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探究

2012-02-15相前

图书馆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网络资源馆藏数据库

相前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江苏 连云港 222006)

当前,图书馆收藏的信息资源基本上分成三大类:一是传统的纸质文献如图书、期刊等;二是其他介质文献如光盘、磁盘、磁带等;三是网络信息资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应用的迅速普及,网络信息资源正成为信息用户必不可少的信息来源。面对数字化的信息环境,高校图书馆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建设集实体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于一体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能有效解决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信息资源需求。

1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及类型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是以电子数据的格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纸介质的载体中,通过网络通信方式传播的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信息资源多样性。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极为丰富,覆盖面广,涵盖各学科领域。网络信息资源除文本信息外,还有图表、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2)信息的时效性。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灰色文献,包括研究报告、调查采访资料、研讨会发言(报告)、项目计划报告等。这些资料是最新研究成果的原始数据;(3)信息查询方便。网络信息资源的查找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用户利用接入互联网的电脑,就可以自由方便地查阅网络信息资源;(4)信息交互功能强。社交网站的出现,方便用户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作者、出版者和读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沟通,互通信息;(5)信息繁杂。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不统一,信息杂乱。由于缺乏必要的过滤、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网络信息质量良莠不齐;(6)信息资源不稳定。网站内容更新快,信息流动性强。病毒传播、黑客攻击使网络信息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

与传统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类型多样。从高校图书馆可利用的角度分析,网络信息资源主要分为:(1)电子出版物。电子出版物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内容的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固定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电子阅读、显示、播放设备读取的大众传播媒体,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2)网络数据库。网络数据库是以后台数据库为基础,加上一定的前台程序,通过浏览器完成数据存储、查询等操作的系统。如文献数据库(包括全文数据库、文摘数据库、书目数据库)、视频数据库、声像数据库。网络上除了有文献机构制作的数据库外,还存在大量的商业数据库,如中国知网提供的中外文文献数据库;(3)网络学术信息。如分布在科研机构、专业学术机构、大专院校网站上有关学术研究成果、学术研究动态、学术会议报道等学术研究信息。

2 高校图书馆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2.1 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有利于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读者需求多样化,要求图书馆不仅提供纸质文献,而且更要提供非纸质文献。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激增,这为读者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创造了条件。但网络信息资源的良莠不分,给读者利用网络信息带来了障碍。高校图书馆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可为读者提供针对性强的有序化网络信息,有利于读者及时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节约读者查找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提高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不仅丰富了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而且使现代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得到拓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定题服务、数字咨询服务、网络导航服务,不仅使现代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也适应了网络环境下读者的需求,更成为高校图书馆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2 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有利于带动图书馆其他业务的开展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技术开发的过程。图书馆必须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购置大量的计算机设备,对馆员进行网络资源建设能力的培养,以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建设。因此,高校图书馆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必将推动图书馆其他业务的开展。如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分析、整合,不仅是资源建设人员的工作,更需要图书馆其他部门人员如计算机技术人员、读者服务人员的配合。

3 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策略

3.1 筛选、加工网络信息资源,建立图书馆虚拟馆藏

按照目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并根据高校的学科特色和科研任务,利用百度、搜狗、谷歌等搜索引擎,按一定主题搜索网络信息资源。在鉴别、筛选网络信息的基础上,对所搜索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编目,建立高质量的索引数据库。可利用MARC格式,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编目,建立书目数据库,链接到图书馆的OPAC系统上,供读者查阅。如OCLC率先开发了NetFirst(一种因特网网上资源目录),它为网上大量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筛选加工和分类,由专业人员编制文摘和索引,值得图书馆借鉴。DC元数据格式已日益成为国际通用的适用于网络资源发现系统的元数据标准。DC元数据以15个元素为核心,通过限定词对元素进行细化和修饰,对网络资源属性进行描述,提高了网上信息检索的有效性。据统计,用DC元数据对网页进行描述后,其检索的查准率比没有进行描述的网页高10倍。因此,高校图书馆可利用DC元数据标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采用超媒体(hypermedia)组织方式,对网络多媒体信息进行组织,将文字、图表、图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以超文本方式组织起来,可使读者通过高度链接的网络结构在各种信息库或知识库中找到所需要的任何媒体的信息。

3.2 采用分类或主题组织方式,建立网络信息资源导航系统

分类法是按知识分类原理以数字、字母符号作为文献学科标识的一种情报检索语言。《杜威十进分类法》(DDC)、《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LCC)、《国际十进分类法》(UDC)、《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等都可作为分类工具进行网络资源组织。高校图书馆可采用《中图法》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建立网络信息资源导航系统。如中国教育与科研网络就是使用《中图法》组织网络资源的。目前,有的网络搜索引擎采用《中图法》建立了网络导航系统,如中文搜索引擎网络指南针设有表示学科的一级类目58个,按类名的拼音字顺排列,下设若干二、三级类目。

主题法是以自然语言的语词经过规范处理后直接作为文献主题标识,提供从事物名称检索文献途径的方法。用主题目录方式组织网络信息,使读者在主题目录的指引下,逐层浏览网页,找到与自己需求有关的信息。如三陆搜索、新浪、中文网站目录等应用主题法建立了网络信息检索系统。互联网上一些学术信息网站具有学科前沿动态信息,高校图书馆可利用主题法建设学术信息导航系统,为读者提供网络资源导航服务,指引读者利用学术网站资源。北京大学图书馆建立的学科资源导航版块,读者通过链接学科资源导航系统网站,便可浏览学科信息。

3.3 引进网络数据库

引进网络数据库,不但可以充实馆藏,也能方便读者查阅。大型网络数据库检索功能较完善,服务周到,高校图书馆可采取联合购买的方式引进具有学术价值的商业数据库,如可引进国外的SCI(科学引文索引)、INSPEC(科学文摘)、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NTIS(美国政府报告)以及EBSCO数据库、PQDD数据库等网络版数据库和国内的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数字资源。这些数据库数据质量可靠、信息资源分类和组织比较科学、查准率和查全率较高、检索方便快捷、数据更新周期较短,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辽宁省几十家高校图书馆联合采购了Springer Link全文数据库、EBSCO数据库、WSN(World Scientific)数据库以及重庆维普公司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经网产业数据库,不但节约了采购费用,而且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方便了读者的利用。

3.4 利用馆藏特色资源,建立特色馆藏数据库

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主要有本校的学科特色、本地区的地方特色、校内教学科研管理等文献资源特色、研究生学位论文及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特色等。高校图书馆可将这些特色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利用现代技术,构建馆藏特色数据库,并发布到网站上,供读者查询。TPI作为一种专题数据库制作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网络平台上用于知识仓库创建、生产、管理、维护和发布的工具软件,能够管理文字、图片、多媒体等信息并提供全文检索服务。用TPI分类标引工具,将馆藏特色文献进行分类、标引、录入,并通过TCP/IP与FTS服务器相连接,实现分布式的并行数据加工。将建立的数据库通过客户端管理工具发布和通过Web发布。如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建立的“儿童文化研究特色资源数据库”、“非洲研究特色数据库”、“浙师大文库”、“学苑汲古:高校古文献资源库”等,主题鲜明,是学者研究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儿童文化研究特色资源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儿童文学、儿童心理、儿童发展与教育、学前教育、儿童艺术、儿童文化理论和政策等学科资源,收藏的文献类型包括图书、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调研报告、教学课件、讲稿、手稿、图片、视频、网络资源等与儿童文化研究相关的资料;“非洲研究特色数据库”由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和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合作建设。在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下,两家单位协作收集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数字化,并共同讨论设计了数据库的栏目设置。图书馆具体负责特色数据库建设平台的管理、维护和网页的设计、制作和维护工作;“浙师大文库”是专门收藏浙江师范大学师生员工、校友的学术专著及其他学术成果的特色文献库,包括专著、编著、译著、教材、工具书、学术论文、专利等。截至2010年3月底,该数据库已收藏各类文献4 400余种;“学苑汲古--高校古文献资源库”是一个汇集高校古文献资源的数字图书馆,由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先行合力创建。内容不仅包括各参建馆所藏古文献资源的书目记录,而且还配有部分相应的全文图像。这些馆藏特色数据库实用性、系统性强,满足了研究人员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建设馆藏特色数据库,进一步挖掘了图书馆的馆藏特色文献,为研究者提供了比较系统的学科特色资料,是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

4 结束语

在网络资源不断丰富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应加大网络资源收集力度,建立网络资源导航系统,加强馆藏特色资源数字化,建立特色数据库,为高校科研和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和文献保障。

[1]田文波.浅谈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J].图书馆论坛,2005(4):128-129.

[2]杨晓光.浅谈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3):119-120.

[3]刘颖,刘明栋.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08(2):7-9,12.

[4]丁一敏,黎琳.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1):1-3.

[5]高波,朱前东.国外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8(11):30-35.

猜你喜欢

网络资源馆藏数据库
知识组织理论下图书馆网络资源发现服务体系优化研究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基于SDN的分片网络资源编排系统设计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日本网络资源存档项目实践研究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