渎。这种“无畏”,才是真正令人可畏的。

还有,正如任何事物都存在某种“模糊性”一样,城市发展也有一定的模糊性,它有一部分是非数据化、非线型的。无视城市生长节律的一面、历史积淀的一面、风雨雕塑的一面,就会违拗城市品性,异化人的生存境遇。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偶然性、独特性、历史熔铸出的个性,所谓城市,就成了没有灵魂的砖瓦石木的空壳堆积。

人类的生存空间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当我们施加太多的“意志”在城市发展上的时候,人的短视、偏好、浮浅和种种“美丽的愚蠢”,就会不可避免地、物型化地出现在城市形貌上,它不仅包围着今天人的生活,而且还会以物型存在的方式,去干预和影响今后人的生活。

还是那句话,不要总是嫌城市发展太慢,不要过于自信自己的“打造”能力。事实上,各地许多缺乏人文内质的豪华型“标志性建筑”,最后都成为拆除对象,如2007年山东威海拆除“华夏帝王宫”,2008年杭州拆除“中华石窟集萃园”,2009年徐州拆除人造景观“大榕树”,2011年厦门拆除鼓浪屿147米的“金带长廊”……

好的城市,不是靠建筑材料“打造”出来的,是靠历史文化熏陶出来的,岁月风雨打磨雕刻出来的。城市现代化的本质是人文素养和品性层级的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特性、内在生命力和综合竞争力,都靠“内质”的养成而非急功近利的“打造”。

尊重城市自然“成长”的一面,多一点让城市自然“成长”的耐心,不是倡导无所作为,而是要更多地体悟“道法自然”,尊重城市生态的自然哲学,遏制唯意志的张扬和冲动。

猜你喜欢

意志文化
动物的“自由意志”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时代新人与意志砥砺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的神经基础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