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粮中EM添加水平及方式对幼龄獭兔生长性能的影响

2012-02-09杨雪娇任战军梁冬冬郝敏智任兴武

饲料工业 2012年16期
关键词:试验期獭兔幼龄

杨雪娇任战军梁冬冬郝敏智任兴武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2.西安养兔技术经济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43;3.陕西沁稼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00)

EM是英文Effective Microorganisms(有效微生物群)的缩写,系含有光合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乳酸菌以及发酵系列的丝状菌共5科10属80余种多功能微生物菌群。研究表明,EM在促进畜禽生长、提高抗病能力、清除粪尿恶臭、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已经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取得良好效果。我国从1991年开始引进EM生物技术,经过大量试验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EM在养兔业上的研究与应用,引起了普遍关注和重视。

使用EM可以加快家兔生长速度,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发病和死亡率,增加经济收入。黄玉德等用EM发酵饲料饲喂68~72日龄的新西兰幼兔60 d,试验组日增重比对照组多2.1 g,增重提高12.7%(P<0.05),每千克增重耗料下降4.2%;对3月龄青年兔饲喂EM发酵饲料和饮用含EM水36 d,试验组日增重比对照组多3.2 g,增重提高14.2%(P<0.05),料重比降低0.07,增加收益0.91元。刘铮铸等用EM菌剂处理玉米秸粉饲喂生长兔,可取代日粮中抗生素等药物,降低了饲养成本,并可有效地防治兔病。杨葆春用EM发酵饲料替代10%(B组)和20%(C组)基础日粮的饲料饲喂30只杂种断奶幼兔,结果表明,试验B组和C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A组)提高了2.29 g/只(P<0.05)和7.43 g/只(P<0.01),料重比B组和C组分别比A组降低10.60%和6.16%,纯收入B组和C组分别比A组多0.76元/只和1.97元/只。王家富等在日粮中加入EM发酵菜籽饼,饲喂35日龄齐卡兔、豫丰黄兔、虎皮黄兔的生长育肥兔共120只,结果表明,日粮中EM发酵菜籽饼加入量为17%时,增重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可提高日增重16.7%(P<0.05),降低料重比14.4%(P<0.05),而采食量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果说明,EM发酵菜籽饼可作为一种新型、安全、低成本的饲料原料在生长育肥兔的饲料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日趋突出的人畜争粮矛盾。近年来,关于EM的研究较多,但是,EM添加水平及方式对幼龄獭兔生长性能的影响报道较少。为了探讨EM添加水平及方式对断奶幼兔生长性能方面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的EM添加方式和添加量,进行了本次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场所和试验动物的选择

试验动物由西安养兔技术经济研究所提供,试验期为2011年3月20日至4月25日。

挑选108只50日龄断奶健康仔獭兔,随机分成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兔子,饲养于同一笼内,所选仔兔体重间无显著差异,且健康状况良好。

1.2 基础日粮的配制

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3 试验设计

1.3.1 试验期

预饲期5 d,让仔兔适应新环境,试验期30 d。

1.3.2 试验分组

试验期各试验组的试验日粮设计见表2。

表2 试验日粮设计

1.4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试验期开始时称量并记录各组及各重复兔的平均体重,之后在第31 d时再次记录各组及各重复兔的平均体重及各组兔的采食量,试验期内要做好病、死兔的数量和体重等的记录。

试验完成后整理并计算各组及各重复的整体增重情况、各组的耗料量及料重比。

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显著性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制粒前添加不同水平EM对幼龄獭兔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3)

表3 制粒前添加不同水平EM对獭兔增重效果及料重比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制粒前添加EM各组中,以添加2‰的EM组效果最好,增重率极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1)。

2.2 制粒后添加不同水平EM对幼龄獭兔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4)

表4 制粒后添加不同水平EM对獭兔增重效果及料重比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制粒后添加EM各组中,以添加1‰的EM组效果最好,且增重率极显著高于H、I组(P<0.01),料重比极显著低于H、I组(P<0.01)。

2.3 几种不同的EM添加方式对幼龄獭兔增重效果的影响(见表5)

表5 几种不同的EM添加方式对幼龄獭兔增重效果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制粒前添加2‰EM的最佳组与制粒后添加1‰EM的最佳组比较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两者与空白对照组和添加抗生素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制粒前添加2‰EM组与饮水中添加2‰EM组比较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0.01),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制粒后添加1‰EM组与饮水中添加2‰EM组比较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0.01),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饮水中添加2‰EM组与抗生素组比较增重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但能极显著地降低料重比(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料重比差异极显著(P<0.01);抗生素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增重效果极显著(P<0.01),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

2.4 试验期内各组的发病死亡情况(见表6)

表6 试验期各组发病死亡情况

由表6可以看出,日粮中添加抗生素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组,据此推断其原因可能是日粮中添加抗生素本身就是对兔体内微生物菌群的破坏而导致其抗病力下降,或者是由兔场的传染病所导致。

3 讨论

3.1 日粮中添加EM对獭兔生长性能的影响

抗生素在畜牧业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畜产品的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寻找能预防疾病、提高生产性能的替代品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生态养殖将是未来养殖业一大趋势,EM则是很好的抗生素替代品。王旭明等和李维炯等研究表明,饲料经EM发酵后,乳酸杆菌浓度大量增加,发酵第4 d达到最大值(9.5×108CFU/g),大肠杆菌与腐败菌被明显抑制,对沙门氏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对于饲料营养的保持和饲料的保存都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揭示了EM进入机体后,如果条件合适,也可能发挥类似的抑菌作用,但是,其确切疗效仍是未知,特别是对于像球虫、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波氏杆菌等暴发性传染病的抗病力如何,实际性的应用还是有些难度。故未来短时间内EM还只能应用于养兔的某一阶段,特别是断奶仔兔阶段。

3.2 制粒前后EM的添加形式对獭兔生长性能的影响

对制粒前后进行比较发现,制粒前添加2‰与制粒后添加1‰的效果几乎一致,说明制粒过程对EM有损耗。这可能是制粒时高温杀灭了一部分EM活菌导致的结果。实际生产中,制粒前添加EM比制粒后添加要方便许多,制粒前只需将其按照使用量加入制粒时添加的水中即可,这样EM在饲料中分布比较均匀,菌体在饲料颗粒内更能促进其繁殖,能充分发挥作用。制粒后进行EM喷涂添加,虽然可以节省添加量,但应用起来比较麻烦,必须等颗粒料温度降下来才能使用,而此时添加EM水溶液很难保证少量均匀,水量大的地方容易使饲料见水变酥破坏成型,且容易发霉。

3.3 试验期内各组的发病死亡情况

本次试验结果达到预期目的,獭兔死亡较少,但是与一些研究报道不一致。温飞跃在20只生长兔饮水中每天添加5 ml EM原液,日饮3次,死亡率减少10个百分点。马彦博等对80只60日龄日本大耳白兔50 d试验表明,发病死亡率降低42.86%。此两份研究报道之间的差异及与本试验结果的不一致可能是EM产品本身的问题,其产品可能与原液的菌群组成上存在差异。李霞等认为,EM作为一种新生产品,其产品的稳定性、加工工艺、产品的保存与投服方式等问题将影响EM制剂的作用效果。

4 结论

饲料中添加EM的饲喂效果明显优于饮水中添加EM和添加抗生素组,而抗生素组与饮水中添加EM组的增重效果几乎一样。建议饲料中EM添加量为:制粒前添加2‰,或制粒后添加1‰。

猜你喜欢

试验期獭兔幼龄
幼龄腰果园套种番薯栽培技术
基于多光谱图像的幼龄白木香含锌量无损诊断
秋季饲养獭兔要五抓
菌酶复合制剂对奶牛产奶性能及粪便结构的影响
发酵饲料对育肥猪舍气体品质的影响
高山幼龄果园套种蔬菜技术
试验期短篇小说集的编刻及其现代性内涵:以《短篇小说丛刻》初编及二编为中心
獭兔外生殖器炎症的诊断与治疗
獭兔养殖关键技术
獭兔的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