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以及对血脂、血糖、肝功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

2012-02-01沈俊芬陈湘清武警南京医院江苏南京210028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6期
关键词:列酮吡格脂肪性

黄 静 沈俊芬 陈湘清 (武警南京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8)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以及对血脂、血糖、肝功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

黄 静 沈俊芬 陈湘清 (武警南京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盐酸吡格列酮;疗效;血脂血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肝细胞脂肪堆积过量的一种病态表现〔1,2〕。尽管目前的研究尚未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具体病机弄清,但胰岛素的拮抗作用和它的代谢失常是导致脂肪性肝病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盐酸吡格列酮作为一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制剂,不仅可控制血糖、降血脂,还具有促进肝脏内糖脂代谢、加速脂肪细胞分化、调整肝脏脂肪状态的作用〔3,4〕。本研究拟探讨盐酸吡格列酮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68例明确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均为首次药物治疗并排除其他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治疗6个月。对照组82例,男40例,女42例,1级30例,2级29例,3级23例,年龄25~50〔平均(32.5±2.8)〕岁;治疗组86例口服多维元素片,男46例,女40例,1级20例,2级33例,3级33例,年龄24~60〔平均(36.2±1.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分级、工作环境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标准:①排除以下患者:有饮酒史、患有肝肾及内分泌异常的疾病、就诊前口服降低血糖血脂的药物;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标准;③由肝区B超及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方法支持诊断;④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或)γ-谷氨酰转肽酶(GGT)超过安全值的1.5倍,且持续1个月。

1.2 方法

1.2.1 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症状改善程度(消化不良、饮食异常、肝区不适、影像学显示等),生化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GGT、ALT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1.2.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选择盐酸吡格列酮片(贵州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5 mg/片,国药准字:H20080282)口服治疗,1片/d;对照组口服多维元素片(惠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26),1片/d。均治疗半年。

1.2.3 疗效评价 显效:影像学(肝区B超、CT)显示正常,全身症状(消化不良、饮食异常、肝区不适等)消失;有效:影像学改变及全身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无效:治疗期间影像学改变及全身症状无好转甚或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5〕。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59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86%;对照组分别为3例、4例、75例、8.5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血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HOMA-IR观察组 86 治疗前 5.67±1.22 2.41±0.32 5.79±2.79 188.7±32.8 14组别 n 时间 TC(mmol/L) TG(mmol/L) FBG(mmol/L) GGT(U/L) ALT(U/L)5.5±32.2 2.50±1.69治疗后 3.43±0.631)2) 1.80±0.211)2) 4.71±0.421)2) 100.0±41.01)2) 49.5±26.51)2) 1.19±0.811)2)对照组 82 治疗前 5.62±1.61 2.65±0.24 5.00±0.30 186.5±37.2 146.2±30.2 2.33±1.69治疗后 4.90±0.811) 2.22±0.191) 4.21±1.211) 139.8±42.81) 119.5±28.71) 2.00±0.581)

3 讨论

研究发现,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及生活压力的增大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呈现逐年递增及年轻化的趋势〔6〕。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与体重超标、内分泌病变、糖尿病等疾病紧密联系的病理综合征〔7〕。尽管降脂药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血脂水平,但其对肝脏的部分损害使得此种药物的应用存在极大的争议。而常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能在降血脂的基础上保护肝脏免于受损,盐酸吡格列酮就是其中的一种代表药物。

盐酸吡格列酮作为一种受体激动剂,能激活受体,缓解脂质代谢失常,促进肝脏脂肪代谢,阻碍肝炎病变〔8〕。它能通过消耗体内的血糖及血脂,为消耗肝细胞内的脂肪提供能量,可明显减少血中的ALT及GGT水平,预防肝脏发生炎性病变。尽管目前我国尚未有明确报道关于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大规模试验,但国外研究发现该药物可明显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情、肝脏功能及肝病理学改变〔9〕。

本研究表明吡格列酮对缓解患者病情有较好的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胰岛素拮抗作用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表明吡格列酮及各种微量元素均对缓解患者的血糖、血脂、肝功有效;而且使用盐酸吡格列酮的患者降糖降脂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吡格列酮既可治疗疾病又能保肝降脂。因此,将盐酸吡格列酮应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值得推广。

1 门昌君,张国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脂联素及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1;51(45):110-2.

2 王卓然,张秀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杂志,2012;48(1):50-2.

3 唐 华,王旭霞,赵曙光,等.PEMT基因G175A和rs12325817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29):3035-9.

4 王思源,徐秋阳,张文洁,等.山楂叶提取物治疗实验性大鼠脂肪性肝病药效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2):2955-9.

5 陈晓宇,刘梅梅,王 栋,等.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的治疗作用〔J〕.解剖学报,2011;42(6):815-9.

6 蓝苑元,雷 宁,张晓菲,等.续断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调脂保肝作用及其有效部位研究〔J〕.中草药,2011;42(12):2497-501.

7 李 君,王庆丽,孙 湘,等.缺氧诱导因子-1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表达水平〔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4394-6.

8 赵晓燕,张金盈,杨海波,等.吡格列酮缩小糖耐量异常患者冠状动脉斑块面积的临床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1;26(6):418-21.

9 魏爱风.诺和锐、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联用治疗超重及肥胖T2DM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43):46-7.

R575.5

A

1005-9202(2012)16-3528-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6.089

黄 静(1965-),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糖尿病临床诊治研究。

〔2012-01-07收稿 2012-01-21修回〕

(编辑 袁左鸣)

猜你喜欢

列酮吡格脂肪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PPAR-γ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的影响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及荷丹片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治疗效果
吡格列酮保护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吡格列酮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罗格列酮保护氧糖剥夺复氧PC12细胞通过减少HMGB1释放和上调DUSP8
吡格列酮对大鼠脑出血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辽宁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基因T45G多态性与吡格列酮疗效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