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图法》科普文献分类研究

2012-02-16束春德蒲艳春青岛农业大学图书馆山东青岛266109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年6期
关键词:中图法类目分类号

●束春德,蒲艳春(青岛农业大学 图书馆,山东 青岛 266109)

1 《中图法》科普类目设置情况概述

《中图法》科普类目的设置主要考虑的是各学科科普应用文献的归类问题,基本的分类方法是“各学科科普文献归入各学科相应的科普类目”,也就是哲学科普文献归入哲学的相关科普类目“B-49哲学学习与普及”,生物学科普文献归入生物学的相关科普类目“Q-4生物学教育与普及”等等。

为了解决涉及多学科科普文献的分类问题,《中图法》在“C社会科学总论”下设立了“C4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在“N自然科学总论”下设立了“N4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这是《中图法》分类科普文献的2个主要类目。《中图法》还在总论复分表中设立了“-49普及读物”,用来复分各个学科类目的科普文献。

2 修改《中图法》科普类目的必要性

2.1 《中图法》科普类目设立不科学

从我国科普文献的类型看,科普文献可以分为2大类:一类是各学科的科普应用文献,另一类是科普学理论研究文献。《中图法》第1-5版主要考虑的是各学科科普应用类文献的分类,基本上没有考虑科普理论研究文献的归类问题,所以,科普理论文献很难用《中图法》分类。例如《现代科普学》《公众理解科学》等科普学理论著作就很难用现在的《中图法》进行准确的归类。[1]

现在大多数期刊都要求投稿论文提供本文的中图分类号,因而《中图法》被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经常性地利用。《科普研究》是以科普理论和实践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权威科普类期刊。为了了解《科普研究》载文的中图分类号情况,笔者对《科普研究》2006-2010年刊载的536篇文献的中图分类号进行过全面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36篇文献中只有202篇论文(占37.85%)原文有中图分类号,其余334篇文献(占62.05%)没有给出中图分类号,很多科普研究人员反映很难给出科普研究论文的中图分类号。在给出中图分类号的202篇论文中,有95篇列类“N4(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实际上论文主题却并不属于本类。上述情况的出现与《中图法》科普理论类目设置不科学有很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一直没有有关科普文献分类的论文,更没有征求懂科普学、又懂《中图法》的专家的意见。

2.2 科普研究人员的需要

据科技部主编的《中国科普统计2008》报道,全国共有各类科普人员162.35万人,全国每万人中有科普人员12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科普人员66.84万人,占41.17%。全国还有注册科普志愿者35.74万人。[1]尽管有人提出“论文分类用《学科分类与代码》取代《中图法》”的建议,[2]但是《中图法》一直是文献分类的主要依据。如此众多的科普人员研究成果的分类问题,应该引起《中图法》的高度重视。

2.3 科普研究成果分类的需要

目前科普文献的内容十分广泛,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广泛涉及各个学科领域。笔者对建国以来我国发表的各类科普文献进行过统计,[3]在此基础上,又增加“公众理解科学”等同义词进行检索,结果表明:仅题名或关键词字段包含“科学普及”或“科普”或“公众理解科学”的图书就有1.7万种、期刊论文1.6万篇、报纸文献1.1万篇、会议论文1660篇、博硕论文800多篇、科技成果和专利150余项。如此众多的科普文献的分类问题十分需要《中图法》认真研究解决。

2.4 科普发展的战略共识

科学普及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4]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提高公民科技素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共识。因此重视科普、完善科普文献的分类势在必行。3 科学设立《中图法》科普类目

3.1 在G2类下增设“G28科普学与科普事业”

科学设置《中图法》科普类目既要遵循《中图法》修订原则,[5]又要依从科普文献类型和广大科普人员分类和检索科普文献的习惯和需要。从我国科普文献的类型与特点看,科普文献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各学科的科普应用文献,《中图法》分类方法基本上是“各学科科普文献归入各学科相应的类目”。如艺术普及入“J023普及与提高”,天文学科普文献入“P1-4教育与普及”,生物学科普文献入“Q-4生物学教育与普及”等等。另一类是科普学理论研究文献,目前的《中图法》基本上没有考虑这类文献的分类问题。

那么,怎么设立《中图法》科普理论文献类目呢?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看在《中图法》分类体系中,科普学理论文献归属于哪个上位类目或与哪个类目比较接近。科普属于“G2信息与知识传播”的范畴,与G25图书馆事业与信息事业、G26博物馆事业、G27档案馆事业等类目比较接近或相似。可以在其后面加上“G28科普学与科普事业”,用来分类科普学与科普事业的文献。二是考虑科普人员分类或检索科普文献的习惯。笔者对2006-2010年《科普研究》刊载的536篇论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202篇作者给出中图分类号的文献中有77篇论文分到了“G科学、文化、教育、体育”大类,其中59篇论文分到“G2信息与知识传播”类。可见在“G2”类下,增加“G28科普学与科普事业”类,既符合《中图法》原有的分类体系,又符合广大科普工作者分类和检索科普文献的习惯,能很好地解决科普理论文献的分类问题。

3.2 “G28科普学与科普事业”细分类目设置

按照《中图法》的分类体系,参照“G25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细分类目设置,结合科普学文献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对“G28科普学与科普事业”细分类目设置提出如下意见,供参考。

G 科学、文化、教育、体育

G2信息与知识传播

G28科普学与科普事业

G280科普学总论科普学理论著作如此。

G280.1专业科普学农业科普学、医学科普学等各专业科普学著作入此。可以加上相关专业的大类号进行组配分类。如农业科普学为G280.1:S; 医学科普学为G280.1:R

G280.2公众理解科学公众理解科学等国外科普学著作入此(因为国外科普学有的叫做公众理解科学等不同名称,其学科体系与中国科普学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单独设立此类,收藏国外科普学类文献)

G280.3科普学相关学科总论科普学相关学科著作(如推广学)入此,各论入有关各类(如农业推广学入 S-35)。

G280.7科普工作自动化、网络化

G280.71科普资源管理系统

G280.72科普工作网络化科普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等入此。

G280.73资源整合与利用

G280.74数据库建设与利用

G280.9科普学史

G281科普工作管理

G281.2组织机构

G281.3规章制度

G281.4科技馆

G281.5业务研究与辅导

G281.6科普受众

G281.7科普工作者

G281.8科普统计

G281.9其他科普工作

由于培养温度,pH值等条件会影响其降解效果,因此需进一步优化其培养条件。以培养温度、正丙醇含量和pH值3因素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该实验极差R可知,3种因素对菌株MBM-7正丙醇降解率的影响主次因素为B>C>A,即正丙醇浓度>pH值>温度,同时,比较同一因素在不同水平下所对应正丙醇降解率的大小,从而得知本试验的最佳水平组合为A2B1C3。因此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2℃、正丙醇终浓度0.1%、pH7,降解率达到91.2%。

G282各类科普活动总论各类科普活动入此

G282.1科普宣传展览

G282.2科普教育培训

G282.3科普影视

G282.4科普网络

G282.5科普下乡

G282.6科普夏令营

G282.9其他科普活动

G289 世界各国 科普事业

G289.1世界

G289.13国际组织与活动国际科普合作交流入此

G289.19世界科普事业史

G289.2中国

G289.20科普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G289.21科普事业组织

G289.27地方科普事业依中国地区表分

G289.3/.7各国

依世界地区表分,再仿G289.2分。

[1]科技部.2008中国科普统计[M].北京:中国年鉴出版社,2008.

[2]施振宏.论文分类用《学科分类与代码》取代《中图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1):79互80.

[3]束春德,等.中文科普学术文献的挖掘研究[J].科协论坛, 2011 (10):16互18.

[4]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J].新法规月刊,2002(8):23互25.

[5]卜书庆.《中图法》第4版修订与第5版概要[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6):17互23.

猜你喜欢

中图法类目分类号
本期练习题类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A Study of Chinese College Athletes’ English Learning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未成年人图书馆版)》(第4版)文学类目修订管见
《中图法》第5版交替类目研究综述
黄三角、长三角、珠三角明、清及民国通志一级类目比较*
《中图法(儿童版)第3版》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类目修订刍议
知识图谱视角下《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研究演进与思考
DDC22与CLC5化学类目映射分析
《中图法》与《中分表》修订信息(连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