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高校社区2型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影响因素

2012-02-01谷晓宁中央民族大学医院北京10008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6期
关键词:糖化病程视网膜

谷晓宁 (中央民族大学医院,北京 100081)

民族高校社区2型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影响因素

谷晓宁 (中央民族大学医院,北京 100081)

目的探讨高学历多民族社区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社区内管理的32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眼底照相,结合患者的病程、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在326例T2DM患者中,大学及以上学历271例(83%),少数民族211例(65%),汉族115例(35%)。DR 72例(22.08%),其中单纯性DR患者33例(45.83%),增殖性DR(PDR)患者39例(54.17%)。DR患者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患者在病程、血压、餐后2 h血糖(2 h PG)、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2DM患者DR的发生与其病程长、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控制不良相关,是今后糖尿病社区防治的重点。

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社区;多民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其中主要是2型糖尿病(T2DM),占到糖尿病总数的95%左右。由T2DM引起的DR是导致失明的主要眼病之一。它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因此,对于DR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选择少数民族聚集的国家211重点高校,教职工来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为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功能社区,通过对社区32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资料及血压、血糖、血脂等资料的分析,探讨糖尿病眼底病变DR发生及相关影响因素。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取2008年中央民族大学社区T2DM患者326例,男179例,女147例,年龄36~85(平均64.59)岁,病程1~23年,其中患病5年以内164例,5~10年者108例,10年以上者54例;大学及以上学历277例(85%);汉族115例(35%),少数民族211例(65%)。

1.2 方法 眼底照相:以上患者均由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研究所的医生来社区现场进行。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生化项目均要求患者抽静脉血;并于晚餐后禁食12 h以上,于次日晨。现场免费给予250 g馒头,餐后2 h抽静脉血。

1.3 血糖控制指标 以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及《2型糖尿病社区防治指南》为依据评定血糖控制情况。血糖理想:FBG4.4~6.1 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G)4.4~8.0 mmol/L,HBA1c<6.5%;控制良好:FBG≤7.0 mmol/L,2 h BG≤10.0 mmol/L,HBA1c6.5% ~7.5%;控制不良:FBG≥7.0 mmol/L,2 h BG≥10.0 mmol/L,HBA1c≥7.5%。血压控制理想<130/80 mmHg,血压控制良好130/80~140/90 mmHg,血压控制不良≥140/90 mmHg。

1.4 血脂控制指标 以2003年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关于临床血脂测定的建议》,理想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4.5 mmol/L,甘油三酯 (TG)<1.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1.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 (LDL)<2.6 mmol/L;控制良好:TC:4.5~6.0 mmol/L,TG:1.5~2.2 mmol/L,HDL:1.1~0.9 mmol/L,LDL:2.6~3.3 mmol/L;控制不良:TC>6.0 mmol/L,TG > 2.2 mmol/L,HDL < 0.9 mmol/L,LDL >3.3 mmol/L。

1.5 眼底病变分期 采用的是1985年中华医学会第三届眼科学术会讨论通过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1〕,分为早期(DR期)和增殖期(PDR)期。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糖尿病眼底病变的主要表现 在326例T2DM患者中,出现DR的患者72例(22.08%),其中单纯性DR患者33例(45.83%),PDR患者39例(54.17%),其中致盲者5例5眼(视力<0.05)(图1)。

2.2 DR患者与NDR患者影响因素比较 DR患者NDR患者的病程、血压、2 h PG、HbA1c、TG、TC、LDL 水平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FPG、HDL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DR组与NDR组各因素的比较(±s)

表1 DR组与NDR组各因素的比较(±s)

组别 n 男/女 病程(年)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FPG(mmol/L)2 h PG(mmol/L)HbA1c(%)TG(mmol/L)TC(mmol/L)HDL(mmol/L)LDL(mmol/L)1.02 4.56±1.18 1.24±0.54 2.39±1.07 DR组 72 41/31 13.89±7.17 143.60±32.17 85.05±13.45 7.54±1.27 15.73±4.17 13.54±5.37 2.38±1.31 5.09±1.67 1.03±0.24 2.87±0.91 P值 0.001 0.041 0.532 0.349 0.021 0.002 0.008 0.03 NDR 254 138/116 7.45±5.27 131.51±23.01 82.72±10.69 7.07±1.03 10.25±3.82 9.23±2.12 1.67±4 0.413 0.042

图1 DR病变表现

3 讨论

目前DR的发病率国内外文献报道不一致,国外文献报道为 30% ~60%〔2~4〕,国内报道也不一致〔5,6〕,这与研究对象和样本大小相关。我们社区的DR发病率为22.08%,其中单纯性DR患者33例(45.83%),PDR为39例(54.17%),比国内外的报道低,这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我们社区的成员主要是少数民族聚集的高校教职工,其中少数民族占65%以上,他们来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并且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85%,相对一般社区而言,教育水平偏高,重视健康的程度大,能够遵循医生的指导,服用药物的同时进行自我监测,参加慢病培训和学习的热情高,能够很好地适应社区医院为他们进行的系统管理、系统干预、规范监测等,使医生能够实现除药物治疗以外的综合干预措施〔7〕,并能自觉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建立正确的、积极主动的治疗理念,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因此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控制比较理想,而这些指标又与DR的发生密切相关〔8〕,因此我们社区的DR发生率明显低于国内外水平,但是仍有视网膜病变致失明病例,因此这种病的危险性仍应引起重视。

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多元醇通路、AGEs、PKC、血管内皮增殖因子、HbA1C、HDL、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异常、微循环障碍、血压异常、发病年龄、病程等相关〔8,9〕。本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病程、血糖、血脂等控制不良都是发生DR的危险因素,提示在今后的糖尿病社区防治工作中,必须严格控制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定期检查眼底,必要时进行荧光血管造影,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由此可见严格的糖尿病管理治疗,可以推迟DR的发生,是社区慢性病防治的重点之一。

1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J〕.中华眼科杂志,1985;21(2):113.

2 Romero-Aroca P,Fernández-Balart J,Baget-BernaldizM,etal.Changes in the diabetic retinopathy epidemiology after14 years in a population of type 1 and 2 diabetic patients after the new diabetesmellitus diagnosis criteria and a more strict control of the patients〔J〕.JDiabetes Complications,2009;23(4):229-38.

3 Tam VH,Lam EP,Chu BC,et al.Incidence and progression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Hong Kong Chinese with type 2 diabetesmellitus〔J〕.JDiabetes Complications,2009;23(4):185-93.

4 Kato S,Takemori M,Kitano S,etal.Retinopathy in older patientswith diabetesmellitu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2;58(3):187-92.

5 李素梅,叶山东,莫蔚林,等.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21(1):68-70.

6 杨玉燕,李惠娟.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表现临床分析〔J〕.广州医药,2006;37(1):40-2.

7 李莜荣,黎晓新,惠延年.糖尿病眼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18.

8 Kramer CK,Leita CB,Canani LH,et al.Late afternoon blood pressure increase is 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normotensive type 2 diabetesmellitus patient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9;84(1):e12-e14.

9 Ozmen B,Boyvada 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glycosylated haemoglobi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ith and without diabetic retinopathy〔J〕.Diabetes Complications,2003;17(3):128-34.

R587

A

1005-9202(2012)16-3456-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6.050

谷晓宁(1956-),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研究。

〔2011-12-06收稿 2012-01-10修回〕

(编辑 曹梦园)

猜你喜欢

糖化病程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纤维连接蛋白联合基因分型检测在预测乙肝进展、病程及转归中的作用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监测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