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在脑瘫患儿中的实施

2012-01-29韩文玲褚蔚琳孟强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24期
关键词:脑性脑瘫康复

韩文玲褚蔚琳孟强

健康教育在脑瘫患儿中的实施

韩文玲①褚蔚琳①孟强①

针对脑瘫患儿实施健康教育,可以使家长和患儿最大限度地理解和配合治疗,并掌握一定康复技能,较好完成家庭和自我康复,减轻和控制肢体的异常姿势和畸形的发生,缩短康复时间,提高康复疗效。本文通过分析开展健康教育的障碍和困难,结合脑瘫患儿的康复需要及科室的实际情况,通过设置专人、针对个体差异实施健康宣教、开放各功能治疗室、“1对1”健教、制作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资料、定期进行健教效果评价等多元化、科学系统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

脑性瘫痪; 健康教育; 实施

脑性瘫痪是指胎儿在出生前、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可变化)脑损伤所致的大脑功能不良综合征[1]。其主要表现为中枢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行为异常、情绪障碍、中枢性视听觉障碍、语言障碍等。

脑性瘫痪所造成的患儿功能障碍,经过治疗虽然可以有一定的改善,但是消失的概率极小,因此可以说,障碍为永久性的[2]。故而脑瘫的康复治疗是个长期连续的过程,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必须贯穿到医院、家庭之中,全面覆盖到患儿的医疗和全部生活过程中。

随着儿科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儿科护士除了担任护理活动的执行者、护理计划的制定和落实者外,进一步要求承担起健康教育者的角色。护士必须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小儿的不同情况,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诊疗护理知识和育儿知识,使他们采取健康的态度和行为,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3]。故而对脑瘫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的健教工作中极其重要。

脑瘫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家长对脑性瘫痪诊疗知识的了解,使家长更加理解和配合医院的治疗,提高治疗信心;同时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家长掌握一定的康复训练方法和技能,及时进行家庭疗育。

家庭疗育一方面可以强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缩短疗程,并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另一方面避免家长经常用错误的方法给患儿喂饭、穿衣等,因为长期重复这些错误的护理动作会加重患儿的异常姿势与运动,结果导致这些异常成为持久、定型及学习新的、复杂动作的障碍[2]。护理人员通过对家长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不同分型患儿的不同生活护理要点和方法,从而便于喂养与照料患儿,避免加重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笔者所在科自2001年开展儿童脑病的康复治疗以来,不断探索和实践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将实施脑瘫健康教育所存在的困难以及实施方法报道如下。

1 开展脑瘫健康教育的困难

1.1 监护人年龄较大,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能力下降。由于脑瘫患儿的治疗时间较长,一般持续数年,甚至终生。而父母由于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都必须工作,故照料患儿生活和治疗的重担,一般都承担在祖父母身上。相对来说,他们年龄较大,体力和学习能力都使其掌握脑瘫康复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处于比较弱的状态。

1.2 家长文化层次不同,脑瘫的康复知识专业性较强。笔者所在科脑瘫康复患儿80%来自不同的地市县,甚至很多边远山村,其家长所接受的文化程度差距较大,同时家长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不同,对于健康教育的关注点、理解程度都会有很大的差异性。

1.3 没有配备专业的健康宣教人员。科室工作人员配备较少,更没有专职的健康宣教人员。各专业的人员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没有计划、不系统、不规范的做一些宣教工作。对于家长的问题,也只能给予简单的回答。

1.4 各岗位工作量大,不能保证健教的落实。脑瘫康复工作量很大,工作人员相对较少,各人只能完成自己所在岗位的工作职责,只能穿插着做部分宣教工作,即不能保证数量,也不能保证质量。

2 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2.1 设置专人进行健康教育 笔者所在科脑病康复工作量很大,各个项目综合统计,每天康复治疗接近500人次。而护理、康复技师及医师总共27人,工作压力很大,要做到科学、规范、系统的健康宣教是不可能的。自2008起,设置一名专业的健康宣教人员开展此项工作,并制定年计划、月计划和日安排。每日固定开展2次健康宣教课堂,上、下午各1次,40 min/次,其余时间利用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做健教工作。

2.2 根据不同的疾病需求,开展健康教育。脑性瘫痪的临床分型很多,不同的分型、症状也不同,即使同一分型,不同的年龄阶段、轻重程度、合并症,都会使每一个患儿的症状不一样,其治疗方法都有很大区别,那么健康宣教的需求和内容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性。必须针对不同的个体差异实施健康宣教,做到因病施治,才能达到健教的目的和效果。

2.3 开放各功能治疗室,加强沟通,适时健教。过去为了保证康复的疗效,各个专业的康复治疗室多数是采取封闭式的治疗和训练(即治疗时间段,只能由患儿单独进入治疗室,由护理人员或治疗师1对1的对患儿进行治疗)。自2007年起,笔者所在科改变工作模式,治疗时间段可以由患儿和家长(限1人)一并进入室内,护理和康复师在治疗和训练的过程中,与家长沟通,根据患儿的需要、家长的接受程度,进行1对1的健康宣教和指导,并可以督促、加强和检验家长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

2.4 编辑制作多种形式的,具有科普性、趣味性、便于理解的宣传资料。笔者所在科从2007年起,根据宣教的需要,专门制作了脑瘫康复宣教的光碟、科普宣传书及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在科室内部,每日在患儿活动室、家长休息区滚动播出光碟,并发放书和手册,并在科内设置宣传栏,将部分通用性的科普知识在宣传栏内刊登,定期更换。

2.5 根据患儿和家长的需求,开展健康宣教。每月组织1次患儿家长的休代会,征求和收集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和家长沟通。并根据科室的实际工作情况,合理安排健康宣教工作。

2.6 定期进行健康教育的评价。在健康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把效果评价贯穿其中[4]。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针对健康教育预期的目标和效果,每月进行1次评估。通过评估及时修正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以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健教的目的。

3 结论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进步和改变,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脑瘫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困难[5],在日常生活中难以照料及喂养的情况普遍存在。良好的健康宣教,可以使得家长掌握相关的疾病康复及护理的知识与技能,对于提高患儿及患儿家庭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脑性瘫痪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儿在院的治疗时间,降低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总的来说,健康教育是通过知识的传播,帮助人们掌握卫生保健和康复知识,促进和提高个人和群体的生活质量,达到干预和促进疾病转归的目的,同时有利于加强医护患之间的沟通,改善医患的关系,和谐就医环境。

[1] 于兑生,恽晓平.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553.

[2] 陈秀洁,李晓捷.小儿脑性瘫痪的神经发育学治疗法[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308-310.

[3] 崔炎.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

[4] 杨琴燕.浅谈医院健康教育[J].中国医学创新杂志,2010,7(3):158.

[5] 崔炎.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6-258.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4.088

2012-06-27) (本文编辑:李静)

①湖北省中山医院儿童脑病康复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33

韩文玲

猜你喜欢

脑性脑瘫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与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