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父孙中山的平民生活

2012-02-11任冉冉

文史博览·文史 2012年11期
关键词:南洋孙中山革命

任冉冉

曾长期担任孙中山秘书和顾问的美国人林百克对孙中山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印象:一个是容貌英威,目光清澈照人,“无微不烛,凝眸注视时最有吸引力,火灼灼地摄人如狮,见他的人都觉他眉宇间威棱逼人,就要说‘这里是一个你可以信托的人”;另一个是孙中山“望之蔼若春风”,长期持有宽缓、自持、从容,意志如铁却心肠柔软。结合孙中山长期从事的革命活动,我们很容易认同孙中山给林百克留下的第一个印象,然而要感知第二个印象,如果对生活中的孙中山毫无所知,则是很难理解的。

兴趣爱好

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国革命,难有自己的闲暇时光。然而每日,孙中山都会抽出时间来读书。他曾对日本友人说过,“我一生除革命外,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而“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也成为孙中山一生的信条之一。伦敦蒙难后,孙中山曾撰写蒙难记,自述脱险以后,大部分时间,均在伦敦大英博物馆中浏览群书。孙中山在大英博物馆中留下了两张阅览证,登记日期分别是1896年12月5日和1905年3月13日。两次所填的身份信息均为“医科学生”。而前一登记日期恰好佐证《伦敦蒙难记》的说法。

孙中山读书涉猎颇广,对地理、历史、经济、政治、哲学以及中国古籍方面的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中国地图尤为熟悉,甚至到达随时可以指出各省要塞位置的程度。

孙中山的好学精神,让众多行伍出身的革命部属不解。孙中山解释说:“余所治者乃革命之学问也。凡一切学术,有以助于革命之知识及能力者,余皆用以为研究之原料,而组成余之革命学也。”在革命中不忘求学,故其成就不仅为革命之先行者,同时亦为革命之理论家。

读书之余,孙中山最爱下象棋,且嗜好甚深。在他的旅行箱中,除了衣物、书籍之外,便是一副象棋。下棋时,孙中山好取攻势而懈于防守,故易为对手所利用。冯自由、胡汉民、何香凝等人均经常利用这一点而胜孙中山。

孙中山在南洋开展革命活动期间,同盟会新加坡分会会长张永福捐出自己的晚晴园供孙中山联络和居住之用。在晚晴园期间,孙中山与张永福经常下棋,棋艺不分伯仲。据张永福回忆,每日待晚餐后客人离去,两人对弈直至深夜,偶尔至曙鸡初唱方才罢休。1919年,张永福途经上海,前往莫里哀路(今思南路)拜会孙中山,见寓所厅室陈设象棋,两人于是每日相约对弈,直至张离沪方才罢休。

起居衣着

在起居方面,孙中山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孙中山每日晨六七点就要起床,帐褥被枕均亲自整理,秩序井然,绝不假手他人。孙中山着衣一向整洁、朴素,不重质料,以耐用为主。

早年学医、从医的经历,让孙中山特别注重个人卫生,贴身衣物每日必换。在南洋开展革命工作期间,虽炎热异常,孙中山并不随俗脱去外衣,非至深夜不换睡衣。孙中山睡衣多为日本式,睡觉时内着小衣,临睡前必沐浴,且费时颇久。

中华民族传统礼仪要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孙中山坐不欹倚,虽有卧椅亦不见偃卧,与人交谈或站、或行、或坐,从不偃卧发言,唯对当时颇为少见的旋转椅有着浓厚的兴趣。晚晴园内曾有一张旋转椅,孙中山非常喜欢,其他同志知道是其所好之物,也就把那把旋转椅留给他独坐了。

在南洋从事革命活动期间,孙中山喜欢穿灯芯绒衣裤、帆布鞋。在新加坡时,李隆昌号的裁剪缝纫,最令孙中山满意。每到新加坡,他必往李隆昌号添制新衣,或改补旧衣。时间长了,李隆昌老板李陵溪深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后也加入了同盟会。

孙中山晚年多着中国传统服饰。据林百克回忆,1919年至1920年孙中山在上海莫里哀路居住期间,与夫人宋庆龄一般都穿中国衣服,“只是在冬季寒天中,孙中山加上重的做得像制服一样的灰色羊毛衣服,这使得孙中山有了雄武的气概。夏天他穿中国式的短衫和长衣。在上海消夏的时候,最热的天气华氏表95度(相当于35摄氏度——笔者注)他也穿得很齐整清洁。”

饮食习惯

孙中山在饮食方面,颇有研究,并经常利用饮食来阐述革命道理。在《建国方略》的第一章,孙中山就以饮食为证,来说明行易知难,即为一例。

与西方比较,孙中山认为,国人的清茶淡饭,加以菜蔬豆腐最为养生。金针菇、木耳、豆腐、豆芽等品,被孙中山视为素食中的上品,他认为,豆腐有肉食之功,而无肉食之毒,西方的素食太过于菜蔬的食用,调味不如中国的精巧,“而致滋养料之不足,反致伤生者”。

这不等于说孙中山是素食主义者,他认为人的身体如同一个小国家,脏腑之间无异于国家各机关分理全国的政事,为保持各脏器的良好运转,荤素平衡非常重要:素食可为身体之燃料,肉食为材料。材料过多可转化为燃料,燃料过多,材料欠缺,燃料不能变为材料之用。所以材料不能欠缺,倘有欠缺,必损元气;材料少,则伤脏腑。

孙中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对饮食是简单而节制的,又是非常慎重的,讲究不食不时之义,毕生不嗜烟酒,不多饮茶,毫无小食零碎之习,喜爱吃蔬菜,对鱼肉也有点兴趣,不好糕饼,爱吃水果,以香蕉和菠萝为最爱,特别推崇南洋出产的小寸蕉,而菠萝也认为南洋所产者為第一。

孙中山不喜爱辛酸苦辣香料等异味。早年,陈翠芬追随孙中山在南洋从事革命活动,对南洋特产榴莲情有独钟,经常一买就四五个。榴莲味道颇重,孙中山闻之欲呕,所以最讨厌榴莲,陈翠芬也只能私下背着孙中山偷偷吃掉,偶尔没有吃完的,被孙中山闻到,即命人持往远处丢弃,谓其浓烈臭味沁鼻欲眩,不堪入鼻。

节俭是伟人共有的特质。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总统府内工作人员每餐花费约在3元以上,身为大总统的孙中山坚持吃4角钱左右的素菜,而且他从不讲究吃什么和使用什么档次的盛器。一日,南北双方议和代表伍廷芳、唐绍仪前往总统府晋谒,孙中山留他二人用餐,除几碟普通菜外,别无佳肴,生活一向奢侈的唐绍仪无法下箸。孙中山的言传身教,使得身边秘书和卫士都养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习惯。

孙中山游走四方,交际颇广,宴请也颇多。平日宴会,为了应酬,孙中山不过仅以酒杯沾唇而已。可是孙中山的酒量与其气度同样宏大。1916年4月27日,孙中山与廖仲恺、戴季陶由日本返回上海,恰与日本友人同席,畅谈甚为融洽,孙中山以酒逢知己,频频干杯,不知不觉已尽了36杯,竟然毫无醉意。

(责任编辑/楚文)

(电子邮箱:zhouwenji0303@163.com)

猜你喜欢

南洋孙中山革命
孙中山的绰号
题蓝花楹
中国的出行革命
一位富家千金的虐心孽情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孙中山彰显气度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猜字谜
史书上的“南洋”位置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