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2012-02-01周喜云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河南平顶山467099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6期
关键词:转氨酶营养状况肝硬化

周喜云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河南 平顶山 467099)

老年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周喜云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河南 平顶山 467099)

目的 评价并分析老年肝硬化病人营养状况与各临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主观全面评估及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对肝硬化病人实施评估及筛查,对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老年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同住院时间、Child等级、并发症及与临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组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营养不良者及营养风险者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无营养不良及无营养风险病人(P<0.05);老年组Child A及C级人数少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与非老年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上臂围、三头肌皮脂厚度、尿素氮、肌酐、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老年肝硬化病人发生营养不良及存在营养风险的发生率显著上升,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在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的同时,应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

肝硬化;营养状况;营养不良;营养风险

肝硬化病人因营养不良造成不良结局的营养风险备受医学界所关注。肝硬化病人大多存在营养不良现象,而出现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肝功能损伤,同时对疾病预后带来不良影响〔1〕,加之病人器官功能减退、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及多种急慢性疾病所带来的影响,使住院老年病人营养不良问题日益突出〔2〕。本文研究老年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同住院时间、Child等级、并发症及与临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3〕的肝硬化病人202例。男124例,女78例,男女比为1.6∶1;年龄21~83〔平均(57.7±14.9)〕岁;Child A 级 61例,B级99例和 C级42例;病程0.8~373〔平均(45.53±7.34)〕个月。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92例,隐源性肝硬化35例,酒精性肝硬化2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2例,乙肝合并酒精性肝硬化14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8例,血吸虫感染肝硬化3例,巴-希综合征2例。根据其年龄分成老年组(≥60岁)98例及非老年组(<60岁)104例,二组在基础资料的比较中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1.2 资料分析 编制肝硬化病人临床资料调查统计表,记录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人体测量学指标及其他辅助检查项目,通过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及欧洲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两种方法〔4〕对满足标准的病人实施营养状况评估及营养风险筛查,对两组肝硬化病人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率行对比分析,研究老年肝硬化营养状况同住院时间、Child等级、并发症及与临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

1.3 营养评估 SGA共8项:①近期体质量降低程度;②饮食改变;③生理功能;④消化道临床症状;⑤体液平衡;⑥营养需求改变;⑦皮脂消耗;⑧肌肉消耗。评估共有3个等级:营养良好A级,轻中度营养不良B级,重度营养不良C级。具体评估标准:以上8项中5项及以上为C或B级者可分别被评估为重或中度营养不良。NRS-2002方法:①入院时营养情况;②是否>70岁;③近期体质量改变情况;④膳食摄入情况;⑤原发病对其营养状况产生的影响。NRS-2002总分=各项目的评分总和,≥3分存在营养风险,<3分无营养风险〔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5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形式,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肝硬化病人营养不良与营养风险发生情况 202例患者中营养不良64例(31.68%),有营养风险111例(54.95%)。老年组营养不良〔39例(39.80%)〕和营养风险发生率〔65例(66.33%)〕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25例(24.04%)、46例(43.40%)〕(χ2=8.75,P=0.018 2;χ2=7.69,P=0.020 1)。

2.2 老年肝硬化病人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与住院时间相关性老年肝硬化病人平均住院(14.91±11.25)d,其中有营养不良者平均住院(17.52±14.20)d,营养风险者(16.62±12.56)d,明显长于无营养不良及无营养风险者〔(12.75±7.32)d与(12.12±8.24)d〕(P<0.05)。

2.3 老年肝硬化病人营养不良、营养风险与并发症及Child分级相关性 老年组营养不良39例,Child A级7例、B级25例、C级7例;营养风险65例,Child A级15例、B级41例、C级9例,随着肝功能损伤程度加重,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率也随之上升,但差异不显著(χ2=0.523、0.331,P >0.05)。老年组肝硬化Child A级25例,B级62例,C级11例;非老年组肝硬化Child A级36例,B级37例,C级31例,老年组Child A及C级人数少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发生并发症〔70例(71.2%)〕与非老年组〔66例(63.4%)〕无显著差异(P>0.05)。老年组营养不良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76.4%,有营养风险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67.3%,两者与无营养不良(43.7%)及无营养风险(78.6%)者相比,无明显差异(χ2=1.101、0.034,P >0.05)。

2.4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肝硬化病人临床相关因素比较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肝硬化病人在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上臂围、三头肌皮脂厚度、尿素氮、肌酐、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表达差别均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相关因素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相关因素比较(±s)

组别 n 体质量(kg)体质量指数(kg/m2)上臂围(cm)三头肌皮脂厚度(mm)肌酐(μmol/L)尿素氮(mmol/L)谷草转氨酶(U/L)谷丙转氨酶(U/L)65±7.64非老年组 104 61.22±14.65 21.97±3.01 24.06±2.38 15.52±3.37 50.41±70.14 64.87±24.91 61.42±81.31 6.61±2.71 P值 0.276 0.305 0.947 0.234 0.141 0.082 0.136 0.054老年组 98 59.24±10.52 22.43±3.36 24.04±2.71 16.17±4.25 39.25±62.02 74.62±40.64 47.98±56.12 8.

3 讨论

肝硬化患者均存在不同的营养不良状态,其主要原因与机体摄入与能量消耗平衡被破坏有关。肝硬化患者能量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有:①食欲不振致营养物质摄入减少、营养吸收不良;②肝硬化患者能量代谢及营养物质氧化发生明显变化。也有研究显示肝功能减退引发食欲不振、消化及吸收功能异常、进食后出现饱胀、能量代谢紊乱,甚至发生各种并发症而限制蛋白质、脂类及钠盐摄取而出现营养不良〔6〕。当今评估患者营养状态的指标较多,如体重、饮食改变、消化道症状、皮下脂肪及肌肉减少等综合指标,但是上述指标并不全面。而SGA评价肝硬化患者营养状态,将血常规、血生化、肝纤维化指标、肿瘤标志物、血凝功能、微量元素、尿常规及人体测量学指标相结合,因此评价更客观准确。本研究结果提示要更加关注老年肝硬化患者营养状态。老年人营养状态低下,与机体的吸收功能及并发症等因素有关,也与发病过程中表现出的机体的退行性病变相关。应给老年肝硬化病人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不仅能减轻肝功能损害,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1 郭迎迎,褚燕君.营养风险筛查2002对肝硬化患者营养评估的可行性探讨〔J〕.河南医学研究,2011;20(1):58-60.

2 蒋朱明,陈 伟,朱赛楠,等.我国东中西部大城市三甲医院营养不良(不足)营养风险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8;16(6):335-7.

3 黄 蕾,张继红,李公任.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分析及与住院时间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1(4):1185-7.

4 奥曲肽协作组.国产与进口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9;25(8):492.

5 张彦亮,曾 娟,单志伟,等.氯沙坦联合心得安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10(35):356-7.

6 匡大鹏.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4(44):96-7.

R445

A

1005-9202(2012)16-3500-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6.071

周喜云(1964-),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营养学研究。

〔2011-09-17收稿 2011-12-09修回〕

(编辑 袁左鸣/张 慧)

猜你喜欢

转氨酶营养状况肝硬化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转氨酶高与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